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 140. 10 X 55 gB 中华人民主主和国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1耳茶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Puer tea 2008-06-17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家质量监督检验检茂总局中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12-01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租国自家标准地理栋志产品普再茶GB/T 22111-2008 争毒中国标准出版社出摄发行立京复兴门外三里南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 肉桂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费皇岛印刷厂年黯各地新华书m经销号马开本880X12301/16
2、印张1.25 事数31千字2008年9月第一鼓2008年丹第一次印刷争奇书号:155066 1-33146 如有印善安差错由本社发朽中心调换旦去车又专有侵权必究举摄电话:(010)68533533GB/T 22111-2008 目UJ=I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GB17924 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3、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新、张理珉、杨善禧、夏兵、孙文通、李文华、吕才有、卢云、黎其万、梁名志、张勤民、周红杰、丁强。I 地理标志产品普泪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普再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回家质最监督检验栓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再茶。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主221112008、试3金批准保护的普F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的锋改单不包捂黯误的内容或修订殷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菇,鼓励提据本
4、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4789.3食品卫生教生物学栓敦大弱茜群提定GB/T 478立和食品卫生截生物学栓验冷冻饮品、铁料检验GB/T 5009. 12 食品中铅的翻定GB/T 5009. 19 GB/T 5009. 20 中六六六、滴滴涕残富量的滞定中有毛It磷农药残留量的部定GB/丁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GB/T 5009. 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胶磷和乙酷甲胶磷农药残GB/丁5009.106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酶菊醋残留量的削定GB/T 5009. 110 植物性食品中氯氧菊醋GB/T 5009. 146 植物性食品
5、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酣樊农药多种残GB/丁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8302茶取样8303 8304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CGB/丁8303-2002,eqv ISO 1572: 1980) 水分测定CGB/T8304-2002, eqv ISO 1573 :1 980) GB/T 8305 8306 8310 8311 茶水浸出物割定CGB/T8305-2002,叫vISO 9768: 1994) 总灰分那定CGB/T8306-2002,叫vISO 1575: 1987) 程纤维京1定精末和碎茶含量罢tl定8313 茶茶多雪去罢tl定GB/T 98
6、33.6紧压茶紧茶GB 11767 茶树种茵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栓验规如NY/丁50182001元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逼用技术条件10036 紧压茶运输包装1 GB/T 22111-2008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J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普再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域范围,见附录A.4 术语和定义界限。5.3.2 昔泪茶(生茶、熟茶)紧压茶不做实物标准样,囱企业按加工工艺要求进行生产留存。6 要求6.1 产地环境条件
