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HJ 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pdf

    • 资源ID:223974       资源大小:322.1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HJ 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pdf

    1、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T 192 - 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T侃hnicalcriterion for eco.咽lviromnentals臼,tusevaluation 2006-03-09发布060828000001 26 - 05 -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lh 口26年第12号IU/T 192 - 2006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综合评价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现批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n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町/T192-21伽该标准

    2、为指导性标准,自2(脱年5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和中国环境标准网站(www.es. 0鸣.cn)查询。特此公告。26年3月9日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田/T192-26 目次4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44.1 生物丰度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4 4.2植被覆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4 4.3 水网密度指数计算方法.5 4.4 土地退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5 4.5 环境质量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5 5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Index , EI)计算方法56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67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

    3、幅度分级.6 111 lU/T 192-26 前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综合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起草。本标准于2伽年3月9日批准。本标准自2伽年5月1日起试行。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V 1 范围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县级以上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IU/T 192-2)6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如下列标准被修订,其最新版本

    4、适用于本标准。GB 3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值范围0-1。3.2 生物丰度指数指通过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间接地反映被评价区域内生物丰度的丰贫程度。3.3 植被覆盖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林地、草地、农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五种类型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3.4 水网密度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水的丰富程度。3.5 土地退化指数指

    5、被评价区域内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内土地退化程度。3.6 环境质量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受纳污染物负荷,用于反映评价区域所承受的环境污染压力。3.7 林地指生长乔木、灌木、竹类等的林业用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其他林地。单位:h】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8 有林地指郁闭度大于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单位:km20 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9 灌木林地指郁闭度大于40%、高度在2m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HJ/T 192-26 3.10 疏林地指郁闭

    6、度为10%-30%的稀疏林地。单位:km20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11 其他林地包括果园、桑园、茶园等在内的其他林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12 草地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13 高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大于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14 中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为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单位:km2 3.1臼5低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为5

    7、%-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较差。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16耕地指耕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果、农桑、农林用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滩涂。单位:km20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17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稻和旱地轮种的耕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18旱地指无灌溉水源和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浇灌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单位:k

    8、m20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19 水域温地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包括河渠、水库、坑塘、海涂和滩地。单位:km20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20 河流(渠)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线状水体。单位:km20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21 湖泊(库)天然或人工作用下形成的面状水体。包括天然湖泊和人工水库两类。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03.22 滩涂湿地指受潮沙影响比较大、海边潮间带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土地,或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土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23 建设用地指城乡居民点及县辖以外的工矿、交通等用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24 城镇建设用

    9、地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25 农村居民点指农村居民点。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2 HJ/T 192 - 2006 3.26 其他建设用地指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厂矿、大型工业区、采石场以及交通道路、机场及特殊用地。单位:km20 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27 未利用地为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或植被覆盖度小于5%的土地。单位:km2u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28 沙地指地表为沙覆盖,植被覆盖度小于5%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滩。单位:km20 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29 盐碱地指地表盐碱聚集,植被稀少,只能生长耐盐碱植

    10、物的土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30裸土地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31 裸岩石砾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植被覆盖度小于5%的土地。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3.32 其他未利用地指其他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戈壁等。3.33 河流长度特指是空间分辨率30mx30m的遥感影像能够分辨的1:25万水系图上的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长度。单位:阳。数据来源:遥感更新和国家地理中心1:25万基础地理数据。3.34 近岸海域面积海岸线以外2km海洋区域。单位: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03.35 土地轻度僵蚀评

    11、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25(km2a),平均流失厚度运1.9mm/a的区域。单位:km20数据来源:地面监测与遥感更新相结主口。3.36 土地申度侵蚀指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在25-5000 tI(km2a)之间,平均流失厚度在1.9-3.7rm的之间的区域。单位:km2。数据来源:地面监测与遥感更新相结合。3.37 土地重度侵蚀指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5则tI(阳?a),平均流失厚度3.7 mm/a的区域。单位:

    12、时。数据来源:地面监测与遥感更新相生士A1=1口。3.38 水资源量指被评价区域内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的总量。单位:106m3 0数据来源:统计数据03.39 S年排放量指被评价区域内每年由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交通工具等产生并排放的S02总量。单位:to 数据来源:环境统计年报。3.40 COD年排放量指被评价区域内每年由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产生并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总量。单位:t。数据来源:环境统计年报。3 HJ/T 192 2006 3.41 固体废物年排放量指被评价区域内每年由于工业生产产生并排放的固体废物总量。单位:t。数据来源:环境统计年报。3.42 降水量指被评价区

