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B 备案号: 17566-2006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4192005农牧交错区中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05-11-25 发布 2005-11-30 实施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5DB15/T4192005 I 前 言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华、扎鲁达、韩玉堂、李效、刘志刚、周振峰、魏小军、梁晓东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 DB15/T4192005 1 农牧交错区中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牧交错区奶源基地内牧场园区、奶牛养殖小区、集体及个体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户
2、对中产奶牛群和个体奶牛的饲养、管理与生产。 中产奶牛指一个泌乳期(产奶期)305 天产奶量 5000kg 6000 kg 左右,含脂率 3.5%(或与此相当的含脂量)的牛群和个体奶牛。产奶较低(4000kg 及 4000 kg 以上)的奶牛,也可参考使用。 品种以中国荷斯坦牛为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5681996 奶牛场卫生及检疫
3、规范 NY/T342004 奶牛饲养标准 NY/T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2001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质 NY 50472001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48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 5049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3 名词和术语 3.1 初产牛 指第一次分娩的母牛。 3.2 初孕牛 指第一次怀孕后的母牛。 3.3 围产期 围产期指母牛分娩前 21 天至分娩后 21 天的时间,分娩前 21 天又叫围产前期或干乳后期,分娩后的 21 天又称围产后期或泌乳初期。 3.4 泌乳盛期 DB15/T4192005 2 母牛分娩
4、 21 天以后,到泌乳高峰期结束,一般指产后第 22100 天以内。 3.5 泌乳中后期 指泌乳盛期以后,泌乳中后期的一段时间,一般指产后 100 天至干乳期。 3.6 干乳期 指停止挤奶到分娩前 21 天的一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最多不要超过 75 天。 3.7 粗饲料 指各种牧草、秸杆、野草以及用其制作的干草等。 3.8 青贮饲料 是将青饲料切短、压实,在厌氧状态下进行乳酸发酵,利用所产生乳酸抑制其他细菌生长,所调制成可供长期贮存的饲料。 3.9 块根、块茎类 指甜菜、马铃薯、胡萝卜等。 3.10 糟渣类 也称付料,主要有酒糟、粉渣、啤酒糟、豆腐渣、甜菜渣、玉米淀粉渣等。 3.11 全株玉
5、米 指带玉米棒的茎杆、叶的全株玉米。 3.12 奶牛精料补充料 为满足奶牛营养需要所供给的除青贮类、干草类、块根类、糟粕类以外的由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预混料配制而成的混合饲料。 3.13 日粮 指昼夜内一头奶牛采食的各种饲料之总和。 3.14 矿物质饲料 指主要包括食盐、骨粉、磷酸氢钙以及微量元素等。 3.15 能量饲料 自然含水分低于 45%,干物质粗纤维低于 18%,干物质粗蛋白质低于 20%的饲料。 3.16 可消化粗蛋白质 指饲料中可被家畜消化的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 3.17 微量元素 指动物体中不可缺少含量较少的矿物质元素,常低于体重的 0.01%,有铁、铜、锰
