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 T 19-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pdf

    • 资源ID:248231       资源大小:540.4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 T 19-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pdf

    1、ICS 91.120.25 P15 备案号:17210-2006I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DB/T 19一200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station Permanent GPS station 2006 -02 -20发布2006-05-01实施中国地震局发布DB/T 19 - 2006 目次E111122245791 书管例保实托写委填志己己标之之量点点测站站站A口A口A口测测测观观现续续续连连连统统统系系系位位位墩定定定测球球球观全全全录录录录件u室口附附附附文H选作川H性

    2、性性性用义勘工u料范料范引定地口和置档资规资规性和场墩室配归(围范语测测测备料11:)言范规术观观观设资乱和知和前12345678附附附附DB/T 19 - 2006 前本标准是地震台站建设规范系列标准中的项。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地震台站建设规范测震台站(DB/T 16-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强震动台站(DB/T 17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D BIT 9 - 2004)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1部分:地电阻率台站(DB/T18.1-2制)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2部分:地电场台站(DB/T 18. 2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重力台站(DB/T

    3、 7 -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1部分:洞室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DB/T8. 1-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2部分:钻孔地倾斜和地应变台站(DB/T 8. 2 -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DB/T8. 3 -200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DB/T 19一200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1部分:水位和水温台站(DB/T 20. l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2部分:气氨和气乘台站(DB/T 20. 2 -2制)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

    4、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祖胜、江在森、孙汉荣、游新兆、崔笃信、牛安福、宋兆山、乔学军。m DB/T 19 - 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连续观测台站的场地勘选,观测墩、观测室和工作室建设,设备配置及资料归档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GPS连续观测台站的建设和改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

    5、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2897 - 199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50011 - 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 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permanent GPS station 用GPS进行地壳运动连续观测的台站。4 观测场地勘选4. 1 环境勘选4. 1. 1 观测台站应选择在安全僻静、交通便利并利于测量标志长期保

    6、存和观测的地方,可建在已有的地震台、气象站、验潮站、地球物理观测站、兵站。4. 1.2 观测台站的观测墩宜建在稳固的基岩上。在无稳固基岩的地区,经中国地震局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论证,也可建在稳固的非基岩地层上。4. 1.3 下列地点不应设站:一一断层破碎带内;一一易于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强烈的地点(诸如采矿区、油气开采区、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漏斗区等);一一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一一距铁路200m,距公路50m以内或其他受剧烈振动影响的地点;一一短期内将因建设而可能毁掉观测墩或阻碍观测的地点;一一微波台附近、严重雷击区、多路径效应严重的地点及其他强电磁场影响的地

    7、点。4. 1. 4 观测台站位置各方向视线高度角15。以上应无阻挡物。达不到以上条件的地区,经省地震局主管部门批准,可在一定范围(水平视角累计不应超过。)内,放宽至25。4. 1.5 新选站址应取当地乡以上的国家标准地名为站名。4.2 实地勘选4. 2. 1 应使用符合台站观测技术指标的GPS接收设备在拟选的站址上进行实地观测。连续测试时间应不少于24h,高度角在100以上的有效观测量应不少于85%,测距观测质量MPI、MP2应小DB/T 19 - 2006 于0.5m。4.2.2 在大城市、工矿区或附近有较强电磁干扰的地区,应使用电磁波场强仪进行实地频谱测试,以保证所选点位在GPS工作频谱范

    8、围内(1 575. 42 MHz和1227.60 MHz)不受干扰。5 观测墩5. 1 观测墩建设要求5. 1. 1 观测墩基为深埋的刚性基础,观测墩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低于C25,应现场浇筑。观测墩示意图见附录A的图A.1。5. 1.2 观测墩应高出地面3m-5m。5.1. 3 观测墩四周应做40mm-60mm厚的隔振槽,内填粗砂。5. 1.4 观测墩面应高于屋顶0.1m-0.5m;墩面尺寸,矩形应不小于0.4mx0.4m,圆形直径应不小于0.5m;观测墩与观测室天棚应有40mm-60mm的间隙。5. 1.5 观测墩应有强制对中装置,埋造时应使用置平工具安平。在点之记(附录B)备注

