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3 T 867.7-2012(2015)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7部分 长白蚧.pdf

    • 资源ID:241984       资源大小:152.1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3 T 867.7-2012(2015)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7部分 长白蚧.pdf

    1、ICS 65.020 B1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867.72012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7部分:长白蚧 Investigation rules for forecast to main pests of tea plant Part 7:Lopholeucaspis japonica 2012 - 10 - 31发布 2012 - 11 - 30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867.7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33/T 867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分为7部分: 第1部分:茶尺蠖; 第2部分:茶

    2、黑毒蛾; 第3部分:茶毛虫; 第4部分:假眼小绿叶蝉; 第5部分:茶橙瘿螨; 第6部分:黑刺粉虱; 第7部分:长白蚧。 本部分为DB33/T 867的第7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主要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化县植保植检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石春华、商建农、周铁锋、林致中、方屹豪。 DB33/T 867.72011 1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7部分:长白蚧 1 范围 DB33/T 867的本部分规定了长白蚧

    3、的茶树被害程度、虫口密度、卵孵化进度及天敌的调查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长白蚧测报调查。 2 被害程度调查 2.1 丛被害率调查(在局部发生的茶园中使用) 2.1.1 观察区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茶园2块3块。 2.1.2 调查时间 在越冬期进行,于常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前5 d10 d调查一次。 2.1.3 调查方法 用棋盘式10点取样,每点查50丛,共查500丛,调查时观察茶丛枝干上有无长白蚧的寄生,将结果记入表1,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1。 表1 长白蚧丛被害情况调查记载表 站别 年度 调查时间 月 日 调查地点 茶园类型 调查总丛数 被害丛数 丛被害率(%) 备注 2.2 枝虫数调查(

    4、适用于普遍发生的茶园中使用) 2.2.1 观察区的选择 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茶园2块3块。 2.2.2 调查时间 有长白蚧寄生的丛数 丛被害率(%)= 调查总丛数 100 DB33/T 867.72011 2 在越冬期进行,于常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前5 d10 d调查一次。 2.2.3 调查方法 用5点取样法,每样点剪取有代表性的茶树枝条3根5根,每枝长15 cm,样本枝粗细部位尽量一致,带室内检查枝干上的虫数,边数边用昆虫针剔除,并将结果记入表2, 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2。 表2 长白蚧枝虫数调查记载表 站别 年度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地点 茶园类型 调查总枝数 平均枝粗(cm) 合计虫数

    5、(头) 平均枝虫数(头/枝) 备注 3 若虫期虫口密度调查 3.1 观察区的选择 选择不同受害程度的代表茶园1块2块。 3.2 调查时间 在第一、二代卵孵盛末期各调查一次。 3.3 调查方法 每块茶园用行列法随机采集茶丛不同部位的嫩叶若干,带回室内用分级取样法检查样本叶100片左右,调查叶片上的幼虫数,记入表3, 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3。 表3 长白蚧虫口密度调查记载表 站别 年度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地点 茶园类型 采叶部位 检查总 叶数(片) 总虫数(头) 有虫叶 率(%) 平均百叶 虫数(头) 备注 4 卵孵化进度调查 4.1 玻管法 4.1.1 调查时间 在卵接近孵化时,参见附录A。

    6、 DB33/T 867.72011 3 4.1.2 调查方法 在睛天露水干后从田间剪取虫枝,在室内阴干2 d3 d,然后将虫枝放入大号玻管内,管口用脱脂棉塞住,并与虫枝紧接相碰,将虫枝玻管放在试管架上,置在通风、阳光不能直射到室内,每天下午14:00时检查在棉塞上的若虫数,每次检查后,应擦净管壁上的若虫,并换上清洁的脱脂棉塞,若虫最多的这一天,向后推3 d4 d即为田间此虫的卵孵化盛末期。但要区分遇到天气阴雨,虫量突然下降的假象,应待天气转晴后虫量仍未上升,则可认定雨前那天是室内卵孵化高峰日。 4.2 镜检法 4.2.1 调查时间 同4.1.1。 4.2.2 调查方法 从田间剪取有代表的虫枝,

    7、带回室内逐一用昆虫针轻轻挑起整个介壳,置于解剖镜下,观察介壳内卵的颜色,若一半以上变成白色,此卵囊记作已孵化,并将结果记入表4,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4。每次镜检卵囊数不少于100个。开始5 d6 d调查一次,当发现卵已开始孵化,则缩短为2 d3 d查一次,直至全部卵孵化,参见附录B。若虫最多的这一天,向后推3 d4 d即为田间此虫的卵孵化盛末期。 表4 镜检法观察长白蚧卵孵化进度记载表 站别 年度 调查日期 月 日 镜检卵囊数(个) 孵化卵囊数(个) 卵囊孵化率(%) 备注 5 天敌调查 5.1 捕食性天敌 5.1.1 观察区的选择 不同类型的茶园。 5.1.2 调查时间 在开春及秋茶结束后各