    13、域内年度降水总量。单位:mm。数据来源:统计数据。3.43 归一化系数归一化系数千/A最大值式中:A最大值一一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4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4.1 生物车度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4.1.1 权重生物丰度指数分权重见表10表1生物丰度指数分权重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权重0.35 0.21 0.28 0.11 疏林高中低f士H 有灌地覆覆覆河湖滩水旱构林木和盖盖盖?自涂类地林其度度度流(库)湿回地型地他草草萃地林地地地地分权重0.6 0.25 0.15 0.6 0.3 0.1 0.1 0.3 0.6 0.6 0.4 4.1.2 计算方法建筑用地0.04 城农其镇村他建居建设民设用点

    14、用地地0.3 0.4 0.3 未利用地0.01 沙盐裸裸碱土左也4王4 地地地石砾0.2 0.3 0.3 0.2 一一一生物丰度指数=Abio X (0.35 X林地+0.21 X草地+0.28 X水域湿地+0.11 X耕地+0.04 X建设用地+0.01 x未利用地)/区域面积式中:Abio一一-生物丰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4.2 植被覆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4.2.1 权重植被覆盖指数的分权重见表20表2植被覆盖指数分权重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权重0.38 0.34 0.19 0.07 0.02 疏林高中低城农其。士H 有灌地覆覆覆水旱镇村他沙盐裸构木和盖盖盖建建类林林其度度度设居设碱

    15、土型地地他草草草田田用民用地地地林地地地地,点地地分权重0.6 0.25 0.15 0.6 。30.1 0.7 0.3 0.3 0.4 0.3 0.2 0.3 0.3 裸岩石砾0.2 一一一一4 IU/T 192-26 4.2.2 计算方法植被覆盖指数=A吨x(0.38 x林地+0.34 x草地+0.19 x耕地+0.07 x建设用地+0.02 x未利用地)1区域面积式中:A 4.3 水网密度指数计算方法水网密度指数=Ariv X河流长度/区域面积+Alak X湖库(近海)面积/区域面积+Ares X水资源量/区域面积式中:Ariv一-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A1ak -_湖库面积的归一化系数;

    16、Ares-一水资源量的归一化系数。4.4 土地退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4.4.1 权重土地退化指数分权重见表30表3土地退化指数分权重土地退化类型轻度侵蚀中度侵蚀权重0.05 0.25 4.4.2 计算方法土地退化指数=Aero X (0.05 X轻度侵蚀面积+0.25 X中度侵蚀面积+ 0.7 X重度侵蚀面积)1区域面积式中:Aero -土地退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4.5 环境质量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4.5.1 权重环境质量指数的分权重见表40表4环境质量指数分权重类型权重4.5.2 计算方法二氧化硫(Sz)0.4 化学需氧量(COD)0 .4 环境质量指数=O.4x(l-AsqS02排放量/

    17、区域面积)+ 重度侵蚀0.7 固体废物0.2 0.4 X (1-ACOD X COD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 0.2 X (1-Asol X固体废物排放量/区域面积)式中:AS02一-S02的归一化系数;ACOD-COD的归一化系数;Asol一一固体废物的归一化系数。5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Index I EI)计算方法5.1 各项评价指标权重各项评价指标权重,见表505 HJ/T 192一26表5各项评价指标权重指标权重生物丰度指数l植被覆盖指数l水网密度指数1土地退化指数0.25 I 0.2 I 0.2 I 0.2 5.2日计算方法环境质量指数0.15 EI = 0.2

    18、5 x生物丰度指数+0.2 x植被覆盖指数+0.2 x水网密度指数+0.2 x (1-土地退化指数)+ 0.15 x环境质量指数6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生态环境分为五级,即优、良、一般、较差和差,见表6。表6生态环境状况分级级别优良一般较差差指数EI ;a. 75 55运EI 10 生态环境状况元如果210,则明显变化环境状况略微变好;如果态环境状况明显变好;如生态环境状况显著|描述-2 .1 EI ;a. -5,则生态环果一5.1 EI ;a. -10,则生变好;如果.1EI I 境状况略微变差态环境状况明显变差-10,则生态环境状况显著变差| 6 望事N-HOA-H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lU/T 192-2006 争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l脱2北京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网址:http:/ 电子信箱: 电话:01Q-671l2738 北京市联华印刷厂印刷版权专有造者必究1116 祷2脱年5月第1版开本880x 1230 2脱年5月第1次印刷印张1印数1-4(削字数40千字统一书号:1380209 050 定价:12.00元


    注意事项

    本文(HJ 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pdf)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