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 资源ID:289032       资源大小:21.6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七年级 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 dn dn,而夏呢,总是浸在苦 s的汗水里。 有闲情益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梁衡夏) 【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秋波 dn dn 苦 s 【小题 2】给划线字注音: 浸 在 旋 律 。( 2分) 【小题 3】找出划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 1分) 答案: 【小题 1】澹澹 涩 【小题 1】 jn

    2、xun 【小题 1】益 改为 逸 试题分析: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意,填写文字, “浸 ”字注意不要读成 “侵 ”音,“旋 ”是多音字,注意识别。修改错别字,要先理解词意,根据词意判断用字。 考点:汉字音义形辨识。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较为集中,且不太好判断。本题拟题较好,将汉字的几个知识点用阅读文章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判断汉字基础知识上的几个问题,文段给学生提供了语言环境,对学生判断问题有一定的 帮助。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4分) 【小题 1】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 【小题 2】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 【小题 3】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小

    3、题 4】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答案: 【小题 1】根深蒂固 【小题 1】孜孜不倦 【小题 1】不言而喻 【小题 1】锲而不舍 试题分析:技巧:看清释义,思考其适用对象,抓住释义中关键词,思索使用该字的成语,比如( 1)句,根据 “根 ”“固 ”两字,马上就可以判断出 “根深蒂固 ”。 考点:对常用成语含义的了解。 点评:本题有 一定的难度,学生平时对成语意义只是大致的了解,知道怎么用,而具体含义不是十分清楚,尤其是由本义引申的意义。所以,平时学习掌握成语,一定要对成语的含义透彻的了解,仔细了解一个成语的所有信息。 选择题 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4、是( )。 (3分 ) A至 之 市(到 去) 是 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指示代词) 岁 以大穰 (年)人不知 而 不愠(表转折) B私 拟 作群鹤舞空(比) 明 察秋毫(眼力) 诲 女 知之乎(同 “汝 ”,你) 方 为秋田之害(正) C可 以 为师矣(凭)必有我师 焉 (在里面) 匠师 如 其言(按照) 患 其塔动(担忧) D 贻 以金钗(赠给)二虫尽 为 所吞(被) 学而不 厌 (满足) 默而 识 之(记)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中 “岁 ”在句中是名词 “年成 ”,不是时间 “年 ”。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有难度,要判断的内容较多,一些字词不易理解。学习古文,要了解古文一

    5、字一词,一词多义的特点,理解文意要字字落实,识记字词,要举一反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位于城东新区的湿地公园将成为集休闲健身、科普教育、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是大丰市人民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 “中国达人秀 ”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选手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C京剧 “国粹 ”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弘,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D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摘得头筹,成为盐城的 “民间国宝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句主语是 “公园 ”,与 “是 工程 ”谓语搭配不当,谓

    6、语前面应该加 “建设此公园 ”; C句 “戏迷 ”与 “中老年朋友 ”含义有交叉,不能并列,可删去“戏迷 ”或 “中老年朋友 ”; D句中 “经过 使 ”是无主语,删去 “使 ”。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 A句较长,学生难于判断出病因。判断病句,关键在于对整个句子意思和结构的把握,一定要看清句子的中心意思,明确句子的主干(主谓宾),并且要有一定的语感能力,这些都要在平时加强训练。 现代文阅读 阅读牵牛花,完成题目。( 15分) 牵牛花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

    7、,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角,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 ,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角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 ,爬的最快

    8、的几株将要齐墙 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 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

    9、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的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痕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 “生之力 ”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 “生之力 ”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小题 1】第 1段先写水门汀地没法下种,只能种在十来个瓦盆里;后又说盆里的泥无从取得新的;再写向 种地人买泥不成。这样写有何目的?( 3分) 【小题 2】作者今年种牵牛花,与往年有什么不同?( 3分) 【小题 3】作者说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

    10、 ”,如何理解?( 3分) 【小题 4】文章末尾一段表现什么样的心情,试做分析。( 3分) 【小题 5】文章题为牵牛花,写作的中心是不是牵牛花?为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为下文写牵牛花的生命力做铺垫。 【小题 1】 在花盆的泥里掺和了过磷酸骨粉 将瓦盆由木架子移到墙角 【小题 1】作者种花的兴趣并不专在看花,而在娱情。 【小题 1】无比喜悦的心情。没有花的时候, 已经兴趣盎然了,花开之日,意兴更浓。 【小题 1】不是。重点在写自己的心情、兴趣。 【小题 1】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提示的几个细节,在文章首段中找到思考分析。第一段写的这些内容,是先交代这些 “环境 ”都不适合牵牛花的生

