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034       资源大小:22.3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给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提示写汉字。( 4分) 【小题 1】我们都面面相 q 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 【小题 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 攒 成的小球。 【小题 3】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待,简直有点窘 了。 【小题 4】宫顶建筑 bng 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又雄浑。 答案:觑 cun jing 摒 试题分析: “觑 ”:偷看、窥探, “攒 ”是多音义, “积攒 ”读 zn,本句中读 cu

    2、n,“集聚在一起 ”的意思。 “窘 ”:为难的样子,不要错读成 jn“摒 ”,丢弃,不要错读在成 png。 考点:汉字字音字形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要判断的字词很少,且是常用字。本题将汉字拼音与字形的知识放在阅读段中考查,这种形式很好,给学生提供语境,方便学生思考解答,且让学生了解字词具体的运用。 冰心的繁星、春水包括三个方面主题。即对 _ 的歌颂;二是对 _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_赞扬。( 3分) 答案:母爱 自然 童真 试题分析: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冰心的母爱、童心、自然三大创作主题,其核心就是 “爱 ”,爱母亲、爱孩童、爱自然。早在1924年,她创作寄小读者

    3、时,就写下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 考点:文学常识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是学生熟记的文学常识。阅读名著,了解文学常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一为自己写作积累材料。平时学习中,了解文学常识时,应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积累更多的知识。 选择题 下面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抗日剧中日军骄横凶残,汉奸奴颜卖国,他们真是狼狈为奸, 相得益彰啊。 B她很善于言辞,与人讲话妙语连珠, 络绎不绝 。 C 骇人听闻 的湄公河惨案,以糯康的走向刑场而告一段落。 D他是位高明的艺术家,在他的笔下花草树木,人物鸟兽,无不 栩栩如生 ,各具特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中 “相得益彰 ”

    4、指两物相互映衬各显特色,是褒义词,不符合语境; B句中 “络绎不绝 ”是形容来的人一个接一个很多,不形容说话; D句中 “栩栩如生 ”是形容艺术形象逼真像真的活的一样,不能形容实体的草木动物。 考点:成语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句中错用成语比较明确。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9分) 我想到一个法子:我瞅酒倌女主人下地窑的时候,合上地窑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

    5、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我叫你知道厉害, ”酒馆女主人攥紧胖胖的拳头威吓我说,但她那看不见眼睛的胖面孔露出和蔼的笑意。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 厨房里,问道: “你干吗要这样做 ” “她拿胡萝卜打你嘛 ” “ 你是为了我吗 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 !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 !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一一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 !到顶楼念书去吧 ” 她整天不理我,

    6、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 “阿廖沙,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 不懂 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一一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 她沉默了一会儿,嗅了嗅鼻烟,眯缝起右眼,补充说: “是啊,谁犯了过错,大约连上帝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弄得清楚的。 ”“上帝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吗 ”我吃惊地问道。她轻轻地、悲哀地回答道: “他要是什么都能知道,大约有很多事情人们就不会做了。他老人家从天上向人间

    7、、向我们大家看了又看,有时会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说: “我的人们啊,我的人们啊 !噢啊,我是怎样可怜你们啊 !她自己也哭了,带着满脸的泪痕,到墙角祈祷去了。 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 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小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2分) 【小题 2】如何理解 “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 3分) 【小题 3】节选的文字着力刻画了外祖母怎样的性格 结合童年这部小说,说说外祖母给了阿廖沙怎样的人生影响。( 4分) 答案: 【小题 1】写 “我 ”报复酒馆女主人引来外祖母的一顿教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小题 2】外祖母的上帝意味善良、宽恕和仁慈, “

