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ZBB 35002-1988 炒青绿茶 技术条件.pdf

    • 资源ID:206758       资源大小:132.5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ZBB 35002-1988 炒青绿茶 技术条件.pdf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炒 青 绿 茶 ZB B 3500288 技 术 条 件 T ech n ical con d it ion s of p an f ir ed gr een t ea 本标准适用于炒青绿茶。 1 产品品种、规格 见 GH 1684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炒青绿茶标准 。 2 技术要求 2.1 炒青绿茶初制的典型工艺流程为: (鲜叶)贮青杀青揉捻二青三青辉干 (毛茶)。名词术语解释见附录 A。各工序工艺规范见附录 B(补充件)。 2.2 炒青绿茶在制品含水率要求分别为: a. 杀青前鲜叶含水率不低于 70; b . 杀青叶含水率 5765; c. 二青叶含水率 3540;

    2、d . 三青叶含水率 1520; e. 辉干毛茶含水率 35。 2.3 炒青绿茶在制品质量感官特征: a. 杀青叶: 杀青均匀,叶色暗绿,叶质柔软,用手紧捏叶子能成团,稍有弹性,嫩 茎不易折断,具有清香,无红梗; b . 揉捻叶: 成条均匀,成条率不低于 80,碎茶率不超过 3; c. 二青叶: 茶条相互不粘连,富有弹性,稍感触手,叶质尚软,手捏不粘,青气消失; d . 三青叶: 条索基本做紧,茶条可以折断,茶香显露; e. 辉干毛茶: 条索紧直、匀整,色泽绿润,茶香浓郁,茶条可以用手指碾成粉末。 3 检验规则 3.1 取样方法 按多点随机取样法,取样后应充分混合,再用对角线四分法取分析样 0

    3、.50.1kg。将 分析样混合均匀,先称取含水率等项目测定用样品,其余分析样作感官检验用。 3.2 检验方法 3.2.1 炒青绿茶在制品和辉干毛茶的质量,以感官检验为主。同时可检验下列项目: a. 杀青叶含水率、适度率; b . 揉捻叶成条率、碎茶率; c. 二青叶含水率; d . 三青叶含水率、成条率、碎茶率; e. 辉干毛茶按 GH1684 第 3 章和附录 C进行。 3.2.2 感官检验: 炒青绿茶在制品按 2.3条进行检验,结果记入表 C1。炒青绿茶按 GH16 84 2条各级感官品质特征,并对照实物标准样进行检验,结果记入表 C2。 3.2.3 含水率测定: 按照 ZB B 3500

    4、188炒青绿茶 鲜叶2.2.2款、2.2.5款规定。 3.2.4 杀青叶适度率测定: 按 NJ 32984茶叶杀青机试验方法2.3.2.2项有关规定。 3.2.5 成条率、碎茶率测定: 分别按 NJ 14477茶叶揉捻机试验方法14章、16章。 3.2.6 数据处理: 各检验项目,以二次测定的平均数为检验结果,并修约为整数(以 1 为准),记入表 C1。 4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4.1 标志 4.1.1 毛茶包装的标志,用坚固的材料制作,字迹必须清楚,固定在包装的显著位置。 4.1.2 标志内容包括: a. 产地(省、县); b . 等级(大写); c. 重量(净重、皮重); d . 加工

    5、或收购日期; e. 加工或收购单位; f . 备注(需要说明的事项)。 4.1.3 质量不符合 GH 1684 第 1、3 章有关规定的茶叶,应在标志上写明。 4.2 包装 4.2.1 毛茶用布袋内衬塑料袋包装,包装袋要牢固、清洁、无毒、无异味。 4.2.2 同批产品每袋茶叶,必须是产区、级别相等,净重一致。 4.3 运输 4.3.1 运输工具必须有防雨遮盖物,装运时要包严、盖牢。 4.3.2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无毒、无异味,茶叶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异味的物品同车装 运。 4.3.3 装卸时小心轻放。 4.4 贮存 4.4.1 毛茶必须贮存在清洁、卫生、干燥的茶叶仓库。 4.4.2 不同产区、不

    6、同等级的茶叶要分别堆放。质量有缺陷的茶叶单独堆放。 4.4.3 含水率超限的茶叶,要先复火后入仓。贮存期间要定期检查茶叶水分变化,发现 含水率超限,要及时复火,防止变质。 附 录 A 有关名词术语解释 ( 补充件) A1 炒青绿茶: 鲜叶经杀青、揉捻、二青、三青、辉干制成的紧直圆条形绿茶。是加工 眉茶的原料。 A2 贮青: 鲜叶采摘后加工前的贮存过程。 A3 杀青: 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酶活性,促进内含物转化和水分散失的工艺过程。 A4 揉捻: 杀青叶在机械力作用下,揉出茶汁,卷搓成条的工艺过程。 A5 二青: 茶叶干燥的前期工艺过程,以散失水分为主要目的,也可以结合做条形。 A6 三青: 茶叶

