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 26511-2011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pdf

    • 资源ID:243330       资源大小:249.1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26511-2011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pdf

    1、GB ICS 43.040.60 T 26 和国国家标准11: ./、中华人民GB 26511-2011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Front underrun protective requirements for commercial vehicle 2013-01-01实施2011-05-12发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年华V主ssoe-y na叫CE丁引HWNWAvqm d旷曲最GB 26511-2011 前言本标准的第4章第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与ECER93号法规(1994年英文版)关于1:前下部防护装置2:安装有己认证的前下部防

    2、护装置的车辆3 :具有前下部防护装置功能车辆认证的统一规定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与ECER93号法规的主要差异如下z一一取消了申请认证程序等部分管理内容:一一取消了车型认证通知书;一一取消了认证标志的布置;一取消了生产一致性管理的相关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z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

    3、限公司、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上汽依维柯红岩汽车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日野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沃尔沃(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耿磊、王学平、也立刚、李玉生、刘丽亚、余博英、苏玉萍。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员:李三红、张丽丽、李玉刚、杨玉娟、张路丁、赵盈、吴玉芳、张建、范孟柏、贺嘉强、张力、曹立。本标准实施过渡期为:对于新车型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对于在生产车型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I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商用车前下部防护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4、本标准适用于:陀、N3类车辆。本标准不适用于:一-GB/T15089规定的G类车辆;一一一为了专门目的设计和制造的、结构上无法安装前下部防护装置的车辆。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26511-201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3 术语和定义GB/T 1508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前下部防护front un

    5、derrun protection 前下部防护是指专门的前下部防护装置或者依靠自身的外形和特性能够具有前下部防护功能的车辆的车体、车架部件或其他部件。3.2 前下部防护装置front underrun protective devices 通常是由横向构件组成的安装或连接在车架或其他结构件上的装置。4 前下部防护装置的技术要求4. 1 前下部防护装置应对平行车辆纵轴的作用力具有足够的阻挡力,也要满足一些尺寸要求。这些应在附录A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程序下证明。4.2 前下部防护装置的横向构件的断面高度,对Nz类车辆不小于100mm,对N3类车辆不小于120 mm。4.3 横向构件的两端不应弯向前

    6、方且不应有尖锐的外侧边缘。横向构件的端部成圆角状,其端头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 4.4 前下部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应为光滑表面。螺钉或明钉的头部凸出该表面的高度不大于10mm。4.5 前下部防护装置在车辆前部可以被设计成具有不同的安装位置。此时,应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证其安装后在安装位置上不会随意移动,当调整其安装位置时需要施加的力不超过400N. 5 装有符合第4章规定的前下部防护装置的车辆的技术要求5. 1 在A.2规定的条件下,位于P1两点之间的前下部防护装置下边缘的最大离地间隙应不大于400 mm 5.2 位于两个P1点之外的前下部防护装置下边缘的离地最大间隙可大于400mm,但应在平面

    7、M以GB 26511-2011 下。平面M是过P1点正下方的前下部防护下边缘上的点与水平面成15。的向上斜面(见图3)。5.3 前下部防护装置的最大宽度不可超出两侧前轮翼子板的外侧宽度。前下部防护装置任一端的最外缘与同侧前车轮轮胎最外端面(不包括轮胎的变形量)的横向水平距离不大于100mm,或与驾驶室踏步板的最外侧点的横向水平距离不大于200mm(见图1)。5.4 按附录A中的测试条件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完毕后,前下部防护装置前端面的各测试点到车辆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400mm(见图2)。5.5 按附录A中的测试条件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完毕后,P1两点之间的前下部防护装

    8、置下边缘的最大离地间隙应不大于450mm(见图2)。5.6 在测量5.4规定的距离时,不计车辆上任何高出地面2.0m的部分。6 具有前下部防护功能的车辆的技术要求6. 1 前下部防护应对平行车辆纵轴的作用力具有足够的阻挡力,也要满足一些尺寸要求。这些应在附录A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程序下证明。6.2 具备前下部防护功能的横向构件的断面高度,对N2类车辆不小于100mm,对N3类车辆不小于120 mm 6.3 前下部防护在车辆前部可以被设计成具有不同的安装位置。此时,应具有可靠的方法以保证其安装后在安装位置上不会随意移动,当调整其安装位置时需要施加的力不超过400N a 6.4 在A.2规定的条件

    9、下,位于P1两点之间的前下部防护下边缘的最大离地间隙应不大于400mm。6.5 位于两个P1点之外的前下部防护下边缘的离地最大间隙可大于400mm,但应在平面M以下。平面M是过P1点正下方的前下部防护下边缘上的点与水平面成150的向上斜面(见图3)。6.6 前下部防护的最大宽度不可超出两侧前轮翼子板的外侧宽度。前下部防护任端的最外缘与同侧前车轮轮胎最外端面(不包括轮胎的变形量)的横向水平距离不大于10omm(见图1),或与驾驶室踏步板的最外侧点的横向水平距离不大于20Omm且16. 7 按附录A中的测试条件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完毕后,前下部防护前端面的各测试点到车辆最前端的水平距离应

