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JB T 54389-1999 双圆盘抛丸器产品质量分等(内部使用).pdf

    • 资源ID:224735       资源大小:151.4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JB T 54389-1999 双圆盘抛丸器产品质量分等(内部使用).pdf

    1、 J 61 JB/T 54389 1999 双 圆 盘 抛 丸 器 产 品 质 量 分 等 (内部使用) 1999-12-30 发布2000-06-01 实施国 家 机 械 工 业 局 发 布 I前 言 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制造质量, 便于行业内统一对产品进行考核、定级,特修订本分等标准。本标准是在 JB/T 54389 94双圆盘抛丸器 产品质量分等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标准与 JB/T 54389 94 的主要差异: 分等依据为 JB/T 54825 1999铸造机械 产品质量通用分等 ; 技术依据为 JB/T 3713.2 1997双圆盘抛丸器 技术条件 。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J

    2、B/T 54389 94。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军。 本标准于 1987 年以 JB/GQ.F 3015 87 首次发布, 1994 年 9 月标准号调整为 JB/T 54389 94。 JB/T 54389 1999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圆盘抛丸器的质量等级、质量分等要求、试验方法和抽样、评定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批量生产的双圆盘抛丸器(以下简称抛丸器)的质量等级水平。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

    3、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226.1 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306 1991 标牌 JB/T 1644 1991 铸造机械 通用技术条件 JB/T 3000 1991 铸造机械 型号编制方法 JB/T 3713.1 1999 双圆盘抛丸器 基本参数 JB/T 3713.2 1997 双圆盘抛丸器 技术条件 JB/T 5364 1991 砂处理、清理设备 涂漆技术条件 JB 5545 1991 铸造机械 安全防护技术条件 JB/T 54825 1999 铸造机械 产品质量通用分等 3 抛丸器的质量等级 本

    4、标准按抛丸器的成品检验、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使用过程的质量检验三方面的质量水平和使用价值进行质量分等。 本标准按抛丸器达到的质量水平和使用价值分为合格品、一等品和优等品。 4 抛丸器的质量分等要求 4. 1 使用性能和结构 4. 1. 1 合格品 4. 1. 1. 1 抛丸器的抛丸量应符合 JB/T 3713.2 1997 中 3.23 的要求。 4. 1. 1. 2 抛丸器的结构应符合 JB/T 1644 1991 中第 3 章的规定。 4. 1. 2 一等品 4. 1. 2. 1 抛丸器的结构应具有国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并合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4. 1. 2. 2 其余同合格

    5、品。 国家机械工业局 1999-12-30 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双 圆 盘 抛 丸 器 产 品 质 量 分 等 (内部使用) JB/ T 54389 1999 代替 JB/T 54389 94 2000-06-01 实施 JB/T 54389 1999 24. 1. 3 优等品 4. 1. 3. 1 抛丸器的结构在新技术和新原理的运用、经济性、工艺性、标准化程度、人机关系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达到近 5 年内的先进水平。 4. 1. 3. 2 其余同一等品。 4. 2 工作性能 4. 2. 1 合格品 4. 2. 1. 1 抛丸器不应有弹丸飞出或粉尘明显逸出现

    6、象。 4. 2. 1. 2 抛丸器应有叶轮旋转方向的标志。 4. 2. 1. 3 在抛射速度一定的条件下,抛丸率应达到技术文件的要求。 4. 2. 1. 4 在额定抛丸功率的条件下,工件清理质量应达到相应抛丸表面的粗糙度要求。 4. 2. 2 一等品同合格品。 4. 2. 3 优等品同一等品。 4. 3 精度 4. 3. 1 合格品 抛丸器的精度应符合 JB/T 3713.2 1997 中 3. 10、 3.11、 3.12、 3.13、 3.14 和 3.15 的规定。 4. 3. 2 一等品 抛丸器的精度储备量不应少于 20%。 4. 3. 3 优等品 抛丸器的精度储备量不应少于 30%。

    7、 4. 4 一般要求 4. 4. 1 合格品 4. 4. 1. 1 抛丸器的型号、名称应符合 JB/T 3000 的规定,基本参数应符合 JB/T 3713.1 的规定。 4. 4. 1. 2 抛丸器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应贯彻有关互换性标准,内容完整、统一、正确无误,签发手续齐全。 4. 4. 1. 3 电气系统应符合 GB/T 5226.1 的有关规定。 4. 4. 1. 4 轴承应密封和润滑良好,其温升不应大于 35,最高温度不应高于 70。 4. 4. 2 一等品 4. 4. 2. 1 轴承温升不应大于 28。 4. 4. 2. 2 其余同合格品。 4. 4. 3 优等品 4. 4. 3.