    11、长,自然为下文写牵牛花的生命力做了铺垫。 考点:写作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将一第段所写内容与后文内容比较阅读便可解答。一般来说,一篇文章写人叙事或状物写景,开始并不直接入题,都要做些铺垫,为下文所写做准备,有的铺垫是正面的(写作方法、情感表达,评价态度一致),有的铺垫是反向的(写作方法、情感表 达,评价态度不一致),阅读写作要注意这种写作的方法。 【小题 1】试题分析:注意文章开头的三段文字。第一段写到往年的种法,用“陈泥 ”,没有新土,种在 “瓦盆里 ”里,就放在水门汀上。第二段写今年的种法是在泥里掺和了养料,放在墙角,系几根麻绳,让花枝顺绳生长。 考点:文章细节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

    12、,文章开篇就提到。了解文章一些细小的问题,关键在于细心阅读,看准问题,寻找到与此密切相关的文段,抓住文段中细节描写的文字,理解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 “如何理解 ”,可从文章中作者的感受理解,注意第六段第一句: “但兴趣并 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 ”,也可以直接从自己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上去理解: “钓胜于鱼 ”。 考点:理解文意,观点表达。 【小题 1】试题分析: “兴趣未尝短少 ”,是说作用仍然很有兴趣, “将比往年盛大呢 ”,是说作者在期盼中充满喜悦,而这个喜悦就是收获,就是 “花开 ”一样的生活。 考点:文章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尾句简洁,不难看

    13、出作者的心情。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要抓住作者在文中所用的一些还有情感的字词,看作者是怎么描写事物(形容修饰),透过字里行间寻到作者情感的印迹,作品中的文字皆是作者 情感的符号。 【小题 1】试题分析:文尾段已有所暗示: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 ”,作者是借物写情,虚实结合,以实写虚,表达自己生活的情趣,表现热爱生活的情怀。 考点:本题不难,抓住煞尾一句便可理解。文学性的作品,往往用 “曲笔 ”(所要表现的东西隐含在字里行间),而在文尾才露端倪,此处才是文意的关键所在,所以阅读此类作用,要注意理解文尾段(句)的含义。 阅读水是最好的药,完成题目。( 15分) 水是最好的药 F 巴特曼(美国

    14、) 我们对水了解很多,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水在身体内的运行,会惊讶地发现,许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多的水。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仅靠水就可以治疗:心脏病和中风,因为水能稀释血液,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阻塞;骨质疏松症,因为水能使成长过程中的骨骼变得更加坚固;白血病和淋巴瘤,因为水能够将氧输送进细胞,而癌细胞具有厌氧的特征;高血压,因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剂; 糖尿病,因 为水能够增加身体内色氨酸的含量;失眠,因为水能够产生天然的睡眠调节物质 褪黑激素;抑郁

    15、症,因为水能使身体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应。 人体内有一套完善的储水系统,在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 75。正因为如此,人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 ,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碳酸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

    16、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可这些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中,还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由此,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从而会表现出比 “口干 ” 多得多的症状:它们会让你的腰疼痛 ,颈椎疼痛,消化道产生溃疡,血压升高;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此时,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原因,一味地用化学药物让这些

    17、信号 “闭嘴 ”,就会铸成大错。 (节选自水是最好的药一书) 【小题 1】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分) 【小题 2】举例说明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6分) 【小题 3】说明文语言强调的是准确性,请你说说文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的。( 3分) 不可思议的是,人们 往往 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碳酸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 【小题 4】 你的同学张明每天都会喝四五罐可乐,请你运用本文中相关知识对他进行劝阻。( 3分) 答案: 【小题 1】水可以治疗一些疾病(或水对人体有很大的作用)。 【小题 1】 “约占体重的 75 ”,列