    7、干燥的中期工艺过程,以锅炒做形为主要目的。 A7 辉干: 茶叶干燥的后期工艺过程,目的是发展香气滋味,进一步做紧条形,散失水分, 使茶叶达到足干。 附 录 B 炒青绿茶初制工艺规范 ( 补充件) B1 贮青 B1.1 贮青间应清洁卫生、空气流通。 B1.2 送到茶厂的鲜叶,立即摊放散热。摊放厚度 20cm左右。有表面水的鲜叶适当薄摊, 低档鲜叶可适当厚摊。有条件的茶厂,可推广机械通风贮青。 B1.3 不同等级、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放,分别付制;有表面水的鲜叶要单独摊 放付制。选送茶厂的鲜叶先付制。 B1.4 贮青过程中,要适当翻叶散热,保证失水均匀。要轻翻,翻匀,减少机械损伤。 B2 杀

    8、青 B2.1 杀青可用锅式杀青机或筒式杀青机。 B2.2 84型锅式杀青机单锅投叶量,高档鲜叶 60.5kg;中档鲜叶 70.5kg;低档鲜叶 8 0.5kg。70型长滚筒杀青机台时产量(鲜叶)200250kg。有表面水的鲜叶投叶量要酌情减 少。 B2.3 杀青时间: 锅式杀青机 58min;筒式杀青机 23min。 B2.4 杀青叶含水率: 高档鲜叶 592;中档鲜叶 612;低档鲜叶 632。 B3 揉捻 B3.1 揉捻可用 40型、45型和 55型揉捻机。 B3.2 投叶量(杀青叶): 40 型为 81kg;45型为 151.5kg;55型为 353.5kg。高档鲜叶 可适当增加,低档鲜

    9、叶应适当减少。 B3.3 55型揉捻机揉捻时间: 高档鲜叶 2025min;中档鲜叶 2535min;低档鲜叶 35 45min。40型、45型揉捻机可适当缩短。 B3.4 加压掌握“轻、重、轻”的原则,高档鲜叶压力宜稍轻,低档鲜叶压力要适当加重。 全程加压时间为揉捻时间的 1/22/3。 B3.5 解块: 聚结成团块状的揉捻叶,应解散团块。 B4 二青 B4.1 二青用烘干机,也可用筒式炒干机。 B4.2 16型烘干机台时产量(揉捻叶)150200kg;进风口温度 12010;时间 68min。 110 型筒式炒干机投叶量(揉捻叶)810kg,低档可适当增加到 15kg;时间 710min,

    10、不超 过 15min。 B4.3 二青叶要摊晾 2030min,待叶质回软后,进行筛分,分段干燥。 B5 三青 B5.1 三青用锅式炒干机。 B5.2 84型锅式炒干机单锅投叶量(二青叶)78kg。三青全程时间 4060min,中间可并锅 一次。 B5.3 三青锅温掌握“先高后低” ,平均叶温 4045,不超过 50。 B6 辉干 B6.1 辉干用筒式炒干机。 B6.2 投叶量(三青叶)2530kg,最多不超过 35kg。 B6.3 辉干平均叶温 5065,不超过 70。辉干时间 5060min。 B6.4 辉干毛茶适当摊放散热后,及时装袋。 附 录 C 质量检验表 ( 参考件) 表 C1 炒

    11、青绿茶在制品质量检验表 样本代号 生产厂 感官检验结果 检验项目 平均值, 杀青叶含水率 杀青叶 杀青叶适度率 揉捻叶成条率 揉捻叶 揉捻叶碎茶率 二叶青 二青叶含水率 三青叶含水率 三青叶 三青叶成条率 三青叶碎茶率 检验地点 检验日期 检验人 表 C2 炒青绿茶质量检验表 样本代号: 评定等级: 条 索 色 泽 外 形 整 碎 净 度 感官检验 香 气 滋 味 内 质 汤 色 叶 底 项 目 平均值, 毛茶含水率 碎末茶含量 理化检验 总灰分含量 粗纤维含量 水浸出物含量 检验地点 检验日期 检验人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商业部茶畜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茶叶公司、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共同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 1987-12-31批准 1988-03-01实施


    注意事项

    本文(ZBB 35002-1988 炒青绿茶 技术条件.pdf)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