    8、我 ”从外祖母的上帝那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更贴近 “我 ”的心灵,所以显得亲切、更可理解。 【小题 3】善良 、宽厚的品格。外祖母慈祥能干,热爱生活,隐忍,宽容。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又孤独的心。她常常给阿廖沙讲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外祖母的庇护,给予了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小题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找出主要人物,以人物的行为梳理情节,抓住主要的情节点,分析情节的主干,抓住主要的情节点来概括。 考点:概括故事情节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主要情节和细节分辨不清楚,往往弃主求次,概括故事情节,主要是把故事的主干理出来即

    9、可,剔除细节描写和一些抒发情 感的内容,使故事更紧凑。如果是用一句话概括,就点明人物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即可。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要理解外祖母告诉阿廖沙的 “上帝 ”是什么形象,从外祖母所说的“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 ”来理解, “考验做坏事的大人 ”,那 “上帝 ”一定是善良的,有良知的,代表正义的,所以,阿廖沙在外祖母的教育下,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与这个 “上帝 ”亲近了。 考点:句子含义题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问题较深刻,文中没有明确的提示信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有的阅读题有一定的深度,解答不仅要依据作者的文字 表达,更要依靠自己的对事物的认识所形

    10、成的思想,所以平时读书要思考,多联想社会生活思考,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文中的两个情节来概括,外祖母被酒馆女主人辱骂并不计较,而阿廖沙报复女主人,外祖母却严厉批评,并耐心开导。外祖母为人的宽厚善良溢于言表,对阿廖沙的影响不言而喻。 考点:人物形象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情节简单,写作手法明确,易于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是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的,所以阅读时要注意作者对人物言行的刻画,从中分析人物形象。 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 ,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突然

    11、,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你找谁?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我是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 ”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什么事?你说吧。 ”“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 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 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我恍然大悟 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

    12、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 “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 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 明亮的双眸。 “换上吧。 ”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父亲对孩子说: “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对了,

    13、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 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 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 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

    14、道: “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 ”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 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不可能呢?你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将来就一定能住进这样好的房子里了。 ”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 “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小题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

    15、括出来。( 3 分) 【小题 2】请简要说说 “我 ”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小题 3】开头描写新居 “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 ”,用意是什么?( 3分) 【小题 4】选文中的父亲说: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请说说你对这种 “幸福 ”的理解。( 3分) 【小题 5】文中画线处两次写到父子两手紧紧相握的情形,但又有变化,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文章叙写了一位民工父亲带着儿子到城里看自己建造的房子的故事。 【小题 2】警惕(冷漠) 热情 感动 敬佩(每缺一点扣 1分) 【小题 3】

    16、 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 烘托 “我 ”愉悦、兴奋的心情。 【小题 4】 为生活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或相互平等、真诚理解)而感到幸福。 这位民工父亲为能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成就而感到幸福。 【小题 5】第一次是父亲主动握着儿子的手,那是因为父亲拉着儿子来看自己参与建造的大房子,父亲的内心充满了骄傲的心情;而第二次是儿子在看到了父亲参与建造的房子和听到父亲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而生出对父亲的敬佩之情,主动握起父亲的手。 【小题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找出主要人物 和主要事件,从人物、事件、结果三信息点上概括。 考点:概括文章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事件叙述比较清晰,易于概括内容,

    17、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 “压缩 ”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什么人,什么事,有什么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小题 2】 试题分析:找到文中相关的词语即可作答, “我热情地说 ”“我也感动了 ”, “ 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这是 “敬佩 ”。 考点:作者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作者的情感易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一般是通过所叙事件中的细节或自己的心理活 动来表现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景物描写,结合文中人物的处境 “搬进新居 ”理解人物的心情,思考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心情的作用。 考点:景物描写作用 点评:

    18、本题不难,在文章语境中不难理解。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景物描写与场景描写,它的作用一般来说,有推动情节,有创造气氛,有烘托人物等,阅读时可从这些方面分析体会。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文章中的情节来分析, “父亲 ”看到了自己盖的孩子里面是什么样的,有成就感, “父亲 ”满足了孩子的愿意,心有快乐, “父亲 ”听到孩子说要好好学习住进 城里来,心中充满期盼,有了成就有了快乐有了期盼,就是幸福。 考点:理解文意,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对于此话题学生易于感想。阅读发表感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抓住主要的话题,联系生活,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小题 5】 试题分析:

