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本标准是非等效采用前苏联标准 米制过盈配合螺纹 对 过盈配合螺纹 进行修订的 与 相比对螺纹公差带 和 的成组装配多分了一组 未采用 螺纹公差带对钛合金机体 增设了 公差带 为保证螺纹件的使用性能增设了装配扭矩内容与 相比扩展了适用材料种类 调整了螺纹规格 采用了普通螺纹公差制和成组装配公差带分组体系补充了装配扭矩要求 明确了旋合长度范围 修改了螺纹标记方法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 代替本标准的附录 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 和附录 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螺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航空工业总公司三零一所航空航天大学和航
2、天工业总公司二一一厂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滨徐阿玲丁开禄 张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过盈配合螺纹 代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批准 实施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过盈配合螺纹的牙型直径与螺距系列公差旋合长度 技术要求 装配扭矩及标记本标准适用于螺纹中径具有过盈配合的钢制双头螺柱 与其配合的内螺纹机体材料为铝合金 镁合金 钛合金和钢 有色金属螺柱旋入铝 镁合金机体的过盈螺纹公差见附录 标准的附录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普通螺纹 基本牙型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螺纹术
3、语定义本标准中所使用的螺纹术语均符合 的规定牙型螺纹的基本牙型应符合 的规定外螺纹设计牙型的牙底为圆滑连接的曲线 牙底圆弧的要求应符合 对性能等级高于级紧固件螺纹牙底的规定 牙底圆弧的最小半径不得小于直径与螺距系列螺纹的直径与螺距系列应符合表 的规定 直径应优先选用第一系列对公称直径为 和 的螺纹应优先选用粗牙螺距基本尺寸螺纹的大 中小径基本尺寸见表公差螺纹公差制符合 的规定 公差计算式见附录 提示的附录内螺纹公差带内螺纹中径公差带为 小径公差带为 或 螺距 时小径公差带为 或内螺纹公差带分布见图表 螺纹的直径与螺距系列及其基本尺寸公称直径 螺距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粗牙 细牙中径 小径图 内螺
4、纹公差带机体材料为铝合金或镁合金时小径公差等级取 级机体材料为钢或钛合金时 小径公差等级取级内螺纹中 小径的基本偏差和公差值见表 和表外螺纹公差带外螺纹中径公差带为 或 大径公差带为 螺距 时 大径公差带为 外螺纹公差带分布见图按机体材料选取三种螺纹中径公差带见表外螺纹大 中径的基本偏差和公差值见表 和表表 螺纹基本偏差螺距内螺纹 外螺纹中径 小径 大径 中径下偏差 下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表 螺纹公差公称直径 螺距 内螺纹 外螺纹中径小径级 级大径 中径图 外螺纹公差带表 螺纹中径公差带及其分组数内螺纹材料外螺纹材料内螺纹公差带 外螺纹公差带 中径公差带分组数铝合金或镁合金钢钢钢钛合金 钢螺纹
5、中径公差带的分组按表 规定的组数对内外螺纹中径公差带进行分组 螺纹中径公差带分组位置见图内外螺纹中径分组极限偏差见表 表注 表 表 中 交界 栏给出了第 组公差带的下偏差和第 组公差带的上偏差对外螺纹在螺纹轴向长度的中部按单一中径进行分组对内螺纹 按作用中径进行分组图 螺纹中径公差带分组位置表 螺纹中径分组极限偏差公称直径螺距外 螺纹交界 交界内螺纹交界 交界中径径向过盈量平均表 螺纹中径分组极限偏差公称直径螺距外 螺纹交界 交界 交界内螺纹交界 交界 交界中径径向过盈量 平均表 螺纹中径分组极限偏差公称直径螺距外 螺纹交界 交界 交界内螺纹交界 交界 交界中径径向过盈量 平均螺纹要素的偏差和