    8、1 轴承温升不应大于 25。 4. 4. 3. 2 其余同一等品。 4. 5 可靠性 4. 5. 1 合格品 各紧固件连接处不应出现松动和产生断裂现象。 4. 5. 2 一等品 4. 5. 2. 1 出厂 3 年以内的抛丸器应建有一定数量的可靠性跟踪调查档案,并应通过可靠性认定。 JB/T 54389 1999 3 4. 5. 2. 2 其余同合格品。 4. 5. 3 优等品 4. 5. 3. 1 应对抛丸器进行可靠性认定,认定目标值应达到近 5 年内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4. 5. 3. 2 其余同一等品。 4. 6 安全、卫生 4. 6. 1 合格品 4. 6. 1. 1 抛丸器外露的

    9、传动部位应有可靠的的安全护罩,并应符合 JB 5545 的有关规定。 4. 6. 1. 2 抛丸器的电气系统应符合 GB/T 5226.1 的有关规定。 4. 6. 1. 3 抛丸器的噪声应不大于 88 dB( A) 。 4. 6. 2 一等品 4. 6. 2. 1 抛丸器的噪声应不大于 86 dB( A) 。 4. 6. 2. 2 其余同合格品。 4. 6. 3 优等品 4. 6. 3. 1 抛丸器的噪声应不大于 83 dB( A) 。 4. 6. 3. 2 其余同一等品。 4. 7 配套性 4. 7. 1 合格品 4. 7. 1. 1 外购件、外协件应有合格证明文件,并能保证抛丸器达到出厂

    10、要求。 4. 7. 1. 2 随机附件、备件应齐全,并保证互换性和使用性。 4. 7. 1. 3 对已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配套产品应采用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4. 7. 2 一等品 4. 7. 2. 1 外购件、外协件应能保证抛丸器达到一等品水平。 4. 7. 2. 2 其余同合格品。 4. 7. 3 优等品 4. 7. 3. 1 外购件、外协件应保证抛丸器达到优等品水平。 4. 7. 3. 2 其余同一等品。 4. 8 造型和外观 4. 8. 1 合格品 4. 8. 1. 1 抛丸器的标牌内容应正确,字迹清楚,固定可靠,并应符合 GB/T 13306 的规定。 4. 8. 1. 2 抛丸

    11、器造型与外观应符合 JB/T 54825 1999 中 4.8.1 的规定。 4. 8. 2 一等品 4. 8. 2. 1 抛丸器的造型与外观应符合 JB/T 54825 1999 中 4.8.2 的规定。 4. 8. 2. 2 其余同合格品。 4. 8. 3 优等品 4. 8. 3. 1 抛丸器的造型与外观应符合 JB/T 54825 1999 中 4.8.3 的规定。 4. 8. 3. 2 其余同一等品。 4. 9 包装 JB/T 54389 1999 44. 9. 1 合格品 4. 9. 1. 1 抛丸器的包装应符合 JB/T 1644 1991 中第 7 章的规定。 4. 9. 1.

    12、2 包装箱内零部件、附件、工具和技术文件应齐全。 4. 9. 1. 3 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 JB/T 1644 1991 中 3.10 的规定。 4. 9. 2 一等品同合格品。 4. 9. 3 优等品同一等品。 4. 10 材质和热处理 4. 10. 1 合格品 4. 10. 1. 1 抛丸器各种零件材质及热处理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4. 10. 1. 2 铸、锻、焊、钣金毛坯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4. 10. 1. 3 叶片、分丸轮、定向套及护板的硬度应大于或等于 50 HRC。 4. 10. 1. 4 热处理零件工作部位的关键技术指标,主要零件应 100%

    13、合格,一般零件检验项目的合格率不应低于 85%。 4. 10. 2 一等品 4. 10. 2. 1 热处理零件工作部位的关键技术指标,一般零件检验项目的合格率不应低于 90%。 4. 10. 2. 2 其余同合格品。 4. 10. 3 优等品 4. 10. 3. 1 热处理零件工作部位的关键技术指标,一般零件检验项目的合格率不应低于 95%。 4. 10. 3. 2 其余同一等品。 4. 11 零件加工质量 4. 11. 1 合格品 4. 11. 1. 1 抛丸器的零件加工质量应符合 JB/T 54825 1999 中 4.11.1 的规定。 4. 11. 1. 2 主要零件主要项目合格率不应