    19、在文中找到两次 “握手 ”的细节,观察写法的区别,根据前后文内容理解细节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考点:细节描写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太容易看出两外细节描写的不同,对人物的描写,细节描写是很重要的,一个细节,往往刻画了人物特定的心态,表现了人物形象,阅读文章要注意 体会这种写法,写作时要善于学习运用这种写法。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8 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 19

    20、49年 9月 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 1952年 8月 1日 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94米,有 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 4.24米。纪念碑是用 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

    21、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 60吨重、 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8 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

    22、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 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 2米,合在一起共长 40.68米。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 8001000 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 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小题 1】选文的第 和第 段都是按 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其中第 段是按照 的

    23、空间顺序,第 段是按照先台阶后碑身,先 后中间,先正面后 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3分) 【小题 2】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作用。( 3 分) 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94米,有 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小题 3】选文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中的 “据 ”和 “至少 ”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小题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 1949年奠基的。碑文中 “三年以来 ”、 “三十年以来 ”和 “一千八百四十年 ”分别有什么历史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4分) 答案: 【小题 1】由远及近 四周 背面 【小题 2】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

    24、的说明方法。列数字让人能具体感知纪念碑的高度, “有 10层楼那么高 ”和 “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 4.24米 ”的作比较,能让人形象地感知它的高度,突出了纪念碑的巍峨雄壮。 【小题 3】不能删去, “据 ”表示资料来源的权威性, “至少 ”表示时间的最低限度,意为还要长久,说明 浮雕 的坚固持久。 【小题 4】 “三年以来 ”纪念的是解放战 争; “三十年以来 ”纪念的是五四运动;“一千八百四十年 ”纪念的是鸦片战争。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从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文中关键

    25、的方位词理解即可, “在远处 ”“从近处 ”,是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考点:说明顺序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顺序很明确,容易判断。说明文主要有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介绍事物变化的一般用时间顺序,介绍建筑物一般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一般用逻辑顺序。 【小 题 2】 试题分析: “37.94米 ”“10层 ”“4.24米 ”是列数字,将纪念碑与高楼相比,与天安门相比,是作比较说明,目的是突出纪念碑的高度。 考点:说明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非常明确,容易判断。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

    26、【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问题属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问题,分析有无此词语两种情况的表达效果,要说明了 “准确 ”“不准确 ”的具体内容。 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本题不难,这是个常规问题。说明文要求科 学准确的说明,所以语言的表达就要注意符合客观实际,不虚夸,不含糊,阅读写作要注意这个问题。 【小题 4】 试题分析:要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来解答此问题,根据提示的年代,点明历史时期的名称即可,这里的 “英雄 ”当然不是指具体的个人,而是指所有牺牲的烈士。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年代划分不一定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抓住句中关键词先分析它们的含

    27、义,再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义。 文言文阅读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 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4分) 普少 习 吏事 习: 家人 发 箧视之 发: 太祖常劝 以 读书 以: 碎裂 案牍掷地 碎裂:

    28、【小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译文: 【小题 3】有一个成语出自选文的第一节,请你找出并解释。( 3分) 成语: ,意思是: 【小题 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 “不用 ”、 “亦不用 ”、 “卒用 ”,你从赵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3分) 【小题 5】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3分) 材料:(赵普)七月卒,年七十一。上(赵太祖)闻之震悼,谓近臣曰: “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 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代国家)臣也 ,朕甚惜之! ” 请从选文中找 出与材料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

    29、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请从选文中找出根据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答案: 【小题 1】 熟悉 打开 拿 把 撕碎 【小题 2】 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速度很快; 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嫉妒刻薄,但却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小题 3】手不释卷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小题 4】 太祖悟出了赵普的良苦用心,由此也悟出了其所荐之人必定是个可用之才。 说明赵太祖只是有时固执,但最终还是个明辨是非的君主。(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 5】选文原句为: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选文中的依据是: 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 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小题 1】 试题分

