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247-2002 中小规模猪场生猪饲养规程.pdf

    • 资源ID:200009       资源大小:188.9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247-2002 中小规模猪场生猪饲养规程.pdf

    1、 ICS 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2472002中小规模猪场生猪饲养规程 (出版稿) 2002-08-08 发布 2002-08-08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 2472002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杂交模式的选择 . 1 3 哺乳仔猪饲养饲养管理 .2 4 肉猪的饲养管理 . 2 5 猪场选址和布局 . 3 6 兽医防疫卫生制度 . 3 7 消毒制度与程序 . 3 8 主要疫病控制 . 3 DB34/T 2472002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参照相应国家标准,总结各地实践经验,考虑我省现有养猪水平和市场消费

    2、趋势,制定的中小规模商品猪场生猪饲养规程地方标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委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畜牧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瑞莲 汤洋 DB34/T 2472002 1 中小规模猪场生猪饲养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自繁自养商品肉猪生产场和直接从场外购进仔猪育肥的肉猪场的饲养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年出栏500-5000头育肥商品猪的猪场。 2 杂交模式的选择 商品肉猪生产场应选择杂种猪育肥,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2.1 主要杂交形式 应以三元杂交为主。即选择3个生产性能和纯度高的亲本品种(系),按规定程序进行2次杂交后,所生后

    3、代全部育肥。 2.1.1 外三元 参与杂交的3个亲本都是外来瘦肉型良种猪。常见杂交模式为:大约克长白 长大F1杜洛克 杜长大 () 全部育肥 饲料要求条件较高,产品适合销往大中城市和出口。 2.1.2 内三元 以国内地方良种为母本,2个父本均为国外引进瘦肉型良种公猪。常见杂交模式为: 地方良种大约克 F1长白 F2() 全部育肥 第二父本公猪也可用杜洛克等良种。 产品能满足一般城乡市场需要,要求饲养条件较外三元 低。 2.1.3 二元杂交 以国内地方良种为母本,父本为国外引进瘦肉型良种公猪。常见杂交模式为: 本地良种大约克 F1 全部育肥 父本公猪也可为长白、杜洛克等良种。 商品猪只需供给一般

    4、性饲料,适于在饲料原料较缺乏地区农户散养。产品只适合在欠发达地区内销。 2.1.4 其他多元杂交和配套系 DB34/T 2472002 2 参与杂交亲本越多,良种繁育体系越复杂,技术要求越高。结合我省商品猪生产实际,目前不宜大面积推广。 3 哺乳仔猪饲养饲养管理 3.1 应注意让仔猪吃足初乳,及时补料、补铁、补硒。3 日龄,每头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溶液 1ml,于另侧颈部肌肉注射铁 100-150mg。也可选用牲血素或富铁力(含铁、含硒)肌肉注射。7-10 日龄开始诱食。 3.2 做好保温。哺乳仔猪舍温度应不低于 20 度。 3.3 保持圈舍卫生、干燥、空气新鲜。 4 肉猪的饲养管理 4.1 肉猪

    5、饲养阶段划分 肉猪的饲养可以体重60kg为界,划分为前后二个阶段,60kg以前为前期,60kg至出栏为后期。 4.2 品种类型划分 4.2.1 无论三元或二元,参与杂交生产杂种肉猪的亲本品种都是外来瘦肉型良种,可称为“纯杂”瘦肉型商品猪。 4.2.2 以地方良种为母本,与两个外来瘦肉型良种公猪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内三元杂种商品肉猪。 4.2.3 以地方良种为母本,与一个外来良种公猪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二元杂种商品肉猪。 4.3 各类型肉猪的饲养水平 前期 后期 每公斤食消化能 (兆焦/兆卡) 纯杂瘦内型 内三元 二元 12.97-13.39 3.1-3.2 12.55-12.97 3.0-3.1

    6、 12.55 3.0 12.13-12.55 2.9-3.0 11.72-12.55 2.8-3.0 11.30-11.72 2.7-2.8 粗蛋白质 含量(%) 纯杂瘦肉型 内三元 二元 15-16 14-15 14-15 13-14 12-13 11-12 赖氨酸(%) 纯杂瘦肉型 内三元 二元 0.72-0.82 0.75 0.65 0.65-0.7 0.63 0.60 采食量(kg ) 纯杂瘦肉型 内三元 二元 不限量 不限量 不限量 不限量 不限量 不限量 4.4 肉猪的管理 4.4.1 应小群圈养,每群 10-20 头,保证每头猪有适宜的占地面积。小、中猪每头不小于 0.5 平方米