6、、钴、碘、锌、硒等。 3.18 饲养标准 DB15/T4192005 3 指国家制定的奶牛饲养标准。 3.19 配合饲料 根据饲养标准将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的饲料配方,经过工业生产混合均匀的饲料。 3.20 浓缩饲料 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3.21 非蛋白氮 指非蛋白质形态的含氮化合物,包括游离氨基酸及其它蛋白质降解含氮产物,以及氨、尿素、铵盐等简单含氮化合物。 3.22 干物质 指饲料或日粮扣除水分的物质,以克/千克(g/kg)或百分率(%)表示。 3.23 优质干草 一般指将含豆科、禾本科牧草较多的饲草,干燥制成含水量 14%17%,保
7、持较深绿的颜色,具有特殊清香气味的一种青干草。 3.24 初乳 指奶牛产犊后最初分泌的乳汁,一般指最初 5 天的奶,它可使犊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并容易消化。 3.25 农牧交错区奶牛 指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交错或过渡地带,天然放牧草地和农田相间分布地区饲养的奶牛,产奶量在5000kg6000kg;饲草料以玉米、饼粕及干草为主;牛的运动可在运动场,也可在草地、荒地。 3.26 奶牛能量单位 指国家奶牛饲养标准中,以 750kcal 产奶净能作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 4 奶牛饲养环境 4.1 奶牛饲养环境应符合 NY/T3881999 的要求 4.2 奶牛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干燥、有 3%5%的坡度、背
8、风向阳、远离其他畜禽场,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与奶牛相关的一类传染病的地方。严禁在低洼潮湿、排水不良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建场、建站。 4.3 奶牛场、站区应有足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若用水塔或其它贮水设施,则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并予以定期清洗和消毒;场区应有完善的排水及粪尿处理系统,按环保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4.4 奶牛舍建筑应符合卫生标准,舍内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和光照应满足奶牛不同的季节和饲养阶段的需求,地面和墙壁选用适用材料,便于清洗消毒。 4.5 奶牛舍外的向阳面,应设运动场,并和牛舍相通。每头成年牛运动场占用面积为 25 ,育成牛15 左右。运动场地面应平坦,为硬沙土地,有一定坡度,四
9、周建有排水沟,场内有凉棚和饮水设施。 4.6 奶牛的运动可在运动场,也可在草场放牧运动。 DB15/T4192005 4 4.7 奶牛场内应严格划分管理区、生产区及粪污处理区。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处上风向,粪尿处理区应处于下风向,有条件地区的奶牛场周围应设绿化隔离带。 5 饲料 5.1 奶牛饲料应符合 NY 5048 2001 使用准则。 5.2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饲料资源,一头成年奶牛全年应备有的饲料、饲草量如下: 5.2.1 青干草、农作物秸秆:1000kg 1800 kg,其中豆科干草占 25% 30%。 5.2.2 青贮饲料:9000 kg11000 kg。 5.2.3 块根、块茎类:100
10、0kg 1200 kg。 5.2.4 糟渣类:1200kg 1500 kg。 5.2.5 精料补充料:2500kg 3200 kg,精料补充料的各个品种应做到常年均衡供应。 5.3 块根、块茎类饲料要选择品质优良的胡萝卜、饲用甜菜等。贮存时应防腐、防冻。 5.4 粗饲料以青贮为主,大力推广应用全株玉米青贮,蜡熟期收贮,含水量为 65%。制成的青贮呈黄绿色,气味微酸,带酒香味。 5.5 大力提倡种植豆科及其它优质牧草,牧草在开花期刈割,青干草的含水量在 15%以下,绿色、芳香、茎枝柔软、叶片多,打捆设棚贮存,防止或减少营养损失。 5.6 精饲料的库存含水量不得超过 14%。谷实类饲料喂前应粉碎成
