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3-2014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学期期末13校联考化学B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542       资源大小:41.5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2014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学期期末13校联考化学B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学期期末 13校联考化学 B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由于环境原因,最近常出现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还容易造成事故。雾属于下列哪种分散系 A乳浊液 B溶液 C胶体 D悬浊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烟、云、雾和水晶等粒子直径在 1100nm都属于胶体, C正确。 考点:结合生活常识,考查胶体。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发出棕褐色的烟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雾,不是

    2、烟,错误; B红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发出棕褐色的烟,正确;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正确。 考点:实验现象的判断。 现有硫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硫酸铵四种无色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且各取一次将它们鉴别开来(可加热),这种试剂是 A盐酸 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Na2SO4 NH4Cl NaCl (NH4)2SO4 HCl _ _ _ _ Na2CO3 _ _ _ _ Ba(OH)2 _ NaOH _ _ 由上表可知有四种不同现象的是 Ba(OH)2, C正确。 考点:

    3、物质的鉴别。 如图所示,在一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有一悬浮的小球,当向烧杯中加入 (或通入 )下列物质后,小球沉到水底的是 A HCl B NH3 C浓 H2SO4 D浓 HNO3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HCl、浓 H2SO4、浓 HNO3密度都大于 1g/cm3,而液态 NH3密度比水小,溶于水后密度小于 1g/cm3,所以小球沉到水底的应该是在氨水中,选B。 考点:物质溶于水后密度大小的判断。 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 SO3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溶液反应 B Na2O、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新制氯水

    4、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SO3是酸性氧化物,能与 NaOH溶液反应,正确; B Na2O、 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不同,前者生成 Na2CO3,后者生成 Na2CO3和 O2,错误; C酸酐不一定是氧化物如乙酸( CH3COOH)脱水形成乙酸酐( CH3COOOCCH3) ,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Mn2O7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呈红色然后褪色,错误; 考点:物质的分类及相关定义。 某同学弄清氨的喷泉实验原理后有了一个创新设

    5、计:如果改换一下烧瓶内的气体和胶头滴管与烧杯中的液体,也能做成喷泉实验。那么下列各组中的气体和液体不符合该学生设计的一组是 A SO2和 NaOH溶液 B CO2和 NaOH溶液 C Cl2和饱和食盐水 D Cl2和 NaOH溶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喷泉实验实质是气体与另一种物质反应或极易溶解其中,烧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形成喷泉, ABD均可反应形成较大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 Cl2难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形成喷泉实验。 考点:喷泉实验的原理。 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 色晶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

    6、 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D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碱是 Na2CO3,小苏打是 NaHCO3, 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残留物都是 Na2CO3,错误; 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火焰颜色都是黄色的,错误; 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有白色沉淀 CaCO3生成,错误; D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反应的剧烈的是小苏打,可以区分开,正确; 考点:钠的化合物的鉴别。 向盛有氯化铁溶

    7、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铁、铜都有 D铁、铜都无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Fe+2Fe3+=3Fe2+ Cu+ 2Fe3+=2Fe2+Cu2+ Fe+Cu2+=Fe2+Cu A.铁离子的量较大,能和铁反应完毕,或剩余部分三价铁和部分铜反应,或者是铁和三价铁恰好反应,有铜无铁结果可能出现,不选; B.不可能,有金属铁时,一定将铜置换出来了,有铁无铜不可能出现,故选; C.可能,三价铁离子量不足,只能和部分铁反应,烧杯中铁、铜都有剩余,故不选; D.可能铁离子量特别大,足够溶解所有铁和铜,则烧杯中铁、铜都没有,故

    8、不选。 考点: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下列有关电解质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化合物溶于水导电,则该化合物为电 解质 B 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 Na+ 和 Cl-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某化合物溶于水导电,则该化合物不一定为电解质,如: NH3、CO2、 SO2等,错误; B NaCl溶液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成 Na+ 和 Cl-,电离与是否通电无关,错误;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 H2和 Cl2反应 H2是还原剂,错误;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9、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如电解水 ,正确。 考点:电解质及氧化还原反应应用。 在无色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NH4+、 HCO3、 Cl、 K+ B Cl、 Na+、 NO3、 Ca2+ C K+、 Fe 2+、 Cl、 NO3 D Cu2+、 NH4+、 SO42、 C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 HCO3与酸性溶液不能共存,错误; B正确; C中 NO3在酸性环境中有强氧化性与 Fe 2+不能共存,错误; D中 Cu2+为蓝色,错误。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下列反应合乎实际并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A Na在 Cl2中燃烧制 NaCl B高温分解石灰石制生石灰