    18、数字,说明人身内有大量的水,水是人体构成的重要部分。 “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碳酸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 ”,作比较,说明水对人有益,而其它碳酸饮料对人 无益。“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 ”,举例子,说明此类饮品不如水对人体有益。 【小题 1】 “往往 ”有 “常常 ”、 “时常 ”的意思,用在句中表示 “犯常识性错误 ”的情况时常发生,突出了人们对各种饮料的偏爱而忽视了天然的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1】张明,你喝可乐太多了,可不好,因为可乐是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碳酸饮料,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

    19、且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所以你喝得多就会小便多,就会麻木,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就会更加口渴,你会感动腰疼痛 ,颈椎疼痛,严重的还会消化道产生溃疡,血压升高,甚至还让你患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小题 1】试题分析:主要内容,包括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本文也可以用文题来回答。 考点:说明对象及特征。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简单易答。说明对象的问题基本上是说明文阅读首先要问的问题,说明对象是什么?一般可以在文题中找到,但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就要阅读文章的内容了,注意看每段的首句和过渡句。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有三人答点,指出说明方法,从文中引出相关文字,说明这些方法的作用。 考

    20、点:说明方法。 点评:本题不 难,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很明显,易于判断。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很多,学生只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即可: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别类、打比方、下定义。搞清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注意它们之句的区别。所要说明的是,说明文中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会同时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小题 1】试题分析:题干已经提示, “表达作用 ”即是要求说说这些词语在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要具体说明怎么准确的。不可只简单地概括 “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本题不难,是说明文阅读必问的问题,易于解答。说 明文讲究科学严谨,这点不仅表现在说明方法上

    21、,尤其表现上说明语言上,阅读时要注意一些修饰性的副词的作用,谈及他们的作用,要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清楚,说到位,怎么严谨的,怎么准确的,说明了什么。 【小题 1】试题分析:注意必须要有称呼、要联系文章相关内容、观点要明确、语气要恰当。 考点:文章信息梳理,观点表达。 点评:本题不难,可直接改造文中有关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抓住第三段的内容。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 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22、 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郦道元三峡) 【小题 1】解释划线的词。( 4分) 乘 奔 御风( ) 良 多趣味( ) 属 引凄异( ) 沿 溯 阻绝( ) 【小题 2】 “巴东三峡 ”指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 峡、巫峡和 峡。( 2分) 【小题 3】文中与诗句 “苍崖中裂银河飞,空中万斛倾珠玑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分) 【小题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素湍绿潭

    23、,回清倒影。 【小题 5】课文百余字,写尽三峡风光,你最欣赏文中哪一句?找出来并作一点赏析。(赏析不少于 10个字)( 1+2=3分) 句子: 赏析: 【小题 6】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小题 1】奔驰的快马 实在、的确 连续 逆流而上 【小题 1】瞿塘 西陵 【小题 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小题 1】( 1)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 2)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小题 1】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绿,从色彩的角度突出三峡山水的美丽,湍,倒,一动一静,

    24、动静结合,表现三峡江水变化多端的特点,此句写三峡浪高水清,植被繁茂,把三峡山水清丽的形象生动描绘出来。 【小题 1】春夏,此时水多,植物生长旺盛,能看到文中描写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美景。 【小题 1】试题分析: “奔 ”,动词名用,指快马;良另有 “佳 ”的意思,属另有通“嘱 ”义, “溯 ”字诗经中也有: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考点:古文字词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本段是课内文段,老师讲授过,学生比较熟悉。古文的字词数量没有现在的多,但含义深刻得多,往往一个字有多种含义,所以理解时要结合语境来判断。平时学习古文,翻译好文章,对记忆字词含义有很大的帮助

    25、。 【小题 1】试题分析:题中已经提到 “巫峡 ”,不要再错写成巫峡,可以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来思考。 考点:古文中知识点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课文注释中有此信息,所以,平时学习要关注注释 ,注释中往往有很多知识点,不仅能帮助理解课文,还能增加知识面,开阔眼界。 【小题 1】试题分析: “苍崖中裂银河飞,空中万斛倾珠玑 ”是陆游的诗句,写的是飞瀑。 考点:古文内容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例句内容易懂,文段中与例句内容相同的句子容易看得出来。此题拟的不错,知识关联,例句即有提示性,又能使学生了解到描写同类事物其它的诗歌,考试与学习同步。 【小题 1】试题分析:注意关键字词的意义,第一句中 “虽 ”

