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L T 575.10-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pdf

    • 资源ID:259377       资源大小:320.9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L T 575.10-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pdf

    1、DL/T 575. 10 1999 前t星星?3 本标准系参考国内外人机工程标准化成果(见附录A)中有关环境要求的内容编制而1成n考虑到拧制室环境要求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例如热环境、空气质量、照明环挠、严环境、振动等,各有i草细的技术交求,4日J能全部纳入一个标准之中,故本标准仅对控制室的环撞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并未给什!只体的技术参数。详细技术要求可参考附录A所列的参考文献。本系列标准Dl,/T575以控制中心人机二i二程设计导则为总标题,包括12个子标准2DL/T 575. 1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部分2术语及定义:01,/T 575. 2控制巾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2部分:视野与

    2、视区划分;01.;r 575. 3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3部分3手可及范围与操作区划分;DI./T 575. 4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4部分受限空间尺寸;Dl,/T 575. 5控制中心人机.T.程设计导则第5部分:控制中心设计原则;f)J./T 575. 6控制中心人机T.程设计导则第6部分z控制中心总体布局原则;l)l./T 575. 7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寻则第7部分2控制室的布局;01,/T 575. 8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8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时,IT575.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9部分:显示器、控制器及相互作用;DL/T 575. 10控制中心人机工

    3、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Dl./T 575. 11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1部分z控制室的评价原则pf)J,/T 575. 12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作站。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同家电力公司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1目标捕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趋草人:童时中、李志光、赵全虹、马长山、张锦华、滑尔吉I:、.xiJ伟。13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DL/

    4、T 575. 10 1999 1 范围Ergonomic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Part 10,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本标准规定了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室、调度室以及所有其他配套房间)人机i程设计中的环境要求原则。其中包括对热环境、气流分配、照明环境、声环境、空气质量和振动等方面的要求台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控制室的设计、改造或整修。移动性控制奄也口J参照采用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丰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总版本均为有效。所奋标准

    5、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01,/T 575. 1 1999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3 定义本标准采用的定义见DL/1575.11999 4 概述在人机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人操纵机器所处的环境。对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室、调度室、办公室、技术室、机房、辅助室及其他各种工作场所)提出外境要求,目的在于优化环境条件,确保运行人员的安全、健康、舒适,以提高工效。上述环境要求主要涉及:热环境、视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质量等。目前,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仍不清楚,因此,本标准未对此提出要求。虽然本标准主要是针对非移动性控制中心,但由于官规定了适用于任何

    6、类型的控制中心的环境要求原则,因此,其中的许多环境要求也适用于移动性控制中心,例如船舶、火车、飞行器以及其他各种移动性控制中心。在热带、炎热或寒冷地区使用本标准,应对技制室内的环境要求予以调整u由于控制室的某种环境因素的设计特点,r能会对其他环境闵素产生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应注忘下列几点a)外墙的热传导可增高或降低室温;b)自然照明和人工照明设备可产生热量;c)空调设备呵增加噪声;d)机器振动可产生于扰;e)应识别各种噪声源(如打印机、计算机、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单元等)$0应分析通过空气或机械结构传播的噪声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02-24批准2000- 07 01实

    7、施I :; 3 3 DL/T 575. 10 1999 g)川L考虑控制塞内外建筑结构类型的特性。在控制害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a )设计某种环境肉素时,要考虑其他各种环境网素设计的影响,例如,在设计空调系统u.成了解所选用的照明设备在热逸散方面的特性;bl要将各种环境因素的设计过程视为综合影响的过程,实际t,单一的环境因素设计的育效性并不能保证综合环境因素达到要求。1也拟定if划,对环境系统(即全部的环境因素)的整体有效性予以评价。评价中啕应注意各个环境凶素之间的相互作用。5 热环境5. 1 概述工作场所的热环境直接影响运行人员的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车内气候

    8、条件应运骂控制,以免由f热辐射或热空气引起局部温度升高。暴露于高温和寒冷环挠,除易感冒和降低工作效率外,还可能引起各种病理状态。控制中心的气候环境(指微小气候,下同),庇适合人体要求和设备的需要,以防止对人的健康、心理、生理产生小良影响。5. 2 热环境要求影响作业环境巾热环境的基本因素有ga)气温(t); b)空气湿度;c)气流(v);d)热辐射(Eel!);川服装隔热值;f )活动类型J5. 3 气流分配原则5. 3. 1 气流方向在运行人员经常停留的房间,为保证人体健康和舒适,风口应不直接对着人d放置设备的房间,气流方向的配置应有利于温度的均匀分布,并使气流进II口位置不要太靠近安宵设备