11、 2.5 毫米以上的粗粒或压扁,一次加工不应过多,夏天以 10 天内喂完为宜。 5.7 在日粮中应重视矿物质饲料的补充。在矿物质饲料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常量和微量矿物质。 5.8 严禁饲喂霉烂变质饲料、冰冻饲料、农药残留超标的饲料、黑斑病甘薯和未经处理的发芽马铃薯等有毒饲料,及时清除饲料中的金属、塑料等异物。 5.9 宜选用质量稳定、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奶牛精料补充料或浓缩饲料,使用配(混)合饲料时,必须首先了解其原料组成和营养成分保证值。 5.10 在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时应符合国家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遵循以下原则及规定: 5.10.1 禁止使用未取得产品进口登记证的境外饲料和饲料添
12、加剂。 5.10.2 禁止在饲料中使用违禁的药物或饲料添加剂。 5.10.3 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5.10.4 饲喂工业副产品饲料时应选择来自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地。 6 营养需要 6.1 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一般分为 3 个阶段,即泌乳初期(围产后期),泌乳盛期和泌乳中后期。 DB15/T4192005 5 6.1.1 泌乳初期的营养需要: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 2.0% 2.5%,奶牛能量单位(NND)18 25 个,粗纤维含量 21% 23%,粗蛋白质 13% 14%,钙 0.5% 0.6%,磷 0.2 %0.3%。 6.1.2 泌乳盛期的营养需要:日粮干物质
13、占体重的 2.5% 3.0%,奶牛能量单位(NND)35 37 个,粗纤维含量 16% 19%,粗蛋白质 15% 18%,钙 0.6% 0.7%,磷 0.4% 0.45%。 6.1.3 泌乳中后期的营养需要: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 2.5% 3.0%,奶牛能量单位(NND)32 35 个,粗纤维含量 17% 20%,粗蛋白质 12% 14%,钙 0.4% 0.45%,磷 0.3% 0.4%。 6.2 干乳前期的营养需要: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 1.8% 2.4%,奶牛能量单位(NND)17 19 个,粗纤维含量 18% 20%,粗蛋白质 10% 12%,钙 0.4% 0.6%,磷 0.2% 0.3%。
14、 6.3 干乳后期的营养需要: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 2.0% 2.5%,奶牛能量单位为 18 20 个,粗纤维为19% 21%,粗蛋白为 11% 12%,钙 0.4% 0.6%,磷 0.2% 0.3%。 6.4 日粮粗蛋白中非蛋白氮(主要指尿素类的非蛋白氮)含量不能超过日粮干物质的 1%. 6.5 成年母牛维持的营养需要及产奶营养需要见附录 A。 7 饲养管理 7.1 饲养管理应符合 NY 5049 2001 准则。 7.2 奶牛按生产水平分群饲养,个体要定位饲养管理。合理安排挤奶,饲喂、饮水、刷拭、打扫卫生、运动休息、防疫、配种等项工作内容,一切生产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息时间不应轻易变
15、动。 7.3 一般精饲料采取 3 次上槽饲喂,粗饲料自由采食;全混日粮也可自由采食。每日 23 次挤奶,自由饮水。每天刷拭、打扫卫生一次。 7.4 变更日粮结构应有 1520 天的过渡期。 7.5 母牛围产期及泌乳初期的饲养管理 7.5.1 母牛进入围产期后,有条件的牧场及专业户设立产房。 a) 产床要求干燥通风、安静,有柔软垫草,适当增加产前产后母牛的运动,以便减少难产,便于康复。 b) 建立产房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加强对母牛的护理。 7.5.2 母牛进入围产期应转入产房,并逐渐增加精料,但给量不宜超过奶牛体重的 1%,一般每天供给精料 3 kg5kg。 7.5.3 对于乳房水肿明显的牛要少加