    10、 C Cl2与石灰水作用制漂白粉 D H2与 Cl2充分混合点燃制 HC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工业制氯化钠是用海水晒制而得,不是用钠在氯气中燃烧制氯化钠,这样成本太高,错误; B、工业生产生石灰用高温分解石灰石方法,正确; C、工业制漂白粉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错误; D、制 HCl不能使用混合气体点燃的方法,容易造成爆炸,氯气有毒易造成大气污染,不适合工业上制取氯化氢,错误。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NA B标准状况下, 22.4 L SO3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C标准状况下, 22

    11、.4 L氨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NA D 16 g O2和 O3的混合气体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2NA,错误; B标准状况下, SO3是非气体,错误; C 1molNH3含有 4mol原子,标准状况下, 22.4 L氨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4NA,错误; D 16 g O2和 O3的混合气体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NA,正确。 考点: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定容时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没有进行干燥就移入所配制溶液 D转移过程中

    12、有少量溶液溅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减少,浓度偏低,错误; B定容时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正确;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没有进行干燥就移入所配制溶液,无影响,错误; D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浓度偏低,错误。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误 差分析。 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B潜水艇在紧急情况下可用过氧化钠供氧 C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D “加碘盐 ”、 “高钙牛奶 ”、 “补铁营养品 ”等食品中的碘、钙、铁是指单质 答案: D 试题分

    13、析: A “海水晒盐 ”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浓度利用蒸发,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正确; B潜水艇在紧急情况下可用过氧化钠供氧,正确; C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正确; D “加碘盐 ”、 “高钙牛奶 ”、 “补铁营养品 ”等食品中的碘、钙、铁是指元素而非单质,不正确。 考点: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应用。 以下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氧化物 酸 碱 盐 A Fe3O4 CH3COOH NH3 H2O (NH4)2SO4 B SO2 H2SO4 NaOH Na2O2 C CO HNO3 Cu2(OH)2CO3 FeSO4 D H2O NaHSO4 Ba(OH)2 Na2C

    14、O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正确; B中 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盐,错误; C中Cu2(OH)2CO3是碱式盐不是碱,错误; D.NaHSO4是酸式盐不是酸,错误; 考点:物质的分类。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 + 6H+ 2Fe 3+ + 3H2 B NaHCO3溶液与 NaOH溶液反应: OH+ HCO3 CO32+ H2O C钠和冷水反应: Na + 2H2O Na+ 2OH+ H2 D氯气通入水中: Cl2 + H2O 2H+ Cl + ClO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铁和稀硫酸反应: Fe + 2H+ Fe 2+ + H2,错误; B NaH

    15、CO3溶液与 NaOH溶液反应: OH+ HCO3 CO32+ H2O,正确; C钠和冷水反应: 2Na + 2H2O 2Na+ + 2OH+ H2,错误; D氯气通入水中: Cl2 + H2O H+ + Cl + HClO,错误。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题 ( 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 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装置 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 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实验过程中,装置 B中发生的现象是 ,说明 SO2 具有 性; 装置 C中发生的现象是 ,说明 SO2 具有 性; ( 3)装置 D的目的是探究 SO2

    16、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 ( 4)尾气可采用 溶液吸收。 答案:( 1)蒸馏烧瓶 ; 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 ( 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或紫红色褪色); 还原 ; 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或出现乳白色沉淀); 氧化 ; ( 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 4) NaOH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题,制备 SO2并验证其化学性质,比较综合。( 1)盛放亚硫酸钠仪器为蒸馏烧瓶 ;发生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 ( 2)高锰酸钾与 SO2发生氧

    17、化还原反应,现象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或紫红色褪色); SO2发生氧化反应,说明 SO2具有还原性 ; C 中 Na2S与 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为 S,现象是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或出现乳白色沉淀); SO2发生还原反应,说明 SO2具有氧化性 ; ( 3)品红与 SO2后褪色,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即可证明 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 4)尾气用 NaOH吸收,发生反应防止污染环境, SO+2NaOH=Na2SO3+H2O 考点:制备 SO2并验证其化学性质。 填空题 ( 8分)处于下列状态的物质: A氯化钠晶体 B CO2 C无水

    18、醋酸 D铁 E BaSO4 F熔融的氯化镁 G酒精 H氨水 (请用字母填写)。 ( 1)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_ ( 2)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 ( 3)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 ( 4)上述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_ 答案: )D、 F、 H (2) A、 C、 E、 F (3)B、 G (4) A、 E、 F 试题分析:能导电的不一定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导电,非电解质本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 ( 1)能导电的是:铁、熔融氯化镁和氨水,选 D、 F、 H; ( 2)属于电解质的是: 氯化钠晶体、无水醋酸、 BaSO4、