    9、的地点。5.3.2 气流分配的方法在安装有产热设备的房间,最好在夹层地板内铺设管道,进行气流分配u拍气格栅庇安装在房间的天花板上,旦位置适宜避免进出口之间产生在接垂在气流,以使室内气流分布均匀。!也注意确保可降解的物质不会进入气流分配系统。应特别注意避免粉尘及其他微粒四通风雨从天花板及地板的缝隙进入空气循环系统。餐厅、衣帽间、吸烟室等生活卫生区域,应保持相对负1五以免气味外逸。5.4 控制室热环境设计为确保j豆行人员的舒适,控制室气候环境的各个参数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新鲜节气的交换率应予以调节,以保悖良好的空气质量。设计控制室的热环境,应考虑控制室和辅助室的容积、运行人员的人数和建筑材料的隔

    10、热性能,以及采暖通风宇:调系统(H7AC)的容量和方案。HVAC的设备性能和布置与下列因素密切有关:人员活动的特点和变动情况(坐或走动人运行人员的人数及其变化、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由设备及外墙热传导等所产生的总热量的逸散情况、门商133-1 DL/f 575. 10-1999 的数量,以及极少可能存在的密闭塞或增压宰的要求等等。为防止人员迸出控制室时内外温差过大,应考虑进出通道的位置选择,必安时,!且提供中间温度区(如门斗、缓冲区)。与热环境有关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见阁l0 国标舒适z温度、湿度、气流达到所要求的标准m:避免的本良后果噪声振动措施失效气候调节世晶容量和世计、建筑物隔热、控制室

    11、容积罪响缀神贯问因章控制室空问大小产热、噪声、振动产生的热和理气总量作业者人数设备且功率(包幅照明)热传或传出地理位置搞交换产生的热和毒气的重新舟布控制室设计(胃、rJl 各作业区再生革统、挣化器、过滤器必要时使控制童增压或槽闭控制室热环境和空气质量设计应考虑的因数Tl.V (闽限值)标准环境污染异味化学物质污染区图1照明环绕6 5. 1 概述在设计照明系统时,应考虑视觉作业的照明与视觉工效、舒适之间的关系。照明设计(自然采光和或人工照明)应满足正常状态下和紧急情况下作业的视觉需要,应设置应急照明和备用照明装置。在自己置比较暗淡的一般照明的同时,控制台或操作部位需配置局部照明。运行人员所需的工

    12、作照明,对同室其他人员会产生潜在的眩光问题,照明方案应既能满足工作照明,又要避免眩光。在设计阶段,应考虑控制台、灯具和窗户的位置,以消除光反射和反射眩光的干扰。由于运行人员在个人需求上的差异(包括年龄有关的差异),工作站的局部照明水平应能适当调节应特别重视光反射的不利影响。一般环境应在视觉上令人愉快,与其有关的一些竟要网素是颜色的利用、表面特性的显示、各种照明方式的运用、灯光与昼光的合理结合,以及无强烈对比和眩光。颜色的合理选用,结合无反射表面的利用,能使运行人员避免视觉紧张和视觉疲劳。颜色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2a)面对作业人员的墙壁,避免采用强烈的颜色对比gb)避免过多地使用黑色、暗色或深色E

    13、c)避免街光泽的或反射性的涂料(包括地板在内hd)避免过度使用反射性强的颜色,如白色:e)控制台或工作台应为低的颜色对比号f)避免环境中有离饱和色D照明质量取决于一些雪耍的照明准则如照度、视野内的亮度比、直接眩光和间接眩光的限制、光源的显色和段色指数。I :i i5 DL/T 575. 10 1999 关于视觉显示终端,应区别以下阅种视觉特性。照明必须根据不同的视觉特性,以满足其不同的需要za)屏幕信息的感知(通过屏幕图像阅读文本、观察团表此图像变化过程); b)非辟幕信息的感知(如阅读原始文卒,观察和阅读键盘的图形和符号,读取非屏幕!W.忌器的信息,监视工艺流程,观察模拟屏)。6.2 控制窒

