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5月供题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312       资源大小:17.9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5月供题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 5月供题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丘 壑 众目 睽睽嗔 视功名利 禄 B 镂 空见异思 迁幽 咽眼花 缭 乱 C 晦 暗赏心 悦 目静 穆 浪 敛 波平 D陶 治 飞 皇 腾达 弥 漫吹毛求 庇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 起一方蔚蓝的天空;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巍峨的高山。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 出一片肥沃的土地;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 出一幅精美的画卷。 A支撑 描绘开垦 B描绘 开垦支撑 C支撑 开垦描绘 D开垦支

    2、撑描绘 答案: C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太湖游船相撞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游览观光的安全问题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B不管天气特别糟糕,但是大家去看樱花的热情丝毫未减,樱花树下挤满了观光拍照的人。 C通过对旧片翻拍现象的审视,我们不难看出目前艺术创作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D数以千计的微博网友,用碎片化的语言记录个人生活、参与公共事件、见证社会变迁。 答案: B 将下面语句按照正确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蜂胶对蜂窝内的病菌、霉菌都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 科学家发现,原来在群蜂中有一种叫蜂胶的物质。 它是蜜蜂清洁环境,杀灭病菌,保证蜜蜂健康的 “良药 ”。

    3、 蜜蜂群居于蜂箱或树洞中,空间狭小、阴暗,数万只蜜蜂挤在一起,蜂窝内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又适宜微生物的生长,但在蜂窝内储存的花粉、蜂蜜等食物都不会腐败变质。 这是什么原因呢 A B C D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共 9分,每小题 3分) 卧思:最好的思考方式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白天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到了晚上卧而不眠闭目而思时,往往灵机一动,迎刃而解。美国长岛大学贝格尔博士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思考质量与思考时的身体姿势密切相关。人在平卧时思路最为广阔,推理最为清晰,思维最为活跃,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特别强。因此,卧思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人的思维可分

    4、为 3种类型:睁眼思维、梦思维和临界思维(卧思)。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即通过人脑中大量神经细胞的纵横相接,形成广泛的信息联系,控制人们的思维、语言、记忆等种种行为,形成每一个人 “独一无二 ”的思考,由此创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但 3种思维方式又有着显著的不同。睁眼思维虽然是主要的思维形式,但由于受到诸如声音、光线、气味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深度。梦思维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它是通往无意识境界的捷径,多呈现随机性,有时还近乎荒唐。而临界思维,即卧思,处在睁眼思维和梦思维的临界状态,游历于现实与理想之间,为敏感而又活跃的思维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神秘莫测的人脑真正成了精神之府、智慧之

    5、库。 卧思可以排除外界事物对人脑的综合干扰。脑研究专家指出,人脑每 10秒钟可接受 1000万个信息, 其中 400万个来自视觉, 500万个来自皮肤, 100万个来自听觉、嗅觉和味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大脑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少,精力异常集中,便于挖掘思维的潜力。 卧思保证了大脑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大脑耗氧量占全身供氧量的 20%,耗糖量占全身的25%。这两者是维持大脑功能的能量来源,是进行思维的基本动力。有报告认为,静卧时脑血流量有增加的趋势,这时的大脑血液供应充足,营养充分,精神状态最佳,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最佳的物质基础。 卧思也有利于

    6、开发潜意识。科学家的研究 证实,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有两种形式,一是快信息传导,另一种是慢信息传导。前者即所谓的 “快突触传递 ”,特点是快,在 1毫秒内完成信息的传递;后者被称之为 “慢突触传递 ”,特点是慢,形成的思维可以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卧思时绝大多数脑细胞的电活动同步:同时放电,同时停止放电,快、慢信息传导都处于最佳状态。人所共知,正常的脑电活动是思维过程所必需的,而大多数细胞的共同运作可促使大脑的内在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思维的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卧思的灵感常常出现在片刻之间,所以需要尽快笔录,否则灵感将会失之交臂。 恩格斯曾经说过: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

    7、人的一生有近 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把握卧思这一思维机遇,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文 /杨世诚,有删改。) 【小题 1】作者认为卧思是最好的思考方式,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卧思可以排除外界事物对人脑的综合干扰。 B卧思保证了大脑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C卧思有利于开发潜意识。 D卧思能帮助人获得灵感。 【小题 2】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卧思为敏感而又活跃的思维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随机性极强,是主要的思维形式。 B卧思状态下,大脑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少,精力容易集中,思维更为活跃,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会增强。 C静卧的姿态能使大脑血液供应充足,营养充分,为思维活

