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 T 16840.1-2008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 宏观法.pdf

    • 资源ID:219691       资源大小:470.0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T 16840.1-2008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 宏观法.pdf

    1、I臼13.220C 82 . GB/T 16840.1 2008 代替GB16840.1 1997 111 、,立目 、,Technical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electrical fire evidence Part 1 : Macroscopic method 2008-07-02发布2009-05-01实施盐,、发布GB/T 16840.1 2008 目。一一E司GB/T 16840(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由以下部分组成z第1部分z宏观法z 第2部分z剩磁法z3部分z俄歇分析法;第4部分z金相分析法:。本部分为GB/T16840的第1部分。本部分代替

    2、GB16840.1 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z宏观法。本部分与GB16840.1 1997的主要差异如下z标准由强制性标准改为推荐性标准;标准名称由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z宏观法改为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z宏观法气第1章范围,调整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第2章术语和定义,在保留和完善原标准的基础上,增设了2.7条样品,更改了2.4条一次短路熔痕、2.5条二次短路熔痕的有关内容;第3章原理,在保留原标准内容的基础上,对部分词句进行了编辑调整;第4章设备,调整了章名,并对内容进行了修改E本部分将原标准的第5章方法步骤,分解为本部分的第5章试样和第6章方法步都F

    3、本部分的第5章试样,主要从试样提取和试样的截取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本部分第6章方法步骤,主要从试样处理和观察试样等方面做出了剧正Z删除了原标准中第7章送检及鉴定时应履行的书面程序。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 6)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z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z邸曼、高伟、赵长征、张明。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GB 16840.1 1997. I GB/T 16840.1 2008 1 范围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宏观法GB/T 16840的本部分规定了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

    4、定方法样、方法步骤和判据。宏观法的定义、原理、仪器、试本部分适用于在火灾原因调查时,对火灾现场提取的铜、铝导线熔洞内表面形态特征进行技术鉴定,鉴定其熔化性质。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2. 1 黯痕melted mark ,根据外观特征或面孔在外界火焰或短路电弧高温作用下,在金属表面,特别是铜、铝导线上形成的困状、凹坑状、瘤状、尖状及其他不规则的微熔或全熔痕迹。2.2 黯珠melted bead 铜、铝导线受外界火焰或短路电弧的高温作用,在导线的端部、中部或迸溅后形成的圆珠状烙化痕迹。2.3 2.4 2.5 2.6 2. 7 火烧熔痕melted mark doe to fir

    5、e borning 铜、铝导线在火灾中受火灾现场高温作用发生熔化,在导线上形成的熔化痕迹。一次短路蟠痕primary short circoited melted mark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铜、铝导线因本身故障发生短路,在导线上形成的熔化痕迹。二次短路屠痕second short circuited melted mark 在火灾环境条件下,铜、铝导线产生故障而引发短路,在导线上形成的熔化痕迹。短路熔珠内部孔洞inside cavity caused by short Crcuited melted bead 铜、铝导线因短路而形成熔珠时,在熔珠内部存有的孔洞。样品sample 火灾现场提取

    6、的载有熔化痕迹的导体。3 原理铜、铝导线无论是火灾热作用还是短路电弧高温熔化,除全部烧失外,一般均能查找到残留的熔7民,其外观具有能代表当时环境条件的特征。一次短路熔痕和二次短路熔痕均属于瞬间电弧高温熔化,具有熔化范围小、冷却速度快的特点,但GB/T 16840.1 2008 不同的是=前者短路发生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后者短路发生在火灾环境条件下。而火烧熔痕是导线灾热作用熔化的痕迹,其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又均与短路不同,它具有受热持续时间长、火烧范围大、熔化温度低于短路电弧温度的特点。由于不同的环境产物参与了熔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保留了区别一次短路熔痕、二次短路熔痕及火烧熔痕的各自特征。4 设备需

