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SL T 177-1996(条文说明) 水库施肥养鱼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238432       资源大小:171.2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SL T 177-1996(条文说明) 水库施肥养鱼技术规程.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库施肥养鱼技术规程SL/T 177-96 条文说明编制说明水库施肥养鱼技术规程)SL/T 177-96 (以下简称规程川,是水利部水利管理司(下称水管司)1990年4月以水管渔1990J13号文下达给全国水库植业技术协作组(下称协作组勺的标准化项目。协作组接文后,即着手拟订编制工作方案。并于1990年7月2日以1990J水渔技协宇02号文上报水管司。1991年1月水管司以管渔1991J7号文批准了编制工作方案。根据工作方案由青岛海洋大学、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负责拟订了编写大纲。1991年8月水管司在北京密云水库邀请有关单位专家审定了编写大纲。按照编写大纲要求,在认真总结

    2、我国水库施肥养鱼的实践经验和吸取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于1992年6月完成了规程征求意见稿,上报水管司。1992年7月水管司在四川名山红光水库主持召开了规程征求意且会,根据会上及会后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认真进行了研究,反复进行了修改,完成了送审稿初稿并报水管司。1994年6月水管司在黄山召开会议对送审稿初稿进行了审查。根据会议及会后专家所提的修改意见,又一次进行了修改,1995年11月完成了规程送审稿。12月水管司在北京召开会议,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根据会议审查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成了报批稿,上报审批。14 目次户OPO句iniQUQd择法选法方的方的库养类的肥水放种肥机则肥种料化有总施鱼肥施施-

    3、9IHndA他ZFhdpo15 1 总则1.0.1 本条阐述了制订水库施肥养鱼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目的。通过人工施肥措施,补充水库中营养盐类的含量,提高水体肥力,增加天然饵料生物的生产量,提高水库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增产措施之一。实行规范化的施肥养鱼技术,可以提高肥效,实现增产增收。1. O. 2 本条规定了规程的适用范围。1.0.3 本条规定了水库施肥养鱼除执行规程外,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2 施肥水库的选择2.0.1 尽可能充分地发挥肥言之是施肥养鱼保证经济效益的目标之一。只有相对地静水才能较好地发挥肥效。故规定了施肥养鱼的水库应为年或多年径流调节的水库。2.

    4、0.2 水库施肥养鱼只能以符合渔业标准的水质为基础。只有水质符合标准,水库施肥才能保证正常的肥水和养鱼的效益。水质软是水体生产力的制约因素,故本条规定了水的硬度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先行石灰处理(每次用生石灰75-150kg/ha),以保证施肥效果。2.0.3 库水浑烛是浮游植物繁殖的限制因素,故规定了施肥水库的透明度指标。水草能超量地吸收氮磷等肥分,严重地影响了所施肥料对培养浮游生物的效果。故规定了施肥水库水草覆盖率不宜超过20%。16 3 鱼种放养3.0.1 施肥的直接目标是培养浮游生物,故放养浮游生物食性、生长快、生产力高的蜓、蝙最适宜。大型水库和较瘦的水对浮游动物相对有利,故宜以养殖滤

    5、食浮游动物为主的蝙为主,反之则宜以滤食浮游植物为主的链为主。3.0.2 本条提出的放养规格是基本要求,放养的鱼种不应小于此标准。3.0.3 放养密度的计算式完全适用于水库施肥养鱼。3.0.4 在正常水质条件下,鱼的生长速度主要是饵料条件决定的;在水的肥度一定时,鱼的密度又是影响饵料条件的主要因素;因此可根据鱼的生长是否正常判断密度是否适宜。合理的生长速度大致是:放养lO30cm的鱼种时,养一年可达到O.5O. 7 kg , 养二年达到1.21. 5 kg。生长速度小于这一标准时,可适当降低放养密度,反之,可适当加大。4肥料种类4.0.1 水库施肥肥料用量大,化肥比有机肥更易满足需要。水域施肥技