    8、动提供了最佳的物质基础,所以卧思效果很好。 D卧思时绝大多数脑细胞的电活动同步,快、慢信息传导都处于最佳状态,可促使大脑的内在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小题 3】关于作者介绍 “卧思 ”的目的,下面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让读者了解 “卧思 ”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 B让读者了解 “卧思 ”并抓住 “卧思 ”机遇有所创造。 C让读者了解 “卧思 ”与其他思维方式 的不同。 D让读者了解 “卧思 ”包含的科学原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中说 “卧思的灵感常常出现在片刻之间,所以需要尽快笔录,否则灵感将会失

    9、之交臂 ”。而 D为 “卧思能帮助人获得灵感 ”。说的太绝对,所以选 “D”项。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睁眼思维虽然是主要的思维形式,但由于受到诸如声音、光线、气味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深度。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 “人的一生有近 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把握卧思这一思维机遇,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这一句,确定 B项的说法是对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8分) 藏书忧(节选) 近年来我搬了好几次家,每次搬的时候都引来许多围观的人。家具没有什么好看的,就看那一捆捆递接不完的书。搬前几星期就得请几位学生帮忙,把架子上的书

    10、按次序拿下来,扎成一捆捆的。这是个劳累活,有两位学生手上还磨出了水泡。搬的时候采用流水作业,一排人站在楼梯上,一捆捆传递下去。书不像西瓜,可以甩着来,一捆书太重,甩接几次就没有手劲了。摔破一个西瓜不要紧,摔坏了书却叫人 心疼。因此,这支小心翼翼的传送队伍确实是很有趣的,难怪人们要围观。 我当然称不上什么藏书家。好书自然也有不少,却没有版本学意义上的珍本和善本。我所满意的是书房里那种以书为壁的庄严气氛。书架直达壁顶,一架架连过去、围起来,造成了一种逼人身心的文化重压。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痤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

    11、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 一位外国旅游公司的经理来到我的书房,睁大眼睛慢慢地巡视一遍,然后又站在中间凝思良久,终于诚恳地对我说, “真的,我也想搞学问了。 ”我以为他是说着玩玩的,后来另一位朋友告诉我,这位经理现在果真热心于跑书店,已张罗起了一个很像样子的书房。我想,他也算是一位阅尽世间美景的人了,何以我简陋书房中的杂乱景况,竟能对他产生如此大的冲撞?答案:也许是,他突然闻到了由人类的群体才智结晶成的生命芳香。 罗曼 罗兰说,任何作家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书房,正与这个心理单间相对应。一个文人的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

    12、 我的家一度在这个城市的东北部,一度在喧闹的市中 心,现在则搬到了西南郊。屋外的情景时时变换,而我则依然故我,因为有这些书的围绕。有时,窗外朔风呼啸,暴雨如注,我便拉上窗帘,坐拥书城,享受人生的大安详。是的,有时我确实想到了古代的隐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禅房中吞吐着一个精神道场。 然而我终究不是隐士和老僧,来访的友人每天络绎不绝。友人中多的是放达之士,一进书房便爬上蹲下,随意翻阅。有的友人一进门就宣布,不是来看我,而是来看书的,要我别理他们,照样工作。这种时候我总是很高兴,就像自己的财富受到了人们的鉴赏。但是,担忧也隐隐在心头升起,怕终于听到那句耳熟的话。那句 话还是来了: “这几本我借去了 !”

    13、 我没有学别人,在书房里贴上 “恕不借书 ”的布告。这种防范密守,与我的人生态度相悖。我也并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朋友间若有钱物的需要,我一向乐于倾囊。但对于书,我虽口头答应,心中却在嗫嚅。这种心情,大概一切藏书的学人都能体谅。 我怕人借书,出于以下三方面的担忧。 其一,怕急用的时候遍找无着。 自己的书,总或多或少有内容上的潜在记忆。写文章时想起某条资料需要引证,会不由自主地站起走向某个书架,把手伸到第几层。然而那本书却不在,这下就慌了手脚,前后左右翻了个遍,直闹得脸红心跳、汗流浃背 。文章一旦阻断,远比其他事情的暂停麻烦,因为文思的梳理、文气的酝酿,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甚至稍纵即逝,以后再

    14、也连贯不上。有的文章非常紧迫,很可能因几条资料的失落,耽误了刊物的发稿,打乱了出版社的计划。于是只好定下心来,细细回想是谁借走了这几本书。想出来也没有用,因为这种事大多发生在深夜。 借书的朋友有时也很周到,经过反复掂量,拿走几本我 “也许用不到 ”的书。其实文章一旦展开,谁知道用到用不到呢。有时我只好暗自祈祷:但愿最近真的用不到。即如我写这篇文章,几次想起周作人几本文集中有几条关于藏书的材料,可惜这 几本文集不知被谁借去了,刚才还找得心急火燎。 其二,怕归还时书籍被弄 “熟 ”弄脏。 这虽是外在形态的问题,对藏书的人来说却显得相当重要。藏书藏到一定地步,就会对书的整体形式重视起来,不仅封面设计

