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届浙江省衢州地区九年级初中学业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307       资源大小:18.1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届浙江省衢州地区九年级初中学业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届浙江省衢州地区九年级初中学业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2分) A 啜 泣( chu)酬 和 ( h) 贮 蓄( zh)吹毛求 疵 ( ch) B挑 衅 ( xn) 栈 桥( jin)朗 润 ( ln) 深 恶 痛疾( w) C狡 黠 ( ji) 称 职( chn)干 涸 (h)相形见 绌 ( ch) D污 秽 ( hu) 馈 赠 ( ku) 猝 然( c )长 吁 短叹( x)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的 “甲乙丙丁 ”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1)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

    2、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甲】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 2)【乙】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3)【丙】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 4)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丁】,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 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A甲:范进乙:范爱农丙:藤野先生丁:韩麦尔先生 B甲:胡屠户乙:孔乙己丙:藤野先生丁:韩麦尔先生 C甲:范进乙:孔乙己丙:韩麦尔先生丁:藤野先生

    3、 D甲:胡屠户乙:范爱农丙:韩麦尔先生丁:藤野先生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这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 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 艳的红花。 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4、的一项是 ( )( 2分) A北斗二号 “一箭双星 ”的成功发射,对提高和改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覆盖区域的导航 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B市交通部门正牵头制订金华市内河水运复兴行动方案,力争在今年基本全部完成前期 工作, 2013年全面开工建设。 C 5月 4日,共青团金华市第六届代表大会在市文化中心开幕,来自全市各地、各行业的 314名青年代表出席了大会。 D考试成绩的好坏与情绪稳定关系很大,因此,考前考生一定要及时调整好心态。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比赛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二十多位选手 不期而遇 。 B “五一 ”期间,人民群众生活

    5、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多得令人 目不 暇接 。 C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 情不自禁 地摇晃起来。 D春节联欢晚上,刘谦 处心积虑 表演的近景魔术受到大家的喜欢。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分) A莫钟一是精巧绝纶咫尺褪尽 B通霄达旦藏污纳诟 迁徙狼籍 C不可 名状不容置疑 繁衍玷污 D鳞次栉比盛气临人凋零忐忑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12分) 缺少阅读的民族, “穿越 ”不远 姜泓冰 “五一 ”小长假,你是怎么过的 是宅在家里看 “宫斗 ”连续剧,还是赶在门票继续上涨之前去了某个热门景点去扎堆儿? 每次长

    6、假、短假,总有许多人会选择出游。在 “黄金周 ”缩水之后,每每也总有人精心计算、早早在网上发布攻略,怎样利用上双休日和一点带薪休假,让假期延长,以便可以将游程安排得更远,欧美、东南亚、非洲,如今在每个中国的节假日里几乎满眼皆是令当地笑逐颜开的中国观光客们。 “行万里路 ”,对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以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而言,渐渐成了现实,甚至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这固然意味着进步,值得激赏。但这一句话的另一半, “读万卷书 ”的现实反应,却着实令人忧虑。 几天前的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有一项权威性的全 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显示高达九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 “很少 ”或 “一般 ”,六成以

    7、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九成国民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这样的调查结果,相信不会是 “自谦 ”,而是现实读书状况的真实反映。环顾我们周遭,甚至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在某些特殊时期,为了应对考试或工作之需而紧急 “恶补 ”读书之外,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究竟有多少时间花在了阅读上?还有,有多久没有进书店买过一本书了? 答案:恐怕多少有些令人沮丧。原本遍布各大街区的 “新华书店 ”已逐渐收缩远去,即使留下,也大多蜕变成了中小学生教 辅书的专卖店;虽然中国国民手机消费世界领先,公共场所专注盯着手机方寸天地的人越来越多,但据调查,人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

    8、较低者 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 “穿越剧 ”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除了教导 “办公室政治 ”和人际权谋之外,既逃避现实,又缺乏基本历史常识,更多低俗、不健康内容,这样的网络阅读即便呈上升之势,也不能带来欣悦。 “读书日 ”一时的热闹已成过去,国民的不读书、浅阅读仍在继续。当我们慨叹一些国民精神世界贫瘠苍白、缺少 理性思考能力,身在价值多元、信息混杂的环境中很容易陷入偏激、盲从、冲动时,我们是否想到,它可能正是缺少了静心阅读的结果。 在全社会重新倡扬读书风尚,尤其是重视低端大众性读物的内容质量,将全年都当成读书日而不是某一天,认真策划一些贴近大众的阅读活动

    9、,应该被放到关乎民族未来、关乎社会建设根本的高度上去认识和重视。一个民族的精神要由贫瘠入富足,一个社会要重建起理性秩序、理想信念和稳定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无疑都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路径。对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这正是当务之急。 没了书香与理性的时代,纵然可以凭着 孤勇或幻想暂时 “穿越 ”,终究也只能在现实功利念头里盘桓,行之不远。朋友,在忙着 “行万里路 ”之余,还请稍读几本书。 ( 2012年 05月 02日人民网,略有改动) 【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小题 2】文章开头例举 “五一 ”小长假的事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3】文中说: “据调查,人们手