    14、低于 85%,主要零件为:叶轮、结合盘、主轴轴承座、主轴。 4. 11. 1. 3 主要零件关键项目合格率为 100%,关键项目为:主轴承座孔的同轴度。 4. 11. 2 一等品 4. 11. 2. 1 主要零件主要项目合格率不应低于 90%。 4. 11. 2. 2 其余同合格品。 4. 11. 3 优等品 4. 11. 3. 1 主要零件主要项目合格率不应低于 95%。 4. 11. 3. 2 其余同一等品。 4. 12 装配质量 4. 12. 1 合格品 4. 12. 1. 1 各种型式的接缝间隙不应大于 JB/T 3713.2 1997 中表 1 的规定。 4. 12. 1. 2 抛丸

    15、器的主要结合面的要求应符合 JB/T 1644 1991 中 4.6 的规定。 4. 12. 1. 3 抛丸器的部件、 组件的装配应有完备的装配图样和装配工艺规程,装配质量以及装配到抛丸器上的零部件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4. 12. 1. 4 在装配过程中,加工件不应磕碰、划伤和锈蚀,加工件的配合面及外露表面不应有修锉和打JB/T 54389 1999 5 磨痕迹。 4. 12. 1. 5 抛丸器的移动、转动部件装配后,应运动平稳、灵活、轻便,无阻滞现象。 4. 12. 1. 6 抛丸器的重要结合面处,用 0.04 mm 塞尺塞入的深度不应大于剖分面宽度的 1/ 4(且最大不超过 30 mm)

    16、,塞入长度的总和不应大于剖分面外缘周长的 10%,或用涂色法检验接触面积累计不应小于 70%。 4. 12. 2 一等品 4. 12. 2. 1 抛丸器的重要结合面处,用 0.03 mm 塞尺塞入的深度不应大于剖分面宽度的 1/ 4(且最大不超过 30 mm) ,塞入长度的总和不应大于剖分面外缘周长的 10%,或用涂色法检验接触面积累计不应小于 80%,色斑在全部结合面上应均匀分布。 4. 12. 2. 2 其余同合格品。 4. 12. 3 优等品 4. 12. 3. 1 抛丸器的重要结合面处,用 0.02 mm 塞尺塞入的深度不应大于剖分面宽度的 1/ 5(且最大不超过 20 mm) ,塞入

    17、长度的总和不应大于剖分面外缘周长的 10%,或用涂色法检验接触面积累计不应小于 90%,且无色斑之处的最大面积不应大于 5%。 4. 12. 3. 2 其余同一等品。 4. 13 涂漆和防锈 4. 13. 1 合格品 4. 13. 1. 1 抛丸器的涂漆应符合 JB/T 5364 的规定。 4. 13. 1. 2 抛丸器的防锈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 13. 2 一等品同合格品。 4. 13. 3 优等品同一等品。 4. 14 用户评价和对用户服务 4. 14. 1 合格品 4. 14. 1. 1 用户评价抛丸器能够满足要求。 4. 14. 1. 2 制造厂应建立用户档案,出厂 3 年以内

    18、的抛丸器建档率不应低于 65%。对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处理,处理率 100%,并提出改进措施,组织落实。 4. 14. 1. 3 制造厂能对用户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能及时提供用户在使用抛丸器过程中的维修、指导等服务,并及时供应齐全的备品、备件。 4. 14. 2 一等品 4. 14. 2. 1 用户对抛丸器使用效果评价良好。 4. 14. 2. 2 出厂 3 年以内的抛丸器建立跟踪档案率不应低于 75%。 4. 14. 2. 3 其余同合格品。 4. 14. 3 优等品 4. 14. 3. 1 用户评价抛丸器性能优良。 4. 14. 3. 2 出厂 3 年以内的抛丸器

    19、建立跟踪档案率为 100%。 4. 14. 3. 3 其余同一等品。 JB/T 54389 1999 65 试验方法 抛丸器的试验方法应符合 JB/T 3713.2 1997 中第 4 章的规定。 6 抽样、评定方法 6. 1 抽样方法 抛丸器的抽样方法应按 JB/T 54825 1999 中 6.1 的规定。 6. 2 评定方法 抛丸器的质量评定方法应按 JB/T 54825 1999 中 6.2 的规定。 JB/T 543891999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双 圆 盘 抛 丸 器 产 品 质 量 分 等 (内部使用) JB/T 54389 1999 * 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 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 (北京首体南路 2 号 邮编 100044) * 开本 880 1230 1/16 印张 3/4 字数 14,000 2000年 6月第一版 2000 年 6 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 1 500 定价 15.00元 编号 991628 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 http:/www.JB


    注意事项

    本文(JB T 54389-1999 双圆盘抛丸器产品质量分等(内部使用).pdf)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