7、6. 1. 1 地理云南境内适合云南大叶种茶栽培和普再茶加工的区域,为北纬21010-26022,东经97031-105038的区域.普1耳茶产地地处低纬度,高海拔,茶园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 m-2 100 m、坡度25。的中山山地。G/T 22111-2008 6. 1.2 气候普、再茶产地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具有立体气候特点。普、再茶产地气候温暖,冬元严寒,夏元酷暑;雨量充沛,湿度大;光照量多质好,冬未至夏初日照较多,夏秋雨日多,云雾大。年均温140C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6 oC,活动积温在4600 oC以上,降雨量8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80%,日照时数在20
8、00 h以上,日照百分率40%,-.,50%,太阳辐射量在544.3kJ/cm2以上。6. 1.3 土壤普再茶产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砖红壤、砖红性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二三l%,pH值4.5,-.,6.006.2 茶树品种适制普再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国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 var. assamica CMast. ) Kitamura地方群体种。6.3 茶树种植及茶园管理6.3. 1 圄地规划建园时根据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情况,合理规划茶树种植带、园区道路、水利系统;在茶园周围营造防护林、道路和水沟旁种植行道树和茶园
9、内设置遮阳树。6.3.2 茶园开垦6.3.2. 1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平地、缓坡地(:;)50)按行距150cm- 1 7 0 cm开挖种植沟;坡度在150,-., 250的坡地建筑等高梯级园地,种植梯面宽不低于150cm,梯面里低外高。6.3.2.2 种植沟宽50cm以上,深50cm以上;表土回沟。6.3.3 种植规格和施底肥6.3.3. 1 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的方式种植,双行单株株距30cm,-., 50 cm,小行距35cm左右;单行单株的株距30cm左右。6.3.3.2 茶苗定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6.3.4 育苗和茶苗移栽6.3.4. 1 采用元性繁殖一一短穗抨插,培
10、育壮苗。6.3.4.2 依茶区气候特点,茶苗移植在六月初至七月上旬进行。使用按国家标准检疫合格、质量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种苗进行移栽。6.3.5 土壤管理视茶园杂草滋生和土壤板结状况,每年应耕作三至四次,分别于2月至3月、5月中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进行浅耕(深度15cm)。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茶行的行间间种矮杆绿肥,茶园茶行的行间铺草,进行地面覆盖。6.3.6 施肥与耕作相配合,浅耕施追肥;深耕施基肥。适时喷施叶面肥,根部追肥与根外追肥相结合,追肥主要施氮肥;基肥主要施有机肥、磷饵肥。施用的肥料种类按照NY/T 5018-2001中附录A推荐的相关规定执行。施用的肥料量主要根据茶园生
11、产水平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6.3.7 茶树修剪茶树修剪宜在茶树地上部分休眠期间进行,修剪后应加强肥培管理。幼龄茶树应进行三次以上定型修剪;投产茶园应根据茶树的树龄、生长势等适时进行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或台)1等,不断复壮树势,塑造高产优质树冠。6.3.8 病虫害防治遵循重防于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3 GB/T 22111-2008 掌握防治适期和NY/T5018-2001中附录C允许使用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阁值以下,将农药残留控制在规定标准的范围。6.4 鲜时6.4.1 鲜叶质