    30、析:注意文言字词的古今异义和活动用,比如, “习 ”今义是 “练习 ”,而古文中是 “熟悉 ”; “碎裂 ”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 “把 撕碎 ”。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古文中常用字词,易于解释。古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是很多的,像本题中的 “发 ”,平时学习要注意归纳记忆,学会举一反三,学一识三。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一句, “及 ”:到。 “临 ”:处理; “政 ”:政事; “处决 ”:处理决断;“如流 ”:形容很快。 第二句, “性 ”:性格; “沉 ”:沉稳; “岸谷 ”:严肃刚正;“虽 ”,即使: “多 ”:经常; “忌 ”:嫉妒; “克 ”:刻薄, “以 为 ”:

    31、把 作为;“天下 ”:天下事, “任 ”:职责。 考点:翻译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难解字词不多,易于翻译。古文中虽然大多数是一字一义 ”,但也有两个字表示一个相同的意思,叫 “复合义 ”,翻译时用一个意思就行。 【小题 3】 试题分析:在文章的开头即可找到 “手不释卷 ”, “释 ”:放下的意思。此成语形容读书很勤奋。 考点:成语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成语在文中一目了解。汉语中的成语来源有四,一是古籍,二是传说故事,三是民间习俗,四是现代生活,所以成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学习掌握成语非常有意义。 【小题 4】 试题分析:分别从两个人物来分析,赵太祖虽有固执,但还是重用人才的君主,也衬托出赵普的执

    32、着,以国为重的品质。 考点:人物形象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中人物形象比较突出,易于概括。阅读叙事写人的文章,不只是看故事情节,也应当对人物形象作了分析,从中汲取精神思想的养料,这才算真正地阅读文章。 【小题 5】 试题分析:了解此句话的含义,是说赵普为人刚正,为国着想,忠贞不渝,被国君重视,然后根据此意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考点:文章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仔细阅读,联系相关情节即可作答。叙事类文章,情节前后都是有联系的,有前因后果的关系,阅读时要明确这种关系,解释此类问题,即可从情节的点滴处寻找蛛丝马迹。 语言表达 语文综合实践。( 9分) 为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以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

    33、环境迎接国家爱卫办对我市创卫成果巩固的复审暗访工作,顺河镇按照宿豫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动员全镇上下迅速投入到巩固创卫成果中来,全 面掀起新一轮创卫整治攻坚热潮。 该镇加强对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部位的清扫保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卫气氛;及时收集、清运各处果皮箱、垃圾桶和垃圾收集点、中转站的垃圾,加大对 “门前三包 ”存在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公共场所和街道的巡逻监管,对违规占道摆卖和流动经营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教育一起、处理一起;抓好街道和公共场所车辆停放秩序管理工作,加强户外广告、噪声的整治;完善相关的市政设施,要认真盘查城区坑洼路段和残缺绿化池,及时填补,

    34、确保街道亮化、美化;加强节日的值班工作,确保所有对外的投诉电话都有人接听,所有有关投诉都能及时得到受理和妥善解决。 【小题 1】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2分) 【小题 2】为了迎接国家爱卫办的复查暗访,顺河镇做了哪些工作?( 3分) 【小题 3】假设你是 “春晖 ”文学社的一名小记者,请围绕创卫工作完成下面的任务。( 4分) 采访一位环卫工人时,你说: 看到一位因摆流动摊点被取消而大发牢骚时,你说: 答案: 【小题 1】 试题分析:新闻稿注意阅读第一段的导语,找到文中关键文字,人物(单位机构)、时间、地点、事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考点: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 ,第一段中即有相关的文字信