16、一些精料,对于乳房水肿变化不大,食欲较好的母牛可多喂些精料。 7.5.4 围产期的日粮中适当降低钙和食盐的含量, 钙的用量降至原来的 1/21/3, 食盐的量降到 30g50g。 7.5.5 母牛临产前 23 天内,增加一些容易消化,并有轻泻作用的麸皮,喂量可占精料的 30% 50%,以防止母牛发生便秘。 DB15/T4192005 6 7.5.6 母牛分娩前,应对其后躯、外阴进行消毒,分娩环境保持安静,并尽量使其自然分娩。如遇难产,应及时请兽医处理。 7.5.7 母牛分娩过程体力消耗很大,产后体质虚弱,饲养管理原则是尽快促进体质恢复。产犊后,应及早使母牛站立,用消毒液清洗乳房、后躯和牛尾。然
17、后清除粪便,更换垫草,保持干燥、松软,饮用40左右的小米粥(500g1000g 小米加水 15kg2 0kg,煮成粥,加红糖 500g,食盐 180g),饲喂优质干草。 7.5.8 分娩后 0.51 小时进行第一次挤奶, 但不可挤净, 能够满足犊牛饮用即可, 视情况第三天挤净。剩余初乳贮存或与常乳混合喂初生期的犊牛。 7.5.9 母牛产后胎衣 12 小时不下应及时请兽医处理。 7.5.10 分娩后 3 天内精料喂量为 2.5kg4kg ,青贮饲料 10kg 12kg ,优质干草 3kg3.5kg ,分娩后 45 天应喂到和分娩前同样的精饲料,补喂 30g60g 硫酸钠,自由采食优质饲草,适当控
18、制食盐喂量。 7.5.11 分娩后 56 天起,精料增加幅度为每日 0.4kg1.0kg,当增加到 6kg8kg,以后不再增加。优质干草增加到 3kg5kg,青贮、块根、块茎定量供给。 7.5.12 产后 7 天内饮温水,温度在 37 左右,7 天后可降至 10 20。 7.5.13 分娩 2 周后,在奶牛食欲良好,消化正常,恶露排净,乳房生理肿胀消失的情况下,无其他异常现象,可转入大群饲养管理。 7.6 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 7.6.1 此期因产奶量逐渐增加,机体代谢旺盛,要饲喂较高能量、蛋白质的饲料,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夜间考虑补饲,使奶牛保持良好食欲。 7.6.2 常规饲喂青、粗、辅料满足奶
19、牛的维持需要,混合精料满足泌乳需要,在奶牛每产 3kg 乳给 1kg精料的基础上,每天再多给 1.5kg 2kg 的混合精料。 7.6.3 在泌乳高峰期, 青干草、 青贮品质要好, 适口性强并自由采食。 一般情况下, 青贮饲料可达 18kg24kg,干草 4kg6kg。有条件也可加喂 4kg5kg 多汁饲料。 7.7 泌乳中、后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泌乳量在逐渐减少,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也相应减少,可适当减少精饲料,调整牛体膘情,粗饲料保证质量,饲喂量可不变,也可自由采食。 7.8 干乳期的饲养管理 7.8.1 在满足干乳期牛营养的前提下,15 天左右完成干乳期。 7.8.2 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
20、少喂精料,不喂块根、块茎类等饲料,限制饮水。一般青贮饲料为 12kg15kg,干草 2kg4kg。 7.8.3 逐渐减少挤奶次数,改变挤奶时间,使产奶量逐渐减少,以利于干乳。 7.8.4 有乳房炎病史或正患乳房炎的母牛不采用快速干乳法。 7.8.5 最后一次挤奶时,要充分细致地按摩乳房,把乳完全挤净,每个乳头注射一支干奶药。 DB15/T4192005 7 7.8.6 延长母牛运动时间,每天保持 23 小时的舍外运动,经常刷拭牛体。牛的膘情达到 77.5 成膘即可。 7.9 初产奶牛在分娩前 23 个月应转入成牛母牛群,并按成年母牛干奶期的营养水平进行饲喂。分娩后,应增加 15%20%维持营养
21、需要,第二胎增加 8%10%。 7.10 严格执行防疫、检疫和其他兽医卫生制度,其各项制度要按 GB16568、 NY5047、 NY 5049 准则、规范执行。 8 挤奶 8.1 奶牛的挤奶次数应根据各泌乳阶段和产奶水平而定,每天挤奶二至三次。 8.2 挤奶员必须经常保持自身卫生,挤奶前应对手臂进行消毒。 8.3 挤奶机按卫生条件要求使用前后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然后放在干燥柜内备用。 8.4 挤奶环境应保持安静,对牛的态度要亲和,挤奶前先栓牛尾,并将牛体后躯、腹部及牛尾清洗干净,然后用 4550的温水,按先后顺序擦洗乳房、乳头、乳房底部中间,左右乳区与乳镜,开始时可用带水多的温毛巾,然后将毛