12、量鲜叶来自符合普再茶产地环境条件的茶园的云南大叶种茶的新梢,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污染和元其他非茶类夹杂物.级;lJ 特级一级二级兰级四级五级6.5.5 加工环境符合GB14881的规定。6.6 质量要求6.6.1 品质6. 6. 1. 1 基本要求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不得加入任何添加剂。6.6. 1. 2 感官晶质6.6. 1. 2. 1 晒青茶晒青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表2的规定,4 叶质变和杜绝GB/T 22111-2008 表2晒青茶感冒品质特征外形内质级别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级肥嫩紧结绿润匀整稍有嫩茎清香浓郁浓醇回甘黄绿清净柔嫩显芽
13、芽毫显三级肥壮紧结绿润匀整有嫩茎清香尚浓浓厚黄绿明亮嫩匀显毫四级紧结墨绿润泽尚匀整稍有梗片清香醇厚绿黄肥厚六级紧实深绿尚匀整有梗片纯正醇和绿黄肥壮八级粗实黄绿尚匀整梗片稍多平和平和绿黄稍浊粗壮十级粗松黄褐欠匀整梗片较多粗老粗淡黄浊粗老一6.6. 1. 2. 2 普泪茶(熟茶)散茶普i耳茶(熟茶)散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普泪茶(熟茶)散茶感官晶质特征外形内质级别条索整碎色泽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级紧细匀整红褐润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甘爽红艳明亮红褐柔嫩一级紧结匀整红褐润较匀净陈香浓厚浓醇回甘红浓明亮红褐较嫩显毫三级尚紧结匀整褐润尚显毫匀净带嫩梗陈香浓纯醇厚回甘红浓明亮红褐尚嫩五级紧
14、实匀齐褐尚润尚匀稍带梗陈香尚浓浓厚回甘深红明亮红褐欠嫩七级尚紧实尚匀齐褐欠润尚匀带梗陈香纯正醇和回甘褐红尚浓红褐粗实九级粗松欠匀齐褐稍花欠匀带梗片陈香平和纯正回甘褐红尚浓红褐粗松6.6. 1. 2. 3 普泪茶(生茶、熟茶)紧压茶6. 6. 1. 2. 3. 1 普再茶(生茶)紧压茶外形色泽墨绿,形状端正匀称、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洒面茶应包心不外露;内质香气清纯、滋味浓厚、汤色明亮,叶底肥厚黄绿。6. 6. 1. 2. 3.2 普再茶(熟茶)紧压茶外形色泽红褐,形状端正匀称、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洒面茶应包心不外露;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6.6.2 理化指标
15、6.6.2. 1 晒青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晒青茶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水分/%运二10.0 总灰分/%运二7.5 粉末/%三二0.8 水浸出物/%二注35.0 茶多酣/%二注28.0 6.6.2.2 普再茶(生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5 G/T 22111-2008 表5普7耳茶(生茶)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水分/%飞一13.08 总灰分/%飞一7.5 水浸出物/%飞_. 35.0 茶多酣/%二?-28.0 a净含量检验时计重水分为10.0%。6.6.2.3 普再茶(熟茶)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普7耳茶(熟茶)理化指标指标项目散茶紧压茶水分/%飞一12.08 12.58 总
16、灰分/%飞一8.0 8.5 粉末/%飞一0.8 水浸出物/%飞:;:;- 28.0 28.0 粗纤维/%主14.0 15.0 茶多酣/%飞一15.0 15.0 a净含量检验时计重水分为10.0%。6.6.3 安全性指标晒青茶及普再茶安全性指标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晒青茶及普泪茶安全性指标项目指标铅(以Pb计)/Cmg/kg) 飞一5.0 稀土/Cmg/kg)飞一2.0 氯菊醋/Cmg/kg)飞一20 联苯菊醋/Cmg/kg)飞一5.0 氯氧菊醋/Cmg/kg)飞一o. 5 澳氧菊醋/Cmg/kg)飞一5.0 顺式氨戊菊醋/Cmg/kg)三三2.0 氟银戊菊醋Cmg/kg)飞一20 乐果/Cmg
17、/kg)飞一o. 1 六六六CHCH)/Cmg/kg)飞一0.2 敌敌畏/Cmg/kg)飞一0.1 滴滴涕CDDT)/Cmg/kg) 飞一0.2 杀膜硫磷/Cmg/kg)飞一0.5 哇硫磷/Cmg/kg)飞一、0.2 乙酷甲胶磷/Cmg/kg)飞一O. 1 大肠菌群/CMPN/100g) 飞一300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注:其他安全性指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6 G/T 22111-2008 6.6.4 净含量预包装普再茶产品净含量的允许短缺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J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7 试验方法7. 1 取