    35、息。新闻稿一般开头部分为导语,或是一段话或是一句话,根据全文的中心内容,注意了解新闻稿这个特点。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第二段中概括,注意分号,每一个分号为一项内容,将句中的机关单位和事件名称点明即可。 考点: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的信息点易寻,易于概括成句。概括文章内容,要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依照层次结合,找出重要的信息点加以概括,要仔细阅读,不可放过重要的信息点。 【小题 3】 试题分析:对环卫工人的答案:要点:礼貌用语,围绕创卫的核心话题,通顺的语言。 对摊主的答案: 要点:称呼,委婉的语气,充分的道理,通顺的语言。 考点:语言实际运用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采访活动是陌生

    36、的,不知道采访语言的特点。采访用语首先要注意彼此的身份地位,用语要恰当,其次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中心话题,问题不可太多,还有注意提问的问题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有兴趣有话要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分)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 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 。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 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 。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答案:第 句应在 “演出 ”之后加上 “的机会 ”;第 句应把 “改善 ”改为 “提高 ”。(如果直接把修改后的结果写

    37、出来的,则扣一半分) 试题分析: 句动宾搭配不当,宾语中少 “机会 ”中心词,另, “努力 ”应放在 “争取 ”之前。 句动宾搭配不当, “能力 ”与 “水平 ”与 “提高 ”搭配。 考点:病句修改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病句类型。病句的病因常是主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错误、语意混杂等,学习里要将这些病句类型了解清楚,答题时以此为依据判断。修 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意。 名著导读 在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与 _一起在半夜去坟地里埋野猫时,看见 _把鲁滨逊医生杀害了,这个人却把罪行嫁祸给了 ( 3分) 答案:哈克贝利 费恩印第安 乔 莫夫 波特 试题分析:仔细回顾所读名著相关情节,寻找情节中

    38、的提示点,先将容易记忆的人物填写出来,再填写其它。 考点:名著内容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一定能记清楚书中的细节。阅读名篇名著,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从名篇名著中了解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默写 根据提示默写。( 8分) 【小题 1】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小题 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小题 3】路曼曼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小题 4】是她那 ,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小题 5】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 ; ,这是难以计算的。(阿累一面) 【小题 6】也不必说 , ,轻捷的叫天子

    39、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答案: 【小题 1】潭影空人心 【小题 2】乾坤日夜浮 【小题 3】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 题 4】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小题 5】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 【小题 6】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试题分析:注意不要写错字。 “潭 ”不为 “塘 ”, “浮 ”不为 “拂 ”, “索 ”不为 “牵 ”,“恣 ”不为 “姿 ”, “伏 ”不为 “付 ”。 考点:诗文名句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必须背诵的内容。阅读名篇,识记名句,大有益处,不仅古代智者的思想,受之启迪,而且可能从中学习精练的语言,提高

    40、自己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作文 作文( 60分) 生活需要笑声,逆境厄运更需要勇敢地笑。对此你有怎样的生 活经历或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550字的作文。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引导语中 “笑 ”是关键词,首先要理解引导语暗示的要写作的文章的中心话题,这是一篇以 “乐观自信 ”为话题的作文。 “逆境厄运更需要勇敢地笑 ”,这是文章写作的重点。根据题意,是要求写写如何以 “乐观自信 ”的态度来面对 “逆境厄运,自己是怎么对待的,可以选一件事情来具体叙述,也可以以他人(名人)的事例来为论据,证明 “乐观自信 ”对于战胜困难走过逆境改变厄运的重要性,写成议论文,发表 “乐观自信才是自解自救的良药 ”此类的感慨。 考点:写作 点评:此题比较难写,学生自己这方面的材料不多,写不生动。从文体角度相对而言,议论文比记叙文要好写,而学生写议论文,也容易只是对论据的叙述,不善于提炼观点。所以,学生平时应该多做一些正规议论文写作的训练,提出问题,摆事实讲道理,然后总结议论。只有这样正规的训练,才能掌握议论文基本的写作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