    10、不大于40omm(见图2)。6.8 按附录A中的测试条件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以及试验完毕后,P1两点之间的前下部防护下边缘的最大离地间隙应不大于450mm(见图2)。6.9 在测量6.7规定的距离时,不计车辆上任何高出地面2.0m的部分。7 最大总质量不超过7.5t的N2类车辆的前下部防护要求最大总质量不超过7.5t的问类车辆只需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前下边缘离地间隙不大于400mm 的要求。8 同一型式的规定2 装有前下部防护装置的同一车型是指在下列方面没有本质区别的车辆z一一最前轴的宽度,从轮胎的最外缘部分量起,不包括轮胎接地的凸出部分;一一车辆前部的结构、尺寸、形状和材料,只要与本标准相关部

    11、分的要求有相应关系;前下部防护装置安装位置要符合第5章的规定;一-车辆最大总质量。GB 26511-20门单位为毫米车辆前部Pl P2 P3 P2 翼子板防护簸置最大宽度 注:本前下部防护装置只作为一种示例。圄13 GB 26511-20门单位为毫米h / 。DDN 试验后/一一施力点pco)一前防护装置最后端位置试验后最大400试验后最大450安装后最大445图2单位为毫米2 平面M、1/ 、1/ 、1/Jji / 1、/ 1、图34 A.1 前下部防护装置的试验条件A. 1. 1 可选以下方式之一进行试验za) 在车辆上进行;b) 在车辆底盘部分部件上进行;c) 在刚性试验台架上进行。附录

    12、A(规范性附录)试验条件和程序GB 26511-2011 A. 1.2 在按照A.1. 1b)或c)进行试验时,用于连接前下部防护装置和车辆车架部件或刚性试验台的连接部件应与实际用来将前下部防护装置安装到车辆上的连接部件相同。A. 1.3 若制造商要求,并经检测机构认可,A.3中所描述的试验程序可以用计算或其他被证明有等同性的方法来模拟。A.2 车辆试验条件A. 2.1 车辆应处于空载的状态,固定在水平、平坦、刚性、平滑的平面上;A.2.2 前轮处于直线行驶位置;A.2.3 轮胎应充气到车辆制造商所推荐的压力;A.2.4 为达到A.3. 2所规定的试验载荷,应按照车辆制造商指定的方式固定车辆;

    13、A.2.5 装有气液悬架、液压或空气悬架或根据负载自动平衡的装置的车辆应处于车辆制造商规定的正常运行状态下。A.3 试验程序A. 3.1 加载点位置P1点位于距离前轴轮胎最外侧(不包括轮胎的变形量)相切的纵向平面200mm处。P2点对称于车辆的纵向中心平面两侧,相互之间的距离为700mml 200 mm(确切位置由制造商来指定)0P3点位于车辆的纵向中心平面上(见图1)0P1、P2、P3点位于前下部防护横向构件的外表面上,且在同一水平面内,离地高度不超过445mm(确切位置由制造商来指定)(见图2)。加载力平行于车辆的纵向中心平面,水平施加在各测试点上。加载头以合适的钱接方式(如通过万向节)将

    14、规定的载荷施加到前下部防护装置上,加载头的加载面高度不大于250mm(确切的高度由制造商来指定),宽度不大于400mm,加载头的垂直边缘的圆角半径、加载面与其他侧面的圆角半径为5mm士1mmo A.3.2 试验载荷A. 3. 2.1 试验时应尽可能快地施加作用力,车辆或装置应经受住至少0.2s的作用时间。A. 3. 2. 2 对两P1点分别持续施加相当于车辆最大总质量的50%的水平载荷,水平载荷最大不超过80 kN。A.3.2.3 对两P2点分别持续施加相当于车辆最大总质量的100%的水平载荷,水平载荷最大不超过160 kN 0如果该装置在两P2点间断裂或凹入横切面内,则对P3点施加人3.2.

    15、2规定的水平载荷。5 GB 26511-20门. 3. 3 加载程序. 3. 3.1 对Pl、P2、P3点顺次加载。在试验过程中允许使用不同的试验样品。. 3. 3. 2 对于Pl、P2左右两侧加载顺序可以任意选择,如果带有前部防钻保护的车辆的结构和部件实际上以纵向中间平面为轴对称,则Pl和P2点可只测左右两侧中的一个点。6 FFON-FmUN白。国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GB 26511一2011申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o.75 字数13千字2011年10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 1230 1/16 2011年10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 1-43577定价16.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GB 26511-2011 打印日期:2012年8月30日F002


    注意事项

    本文(GB 26511-2011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