18、样和试样制备7. 1. 1 取样按GB/T8302的规定执行。7. 1. 2 试样制备按GB/T8303的规定执行。7.2 感官品质检验7.2.1 普再茶(生茶)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7.2.2 普再茶(熟茶)按本标准附录C执行。7.3 理化指标检验7.3. 1 水分按GB/T8304的规定执行。7.3.2 总灰分按GB/T8306的规定执行。7.3.3 粉末按GB/T8311的规定执行。7.3.4 水浸出物按GB/T8305的规定执行。7.3.5 粗纤维按GB/T8310的规定执行。7.3.6 茶多盼按GB/T8313的规定执行,检验时以同一样品的茶汤作为空白。7.4 安全性指标检验7.4.1
19、 铅按GB/T5009. 12的规定执行。7.4.2 稀土按GB/T5009. 94的规定执行。7.4.3 氯菊醋按GB/T5009. 106的规定执行。7.4.4 联苯菊醋、氯氮菊醋、澳氧菊醋、氟氧戊菊醋按GB/T5009. 146的规定执行。7.4.5 乐果、敌敌畏、杀蟆硫磷和喳硫磷按GB/T5009. 20的规定执行。7.4.6 六六六、滴滴涕按GB/T5009. 19的规定执行。7.4.7 )1阪式氧戊菊醋按GB/T5009.110的规定执行。7.4.8 乙眈甲胶磷按GB/T5009. 103的规定执行。7.4.9 大肠菌群、致病菌按GB/T4789. 3和GB/T4789. 21的规
20、定执行。7.5 净含量检验预包装普再茶产品净含量检验按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规定执行。计算按GB/T9833.6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8 检验规则8. 1 组批及抽样8. 1. 1 组批:以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周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为一批。8. 1.2 抽样:按GB/T8302的规定进行。8.2 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均需由生产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抽检,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销售。出厂检验项目分别为:a) 散茶:感官品质、水分、粉末、茶多盼、净含量。b) 紧压茶:感官品质、水分、灰分、茶多盼、净含量。8.3 型式检验产品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
21、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型式检验:7 GB/T 22111-2008 a) 当原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c) 产品停产半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8.4 判定规则8.4. 1 判定原则结果判定分为实物质量判定、标签判定和综合判定三部分,实物质量和标签均合格时,综合判定合格;实物质量或标签有一项不合格时,综合判定不合格。8.4.2 实物质量判定8.4.2. 1 检验结果的全部项目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判定为合格;检验结果中有任一项不合格时,则判定为不合格。8.4.2.2
22、 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进行复检。凡劣变、有污染、有异气昧和安全性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均不得复检;其余项目不合格时,可对备样进行复检,也可按GB/T8302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8.4.2.3 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再茶(生茶)感官品质及理化指标会向普再茶(熟茶)紧压茶的方向转化,本标准6.6. 1. 2. 3. 1规定的感官指标和6.6.2.2中规定的茶多盼指标仅作为该产品出厂检验时的判定依据。8.4.3 标签判定全部项目均符合GB7718和本标准9.1的规定,判定为合格;有任一项不符合GB7718或本标准9.1的规定,判定为不合格。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9