    14、照明要求控制室和工作站的照明应满足作业需要(例如,观察屏幕、模拟屏和键盘信息,书可处理文件维护工作,观察外国设备等)。判断视觉舒适性标准的主要因素有:照度大小、视野内亮度分布、眩光控制、照明类型的选择和)t;源配置。6. 2. 1 照度水平照度水平应适合各个功能区的视觉作业。对各种作业的照明质量标准要求见附录A之2某J功能区的照度值应按具体的作业而定。照度水平与昼光和人工照明有关,自然采光成避免阳光在按照射26.2. 2 视野内亮度分布视野内的亮度平衡对良好的视觉条件是必要的。亮度分布或照度均匀度应满足视觉工作需要06.2.3 眩光控制应区分直接眩光、对比眩光和反射眩光a)直接眩光系指发光体和

    15、其他发光表面(灯泡、太阳、发光天栅等)产生的眩光;们对比眩光是由视野内亮度极不均匀所致gc)反射眩光是物体反射光所引起的眩光。可采取下列方法来避免眩光:a)正确选择照明类型和照明布置,使工作站、共享显示屏等处不致产生眩光;b)合理设计光源自限制光源亮度,使光线转为散射,使用不闪烁光源,用较多的低亮度光源代替少数高亮度光源等;c)根据光源位置,正确布置工作站和共享显示屏,使操作者在作业时能避开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d)用挡光板、r罩、恪栅等遮挡眩光源,e)对工作台面、仪表板表面,显示器屏面等,进行防眩光处理,例如采用漫反射表面、涂防反射涂层、使用滤光屏等,降低表面的反射系数;f)适当提高眩光源周围

    16、的环境亮度,减小亮度反差,防止对比眩光。注:照明装置的眩光等级,应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发布的统一眩光分级法(1JGR)来测定G限制眩光的方法见附录A之86.2.4 照明类型口选择各种照明类型:直接照明,间接照明,或吝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兼用。照明设计均应进免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并对各功能区提供适宜的照度。6. 3 控制室照明环境设计控制室的照明环境设计应包括照明设计和某些与视觉作业观察过程及工作站布置有关的参数。6. 3. 1 照明系统的工效学设计目的是:a)提供最佳的视觉工效环境(特别是在作业点),bl使工作方便,以达到最佳L效scl避免I;作欠误;d)增加安伞:性g)使信息易读一6. 3. 2

    17、照明设计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有1336 DL/T 575. 10 1999 a)运行人员的活动,特别是作业的视觉需要,b)控制室布局;c)作业场所的设备gd)照明类型。运行人员的活动,应考虑各种作业的视觉需要,例如阅读文本、观察屏幕、处理文件、观察外围设备等。照明条件应适于这些活动。照明环境应根据控制室的布局及窗户的方位情况来设计。应考虑窗户的数量和i朝向、工作站的数量和位置、功能分区等。各作业区(例如工作站)适宜的照度有利于对各种装置(例如屏幕显示器、仪表盘、报警器、控制装置、模拟屏等)的观察。各个区域的照明要求和照明方式JjL根据运行人员的活动来确定,照度应可调节。可使用不同类堪的照明,如自然

    18、采光、人工照明和混合照明等。在有高频旋转体的作业场所,应避免使用单一的荧光灯照明。工作站的排列以及灯具的数量、类型和位置的选择均应避免产生眩光,并使作业地点具有适宜的照度和亮度平衡。与照明水平控制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见阁2。因置措施固!运行人员的活动i视觉舒适i图2控制室照明应考虑的因素7 声环境7. 1 概述噪卢对人的主要危害有:a)昕力损伤;bJ妨碍语言交流和干扰昕觉信号;c)降低上效和认知能力sdJ引起烦恼;. 人棍臼然工合照照院都明明明e)影响昕觉外系统(例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正常功能。控制室的噪声作为一种剌激因素,可产生干扰,在紧急情况下,影晌重要的话音信息传递。

    19、此外,在不同的噪声级区(例如控制室走廊)之间的通行频繁之处,由于通向高噪声级区的门不能经常关闭应采取适当防噪声的措施。7. 2 控制室声环境要求1337 DL/T 575. 10 1999 为避免噪声的不良影响,应将设备产生的噪声尽可能赞制在较低水平,同时也!在才专制其他噪卢(如语言交流)。可通过以下途径,优化控制室的声环境a)降低控制室周围环境的噪声级gbl提高信噪比;c)降低控制室内的声响3d)减少声混响时间。测量和评价控制室噪声的参数有2a)噪声级限值;b)卢功率级;c) A声级,dBCAJ;d)建筑结构(墙、天花板、窗)隔声3e)控制室内隔声;f)最大允许混响声gg)背景噪声值;h)工