    7、要应用如下设备zd 照相机;b) 体视显微镜;c) 镜zd) 超声波清洗机。5 试样5. 1 试样的提取5. 1. 1 试样取自火灾现场提取的样品。5. 1.2 提取试样前,应对试样所在位置、所处状态及所呈现的形态特征用拍照等方法进行记录。5. 1.3 提取试样时应将熔痕连同导线-JIi!1IlX. Jt)C. 5. 1. 4 对提取的试样应装入取样袋内并标明试样名称和提取部位,不应与其他物件混放。5.2 试样的截取5.2. 1 截取熔珠的部位宜选在导线与熔珠相连接处,截取使熔珠露出内表面。5.2.2 截取熔珠时,使用工具的用力要适当,防止熔珠变形或损坏。6 方法步骤6. 1 试样处清洗试样表

    8、面时,宜用水、酒精或丙酣等溶剂清除,或用第4章中规定的设备清洗试样表面。6.2现将试样置于样品载物台上,用第4章规定中的仪器观察熔痕的外观形态或观察短路熔珠截面内孔洞的内表面z应观察其整体光泽、颜色、孔洞数量、炭迹、纹迹,不应局限于某一孔洞。7 判据7. 1 火烧熔痕的特征7. 1. 1 铜导线熔珠直径通常是线径的1.-3倍,铝导线熔珠直径通常是线径的14倍;通常位于熔断导线的端部或中部:表面光滑,无麻点和小坑,具有金属光泽。7. 1.2 有熔化过渡痕迹,熔珠附近的导线明显二酬。7. 1. 3 在铜质多股软线的线端部形成熔珠或尖状熔痕,熔痕附近的细铜线熔化并粘结在一起,很难分开F在熔珠内有未被

    9、完全熔化的间隙孔。7.2 一次短路嬉痕的特征7.2. 1 铜导线上的短路熔珠直径通常是线径的1u2倍,铝导线上的短路熔珠直径通常是线径的1r-3倍z短路熔珠位于导线的端部或歪在一侧;铜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光泽,铝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化膜、麻点和毛刺。7.2.2 短路熔珠内部孔洞数量少,分布在熔珠中部;铜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呈暗红色,光泽度差,平滑且有微量炭迹;铝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有一层深灰色氧化铝膜,其他特征与铜熔珠类似。2 GB/T 16840.1 2008 7.2.3 短路熔痕与导线基体交接处有明显的熔化与未熔化的分界线。7.2.4 在两根导线相对应的位置出现凹痕,凹痕内表面有光

    10、泽但不平滑,有堆积状熔化金属和毛刺,有扎手恼。7.2.5 在铜质多股软线的线端部形根分离;有的细丝端部出现微小熔珠。7.3 二次短路熔痕的特征时,熔痕与导线连接处元熔化粘结痕迹,其多股细丝仍能逐7.3. 1 铜导线上短路熔珠的直径相对大于一次短路熔珠,但又小于火烧形成的熔珠,表面有微小凹坑,光泽性差;铝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一层深灰色氧化铝膜,有小凹坑、裂纹及塌陷现象。7.3.2 短路熔珠内部孔洞数量多,分布在熔珠的边缘及中部z铜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呈透明感的鲜红色(红宝石色),光泽度强,有较多的炭迹E铝导线短路熔珠内部孔洞的表面有一层浅灰色氧化铝膜,光泽度强,有粗糙的条纹或光亮的斑点,7.

    11、3.3 短路熔痕与导线基体交接处无明显的熔化与未熔化的分界线,导线上有微熔变细的痕迹。7.3.4 在铜质多股软线的线端部形成短路熔珠时,与短路熔珠相连接的导线变硬或粘结在一处。OON-.0寸户阳、囚。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z宏观法GB/T 16840.1 2008 国中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旦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印张0.5字数7千字2008年10月第一次印刷开本880X 1230 1/16 2008年10月第一*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电话:(010)68533533书号:155066 1-33635 GB/T 16840.1-2008


    注意事项

    本文(GB T 16840.1-2008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 宏观法.pdf)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