23、. 1 标志9. 1. 1 标签、标识应符合GB/T191、GB/T6388、GB7718的规定。真实反映产品的属性如:普再茶(熟茶)、普再茶(生茶)J、净含量、制造者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存期、贮存条件、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等,标签、标识文字应清晰可见。9. 1. 2 普再茶包装应清晰标明普再茶(生茶)或普再茶(熟茶)。可使用不同的包装颜色(如生茶为绿色,熟茶为棕色)。9.2 包装9.2. 1 包装应符合SB/T10035 , SB/T 10036规定。包装应牢固、洁净、防潮,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长途运输。9.2.2 接触茶叶的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洁、卫生安全、
24、无异味。9.3 运输9.3. 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昧、无污染。9.3.2 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曝晒。9.3.3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9.4 贮存9.4.1 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9.4.2 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通风、避光、干燥、元异昧的库房内,仓库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9.4.3 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昧、易污染的物品混贮、混放。9.5 保存期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再茶适宜长期保存。8 G/T 22111-200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蕾泪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普寓茶地理标志产品
25、保护区域见图A.1和表A.1. 注:地理标志产品普离茶保护区域为图中原岳的否耐省普曹捕、西双版纳州、|恼沧市、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文山州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详见表A.l)图.l蕾泻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图9 GB/T 22111-2008 表A.1普潭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政区划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五华区华山街道、护国街道、大观街道、龙翔街道、丰宁街道、莲华街道、黑林铺街道、沙朗白族乡、厂口乡、红云街道、普吉街道盘龙区东华街道、拓东街道、联盟街道、茨坝街道、龙泉街道、鼓楼街道、青云街道
26、、金辰街道、双龙乡、松华乡官渡区关上街道、太和街道、吴井街道、金马街道、小板桥街道、官渡街道、大板桥镇、阿拉彝族乡、矣六乡、六甲乡西山区马街街道、前卫街道、福海街道、金碧街道、永昌街道、棕树营街道、碧鸡镇、海口镇、团结镇安宁市连然镇、八街镇、温泉镇、青龙镇、禄服镇、草铺镇、太平镇、县街镇呈贡县龙城镇、洛羊镇、斗南镇、大渔乡、吴家营乡、马金铺乡、七甸乡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晋城镇、宝峰镇、二街乡、新街乡、双河彝族乡、夕阳彝族乡、上蒜乡、六街乡富民县永定镇、大营镇、罗免彝族苗族乡、赤莺乡、东村乡、款庄乡、散旦乡宜良县匡远镇、北古城镇、南羊镇、狗街镇、汤池镇、竹山乡、马街乡、耿家营彝族苗族乡、九乡彝族
27、回族乡富明县富阳镇、杨林镇、小街镇、牛栏江镇、滇源镇、杨桥乡、阿子营乡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镇、石林镇、板桥镇、长湖镇、路美邑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禄劝彝族苗族屏山镇、撒营盘镇、转龙镇、茂山乡、翠华乡、团街乡、云龙乡、中屏乡、岐西乡、汤郎自治县乡、马鹿塘乡、大松树乡、九龙乡、则黑乡、乌蒙乡、雪山乡寻甸回族彝族仁德镇、塘子镇、羊街镇、柯渡镇、倘甸镇、功山镇、河口乡、七星乡、金所乡、先锋乡、自治县六哨乡、鸡街乡、风仪乡、联合乡、金源乡、甸沙乡楚雄市东瓜镇、吕合镇、东华镇、子午镇、三街镇、八角镇、中山镇、新村镇、树直乡、大过口乡、大地基乡、西舍路乡双柏县妥甸镇、大庄镇、鄂嘉镇、法棱镇、大麦地镇、安
28、龙堡乡牟定县共和镇、新桥镇、江坡镇、凤屯镇、蟠猫乡、戌街乡、安乐乡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沙桥镇、马街镇、兔街镇、五顶山乡姚安县栋川镇大姚县赵家店乡、罢华乡、三台乡、三岔河乡武定县狮山镇、高桥镇、环州乡禄丰县一平浪镇、土官镇、中村乡易门县六街镇、绿汁镇峨山彝族双江镇、小街镇自治县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者奄乡、平掌乡元江哈尼族彝族因远镇、羊岔街乡、羊街乡、那诺乡、咪哩乡、龙潭乡傣族自治县10 州市)红河州文山州G/T 22111-2008 表A.l(续)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蒙自县|芷村镇、冷泉镇、期路白苗族乡、老寨苗族乡绿春县|大兴镇、戈奎乡、牛孔乡、大水沟乡、大黑山乡、半坡乡、骑马坝