    19、、熔融的氯化镁,选 A、C、 E、 F ;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CO2、酒精,选 B、 G; ( 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氯化钠晶体、 BaSO4、熔融的氯化镁 选 A、 E、 F。 考点:电解质的分类。 ( 14分)下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略去),其中常温下 A、 C、 D为无色气体, 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X中阴阳离子个数相等。 (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X: ; B: ; F: 。 (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D: ; CE: 。 ( 3)实验室里,除了用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气体 C以外,还可以采用_方法(填写具体物质和方

    20、法)来制取气体 C,干燥气体 C常用药品为 。 ( 4)写出物质 X的一种重要用途 , X的储存方法 。 答案:( 1) X: -NH4HCO3; B: H2O; F: NO2; ( 2) AD: 2CO2+2Na2O2=2Na2CO3+O2 CE: 4NH3+5O2 4NO+6H2O ( 3)加热浓氨水,或浓氨水与生石灰、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 ; 碱石灰 ( 4) 化学肥料; 密封并放在阴凉处 试题分析: 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应为 NH3, D为 O2, E为 NO, F为 NO2,则 B应为 H2O, G为 HNO3, A可与 Na2O2反应生成 O2,则 A应为CO2, X中

    21、阴阳离子个数相等, X为 NH4HCO3,( 1)由以上分析可知 X为NH4HCO3, B为 H2O, F为 NO2, G为 HNO3。 ( 2) AD为 Na2O2和 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2CO2+2Na2O2=2Na2CO3+O2, CE: 4NH3+5O2 4NO+6H2O ( 3) C为 NH3,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加热浓氨水,或浓氨水与生石灰、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制备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干燥氨气常用碱石灰。 ( 4) -NH4HCO3的一种重要用途作化学肥料; -NH4HCO3易发生分解反应,故储存方法密封并放在阴凉处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

    22、 8分)一个体重 50 kg的健康人含铁元素 2 g,这 2 g铁元素以 Fe2+和 Fe3+的形式存在。 Fe2+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 Fe2+的亚铁盐(如 FeSO4)。服用维生素 C可使食物中的 Fe3+转化成 Fe2+,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 1)经常进行 Fe2+与 Fe3+的转化,可表示为 Fe2+ Fe3+。 在过程 A中, Fe2+作 剂。 维生素 C可使食物中的 Fe3+转化为 Fe2+,维生素 C在这个反应中具有 性。 ( 2)某些补铁剂的成分是硫酸亚铁,长期放置会因氧化而变质。检验硫酸亚铁是否变质的试剂是 _(填序号 )。 稀盐酸 石蕊溶液 KSC

    23、N溶液 ( 3)要除去 FeCl3溶液中少量的氯化亚铁,可行的办法是 (填字母 )。 a加入铜粉 b加入铁粉 c通入氯气 d加入 NaOH溶液 根据 选用的试剂,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电子工业常用 30%的 FeCl3 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写出 FeCl3 与金属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 1)还原; 还原;( 2) ( 3) c 2Fe2+Cl2=2Fe3+2Cl( 4)2Fe3+Cu2+=2Fe2+Cu2+ 试题分析:( 1) A过程 Fe由 +2到 +3价, Fe2+作还原剂; Fe3+转化为 Fe2+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维生素 C作还原剂; (

    24、 2)若硫酸亚铁变质则生成 Fe2( SO4) 3, Fe3+3SCN-=Fe(SCN)3反应后显血红色,选 ( 3)铜粉、铁粉和 NaOH溶液都与 FeCl3反应,不可行,而 2FeCl2+Cl2= 2FeCl3选 c; ( 4) FeCl3 溶液腐蚀铜即两者发生反应 2Fe3+Cu2+=2Fe2+Cu2+ 考点: Fe和 Cu性质。 ( 8分) 12.8 g铜片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后,铜片全部溶解,生成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4.48 L。试计算: (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 2) 4.48 L气体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为 。 答案:( 1) 0.2 mol ( 2) NO 0.1 mol , NO2 0.1 mol 试题分析:铜的物质的量为 12.8g/64g mol-1=0.2mol,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4.48L/22.4mol L-1=0.2mol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1 2 x 2x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3 2 0.2-x 0.2-2x 3/( 0.2-x) =2/(0.2-2x) x=0.05 n(NO2)=0.1mol; n(NO)=0.1mol,被还原的n(HNO3)=n(NO)+n(NO2)=0.2mol。 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及相关计算。


    注意事项

    本文(2013-2014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学期期末13校联考化学B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