    20、作地点噪声允许值(满足语言交流)。上述参数的限值,见附录A之四。背景噪声的允许值取决于声学要求和活动类型。以昕觉信号(如报警)形式传递的信息,其声级既应有足够的强度,并可明显地与其他听觉信号和环填噪声相区别,又应尽可能地低些,以不致形成过高的声压级。7. 3 按制室声环境设计7. 3. 1 控制室主要的噪声源有:a)提醒注意的信号和通知信号的声音(预警、告警hb)电话铃声;c)设备产生的噪声(打印机等); d)空调系统;e)按制室外的喋声源(如机器设备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等); f)语言交流。7. 3. 2 控制室声环境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目的是提供舒适的昕觉环境,尤其是应达到:a)有利于运行人员

    21、之间的语言交流z因章措施因1338 运行人员的活动控制室布局控制童世备语吉交流:;交流:握在如:哥辈革嚣民主声阁3:翻在构(楠、天捕、窗)隔声设备噪声优化信噪比减少声泪响控制室声环境设计应考虑的因素b)改善电话通信环境;c)有利于警报的监昕。其中,语言交流和通知信号是控制军声环境设计的两个重点问题。7. 3. 3 降低控制室噪声的主要f背施有a)建筑结构(墙、天花板、窗)隔声与吸音;b)采取隔振、消声措施降低设备产生的噪声;c)优化信噪比gd)减少声饱响时间。与声环坡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见图3o8 空气质量s. 1 概述DL.iT 575. 10 1999 控制室的空气质量对运行人员的舒适和

    22、健康密切相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建筑物室内的空气容量是有限的,如果通风不良,各神污染物,特别是由人排出的一氧化版和尘物性气溶胶,以及由建筑材料、办公设施和设备逸散的异常气昧和污染物,可使空气质量F降。当司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超过阀限值时,可能引起剌激、中毒、过敏反应和大楼综合症。其他可能的污染危险是团体微粒它可来自室外(如粉尘、砂粒等),或来自采暖通风空调系统(HVAC)所应用的结构材料(特别是通风管道),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消除。常用的措施有,HVAC配套的过滤系统、砂尘收集器、气闸m为保护运行人员免受污染的危害,必须保持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在规定的阁限值以下0 8.2 控制室空气质量要求为了确保控

    23、制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应定期测定(应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宁主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见图1)。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常用的防护措施有2a)选择无毒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失火燃烧时),运行人员的活动区应与产生环境污染物的设备隔离(如产生臭氧的复印机、蓄电池室hb)保持适宜的新鲜空气交换率以减少污染物的浓度;cl有特定的安全措施和个人防护设施,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如放射性污染hd)采用密闭式控制室,以防异常危险的污染物沾污工作区$e)配备气体检测系统;f)采用无毒或毒性较低的灭火器材。9振动9. 1 概述振动的生物学问题是,周期性机械力冲击人体组织对人体功能的影响。振动最常见来源有:汽车、火车、飞行器

    24、和某些特殊生产过程机械。振动的参数布频率、振幅(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振动强度。极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是运动病(又称晕动症)的主要原因。其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完全取决于体质,心理和环境因素。其症状有食欲下降、丧失兴趣、出汗、流涎、恶心、头痛和呕吐。振动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类。控制室内仅涉及全身振动。全身振动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影响视觉功能和认知能力,降低工效,烦恼,激惹,头痛,肌肉疲劳及运动病。9.2 振动源非移动性控制室的振动,可由各种机器设备产生的振动传导而来,如旋转的机器、柴油机、气轮机空I五机等。9.3 隔振采取隔振措施,可使控制室作业人员及有关设备免受周围环境传导的振动的影响m振动

    25、源隔振是防止振动传导的最好的方法。在振动性机器设计时,就应考虑隔振。如果不可能对振动源隔振时,则采用减振装置予以减振,并且将控制室地板、分隔墙、天花板与振功构件隔开3133门DL/T 575. 10 1999 附录4(提示的附录)主要参考文献1 ISO/WD 11064 6(1997)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第6部分环境要求2 Gll/T 13379 92视觉工效学原则室内工作系统照明(eqvISCl 8995) 3 ISO 1996-1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和测量基本物理量和测量程序4!SC) 1996 3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和测量噪声限值的应用5 ISO 7726 热环境一测量物理量的仪器和方法6 ISO 7730 适宜温度的热环境PMV和PPD指数的确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7 ISO 7779声学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空气传播噪声的测量8 ISO/fJIS 9241-6 用于办公室工作的视觉显示终端的工效学要求第6部分环境要求1340


    注意事项

    本文(DL T 575.10-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10部分:环境要求原则.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