29、乡、三猛乡、平河乡建水县|官厅镇、西庄镇、南庄镇、岔科镇、曲江镇、普雄乡、披头乡、旬尾乡元阳县红河县、沙依坡乡、大寨乡、马鞍底乡、入二主普泻市|镇沉彝族哈尼族拉枯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动烈镇、整窒镇、国庆乡、必禾乡、宝藏乡、康平乡、幽水乡孟连傣族拉枯族|娜允镇、动马镇、芒信镇、景信乡、富岩乡、公信乡低族自治县澜沧拉枯族自治县劫朗镇、上允镇、糯扎渡镇、谦六彝族乡、东河乡、大山乡、南岭乡、酒井哈尼族乡、惠民哈尼族乡、东回乡、拉巴乡、竹塘乡、富邦乡、安康假族乡、文东假族乡、富东乡、雪林低族乡、木莫乡、发展河哈尼族乡、糯福乡西盟低族自治县1J动梭镇、动卡镇、翁嘎科乡、力所拉枯族乡、岳宋乡、新厂乡
30、、中i果乡11 GB/T 22111-2008 表A.1(续)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景洪市允景洪街道、嘎洒镇、勤龙镇、勤罕镇、勤养镇、普文镇、景哈哈尼族乡、景讷乡、大渡岗乡、勤旺乡、基诺山基诺族乡西双版纳州勤海县勤海镇、打洛镇、勤混镇、勤遮镇、勤满镇、勤阿镇、勤宋乡、勤往乡、格朗和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勤腊县勤腊镇、勤仑镇、磨憨镇、勤伴镇、关累镇、易武乡、象明彝族乡、瑶区瑶族乡大理市下关镇、大理镇、凤仪镇、湾桥镇、银桥镇永平县博南镇、龙街镇、龙门乡、厂街彝族乡、水泄彝族乡、北斗彝族乡大理州云龙县旧州镇、宝丰乡、团结彝族乡南涧彝族自治县南涧镇、小湾东镇、公
31、郎镇、宝华镇、拥翠乡、乐秋乡、碧溪乡、无量乡巍山彝族回族大仓镇、永建镇、马鞍山乡、青华乡、五印乡自治县隆阳区永昌街道、板桥镇、汉庄镇、蒲镖镇、瓦窑镇、翻江镇、辛街乡、西邑乡、丙麻乡、瓦渡乡、水寨乡、瓦马彝族自族乡、瓦房彝族苗族乡、杨柳白族彝族乡、芒宽彝族傣族乡施甸县甸阳镇、由旺镇、姚关镇、太平镇、仁和镇、万兴乡、摆梆彝族布朗族乡、酒房乡、旧城乡、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老麦乡、何元乡、水长乡保山市腾冲县腾越镇、固东镇、滇滩镇、猴桥镇、界头乡、曲石乡、明光乡、马站乡、北海乡、中和乡、清水乡、芒棒乡、五合乡、新华乡、蒲川乡、团田乡、荷花傣族低族乡龙陵县龙山镇、镇安镇、勤糯镇、龙江乡、腊勤乡、碧寨乡、龙
32、新乡、象达乡、平达乡、木城彝族保傣族乡昌宁县田园镇、济水镇、柯街镇、卡斯镇、勤统镇、温泉乡、大田坝乡、鸡飞乡、翁堵乡、湾甸傣族乡、更真乡、珠街彝族乡、萄街彝族苗族乡满西市芒市镇、遮放镇、勤夏镇、芒海镇、风平镇、轩岗乡、江东乡、西山乡、中山乡、三台山德昂族乡、五岔路乡瑞丽市勤卵镇、弄岛镇、户育乡、勤秀乡德宏州|梁河县遮岛镇、芒东镇、勤养镇、平山乡、小厂乡、大厂乡、九保阿昌族乡、囊宋阿昌族乡、河西乡盈江县平原镇、旧城镇、弄璋镇、盏西镇、卡场镇、营马镇、太平镇、新城乡、油松岭乡、芒章乡、支那乡、苏典保傣族乡、勤弄乡、铜壁关乡陇川县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平乡、王子树乡
33、、勤约乡临翔区风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镇、南美拉枯族乡、蚂蚁堆乡、章驮乡、圈内乡、马台乡、邦东乡、平村彝族傣族乡凤庆县凤山镇、鲁史镇、小湾镇、营盘镇、三岔河镇、勤佑镇、雪山镇、洛党镇、诗礼乡、新华彝族苗族乡、大寺乡、腰街彝族乡、郭大寨彝族自族乡临沧市云县爱华镇、漫湾镇、大朝山西镇、涌宝镇、茂兰镇、幸福镇、大寨镇、忙怀彝族布朗族乡、晓街乡、茶房乡、栗树彝族傣族乡、后菁彝族乡永德县德党镇、小勤统镇、永康镇、勤板乡、亚练乡、乌木龙彝族乡、大雪山彝族拉枯族傣族乡、班卡乡、崇岗乡、大山乡镇康县凤尾镇、勤捧镇、南伞镇、忙丙乡、勤堆乡、木厂乡、军赛假族拉枯族保傣族德昂族乡12 G/T 22111-2008
34、表A.1(续)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双江拉枯族缸族勤勤镇、勤库镇、沙河乡、大文乡、忙糯乡、邦丙乡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沧市耿马傣族缸族耿马镇、勤永镇、副撒镇、孟定镇、大兴乡、芒洪拉枯族布朗族乡、四排山乡、贺派乡、自治县勤简乡沧、缸族自治县勤董镇、岩帅镇、副省镇、芒卡镇、单甲乡、糯良乡、刮来乡、勤角傣族彝族拉枯族乡、班洪乡、班老乡13 GB/22111-200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普7耳茶(生茶)感官审评方法B.1 总贝IjB. 1. 1 普再茶(生茶)感官审评:是指按照规定的审评程序,依专业审评人员正常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审查评定茶叶色、香、昧、形等构成茶叶的品质和特征,以确定茶叶的