    9、栏中应注明归心孔的深度、孔径。5.2 联测用水准点和重力观测点要求5. 2. 1 GPS台站观测室内应埋设联测用水准点和重力观测点。5.2.2 水准点埋设应符合GB12897 -1991的要求。5.2.3 重力观测墩的要求见附录A的图A.2。5.3 气象设备安置要求气象观测设备传感器应安置在GPS接收机天线附近10m范围内,安置高度与GPS天线高度差不大于士0.2m。5.4 建站结束后要求5. 4.1 建站结束后,应按附录B格式填绘点之记,填写实例见附录C。5.4.2 建站结束后,应向当地政府或台站所在单位办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手续。委托保管书的格式见附录D。保管书一式三份,交保管单位一份,上交

    10、和存档各一份。6 观测室和工作室6. 1 GPS连续观测台站应建观测室和工作室。6.2 观测室和工作室的抗震设防应符合GB50011 -2001中的乙类建筑要求。6.3 观测室内温度应控制在接收机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工作室内温度应控制在O30之间。6.4 观测室和工作室应采取避雷、防盗、防破坏措施,并应有防火、防水、防漏、防鼠害、防锈蚀、防风沙及屋顶的隔热等设施。7 设备配置7. 1 GPS接收设备7. 1. 1 GPS连续观测台站使用的GPS接收机主机应满足下列要求:a)在温度3055的环境中能长期正常工作;2 b)在相对湿度0%100%的环境中能长期正常工作;c)有12个以上通道,能同时接

    11、收地平线以上所有卫星的下列数据:1) LI频率的CIA码伪距;2) p码伪距;3) LI、Li全波长载波相位观测值;d)数据采样率应不小于lOHz;DB/T 19 - 2006 e)数据存储介质容量不小于32MB;f)接收机晶振的稳定性不低于1x 10-s;对于个别情况,在保证观测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但不应低于110-7;g)能够提供接收机的工作状态及卫星跟踪情况(如卫星健康状况、跟踪卫星数目、信号状态、信噪比、观测历元数、电压、剩余存储空间)等数据信息;h)双路供电接口,可通过转换器用交流电供电,工作电压200V-240V;i)应具备外接频标接口;j)接收机数据存储介质必须具有防掉电功

    12、能。数据下载时,仍能进行卫星连续眼踪。数据传输速率不低于9.600kbps; k)支持监控和数据自动下载操作;1)具有抗AS性能,即在AS条件下仍可接收P伪距;m)具有网络接口。7. 1. 2 接收机天线应满足下列要求:a)有较强抗多路径效应能力的扼径圈天线;的在温度4075的环境中能长期正常工作;c)在相对湿度0%-100%的环境中能长期正常工作;d)天线的相位中心必须稳定,并有指北标志线;e)有强抗干扰性能,在电离层活动强时或较强无线电干扰时仍能正常工作。7.2 气象设备GPS连续观测台站气象观测采用数字气象仪,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温度量测范围4055,量测精度土0.2;b)湿度量测范围

    13、0%-100%,量测精度土5%;c)气压量测范围53329 Pa - 106 658 Pa,量测精度土50Pa;d)能自动观测记录,采样率应不小于0.2Hz,能自动和人工下载数据。7.3 记录存储设备GPS连续观测台站使用的记录存储设备为可选设备,其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a)满足GPS连续观测台站数据下载、通信传输要求;b)具有二个物理硬盘;c)具有网络唤醒支持的以太网卡;d)具有四个以上串口;e)具有长期连续运行的能力。7.4 通信设备7. 4. 1 有线通信设备包括公用电话网(PSTN)或专网专线方式,传输速率应在9.6 kbps以上。7.4.2 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方式传输速率应在9.6