    10、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读者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者 电视荧屏上,胡乱穿着历史衣服、满眼勾心斗角和争风吃醋的 “穿越剧 ”走红,恰与这种阅读取向相应和。 这句话中的 “这种阅读取向 ”指什么?( 3分) 【小题 4】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联系文意,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分) 【相关链接】 材料一:以色列有句老话: “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这句话出自圣经,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 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 8本。而中国 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11、。 (新华网) 材料二: “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做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做斗争。 ”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 推广人蒋军晶说。 ( 2012年 5月 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指出: “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 ”“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 ( 2012年 1月 6日人民日报) 答案: 【小题 1】( 3分)缺少阅读的民族, “穿越

    12、 ”不远(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合乎文章内容,也可) 【小题 1】( 3分 )作者用这个事例,具体说明 “行万里路 ”已经渐渐成了现实, 继而引出了作者的忧虑 “ 读万卷书 ”的现实反应,着实令人忧虑,切入本文论题,自然真实,引发读者的思考。 【小题 1】( 3分)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浅阅读) 【小题 1】 (3分 ) 示例:阅读有利于个人的精神成长,更有利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的培养和一个社会重建理性秩序、理想信念和稳定价值观,然而中国的国民阅读现实,令人忧虑,培养中国的国民阅读,对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正是当务之急。 【小题 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

    13、中找 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小题 1】议论文开篇一般有以下作用:引出论点,吸引读者的注意思考,作为论据证明论点,与下文照应等。此处有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和作为论据证明观点的作用。 【小题 1】从原文中找出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要求意思正确,文句通顺。 【小题 1】开放性试题,合乎文意题意,情感健康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15分) 不让兰花知道 张丽钧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我邂逅了两个天使般的女童。当她们纯净如叮咚山泉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她们身后的一头小象开始陶醉地随着节奏跳舞。所有的人都被这美妙的画面 征服了。当其中一位评委表示要去她们的家 热带雨林做客时,妹妹含泪提醒他说

    14、: “你一定要种一颗种子。 ”在这个舞台上,太多人的梦想都是去某个大会堂开演唱会,只有这两个小女孩,她们的梦想却是种树,是让小象回到它绿色的家。 节目的最后,妈妈也上台了。她黑发如瀑,沉静内敛,浓郁的理想主义气质使她看起来光彩照人。我眼睛一亮 这个女子,我曾在一份画报上见过 !我紧张地盯着屏幕,担心她会怆然泪下。然而,她在笑,始终在笑。 看到她,就想起了那个德国男人 马悠博士。 18岁那年,马悠开始为德国一位环保领袖开车,一颗 “绿巨人 ”的种子,就是在那时播到他的心田的。马悠是一位 “天赋籽权 ”主义者,他带着宝贵的研究课题来到西双版纳,成立了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西双版纳大片大片的人造橡

    15、胶林,在马悠博士的眼里无异于 “上帝的诅咒 ” 在热带,物种单一就意味着灾难。这位雨林再造之父开始焦灼地着手热带雨林的修复和再造工作。 马悠博士说,世界上有 2万种兰花,西双版纳有 500种。珍奇罕见的兰花,多长在雨林的枯树上。马悠每天都要去寻找那些从高处跌落下来的兰花,然后,把这些娇贵的植物运回实验室里培植繁衍,两年后,再一株株地绑回到雨林的树上。这样,兰花家族 就可以不断壮大。 马悠在一场晚宴上对一个中国女子一见倾情,便送了她一件独特的见面礼 为她弹奏 首钢琴曲。他俩幸福地走到了一起,并且,他的妻子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的所爱。 他们种树。 他们兴奋地掐算着,如果能活到 120岁,就可以看到自

    16、己手植的树苗成林。他们的 双爱女相继降生。两个女孩赤足奔跑在森林般的庭院里,琅琅齐诵道德经。她们的玩伴是小狗、小猫,以及林中的昆虫。 10 年的日子,在痴望绿色、勾勒绿色、培植绿色、守护绿色中迅跑而过。然而,在追梦的路上,马悠却猝然倒 下,将妻子和两个女儿撇在了雨林中。 亲密战 友的抽身离去,把她的心掏了个永难填满的洞。 当被问及是否想退却的时候,她说: “人是有债的,现在,马悠的债在我身上。 ”现实中,她常面对一个个无奈。比如,有几个年轻人,晚上回家看不清路,就不假思索地把她和马悠种的几十亩林地点着了 他们把马悠夫妇的肋骨拆下,当火把来烧。 她与荒蛮博弈。 她与愚氓博弈。 沉静的她,带着两个