    15、,有时连墨色纸质也会斤斤计较。捧着一本挺展洁净的书,自己的心情也立即变得舒朗。读这样的书,就像与一位头面干净、衣衫整齐的朋友对话,整个气氛回荡着雅洁和高尚。但是,借去还来的书,常常变成卷角弯脊,一派衰相。有时看上去还算干净,却没有了原先的那份挺拔,拿在手上软绵绵、熟沓沓,像被抽去了筋骨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书店里还有 这本书卖,我准会再去买一本,把 “熟 ”了的那本随手送掉。 或问: “你不是也购置远年旧书吗,旧书还讲究得了什么挺拔? ”我的回答是:那是历史风尘,旧得有味,旧得合乎章法。我们不能因为古铜鼎绿锈斑剥,把日常器皿也都搞脏。 其三,怕借去后彼此忘掉。 我有好些书,多年不见归还,也忘

    16、了是谁借的,肯定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我坚信借书的朋友不想故意吞没,而是借去后看看放放,或几度转借,连他们也完全遗忘。 3 年前我去一位朋友家,见他书架上一套阅微草堂笔记十分眼熟,取下一看,正是我的书,忘了是什么时候被他借去的。朋友见我看得入神, 爽朗地说: “你要看就借去吧,我没什么用。 ”这位朋友是位极其豁达大方的人,平生绝无占他人便宜的嫌疑,他显然是忘了。那天在场友人不少,包括他的妻子儿女,我怕他尴尬,就笑了一下,把书放回书架。那是一个 20年代印的版本,没有大大的价值,我已有了新出的版本,就算默默地送给这位朋友了吧。好在他不在文化界工作,不会看到我的这篇文章。 但是,有些失落不归的书是无法

    17、补购的了。有人说,身外之物,何必顶真?这些书曾经参加了我的精神构建,失落了它们,我精神领域的一些角落就失去了参证。既有约约绰绰的印象,又空虚飘浮得无可凭依,让人好 不烦闷。不是个中人很难知道:失书和丢钱完全是两回事。 藏书者就这样自得其乐,又担惊受怕地过着日子。 (文 /余秋雨,有删改。) 【小题 1】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 “藏书者就这样自得其乐,又担惊受怕地过着日子。 ”通读选文,他 “自得其乐 ”是因为 ,他的 “担惊受怕 ”则是因为 。( 4分) 【小题 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结合划线词的含义,说说这句话传达出 “他 ”怎样的心境。( 4分) 他突然 闻到 了由人类的群体才智结晶成的 生

    18、命芳香 。 【小题 3】文章的标题为 “藏书忧 ”,重点应该是写 “忧 ”,为什么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写 “乐 ”?请从形式和 内容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4】作者为什么说 “失书和丢钱完全是两回事 ”?综观全文,说说其中的缘由。他的 “藏书忧 ”让人们领悟到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怎样对待借来的书?( 6分) 答案: 【小题 1】第一空:坐拥书城能让他享受人生的大安详。第二空:别人借书使他精神受到折磨。 【小题 1】含义:闻到生命芳香 感受到人类智慧的魅力,心境:充满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求。 【小题 1】形式:为后文作铺垫。内容:只有享受读书之乐的人,才会如此珍爱书籍,从而产生借书之忧。

    19、 【小题 1】第一问:( 1)这些书曾给他带来了莫大的精神享受,这些享受不是金钱可以相比的。 ( 2)这些书曾参加了他的精神构建,失书是精神领域的缺失,是无法用金钱来弥补的。第二问:借来的书应该快读快还,应该倍加爱惜。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空围绕 “读书之乐 ”,第二空围绕 “借书之忧 ”来做大即可。 【小题 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加点词的语境义,然后根据词语的语境义来分析 ”他 “的 ”心境 “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节安排的用意的能力。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分析即可。 【小题 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

    20、 “失书和丢钱完全是两回事 ”的缘由,然后再根据他的 “藏书忧 ”来谈应该怎样对待借来的书既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 蹋 窀右病!惫 唬骸拔 癫 壹右玻 匾孕拧!倍栽唬骸 u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21、“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春秋左传注) 【小题 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 间 焉间:参与 B肉食者 鄙 鄙:卑鄙 C弗敢 专 也专:独享,专有 D既 克 ,公问其故克:战胜 【小题 2】下面语句中划线的 “于 ”与例句中的划线的 “于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战 于 长勺 A皆朝 于 齐 B彼其忠实心诚信 于 士大夫也 C每假借 于 藏