    7、,大猪不小于 1 平方米,密度不要太大。 4.4.2 加强卫生工作,每天清扫栏舍 1-2 次,粪便及时运出舍外;应训练猪群吃、睡和排便三点定位;饮水器应安装在地势较低处,做到栏舍清洁、卫生、干燥。 4.4.3 防止猪群打架。群养猪常因并圈合群、营养和管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引起咬斗,不要随便合群。做到猪舍通风良好,冬暖夏凉。发生咬斗应及时制止,被咬伤的猪要及时剔出隔离。 4.4.4 及时去势。小公猪可在断奶前 2 周进行,小母猪可在生后 35-45 日龄或体重 10kg 左右时用“小桃花”去势。去势前应停食。晚熟瘦肉型杂交母猪育肥可不去势。 4.4.5 适时出栏,不要养大肥猪。 DB34/T 24

    8、72002 3 5 猪场选址和布局 5.1 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无污染处,距离主要公路、铁路、居民区或公共场所 500 米以上。 5.2 场区布局应严格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分开,最好相距 200 米以上。饲料仓库和种猪舍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处。兽医室、隔离舍、粪场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5.3 场内道路布局合理,清道(饲料)污道(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5.4 猪舍按种猪舍产房育成舍育肥舍依次排列,舍间距离应不少于 25 米。 5.5 猪场大门和生产区入口处应设与大门同宽、机动车轮周半长的消毒池,生产区入口处应设更衣换鞋消毒淋浴室。 6 兽医防疫卫生制度 6.1 应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

    9、种时,应做好引种前疫情调查, 坚持从非疫区引种。新引进的猪应隔离饲养 30d 左右,及时注射猪瘟疫苗。 6.2 猪场内不得饲养家禽、犬、猫及其他动物,职工家中不得养猪。 6.3 严格控制参观,经批准许可者须经洗澡、换鞋、穿工作服、洗手、消毒。 6.4 生产区的消毒池消毒液应常年更换保持有效。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穿工作服、胶靴经消毒后进场,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杜绝跨跃、翻墙等形式不经消毒进入生产区。 6.5 不准带可能染疫的畜产品和其他物品进场,不准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 本场职工车辆应在生活区指定处存放。 6.6 场内兽医不准对外诊疗疾病。已出场猪不准运回场区。 场内职工不准从场外购买生

    10、肉。 6.7 严格控制生产区职工外出。一经外出,必须消毒更衣后方可回岗。生产区内,职工不串岗,工具不互相借用。 6.8 维修人员在更衣、换鞋、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6.9 应坚持每天打扫卫生,保持圈舍、道路和环境清洁;应定期消毒,每月 1-2 次。 6.10 应坚持“全进全出”,每次空栏 1 周。对空栏及时进行严格的清扫、冲洗和消毒。 6.11 搞好饲料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喂不洁霉变饲料和泔水,不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副产品。 6.12 应针对本场情况制定和认真执行免疫程序, 定期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搞好灭鼠、灭蚊蝇等工作。 6.13 有条件的场应开展对主要传染病及免疫监测工作。 6.14

    11、 发生烈性传染病应及时诊断、上报、调查疫源,根据疫病种类,做好隔离、治疗消毒和紧急防疫或淘汰等工作,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6.15 出场猪应出具经县以上动物防检机构或其委托单位出具的检疫证明。种猪应包括免疫证明。 7 消毒制度与程序 7.1 大门入口处消毒池应放入 2%氢氧化钠消毒液用于消毒进入车辆,用具等。一切人员进场均应经侧门消毒室,脚踩消毒液并洗手后在室内经紫外线消毒 5-10 分钟。 7.2 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工作间前应更换场区专用工作服、鞋, 坚守自己的岗位,严禁串岗。 7.3 空栏常规消毒程序 7.3.1 应彻底清扫,清扫后用水冲洗干净。 7.3.2 用 2%火碱(氢氧化钠液喷洒、刷洗地面、墙壁、饲槽、栏架),消毒后经过 1-2h 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7.3.3 若为密闭式猪舍,在经过以上方法消毒后,应关闭全部门窗, 按每立方米空间福尔马林(甲醛)30ml 加高锰酸钾 15g 点火薰蒸消毒,经 12-24h,打开门窗,除去甲醛气味。 8 主要疫病控制 8.1 根据本地区主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生规律制定免疫程序。 DB34/T 2472002 4 8.2 驱虫 8.2.1 母猪产仔前 1-2 周驱虫 1 次。 8.2.2 公猪每年驱虫 2 次。 8.2.3 仔猪断奶转群(下床转入生长舍)前驱虫 1 次。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247-2002 中小规模猪场生猪饲养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卡尔)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