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鼎尖培优八年级上册科学专项培优集训3(大气压) 夯实基础A卷.doc

    • 资源ID:288700       资源大小:151.3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鼎尖培优八年级上册科学专项培优集训3(大气压) 夯实基础A卷.doc

    1、鼎尖培优八年级上册科学专项培优集训 3(大气压) 夯实基础 A卷 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A.手移开后塑料片不下落 B.小试管上升 C.去壳熟鸡蛋进入瓶内 D.杯口的纸片不下落 答案: A 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冷却图为汽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在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图所示有关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中水流方向以及水泵叶轮转向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探究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压强计的两端分别置于机翼模型的上、下表面附近,用鼓风机向模型左端吹气,可观察到压强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则() A.模

    2、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C.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模型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小 答案: A 如图是一种 “吸盘式 ”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竖直玻璃上,可挂衣帽等物品它主要部件是一个 “橡皮碗 ”,下面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被玻璃 “吸 ”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B.皮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少, 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C.皮碗与玻璃之间的摩擦阻止衣物向下的移动 D.不能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粗糙面与吸盘之间有缝隙、会漏气 答案: B 航模小组制作了一款新型带侧翼的浮沉艇浮沉艇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螺旋桨快速转动时,浮沉艇前进的同时能自行下潜

    3、浮沉艇侧翼的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A. B. C. D. 答案: B 将一满罐 “纯净水 ”(高约 40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所示,结果是() 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A 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请你判断水翼的形状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A. B. C. D. 答案: A 塑料吸盘是家庭常用的小工具,小明做了如图的实验,在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你认为正确的

    4、是() A.甲图中如果将塑料吸盘戳个小孔,吸盘仍能吸在墙面上 B.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C.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在海拔更高的地区仍能提起该重物 答案: C 20世纪 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篙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答案: C 小刚买了一瓶果酱,可是怎么也拧不开玻璃瓶上的铁皮盖。爸爸让小刚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

    5、了几下,再一拧瓶盖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摩擦力 B.瓶盖的外表面变租糙,增大手对瓶盖的摩擦力 C.外面的空气进到瓶中,减小瓶内外气体对瓶盖的压力差 D.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变小,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答案: C 如图所示,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吸气或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气或吹气都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B.吸气或吹气都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 体的压强 C.吸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D.吸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答案: A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6、“家园 ”。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以下现象不会再发生的是() A.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B.水往低处流 C.将衣服上的灰尘抖下 D.用吸盘挂钩挂衣服 答案: D 如图所示,有甲、乙两支相同的试管甲管装满水,乙管装一半水,用两张硬纸片分别盖住管口,用手轻轻地按住硬纸片,将两试管倒转过来,使管口向下,当放开按住纸片的手时,则() A.甲管内的水不流出,乙管内的水流出 B.甲管内的水流出,乙管内的水不流出 C.甲、乙两管内的水都不流出 D.甲、乙两管内的水都流出 答案: A 如图所示,晓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7、 A.晓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 C.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 D.牛奶压力的作用 答案: C 小明假期要外出一段时间,她担心家里盆景中的水会因蒸发而干掉,于是用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如图所示,这样就能使盆景中的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内水上方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C.随着盆景中的水不断蒸发,瓶内的水产生的压强会不断减小 D.瓶口处的压强总是大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 C 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 “大气海洋 ”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 -

    8、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大 B.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1.0ll05Pa( 760mm汞柱) D.用钢笔吸墨水是应用大气压的事例 答案: A 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力的关系 相等 答案: B 在未装满水

    9、的玻璃瓶瓶口上,塞上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向管内吹入少许气体后,管内液面上升,如图所示,这样就制作成了一个简易的() A.温度计 B.密度计 C.气压计 D.压强计 答案: C 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制的乘车头部保护器,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它实际是一个双面橡皮碗下面关于这个保护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被玻璃 “吸 ”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B.挤出的空气越少,皮碗贴在玻璃上就越紧 C.皮碗与玻璃的摩擦阻止乘客头部前后移动 D.头部与玻璃撞击时皮碗起缓冲作用 答案: B 近年关于 “吸物超人 ”的报道层出不穷,把陶瓷盘、塑料遥控器、金属勺等物往 “超人 ”胖乎乎汗津津的身上按一下,物体就被身体