    22、书之家 D此所谓战胜 于 朝廷 【小题 3】下面对此文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听说齐国攻打鲁国主动请见庄公,反映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他独具远谋的气度和自信。 B曹刿与庄公关于作战条件的对话反映出曹刿的军事思想:只要取信于民就一定能战胜敌人。 C曹刿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的行为表现出他富有作战经验的一面:重实地考察的谨慎稳重。 D曹刿在战后对敌我双方的分析,清晰地展现了他以弱敌强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思想。 【小题 4】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 3分) (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

    23、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1)(这只是)小的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不会保佑的。(共 3分。 “孚 ”、 “福 ”各 1分,通顺 1分。) ( 2)作战,靠的是勇气啊。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共 3分。 “衰 ”、 “竭 ”各 1分,判断句式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B. 肉食者鄙 鄙:目光短浅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用法的能力。例句与 “D”项中的 “于 ”都是“在 ”的意思。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曹刿与

    24、庄公关于作战条件的对话反映出曹刿的军事思想:体现了曹刿以民为本的战略思想。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语言表达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8分) “书香荆楚、文化湖北 ”全民读书月活动已经启动,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进行以 “身边的读书生活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小题 1】如果你的选题是 “身边人的阅读习惯 ”,你想展开一次调查,请设计一个调查问题。( 2分) 【小题 2】湖北日报联合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图书馆、荆楚网,推出 “湖北人阅读习惯调查 ”,下面是调查中获得的一些资料,请作分析并围绕“

    25、读书目的 ”写出你的结论。( 4分) 【材料 1】 关于读书目的的调查 项目 增长见识 兴趣 就业 提拔 升学 致富 研究 消遣 其他 比例 59.5% 51.9% 6.1% 4.1% 4.1% 2.3% 8.2% 23.7% 4.9% 【材料 2】 记者随机采访了正在自助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市民,当问及他们一般借阅什么方面的书时,李女士说她听说医食同源能够防治疾病,特地来借相关的书籍回去学习。王先生说他对摄影特别感兴趣,这次借阅美学与摄影是想多了解一些摄影的美学意义。有不少的借阅者都和他们一样。记者发现人们读书的目的并不功利化。 【小题 3】在活动过程中,你们学校决定由你做代表去邀请冯教授来学校

    26、作报告,给正在求学阶段的学生讲讲读书的原则和方法,你准备这样和冯教授做沟通: “ 。我们都期待着您的精彩报告! ”( 2分) 答案: 【小题 1】【示例】( 1)你能坚持每天阅读吗?( 2)你平均每周累计阅读时间有多长( 3)你习惯在什么环境中阅读? 【小题 1】【示例】绝大多数读者为增长见识、为兴趣而读书,读书目的并不功利化。 【小题 1】【示例】冯教授,您好!我是 中学的学生,学校正在举办 “读书节 ”活动,我们很想邀请您来学校给我们作报告,讲一讲读书的原则和方法。不知您是否能抽出时间?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问绕 “阅读习惯 ”来设计调查问题,言之有理,切实可行即可。 【小题 1

    27、】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材料的能力。此题围绕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和由此推出的结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 4分,每个方面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此题围绕邀请的礼节、内容而说,言之成理即可。共 2分,每点 1分。 默写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 8分,每空 2分。) 【小题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诗经 蒹葭) 【小题 2】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小题 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的诗句与杨慎临江仙中 “一壶浊酒喜相逢, ,都付笑谈中 ”的诗句都表达了一种英雄面对历史洪流的无奈。 答案: 【小题 1】在水

    28、一方 【小题 1】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 1】不尽长江滚滚流 古今多少事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50分) 杨丽萍的舞蹈来源于自然。她热爱自然的舞蹈,她常常模仿 “向着光明和美 好运动 ”的向日葵,也常常躲在菩提树后面看孔雀散步,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到中央民族歌舞团后,被要求练芭蕾舞的基本功,她很不适应,即使周围人都看不起,她仍然坚持自然跳舞,独创了适合自己的一套练功方法,直到她因自编自演的独舞雀之灵而一举成名。 云南印象的投资商因为不理解杨丽萍的自然舞蹈而撤资,杨丽萍就靠自己拍广告、走穴养活歌舞团,坚持排演。云南印象出演就遇到 “非典 ”,只有一个观众,只演了一场。在一片骂声中她也坚持下来了,直到云南印象获奖。 “这个时代,取悦观众是相对容易的,时代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但是 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迷失自己的艺术方向。 ” 杨丽萍让我们看到了坚守的力量。 请以 “坚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答案:略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5月供题调研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