    6、术的原则是使施下的肥料尽可能多和尽可能长时间地溶解于水中,为浮游生物所利用,而不要很快沉于水底为底泥所吸附,所以规定了要用水溶性速效肥。4.0.2 有机肥在肥质上有可取之处,可以提高肥效,故列举了有机肥的种类。17 5 施化肥的方法5.0.1 按水域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需要(即水域中缺少什么养分),针对性的施肥是科学施肥的主要特点。而这种需要,不仅因水库而异,而且也因时间而异,故本条规定了用生氧量生物测验法经常测定浮游植物对不同营养盐的需要,以针对性施肥。5.0.2 本条规定了无条件进行生氧量生物测验法时,施肥时的氮磷比例。5.0.3 本条规定了不同类型水库施肥的原则,全库施肥效果好,但在水库

    7、大,资金不足或肥源缺乏的情况下,选上游及库湾进行区域性施肥,可以更好地发挥所施肥料的作用。规定水深小于8m,是基于水深大于8m会出现分层现象,施肥后,肥料会逐渐沉积于深水层(浮游植物不能利用),而暂时失去作用。5.0.4 由于水库属大型水域,故施肥水平比池塘略低一些。5.0.5 本条提出的水深大于8m时,按8m以上的表水层计算施肥的水体积,是因为8m以上为经常漉合的表水层,8m以下为相对静止的深水层,肥料施入有较长时间存在于表水层之中发挥其肥效,尔后逐渐沉积于深水层的肥料则不能为浮游植物所利用。5.0.6 本条规定了肥料用量的计算方法。5. O. 7 我国水库养鱼的对象主要为温水性鲤科鱼类,其

    8、生长适温的下限为150C上下,这也是一般淡水浮游植物(除某些硅藻外)的适注重下限,所以施肥一般也以此为据。规定了交换期小于4周,停止施肥,是为防止肥分的流失。库水浑植和连续阴雨停止施肥,是因光度不足而限制光合作用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5.0.8 池塘施肥每两周一次与每周一次效果相近,水库为大水体,操作艳时较长,故规定了较长间隔期。5.0.9 本条从库水透明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及最大生产层的初级18 毛生产量等方面提出了水库施肥养鱼水质适宜的肥度指标。5. O. 105. O. 11 这两条原则地规定了施肥船及喷肥设备的基本要求,主要为了使肥料尽可能长时间地保留在能为浮游植物直接利用的表水层中,避

    9、免因很快沉于水底而失去肥效。5.0.12 表5.O. 12列出了不可棍合施用的肥料,施肥时不应混合,否则会形成不溶性沉淀或挥发等而降低肥效。5. O. 13 5. O. 14 均匀喷洒可以提高施肥效果,肥料残渣撒布于岸边浅水处可使剩余有效成分及难溶成分逐渐溶解而扩散到表水层中去,有利于及时发挥肥效。6 施有机肥的方法6. 0.16. O. 2 水库为大型水域,如过多使用有机肥,一则肥源有限,再则易造成污染。有机肥肥分全面、肥效持久,故宜作基肥。而化肥肥效快,宜作追肥。小型水库需肥量较小,两种肥料交替使用,能综合利用两种肥料的优点。6.0.3 有机肥肥效较长,故施肥频度可低于化肥。6.0.4 施用的有机肥料应适当地腐熟,以减少对水域可能造成的污染。考虑到水库施肥水平应低于养鱼池,本条原则规定了水库以有机肥料作基肥时用量的上限,与化肥搭配作追肥使用时,有机肥用量作了原则规定。粪肥与服肥都以半干计重。6. O. 56. O. 6 这两条原则地规定了施肥地点及方法,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19 -t 书号:1580124.44 定价:7c 4. 00


    注意事项

    本文(SL T 177-1996(条文说明) 水库施肥养鱼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