    14、 kbps以上。7.5 电源7. 5. 1 太阳能电源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a) 12 V, 20 W功率满负载延时240h以上;b)免维护电池寿命不低于3a; c)自动稳压;d)突波保护功能;e)防电磁杂讯干扰功能;f)开机自动检测能力;g)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3 DB/T 19-2创施h) AC保险丝保护;i)电池电压过低保护;j)防雷击保护。7.5.2 UPS供电系统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a)在线式,400W功率满负载延时8h; b)免维护电池寿命不低于3a; c)自动稳压;d)输入电压过高及过低保护功能;e)突波保护功能;f)防电磁杂讯干扰功能;g)开机自动检测能力;h)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

    15、;i) AC电流短路器DC保险丝保护;j)电池电压过低保护;k)防雷击保护。8 资料归档4 资料归档应包括下列内容:a)设计书;的实地测试结果(包括数据和报告);c)勘选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台站地理位置及所在行政区;2)台站周围自然地理、地震地质概况;3)已有台址(点位)利用情况;4)交通、通信、物资、水电、民工、治安等情况;5)选址工作实施过程及对技术设计的修改意见;6)对建站工作的建议;7)选址中收集的其他有关资料。d)施工(竣工)报告;e)建站工作技术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1)扼要说明建站工作情况,建站中的特殊问题及对观测工作的建议等;2)建站照片四张(观测墩位开挖后照片、观测墩挠筑

    16、前照片、观测墩建成后照片和台站建成后远景照片各一张);f)点之记(见附录B);g)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及批准使用土地文件;h)上报文件及批复文件。DB/T 19 - 2006 附录(资料性附录)观测墩A 单位为毫米(mm)预埋件a 73十11313Tgi s;16 止二600一斗b 隔振槽a 水准点5 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观测墩平面图、剖面图固A.1DB/T 19 - 2006 m 米毫为1位阮画面一则力一重/ 重力观测墩面标志墩基隔振层丁82liii斗隔振层7二一二可言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重力观测墩剖面图、平面圄固A.26 DB/T 19-2例“附录B规范性附录)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

    17、站点之记GPS站点之记点名| 编号| 网类别网名所在图幅(1:100JO) 站位略图概略纬度N 概略经度E 概略高程m 站址所在地最近水源最近住所供电系统邮电通信石子来源砂子来源地形、地质构造略图冻土深度(m) 解冻深度(m) 地形地貌站址岩性地质概要与构造背景交交通通路情线况图7 DB/T 19 - 2006 点位环视图标石类型实埋墩标剖面图有关点位环视图的必要说明:原有高等级大地、形变、重力点位利用情况:便于联测的水准点点名、J点号、等级及联测里程:便于联测的重力点点名、点号、等级及联测里程:选点人建站人单位建单位选站点地质员者建站时间者单位委托保管人选点时间委托保管单位及详细地址:对埋石

    18、工作的建议:备注8 DB/T 19-2刷版附录C资料性附录)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点之记填写实例GPS站点之记基本网网名基本站网类别JB却编号宜昌点名图略位站8 -49 -43 所在图幅(1:100000) 31 01 OOH N 概略纬度宜昌县森林公园后门111。10”E 概略经度400m 概略高程湖北省宜昌县森林公园站址所在地森林公园,lOOm最近水源晓溪塔镇,1.5km 最近住所晓漠塔有正常供电电源供电系统晓溪塔镇,1.5km 邮电通信晓溪塔镇石子来源地形、地质构造略固0 (m) 二叫一叫二问站址位于黄陵块体,周缘由东西两侧的北北西向仙女山断裂、远安断裂以及南北两端的北西向天阳坪断裂与

