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 T 14638.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铜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 资源ID:231306       资源大小:102.0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T 14638.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铜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1、华华人民共军clj撞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铜的.a:lE原子吸收光谱法Scale in讪dustrialc1 rculating cooJln自water-Determinatlon。fcopper-Atomic absorption sp阳trometricmetbod GB/T 14638.2- 93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lSO8288-1986水质一一钻、镰、锅、铸、铺、锦的测定-一原子吸收光谱法中铜的测定方法。1 E主题内容与退烧范理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锅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铜含撒为0.05%-1%(0.5-10mg!g)的测定,也适用于锅炉水

    2、水垢的测定。2 引用标准GB/T 4470 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GB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6819 溶解乙烘3 -;段话本标准中涉及到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术语见GB!T4470盼4 方法原理 试佯经盐酸、硝酸分解后,再熔离氯酸将硅酸胶体脱水成二氧化硅沉淀,主主滤分离,将滤液电费入火焰,在高温的作用下,试样中的铜离子被热解为慕态原子.以铜共振线324.7nm为分析线,吸收值的大小与火焰中原子1世度成正比,由标准曲线求得试样中铜含量。水中共存元素及加入的水处理草药剂对铜的测定均应无干扰见附录A)o5试剂和材料本标准所用水应符合GB6682中二级或三级

    3、水的规格,所用试剂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试验中所周乙焕气应符合GB6819之规定e5. 1 盐酸(GB622); 5.2硝酸(GB626); 5嗣3硝酸(GB626)溶液,1+ 99. 5.4 硝酸(GB626)溶液,1+1. 伽5.5 硝酸缀币B670)溶液,10g/L.5. 6 I每氯酸(GB623)手国旨在技术监督局1993-08-06批准1994-07-01实施479 GB/T 14638.2-93 5. 7 铜标准溶液:5.7.1 铜标准溶液1,称取高纯铜丝1.00饨,精确至0.0002g,放入20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再加入硝酸溶液(5.4)lOmL,在电炉上

    4、低温加热溶解,赶尽氮的氧化物,转移至1OOOmL容量瓶中,摇匀,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此溶液1.OOmL含铜1.OOmgo 5.7.2 铜标准溶液n,移取铜标准溶液1(5.7.1)5.0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标准溶液1.OOmL含铜0.050mgo6 仪器和设备原子吸收光谱仪和一般实验室用仪器。6. 1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有铜空心阴极灯,空气乙快预混合燃烧器,背景扣除校正器(本标准推荐使用连续光谱筑灯扣除背景)、打印机或记录仪。所用!ll(子吸收光谱仪均应达到下列指标:6. 1. 1 检出限:在与测量试样溶液的基体一致的溶液中,铜的检出限应小于0.05mg/L。6

    5、. 1. 2 工作曲线线性=工作曲线上部20%浓度范围内的斜率与下部20%浓度范围内斜率之比值,应不小于O.70 6.1.3 最低精密度要求s工作曲线中浓度最高的标准溶液的10次吸光度的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其平均吸光度的1.5%,浓度最低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溶液)的10次吸光度的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浓度最高的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6. 2 箱式电阻炉。6. 3 电热板或可调电炉。6. 4 主柑塌,30mL.6.5 是量滤纸:中速。7 工作条件的选择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所提供的最佳条件、调整波长324.7nm、灯电流、通带积分时间、火焰条件、背景扣除等,仪器开机点火后需稳定510min,方能进

    6、行测定。8 测定步骤8. 1 试样的制备采集垢样后用四分法取20日垢样,于105C下干燥224h(时间长短根据垢样含水量而定),经粉碎、研磨、过筛050m试验筛)后,再置于105(;下干燥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备用.8. 2 试样溶液的制备称取约O.5g试料,精确至0.0002go放手50mL瓷柑涡中,置于高温炉升温至600(;灼烧30min,冷却后将试样移入25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试样,缓慢加入盐酸(5.1)20mL,硝酸(5.2)10mL,盖上表面皿,放在电热板或可调电炉上加热煮沸溶解约20min,试样若有黄褐色残渣,可再加入盐酸(5.1) 20mL煮至溶液清亮,并有盐类析出,试样冷却

    7、后加入20.0mL高氯酸(5.6),再加热至试样冒浓厚臼烟,至体积约5.0mL时取下,冷却,加入50mL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加热溶解,冷却后用定量滤纸(5. 8)过滤,用硝酸溶液(5.3)洗涤5次后,用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用10g/L硝酸银榕液检验).将滤液和洗涤液起收集于500mL容量瓶备用。此为试样溶液。8. 3 空白溶液除不加试样外,按上述手续操作,同时处理,制得空白溶液58.4 标准曲线的制作移取铜标准溶液(5.7.2)0.0、1.0、2.0、3.0、4.0mL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480 GB!T 14638.2-93 匀,此标准系列为0.0、1.0、2.0、3

    8、.0、4.0mg!L铜,在仪器的最佳条件下,于波长324.7nm处,以水调苓,测定其吸光度。以测定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对应的铜含量mg!L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8. 5 测定按标准曲线制作(8.4)中同等的仪器条件,以水调零测定、试样榕液(8.2)和空白榕液(8.3)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对应的铜含量mg!L.进行计算。8 6 分析结果的表述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铜含量X.按式(1)计算sx=磁-p空)XO.5XIO-XIOO . .( 1 ) m 式中,p试一一从标准曲线查得试样溶液中锅浓度.mg!L;P 从标准曲线查得空白溶液中铜浓度.mg!L;m一一试样的质量,g;。.5一一试样溶

    9、液体积.Lo9 允许差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差值,应不大于表1所列允许差.吉量范围0.05 0.05- 1. 0 1. 0-10. 0 10 安全事项10. 1 仪器的燃烧器t方要安装排风装置;10.2 两种气源离仪器适当距离g表110.3 经常检查管道防止气体泄漏,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室间允许差0.005 运0.10s二0.1-0.5% 10.4 使用乙快气为燃料时,钢瓶内含有丙嗣和硅藻土等填料,当压力低于O.5MPa时应更换乙快钢瓶,防止瓶内丙酣等物会沿管道流进火焰,造成火焰燃烧不稳定,噪音增大。附加说明z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天津化工研究院归口。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天津化工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维仁、蓝成君、单琪、何晓琴。,81


    注意事项

    本文(GB T 14638.2-1993 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垢中铜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pdf)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