6、公差螺距累积误差和牙侧角误差应在表 规定的极限偏差范围之内螺纹的作用中径与单一中径之差综合形位误差不得大于其中径公差的四分之一从螺纹的旋入端向螺尾方向螺纹的中径尺寸应逐渐增大或保持不变 不允许出现中径尺寸逐渐减小现象表 螺距累积偏差和牙侧角偏差螺距 极限偏差螺距 牙侧角旋合长度本标准所规定的螺纹公差仅适用于旋合长度符合表 规定的过盈配合螺纹 对旋合长度过长或过短的过盈配合螺纹为满足本标准规定的装配扭矩要求 需适当地调整螺纹公差表 旋合长度内螺纹机体材料旋合长度钢钛合金铝合金 镁合金螺纹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表面质量螺纹应具有光滑的表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夹层裂纹和毛刺 镀前 外螺纹牙型表面粗糙度 值不
7、得大于 内螺纹牙型表面粗糙度 值不得大于倒角为方便装配外螺纹件的旋入端应倒圆或倒角 内螺纹件的螺孔口应倒角镀层当外螺纹表面需要涂镀时镀前尺寸应符合极限偏差表的要求螺纹检验螺纹的螺距累积误差 牙侧角误差 作用中径与单一中径之差及外螺纹牙底的最小圆弧半径一般由生产工艺控制和保证 无特殊需要时可不做单独检验 对螺纹的大径中径和小径尺寸应利用螺纹通止量规进行 综合检查装配质量要求清洁度装配前应清除螺孔内的金属屑 硬粒和其他杂物润滑装配时应对螺纹进行良好的润滑 推荐优先对螺孔进行润滑 对外螺纹也可同时进行润滑 对盲螺孔润滑时为防止对装配产生液压阻力 禁止使用过量的润滑剂旋拧过程用手将外螺纹旋入螺孔手感良
8、好后再进行扳紧应根据零件的材料表面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旋拧速度和暂停散热的时间 次数应旋拧外螺纹到预定的深度 严禁螺尾参与螺纹挤压配合装配扭矩装配时 应将在同一分组组别内的内外螺纹进行装配 螺纹最终的装配扭矩应满足表 的要求在保证表 规定的扭矩前提下 螺纹可不按分组进行装配装配扭矩计算式见附录 提示的附录表 螺纹装配扭矩螺纹规格公称直径 螺距表 完螺纹规格公称直径 螺距标记过盈配合螺纹的标记由螺纹特征代号 螺纹尺寸代号 公称直径 螺距 中径公差带代号及其分组数组成 对粗牙螺纹在螺纹尺寸代号中可不注出螺距值 对左旋螺纹 应在螺纹尺寸代号之后加注左旋代号 表示螺纹副时应先注出内螺纹公差
9、带代号再注出外螺纹公差带代号中间用斜线 分开特征代号公称直径螺距左旋螺纹中径公差带分组数量标记示例内螺纹外螺纹螺纹副附录标准的附录用于有色金属螺柱的过盈配合螺纹范围本附录规定了有色金属螺柱或钢制螺套旋入铝镁合金机体所采用的过盈配合螺纹技术要求除螺纹中径公差带中径分组数以及最终的装配扭矩要求不同外本附录中螺纹的其他技术要求同标准正文的相应规定完全一致内外螺纹中径公差带分别为 和 其中径成组装配的分组数为 组 中径分组的极限偏差见表螺纹的装配扭矩由产品设计者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提出要求表 螺纹中径分组极限偏差公称直径螺距外 螺纹交界 交界内螺纹交界 交界中径径向过盈量平均附录提示的附录螺纹公差计算公式
10、基本偏差计算公式见表 中径和顶径公差值计算公式见表 公差等级系数见表 公式的计算值需经系列均衡性优先数和小数圆整处理表 基本偏差计算公式内螺纹下偏差 外螺纹中径下偏差 外螺纹大径上偏差注 和 的单位为 的单位为表 直径公差计算公式直径 计算公式外螺纹中径公差内螺纹中径公差外螺纹大径公差内螺纹小径公差注和 的单位为 和 的单位为式中的 取螺纹公称直径分段内首尾两数的几何平均值表 公差等级系数公差等级附录提示的附录装配扭矩计算式装配扭矩计算式式中 旋合长度内的牙数内 外螺纹牙侧面间的摩擦系数中径假想压力 将螺纹配合假想成光滑轴孔配合和 分别为螺纹的中径和小径和 分别为螺纹的大径和中径当螺柱和机体的
11、过盈变形都处于弹性变形范围时中径假想压力为式中和 分别为螺柱和机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为机体的计算直径可取 倍的内外螺纹间的总径向过盈量当螺柱处于弹性变形 机体处于弹塑性变形范围时螺柱上中径假想压力与变形的关系为机体上中径假想压力与变形的关系为式中 材料的屈服极限材料的割线弹性模量材料的屈服应变螺柱变形量 与机体变形量 之和为总径向过盈量已知总过盈量利用式 式 和式 可算出中径假想压力一般按表 推荐的平均摩擦系数 代入公式计算装配扭矩表 内外螺纹牙侧间的摩擦系数螺距与直径系列内螺纹材料外螺纹材料铝 镁合金钢钢钢 钛合金钢螺纹牙侧表面间的摩擦系数受材料表面粗糙度润滑剂 热处理表面涂镀螺纹加工精度 各种形位误差 螺纹规格等因素影响 必要时 用户可利用计算公式 对特定条件下的过盈配合螺纹摩擦系数进行验证已知总过盈量和装配扭矩 求摩擦系数 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