    26、为 “即使 ”,不是 “虽然 ”, “奔 ”为 “奔马 ”,不是 “跑 ”, “御 ”意为 “驾着 ”(当马车), “以 ”意思为 “如、比 ”(相 比的意思),第二句每个字都在译出来。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学习中学生们都翻译过。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的是,有的字词本义与在句中的意思是有差别的,翻译时要符合句子的意思。很多字词都是多义的,或活用的,要仔细判断。 【小题 1】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 “一句 ”,而不是一段或一字,但赏析句子,也要说到字词。 考点:赏析文句。 点评:本题有难度,对文言文,学生在理解字词意义翻译句子方面训练得多,但 “赏析 ”训练很少,有知识障碍

    27、,能力不足。赏析文句(诗句),要 “总分结合 ”,先抓住句中精彩的字词分析其 表达的作用(突出景物的特征、表达诗人情感),然后再总体分析句子的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用典等)、创设的意境、包含的情感。 【小题 1】试题分析:抓住文中 “夏水襄陵 ”一句,从季节的特点和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风景两个方面思考。 考点:联系实际,理解文章内容。 点评:此题不难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5分 ) 西 江 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小题 1】词的上下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8、2分) 。 【小题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3分) 答案: 【小题 1】上片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快乐,下片表现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小题 1】蝉鸣、鹊惊、蛙叫、人声。既渲染了欢愉的气氛,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小题 1】试题分析:上片指的是前四小句,下片是后四小句。抓住上片对乡间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分析,从词中景物的特征和诗的意境上理解词人的心情。 考点:品析诗词,了解作者思绪。 点评:本题不难,从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中易于理解作者的心情。词,从结 构上来看,往往分上下两个部分,称 “片 ”,又称 “阕 ”,也有短小的词不分上下片。 【小题 1】试题分析: “

    29、惊鹊 ”,指的是喜鹊 “惊叫 ”声,与春望中 “恨别鸟惊心 ”的 “惊 ”(心惊,不平静)不同。 “说丰年 ”,指的是人们兴高采烈的谈笑,以声响衬托夜静。 考点:品析古诗词写作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老师在讲授里会重点分析。古诗中常有一些精妙的写法,比如本词中写各种声响,与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声写静有异曲同工之妙。 语言表达 综合性学习。( 7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请你参与班上开展的 “走过四季 ”语文实践活动,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小题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 2分) 【小题 2】请你依照

    30、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2分 ) A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B第二环节 C第三环节唱四季歌 D第四环节 【小题 3】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出你的理由并写一句有关这个季节的古诗句。( 3分) 最喜欢的季节: 诗句 理由 答案: 【小题 1】走过四季,珍爱自然。 【小题 1】说自然文化 讲自然知识 【小题 1】春季 好雨知时节,当春仍发生。春天生机盎然,充满生命的活力。夏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繁盛丰硕,展示生命的旺盛。秋季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明朗洁净,让人神清气爽。冬季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天凝重沉郁,预示春天的来临。 【小题 1】试题分析:确定主

    31、题与 “自然 ”“季节 ”有关,可摘录提示语句中的词,但要稍有变化,根据所拟主题写主题词,语言要精炼生动,有感染力。 考点:语文知识运用(主题辞拟作)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太了解 “主题词 ”。活动的 “主题词 ”就是用来标明这一活动主题内容的词或短语,在内容上在突出活动的主旨意义,形式上要短小精悍,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小题 1】试题分析:注意提示语中的 “自然 ”“四季 ”两个关键词,仔细观察所第一和第三环节的标题语, “四季 ”与 “自然 ”皆在设计在活动环节中。活动的环节文字和内容不要重复。 考点:语文知识运用(活动计划编写) 点评:本题不难,模仿一三环节便可写出。活动计划的编写

    32、,首先要明确话题的主题和内容,根据主题和内容安排活动环节(步骤),每个环节围绕中心突出一 个方面的内容,并各有特色。 【小题 1】试题分析:所写诗句要表达季节的特点或写季节中的景物。理由可从季节的特点上写,可从季节里人们活动及感受来写。 考点:古诗识记,观点表达。 点评:本题不难,要求宽泛,学生选材和思考的范围广。此题拟题甚佳,即考查了学生知识记忆,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提示学生注重培养自己热爱自己的情感,一题中包括了知识、能力、素质各种因素。 名著导读 名著知识。( 3分) 【小题 1】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诗人,你知道他的喜剧有 ,悲剧有 。 【小题 2】莫言是中国第