    10、 “吸 ”住而不掉下来,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超人 ”身上有强磁性,所以能够吸物 B.“超人 ”身上有静电,所以能够吸物 C.“超人 ”身上有汗水,所以能够粘住物 D.“超人 ”身体吸物是假,大气压物是真 答案: D 填空题 如图甲、乙所示,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微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_,实验表明 _。 答案:水会沸腾 |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 小张为研究 “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 ”这一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 _(选填 “大于 ”、

    11、 “小于 ”或 “等于 ”)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此实验 _(选填 “能 ”或 “不能 ”)验证 “饮料是被气 压压上来的 ”这一结论。 答案:大于 |玻璃管内液体上升 |能 有下列应用或实验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在玻璃生产车间里,利用有真空吸盘的吊车吊运平板玻璃; 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若干个钩码而不分开; 节日里放飞的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 在高山上需要使用高压锅才能将食物煮熟 以上四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有 _;能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有 _。 答案: | 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17世纪中期,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公开演示了著名的 _

    12、实验,才使人们 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物理学上就把相当于_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叫做 1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马德堡半球 |760毫米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生病需要输液如图所示是输液示意图,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 C管的作用是利用 _使药液从 A管中顺利流出。若要提高输注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 _。 答案:大气压 |降低手的高度 综合题 如图所示,小刚先将气球放入一个完好的饮料瓶内,并将气球口反套在饮料瓶口上,如图( a)所示,将饮料瓶底部扎个小孔,在打开底部小孔的情况下用嘴向瓶内轻轻吹气,发现瓶内的气

    13、球被吹成瓶装,如图( b)所示;接下来小刚该如何做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请你完成: (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_。 ( 2)实验现象 _。 答案:( 1)用手抵住瓶底小孔,用嘴向气球内使劲吹气,瓶内有密闭的气体,它对气球的压强会随着气球体积增大而增大,从而阻碍气球的体积增大,因此瓶内的气球始终吹不大; ( 2)打开底部小孔的情况下用嘴向瓶内轻轻吹气,发现瓶内的气球被吹成瓶的形状;用手抵住瓶底小孔,大气压会将气球壁牢牢压住,再因此松开嘴,瓶内气球的形状和大小几乎不变 以上实验说明大气中存在大气压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 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

    14、之间气密性很好,但摩擦较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 2N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5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_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 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_(选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 ( 2)为减小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小明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再次测量后发现摩擦减到很小于是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5.1N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 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 _Pa。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

    15、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 _(选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 答案:( 1) 1.5|不变; ( 2) 1.02105|偏小 问答题 “思维导图 ”是英国著名教育专家东尼 博赞创造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学习科学过程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科学知识自主建构串联成网,可直观显现知识脉络,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某同学没有完成的思维导图,试在 A、 B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1 答案: A: l. 01105|B:越小 如图是两端开口的容器,从管左端吹气,在 A、 B两个管口处流体压强分别这 PA和 PB,则 PAPB(选填 “ ”、 “ ”或 “=”) 答案: 为探究液体压

    16、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 a、 b两管,稳定后, 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 h1, 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 h2,则 h1h2(选填 “ ”、“ ”或 “=”);再拔掉软木塞,水流出的过程中,请你画出 a管、 b管中水面的大致高度。 答案: = 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图为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象。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 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 84g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图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多少 ?( g取 10N/kg,大气压值取 1.0105Pa) 答案: 116 限压阀由于自身重力能产生的压力为 F=G=mg=0.084kg10N/kg=0.84N,限压阀自身重力对气孔产生的压强 104Pa,限压阀与大气共同对高压锅产生的压强: P 总 =p十 P0=7l04 Pa+105 Pa=1.7106Pa,由图象可知气压为 1.7105 Pa时的沸点约为 116 ,那么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达到116 。


    注意事项

    本文(鼎尖培优八年级上册科学专项培优集训3(大气压) 夯实基础A卷.doc)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