35、等级和商品价值。B. 1.2 感官审评项目分外形(形状、色泽、匀整、松紧)和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0 B.2 审评方法B. 2.1 外形审评对照企业留存的实物标准样进行审评对比。B. 2. 1. 1 形状a) 布袋包压型:审评形状是否端正,是否起层落面,边缘是否圆滑、有否脱落;b) 模压型:审评形态是否端正、棱角(边缘)是否分明、厚薄是否一致,模纹是否清晰,是否起层脱面。B. 2. 1. 2 色泽指色度深浅、润枯、明暗、鲜陈、匀杂。B. 2.1.3 匀整指表面是否匀整、光滑,洒面是否均匀。B. 2.1.4 松紧指压制紧实程度。B.2.2 内质审评B. 2. 2.1 审评内容汤色、香气、
36、滋味和叶底。B.2.2.2 审评方法将部分审评样解散混合均匀,称取试样茶5g,置于250mL的标准审评杯中,注人沸水至杯满,冲泡5min,将茶汤沥人评茶碗中,审评次序为z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审评汤色的明亮或混浊,香气是否纯正和高低,滋味的浓淡和回甘,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人叶底盘中,审评其叶底色泽、嫩度、整碎和形状。审评以香气、滋味为主,汤色、叶底为辅。B.3 审评记录用茶叶审评记录表,对每只审评茶样的外形、内质各项审评因子进行评价,并用本标准规定的评茶术语具体描述和记录清楚。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普?耳茶(熟茶)感冒审评方法C.1 总则C. 1. 1 普再茶(熟茶)感官审评分散茶和紧压茶
37、两类。C. 1.2 感官审评:GB/T 22111-2008 是指按照规定的审评程序,依专业审评人员正常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评定茶叶色、香、昧、形等构成茶叶外形和内质,以确定茶叶的等级和品质。C. 1.3 普再茶(熟茶)散茶审评项目分外形(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和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C. 1.4 普泻茶(熟茶)紧压茶的感官审评项目分外形(形状、匀整、松紧、色泽)、内质(同散茶)。C.2 散茶C. 2.1 审评原则散茶外形审评,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内质审评侧重香气、滋味两项因子。C. 2. 2 审评方法C. 2. 2.1 外形审评在杆取的样品中用分样器或四分法分取试样约150
38、g ,._, 200 g,置于评茶盘中充分混匀后铺平。a) 条索:对照标准样,比条索松紧程度。以卷紧、重实、肥壮者为好;粗松、轻飘者为差。评出供试样是否符合同级标准样的品质水平。b) 色泽:对照标准样,比色泽和嫩度。色泽红褐、均匀一致者为好;发黑、花杂不匀者为差。嫩度比含毫量的多少,含毫量多的嫩度好。c) 匀整(或整碎):对照标准样,比匀齐度,观察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是否适当。d) 净度:对照标准样,比含梗、片的多少,梗的老嫩程度;有否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等。C.2.2.2 内质审评称取己在评茶盘中混匀的试样茶5.0g,置于250mL的标准审评杯中,注人沸水至杯满,加盖浸泡5 min,每
39、茶汤沥人评茶碗中,审评次序为:汤色、香气、滋味、叶底。a) 汤色:以红浓明亮、红亮剔透为好;深红色为正常;汤色深暗、浑浊者为差。b) 香气:比香气的纯度、持久性及高低。以香气霞郁或浓郁者为好;香纯正为正常,带酸味者为差;异昧、杂味者为劣质茶。c) 滋味:比滋味的浓度、JI顶滑度、回甘度。以人口顺滑、浓厚、回甘、生津的为好;障和回甘为正常;带酸昧、苦味重、涩味重为差;异昧、怪味为劣质茶。d) 叶底:以柔软、肥嫩、红褐、有光泽、匀齐一致为好;色泽花杂、暗淡、碳化,或用手指触摸如泥状为差。C.3 紧压茶C. 3.1 外形审评对照企业留存的实物标准样进行审评对比。C. 3. 1. 1 形状a) 布袋包
40、压型:审评形状是否端正,是否起层脱面,边缘是否圆滑、有否脱落;OON-FFNNH筒。G/T 221 11-2008 模压型:审评形态是否端正、棱角(边缘)是否分明、厚薄是否一致,模纹是否清晰,是否起层脱面。C. 3.1.2 匀整指表面是否匀整、光滑,洒面是否均匀。C. 3. 1. 3 松紧指压制紧实程度。C. 3.1.4 色泽外形色泽红褐(或棕褐者为好。C. 3. 2 内质审评将部分审评样解散混合均匀,称取试样茶5g,置于250mL的标准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杯满,冲泡5min,将茶汤沥人评茶碗中,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高低,滋味的浓淡和回甘,汤色的明亮或混浊,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人叶底盘中,审评其叶底色泽、嫩度和整碎。审评以香气、滋味为主,汤色、叶底为辅。、,咱u审评记录用茶叶审评记录表,对每只审评茶样的外形、内质各项审评因子进行评价,并用本标准规定的评茶术语具体描述和记录清楚。C.4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 1-33146 GB/T 22111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