    33、一位荣获诺 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他的作品主要利用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并且结合许多的神话,大胆创新而成功的。请你说出他的一部作品: 。 答案: 【小题 1】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雅典的泰门 【小题 1】红高粱家族 试题分析:注意区别 “喜剧 ”和 “悲剧 ”,写一个即可。莫言作品还有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 透明的红萝卜藏宝图。 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 “莎士比亚 ”“悲剧、喜剧 ”“莫言作品 ”都不太了解 。此题考的是学生的知识面,提示学生平时学习在文学知识方面要增加广度,不能只限于课本。 默写 古诗词与文学常识填空

    34、。( 10分) 【小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 。 (宋 苏轼题西林壁 ) 【小题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小题 3】 ,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小题 4】绿树阴浓夏日长, 。(唐 高骈山亭夏日) 【小题 5】 ,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 【小题 6】 八则里指出 “学 ”与 “思 ”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论语这一题目中 “论 ”的意思是 。 【小题 7】秋词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其中 “ , ”两句,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35、致。 答案: 【小题 1】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题 1】病树前头万木春 【小题 1】天街小雨润如酥 【小题 1】楼台倒影入池塘 【小题 1】沾衣欲湿杏花雨 【小题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编辑、编撰、编纂 【小题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试题分析:注意看括号中的篇名提示,注意 “缘 ”“酥 ”“罔 ”“殆 ”“鹤 ”“霄 ”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别字。 考点:古诗文名句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皆名篇名句,易于记忆。不过,本题中有个难点: “论 ”的意思。论语的 “论 ”读法释义都与现在所用的 “论 ”不同,现在是 “谈论 ”的意思,论语之 “论 ”,读第二声,是 “编纂 ”的意

    36、思,这种 “编纂 ”是孔子弟子对孔子和弟子们言论进行 “议论 ”“审定 ”过进行的,所以也叫 “论纂 ”。 作文 写作。( 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懂你为题作文。其中的 “你 ” 可以是你曾经以为逐渐疏远的亲 人或者朋友, 可以是你感悟的某处风景,可以是 要求: 文章叙述完整,富有真情实感。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不少于 6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注意提示语, “你 ”可以是人,也可以不是 “人 ”,是一个物,或一处风景,这样选材的范围就大了,社会生活,自然风景,都可以选材。但选材时要考虑 “懂 ”的含义。懂,对于人来说,是对对方情感思想的了解和理解,对于自然物来说,是对

    37、“它 ”知识性的了解。当然,此文写人要好写些。写人,可以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 “不懂你 ”, “你让我讨厌 ”“你让我陌生 ”“你让我疏远 ”“你让我 害怕 ”,这都是由于彼此的不了解或误解,通过一些事情, “我 ”渐渐地感到 “你并不是那样 ”, “终于了解了你 ”“我感受到了你的关爱你的温暖 ”“我懂得了你 ” 此写人作文,一定要把 “我 ”由 “不懂 ”到 “懂 ”的情感变化写出来,要有丰富的心理描写,要把有关的事情写清楚。最后可以抒情,将 “懂 ”的意义引申到 “你 ”“我 ”之处的社会,升华到 “人与人之间善于理解,社会才能和谐 ”这个意义上来,这样的文章比一般性的写人的文章要有

    38、分量得多。 考点:写作能力。 点评:本作文有难度,学生难于把握好 “懂 ”的意义,写作中不太会突出这个 “懂 ”的意义 ,即 “理解 ”,学生容易把此文写成 “开始不了解家人或朋友,后来了解了 ”这样低水平的作文,不知道 “了解 ”与 “理解 ”是不同层次的内心感受。写人的文章,要写好,必须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写作者的情感,这就要求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人叙事,材料来自生活,平平常常的人和事,不惊天动天,不撼人心魄,这就要看写作者能不能挖掘出小人物平凡小事的不平凡的精神风貌,这就需要写作者结合社会生活来感想,先叙好事情,写好人物,水到渠成,将事件与人物这一叙述体中所表现的意义置于社会环境,生发更深的感想,在文尾 略加感想,这样,文章的厚度立现,高度立显。


    注意事项

    本文(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