    19、近东西向的板庙断裂及新华断裂所围限。黄陵背斜受边缘断裂控制长期隆起,核部由前震旦纪蛙岭群和黄陵杂岩组成,致其核部基底岩石裸露。周围发育震且一三叠纪地层,尤其是中三叠纪开始的急剧上升,促成其东、西两侧拗折、断陷而形成盆地或地莹地质概要与构造背景交通从武汉乘车沿仅宜一级公路330km至宜昌县晓溪塔镇,过黄柏河大桥到宜昌地震台,沿公路继续前行约400m到森林公园后门,再左转沿小路(对着森林公园后门)约行200m到点交通路至恩、施.,368 线情图9 况DB/T 19-2制炀点位环视图标石类型基岩墩标N 实埋墩标剖面图崎hA。一Efl 言a !一iJ=习I_!_ w t.f !,L J I ,I I

    20、E 言s 有关点位环视图的必要说明:点位周围无高大物体遮挡,视野开阔,可保证IO。原有高等级大地、形变、重力点位利用情况:的观测高度角l:无旧点利用附近没有强磁场和无线电干扰便于联测的水准点点名、点号、等级及联测里程:三峡水准网,I-091,一等,6km选点人游新兆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点地质员邓红者单位宜昌县地勘队选点时间1996年6月2日对埋石工作的建议:便于联测的重力点点名、点号、等级及联测里程:三峡重力网,一场,一等,16km建站人杜瑞林建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站者建站时间1998年5月30日委托保管人付水清委托保管单位及详细地址:湖北省宜昌县晓溪塔镇直昌地震台归心标志的尺寸见中

    21、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技术规程中附录血,强制归心盘的内孔直径2010 。观测需要专用扳手与强制归心点针备观测墩高3m,观测需要梯子安装天线注观测墩有7mx7m x2m的24红砖围墙保护,院内为水泥地坪,并有铁门,拿钥匙可找地震研究所或宜昌地震台DB/T 19 - 2006 附录D规范性附录)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测量标志蚕托保管书D.1 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测量标志蚕托保管书正面印制内容和格式如下: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网(线)名及点号:所在图幅:标石种类:标志质料:完整情况:。托管日期:设置地点:点位略图测量标志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设施,必须长期保存。当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应对群

    22、众进行宜传教育,认真负责保护测量标志,不得拆除和移动,并严防破坏。埋设标志占用的土地,不得作其他使用。现由代表托接管,并负责保护。托管单位:(盖公章)代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将上述测量标志委地址:邮编:接管单位:(盖公章)代表:此保管书共三份,一份随成果上交,一份由测量机关呈交地方测绘管理机关,一份交接管单位。11 DB/T 19 - 2006 D.2 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背面印制内容和格式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节选)2脱年12月1日起实施第二十六条测绘人员进行测绘活动时,应当持有测绘作业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阻挠测绘人员依法进行测绘活动。第三十五条任

    23、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永久测量标志和正在使用中的临时性测量标志,不得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不得在永久性测量标志安全控制范围内从事危害测量标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动。本法所称永久性测量标志,是指各等级的三角点、基线点、导线点、军用控制点、重力点、天文点、水准点和卫星定位点的木质舰标、钢质幌标和标石标志,以及用于地形测图、工程测量和形变测量的固定标志和海底大地点设施。第三十六条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建设单位应当对永久性测量标志设立明显标志,并委托当地有关单位指派专人负责保管。第三十七条进行工程建设,应当避开永久性测量标志;确实无法避开,需要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使永久性测量标志失去效能的,应当

    24、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军用控制点的,应当征得军队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所需迁建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第三十八条测绘人员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必须持有测绘作业证件,并保证测量标志的完好。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检查、维护永久性测量标志。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第五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12 (一)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永久性测量标志和正在使用中的临时性测量标志的;(二)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的;(三)在永久性测量标志安全控制范围内从事危害测量标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动的;(四)在测量标志占地范围内,建设影响测量标志使用效能的建筑物的;(五)擅自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使永久性测量标志失去效能,或者拒绝支付迁建费的;(六)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造成永久性测量标志毁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1”7年10月1日起实施第三百二十三条故意破坏国家边境的界碑、界桩或者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留。


    注意事项

    本文(DB T 19-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pdf)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