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 T 7717.14-1994 工业用丙烯腈中铜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pdf

    • 资源ID:247069       资源大小:138.6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T 7717.14-1994 工业用丙烯腈中铜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用丙烯睛中铜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771 7. 1 4 - 94 Acrylonitrile for industrial use-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of copper-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工业用丙烯睛中铜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丙烯腊中微量铜的测定,测定范围oo.000 1 % (m/m)。当铁的含量超过铜含量的100倍时,对铜的测定会产生干扰。2 引用标准GB/T 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的安全通则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

    2、T 6680 被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9721 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紫外和可见光部分)3 方法提要3. 将试祥蒸发,用混合酸消化以除去有机物质。同时,使铜转化为水溶性的硫酸铜。将拧棱酸镀加入该潜液进行掩蔽,并把溶液的pH值调节至9.1士o.1。加入的二乙基氨基二硫代甲酸纳(Sodiumdi ethyldithiocarbamate trihydrate , C5H10NS2Na 3H20,简称DDTC)与铜离子反应/6形成黄色的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448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将吸光度换算成对应的铜含量。4 试剂与材料除另有说明外,所用的试剂规格均指分析纯,所

    3、用的水均为二次重蒸水。4.1 高氨酸。.注意:高氯酸是腐蚀性液体,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剧烈的刺激性,吸入或进入消化系统具有高毒性。它的各种溶液同有机物接触,有可能形成强力的爆炸混合物。震动,遇热或发生化学反应都可能促使发生爆炸。同高氯酸反应必须置于合适结构的通风柜中进行。在贮存时,应与可燃物、有机物、强脱水剂、氧化剂及还原剂隔离,并应保持冷却状态,但不应低于一20C,以免冻裂玻璃容器。4.2 氨水。4.3 t昆合酸:将5体积的浓硫酸和2体积的浓硝酸混合而成。4.4 拧棱酸镀溶液(200g/L):将100g拧模酸锻用适量水溶解后稀释至500mL,若有浑浊则应进行过滤。4.5 DDTC溶液。g/L

    4、):将0.5gD. D. T. C用适量水溶解后稀释至500mL。4.6 铜溶液。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7-04批准1995-04-01实施GB/T 7717. 14 - 94 铜的标准溶液用硫酸铜配制,并应贮存在聚乙烯材质的试剂瓶中,保存期一个月。4.6.1 铜的贮备液(500问/mL):把0.1965 g硫酸铜(CuSO. 5H20)溶解于适量水中,定量移入100mL窑过瓶中,并用水稀释至刻度。4.6.2 铜的标准溶被(5.00/1g/mL) :吸取10.0mL铜的贮备液,置于1L容量瓶中.井用水稀释至刻度。4. 7 硝酸潜液z将250mL浓硝酸小心地加入于580mL水中。5 仪器与设

    5、备5.1 分光光度计z适用于可见光范围进行测量,且配有3cm厚度的吸收池。5.2 p予7啊i5. 3 分析天平z感量0.0Oo1地g。5.4 过搪漏斗z玻璃材质。5. 5 烧杯:50、250mL。5.6 容量瓶:25、100、500和1000mL。5.7 移液管:5、10mL。5.8 玻璃表面皿:75mm。5.9 量筒:250mL。5.10 足量滤纸:中速。5. 11 加热板:防爆型。5 果样6. 1 接GB/T3723、GB/T6678、GB/T6680的规定采取样品。6.2 若实验室样品存在雾状浑浊或悬浮物,应进行过滤,所得清澈滤液作为试样。凡清澈的样品可直接作为试样。7 分析步骤在进行分

    6、析前,应用热的硝酸溶液(4.7)洗涤所有玻璃器皿,并用水淋洗.以除去沾污的痕迹量的制。7. 1 标准曲线绘制7. 1. 1 在5只50mL烧杯中,依次加入铜的标准溶液1.0,2.0,3.0,4.0和5.0mL,分别用水稀释至10 mL为标准样品溶液。各自铜含量为5.0,10.0,15.0,20.0和25.0吨。7. ,. 2 量取10mL水,置于另一50mL烧杯作为空白标准样品液。7.1.3 各加入5mL拧撵酸镀溶掖,分别用氨水调节各溶液至pH=9.1士0.1。把这些溶液定量地转入对应的25mL,容量瓶中,再各加入1mLD. D. T.C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室温下放置5min , 将

    7、造量已显色的榕液移置于3cm吸收池,以水作对照液,在分光光度计上,于448nm处测量其吸光度。7. ,. 4 以铜含量(g)为横坐标,净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净吸光度值等于各标准样品液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值。正常时,标准曲线的绘制(7.1)应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7.2 试样测定. 2.1 取100g试样(6.2)置于250mL烧杯中,用玻璃表面皿盖住,置于加热板上,加热至沸腾,直至蒸干。把烧杯取下,冷却。7.2.2 加3rriL棍合酸于烧杯(7.2.1)中,再加热至沸腾,直至冒出白色烟雾,并浓缩至溶液体积约12 mL,冷却。GB/T 771 7. 1 4 - 94 如果

    8、残留物染色,再次进行消化,或小心加入0.2mL高氯酸进行氧化、加热、冒烟雾至尚有12 mL溶液,冷却。若残留物仍染色,继续重复混合酸的消化过程,直至残留物无色。上述过程都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冷却后,向烧杯缓缓加入5mL水,以溶解残留物。将该溶液定量转移入50mL烧杯中,使其总体积保持约为10mL。按(7.1.3)的同样步骤,测量试样试验的吸光度值。? 2. 3 同时,控制与试样试验完全相同的步骤(7.2.2)进行空白试验,并得到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值。8 分析结果的表示8. 1 计算从试样试验的吸光度值(7.2.2)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值(7.2. 3) .得到试样试验的净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读得

    9、相应的铜量(m)。并用下式计算试样中铜含量(%): 式中:x一一铜的质量百分数,%;x=工巳X10-4 100 m一一由标准曲线上读得的铜量,问;100-所取的丙烯腊试样量.go8.2 结果的表示用质量百分数报告丙烯腊试样中的铜含量,取两次重复测定的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并精确至0.000001%。9 精密度9.1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台仪器上,对同一试样,两次重复测定的结果之差,应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10 报告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a. 有关样品的全部资料,例如样品的名称、批号、采样点、采样日期、时间等。b. 采用的标准编号。c. 分析结果。d. 测定时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的细节及其说明。e. 分析人员的姓名及分析日期等。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春晖、金国玲、王均甫。本标准参照采用前苏联国家标准rOCT11097-86第4.7条工业用丙烯睛技术条件铜的质量份数的测定。


    注意事项

    本文(GB T 7717.14-1994 工业用丙烯腈中铜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pdf)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