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HJ T 195-2005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pdf

    • 资源ID:271519       资源大小:53.4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HJ T 195-2005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pdf

    1、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 。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195 200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AmmoniaNitrogen By Gasphas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发布稿) 2005-11-09 发布 2006-01-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 布 I HJ/T 195 2005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原理 1 5 试剂 1 6

    2、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2 7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2 8 干扰的消除 2 9 步骤 2 10 结果的计算 3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3 II HJ/T195 2005 前 言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及污水中氨氮的气相分子吸收测定方法。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宝钢环境监测站、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上海市宝山区环境监测站、江苏省张家港市环境监测站、辽宁省庄河市环境监测站、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暨淳安县环境监测站。 本标准国家环保总局 2005 年 11 月 9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

    3、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HJ/T195 200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海水、饮用水、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中氨氮的测定。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 0.020mg/L,测定下限 0.080mg/L,测定上限 100mg/L。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 7479 87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光度法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在规定的分析条件下,将待测成分转变成气体分子载入测量系统,测定其对特征光谱吸收的方

    4、法。 4 原理 水样在 2% 3%酸性介质中,加入无水乙醇煮沸除去亚硝盐等干扰,用次溴酸盐氧化剂将氨及铵盐( 0 50 g)氧化成等量亚硝酸盐,以亚硝酸盐氮的形式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的含量。 5 试剂 本标准使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无氨水或电导率0.5 S/cm 的去离子水。 5.1 无氨去离子水的制备:将一般去离子水用硫酸调至 pH2 后进行蒸馏,弃去最初 100ml 馏出液,收集后面的馏出液,密封保存在聚乙烯容器中。 5.2 盐酸: C(HCl)=6mol/L。 5.3 盐酸: C(HCl)=4.5mol/L。 5.4 无水乙醇。 5.5

    5、氢氧化钠溶液 40%:称取 200g 氢氧化钠( NaOH)置于 1000ml 烧杯中,加入约 700ml 水溶解,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蒸发至体积 500ml,冷却至室温,于聚乙烯瓶中密闭保存。 5.6 溴酸盐混合液:称取 1.25g 溴酸钾( KBrO3)及 10g 溴化钾( KBr) ,溶解于 500mL 水中,摇匀,贮存于玻璃瓶中。此溶液为贮备液,常年稳定。 5.7 次溴酸盐氧化剂:吸取 2.0ml 溴酸盐混合液( 5.6)于棕色磨口试剂瓶中,加入 100ml 水及 6.0ml盐酸( 5.2) ,立即密塞,充分摇匀,于暗处放置 5min,加入 100ml 氢氧化钠( 5.5) ,充分摇

    6、匀, 待小气泡逸尽再使用。该试剂临用时配制,配制时 ,所用试剂、水和室内温度应不低于 18。 2 HJ/T195 2005 5.8 无水高氯酸镁 (Mg(ClO4)2): 8 10 目颗粒。 5.9 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 0.500mg/ml) :称取在 105 110干燥 4h 的光谱纯亚硝酸钠(NaNO2)2.463g 溶解于水,移入 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5.10 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 20.00 g/ml) :吸取亚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 5.9) ,用水逐级稀释而成。 6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6.1 仪器及装置 6.1.1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6.1.

    7、2 锌 (Zn)空心阴极灯。 6.1.3 钢铁量瓶: 50ml,具塞。 6.1.4 微量可调移液器: 50 250 l。 6.1.5 可调定量加液器: 300ml 无色玻璃瓶,加液量 0 5ml。 6.1.6 气液分离装置(见示意图) :清洗瓶 1 及样品反应瓶 2 为容积 50ml 标准磨口玻璃瓶;干燥管 3装入无水高氯酸镁( 5.8) 。用 PVC 软管将各部分连接于仪器( 6.1.1) 。 6.2 参考工作条件 空心阴极灯电流: 3 5mA; 载气 (空气) 流量: 0.5L/min; 工作波长: 213.9nm; 光能量保持在 100%117%范围内;测量方式:峰高或峰面积。 气液分离

    8、装置示意图 1清洗瓶; 2 样品吹气反应瓶; 3干燥管 7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水样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中,并应充满样品瓶。采集好的水样应立即测定,否则应加硫酸至pH2(酸化时,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氨而沾污) ,在 2 5保存, 24h 内测定。 8 干扰及消除 水样加入 1ml 盐酸( 5.2)及 0.2ml 无水乙醇( 5.4) ,稀至 15 20ml,加热煮沸 2 3min,以消除NO2-、 SO32-、硫化物等干扰成分;个别水样含 I-、 S2O32-、 SCN-或存在可被次溴酸盐氧化成亚硝酸盐的有机胺时,应按 GB 7479 87 附录 4 蒸馏分离后进行测定。 9 步骤 9.1 水样的

    9、预处理 取适量水样(含氨氮 5 50 g)于 50ml 钢铁量瓶( 6.1.3)中,加入 1ml 盐酸( 5.2)及 0.2ml 无 3 HJ/T195 2005 水乙醇( 5.4) ,充分摇动后加水至 15 20ml,加热煮沸 2 3min 冷却,洗涤瓶口及瓶壁至体积约 30ml,加入 15ml 次溴酸盐氧化剂( 5.7) ,加水稀释至标线,密塞摇匀,在 18以上室温氧化 20min 待测。同时制备空白试样。 9.2 测量系统的净化 每次测定之前,将反应瓶盖插入装有约 5ml 水的清洗瓶中,通入载气,净化测量系统,调整仪器零点。测定后,水洗反应瓶盖和砂芯。 9.3 校准曲线的绘制 使用亚硝酸

    10、盐氮标准使用液( 5.10)直接绘制氨氮的标准曲线。 用微量移液器( 6.1.4)逐个移取 0、 50、 100 、 150 、 200 、 250 l标准使用液( 5.10)置于样品反应瓶中,加水至 2ml,用定量加液器( 6.1.5) 、加入 3ml 盐酸( 5.3) ,再加入 0.5ml 无水乙醇( 5.4) ,将反应瓶盖与样品反应瓶密闭,通入载气,依次测定各标准溶液吸光度,以吸光度与相对应的氨氮的量( g)绘制校准曲线。 9.4 水样的测定 取 2.00ml 待测试样于样品反应瓶中,以下操作同 9.3 校准曲线的绘制。 测定试样前,测定空白试样,进行空白校正。 10 结果的计算 氨氮的

    11、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m 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出的氨氮量( g) ; m0 根据校准曲线计算出的空白量( g) ; V 取样体积( ml) 。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11.1 精密度 六个实验室对氨氮含量 1.08mg/L 0.06 mg/L 的统一标样进行测定,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 1.9%,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 2.5%;对含 0.67 2.31mg/L 的地表水、海水、工业循环水及工业污水的实际样品进行测定 (n=6),相对标准偏差为 1.4% 2.7%。 11.2 准确度 六个实验室测定 1.08mg/L 0.06mg/L 的统一标样,测得平均值为 1.06mg/L,相对误差为 1.8%;对氨氮含量 0.14 3.83 g 的地表水、海水、工业循环水及工业污水的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量为 0.10 2.00 g,加标回收率在 93.0% 105%之间。 ()502/0=VmmLmg氨氮


    注意事项

    本文(HJ T 195-2005 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pdf)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