    8、调查一次。 5.1.3 调查方法 用棋盘式取样法,取样点10个,每个样点10丛茶树,检查红点唇瓢虫和其他捕食性天敌数量,将结果记入表5, 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5。 表5 捕食性天敌调查表 DB33/T 867.72011 4 站别 年度 调查时间 月 日 调查 地点 茶园 类型 调查茶树丛数 红点唇瓢虫(头) 其他 (头) 合计 (头) 平均 (头/丛) 备注 5.2 寄生蜂调查 结合卵孵化进度的玻管法测定进行。在每天检查记录长白蚧若虫数的同时,记载寄生蜂的数量,待当代寄生蜂羽化结束后数清供观察的茶树枝干上长白蚧总虫数,计算寄生率。也可当长白蚧卵孵接近结束时,在镜检法检查长白蚧孵化进度时结合进

    9、行,即在长白蚧虫体上留有一个圆形小孔的即为被寄生蜂寄生,同时数清被检枝条上的总虫数,计算寄生率。结果记入表6, 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6。 表6 长白蚧寄生蜂率调查表 站别 年度 调查时间 月 日 茶园类型 总虫数(头) 被寄生虫数(头) 寄生率(%) 备 注 6 气象和农事记载 根据影响种群消长的因素,除逐日做好当地温度、降雨记录外,着重记录冬季低温、积雪、春季冷空气活动,夏季降水强度、高温干旱等特殊气象因子,同时记录主要农事活动。结果记入表7, 档案记录见附录表C.7。 表7 气象、农事调查记载表 站别 年度 调查日期 气象 月 日 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降雨量 (mm) 农事活动

    10、备注 DB33/T 867.72011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长白蚧各虫态的发生期(月) 长白蚧各虫态的发生期见表A.1。 表A.1 长白蚧各虫态的发生期 地点 代别 卵 若虫 雄蛹 成虫 1 4/中6/上 5/上6/中 6/上7/上 6/下7/中 2 6/下7/下 7/上8/上 8/上8/下 8/上8/下 浙江 (杭州) 3 8/中10/上 8/下越冬 10/中越冬 次年3/下5/中 1 4/中5/下 5/上6/中 5/下6/下 6/上7/下 2 6/中7/下 6/中8/下 7/下8/下 7/下10/中 湖南 (长沙) 3 8/上10/中 8/中越冬 11/中越冬 次年3/

    11、中5/中 DB33/T 867.72011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长白蚧各龄若虫特征 长白蚧各龄若虫特征见表B.1。 表B.1 长白蚧各龄若虫特征 龄别 主要特征 1 椭圆,体长 0.20.39 毫米,淡紫色,触角及足较发达, 固定后缩于体下,还有 2尾毛,体背分泌白色蜡质保护。 2 体长 0.360.92 毫米,触角及足等均消失,体色淡黄或橙黄,体背披色蜡壳的前端附有一浅褐色的1龄蜕皮壳. 3(雌) 淡黄色,梨形,腹部后端34节向前拱起,介壳比2宽大,颜色也较深。 DB33/T 867.72011 7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茶长白蚧 (

    12、 年) 病虫测报站名_盖章 站址_ (北纬_东经_海拔_) 测报员_ 负责人_ 编制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DB33/T 867.72011 8 表C.1 长白蚧丛被害情况调查记载表 调查时间 月 日 调查地点 茶园类型 调查总丛数 被害丛数 丛被害率(%) 备注 DB33/T 867.72011 9 表C.2 长白蚧枝虫数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地点 茶园类型 调查总枝数 平均枝粗(cm) 合计虫数(头) 平均枝虫数(头/枝) 备注 DB33/T 867.72011 10 表C.3 长白蚧虫口密度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地点 茶园类型 剪枝部位 检查总 叶数 总虫 数

    13、(头) 有虫叶 率(%) 平均百叶 虫数(头) 备注 注:“茶园类型”,系指不同受害程度类型茶园,一般可分成轻害、中等、重害。 DB33/T 867.72011 11 表C.4 镜检法观察长白蚧卵孵化进度记载表 调查日期 月 日 镜检卵囊数(个) 孵化卵囊数(个) 卵囊孵化率(%) 备注 DB33/T 867.72011 12 表C.5 捕食性天敌调查表 调查时间 月 日 调查 地点 茶园 类型 调查茶树丛数 红点唇瓢虫(头) 其他 (头) 合计 (头) 平均 (头/丛) 备注 DB33/T 867.72011 13 表C.6 长白蚧寄生蜂率调查表 调查时间 月 日 茶园类型 总虫数 被寄生虫数 寄生率(%) 备 注 DB33/T 867.72011 14 表C.7 气象、农事调查记载表 调查日期 气象 月 日 平均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降雨量 (mm) 农事活动 备注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3 T 867.7-2012(2015)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7部分 长白蚧.pdf)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