    17、移植了父亲梦想的女儿住在雨林里。 3个人一起唱着马悠生前最喜欢唱的歌,做着马悠生前最喜欢做的事。她们不想让兰花知道,那个常在高高的树下奋然救起坠落的兰花的人已然离去。作为马悠的替身,她们一起在雨林里小心翼翼看护着他那个来不及做完的梦。 我想,当枯树上跌落的兰花不再有人爱怜地捧起,那么,人类的跌落,必将成为一件被所有残余物种额手称庆的事。 (读者 2012年第 8期,略有删改) 【小题 1】请你说说题目 “不让兰花知道 ”的含义。( 3分) 【小题 2】文中说:这位雨林再造之父开始焦灼地着手热带雨林的修复和再造工作。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修复、再造热带雨 林的两件事情。( 2分) 【小题 3】结合

    18、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4分) ( 1)沉静的她,带着两个 移植 了父亲梦想的女儿住在雨林里。 ( 2)他们把马悠夫妇的肋骨 拆 下,当火把来烧。 【小题 4】她说: “人是有债的,现在,马悠的债在我身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小题 5】读了本文,马悠博士和他的妻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对他或她说一段话,表达你阅读后的感悟。( 50字左右)( 4分) ,我想对你说, 答案: 【小题 1】( 3分) 马悠博士已逝,这件事情不想让被救的兰花知道 ;( 1分)同时表明她们将继续他的保护雨林事业,不能因为马博士的去世而影响对自然(兰花)的保护。

    19、( 2分) 【小题 1】( 2 分)培育从高处跌落的兰花;种树 ;把自己的梦想移植给孩子。(每点 1分,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 1】( 4分)( 1) “移植 ”原指把播种在苗床的幼苗连根或连土拔起种到田里。这里把环保思想比作幼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德博士对女儿的影响之大,也表现了他对环保事业的意志之坚。( 2分)( 2) “拆 ”这个字传神地表现出几个年轻人破坏苗林的行为的恶劣和对马悠夫妇的伤害之大,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行径的厌恶和对马悠夫妇 的敬意。( 2分) 【小题 1】( 3分)她把做环保事业当做自己的使命,是理应做的事情,也表明她将继续做着马悠生前最喜欢做的事情,以自己的努力去继续他的

    20、环保事业。 【小题 1】( 4分)略(称谓 1分,表达 3分;内容合乎题意即可) 【小题 1】从标题的表面意思到内在含义,理解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 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小题 1】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 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 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 1】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文言文阅读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

    21、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 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 ,该 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 世才具。 (节选自晋书 祖逖列传) 【注释】 :周济,救济。 书记:泛指书籍。 该:广博,完备。 赞:辅佐,帮助。 【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2分) ( 1)然 轻 财好侠( ) ( 2)辄称兄意散谷帛 以 贫乏( ) 【小题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停顿处用 “/”隔开。( 2分) 年 十 四 五 犹 未 知 书 诸 兄 每 忧 之 【小题 3】祖逖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答案: 【小题 1】( 2分)( 1)轻视,看轻

    22、( 2)用来(每小题 1分) 【小题 1】( 2分)年 十 四 五 / 犹 未 知 书 /诸 兄 每 忧 之(句读两处,每处 1分;读错倒扣 1分,扣完 2分为止) 【小题 1】( 2 分)略(示例:想读书,何时都不晚;要报效国家,需广泛阅读,提升才干;等等) 【小题 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 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 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古诗文阅读( 20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23、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4分) ( 1) 具 答之 ( ) ( 2)便 要 还家( ) ( 3)便扶 向 路( ) ( 4)欣然 规 往( ) 【小题

    24、 2】下列句子中 “其 ”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例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安陵君其许寡人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4分) (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答案: 【小题 1】( 4分( 1)详细 ( 2)通 “邀 ”,邀请( 3)从前的,旧的 ( 4)计划(每小题 1分) 【小题 1】( 2分) 【小题 1】( 4分)( 1)(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2)这里面的人说: “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起。 ”(各 2分

    25、) 【小题 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 1】 C与例句 “其 ”都是 “代词 ”。 【小题 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诗歌鉴赏 暮春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 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 冉冉:也作 “苒苒 ”,柔美的样子。 【小题 1】诗歌一、二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暮春景色的什么特点?( 2 分) 【小题 2】 “春草池塘独听蛙 ”, “独 ”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答案: 【小题 1】( 2分)落花、绿阴;( 1分,只答一点不给分)

    26、万木葱茏,充满生机。(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 1】( 2分)在孤寂中,有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淡淡忧伤,也有一份笑对时序更替的从容和豁达 语言表达 答案: 【小题 1】( 2分)示例:应试和教辅类图书借阅量很大,文学和科普类很小。(意思相符即可) 【小题 1】( 2分)略(名称 1分,理由 1分) 【小题 1】( 2分)略(符合题意即可 【小题 1】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图表信息 【小题 1】设计合理,理由合理充分 即可 【小题 1】用语简明,有激励性。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一鼓作气, , 。(左传 曹刿论战) 【小题 2】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小题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小题 4】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答案: 【小题 1】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 1】曲径通幽处 【小题 1】人比黄花瘦 【小题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作文 请以 “我的读书故事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 1)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12届浙江省衢州地区九年级初中学业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