22、巾拧干自下而上擦干乳房。每头牛使用一块毛巾,使用后消毒处理。 8.5 乳房洗净后进行按摩,使乳房膨胀,乳静脉怒胀,出现排乳反射时,先弃去前三把奶,即应开始挤奶。挤奶结束后立即药浴乳头,防治细菌感染,并保证奶牛 30 分钟内不要卧地。初孕牛在妊娠 5 个月后,应进行乳房按摩,每次 5 分钟,分娩前 1015 天停止。 8.6 手工挤奶,应采用拳握式,开始用力轻,速度稍慢,待排乳旺盛时再加快速度,每分钟压挤 80120 次。 8.7 挤奶时身体虚弱的或带病牛不得进入奶站。 8.8 机器挤奶,真空压力应控制在 350 380 水银柱,搏动器搏动次数每分钟控制在 6070 次,并应防止空挤。分娩 10
23、 天以内的母牛或患乳房炎的母牛病愈后再恢复机器挤奶。 8.9 挤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添加饲草料,刷拭牛体等工作,以免影响牛奶的质量。 8.10 重视培训挤奶人员,并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轻易更换。 9 配种 9.1 母牛繁殖方式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实行冷冻精液配种,严格执行牛场、牧场园区、养殖大户制定的选配计划,年底制定下年的逐月配种和产犊计划。 9.2 建立发情预报制度,发情观察由畜主、配种员、饲养员、挤奶员共同负责以配种员为主,分早、中、晚三次观察,每次不少于 4060 分钟。不论配种与否,均应及时记录发情日期、时间、持续时间、性欲表现程度、阴道排出粘液的量及性状等。 9.3 配种前,除母牛发
24、情表现、行为观察和粘液鉴定外,对个别牛应做直肠检查,触摸子宫、卵巢、卵泡发育情况,以便适时输精。一个情期,一般输精两次,中间间隔 12 小时。 9.4 奶牛分娩后 20 天,应进行生殖器检查,如有病变,应及时治疗。对产后 70 天未发情,异常发情,久配不育的母牛及 16 月龄以上未配种的后备母牛应及时检查,及时诊治。 DB15/T4192005 8 9.5 对 16 月龄以上体重达 350kg 以上的发情正常的牛即可初配, 成年母牛在产后第一次输精配种时间在 4590 天之间,初产牛掌握在 6090 天之间。 9.6 应采用国家指定的种公牛站特、 一级公牛精液进行配种,但头胎母牛配种时尽量选择
25、体形小的高产品种,以防止发生难产。 10 生产记录 10.1 配合奶源基地管理部门逐项明确地记载各项生产记录,包括产奶量、乳脂率、配种产犊、饲料消耗、谱系以及疾病档案(包括防疫、检疫)等,个体奶牛建立自身档案。 10.2 根据奶牛的记录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用于指导奶牛饲养管理、成本核算等工作。 DB15/T4192005 9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表 A .1 成母牛维持的营养需要表 体重 kg 日粮 干物质 kg 奶牛能量 单位 NND 产奶 净能 Mcal产奶 净能 MJ 可消化粗蛋白质g 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g 钙g 磷g 胡萝卜素mg 维生素 A IU 350 5.02 9.17
26、 6.88 28.79 243 202 21 16 63 25000 400 5.55 10.13 7.60 31.80 268 224 24 18 75 30000 450 6.06 11.07 8.30 34.73 293 244 27 20 85 34000 500 6.56 11.97 8.98 37.57 217 264 30 22 95 38000 550 7.04 12.88 9.65 40.38 241 284 33 25 105 42000 600 7.52 13.73 10.30 43.10 364 303 36 27 115 46000 650 7.98 14.59 10
27、.94 45.77 386 322 39 30 123 49000 700 8.44 15.43 11.57 48.41 408 340 42 32 133 53000 750 8.89 16.24 12.18 50.96 430 358 45 34 143 57000 注 1:对第一个泌乳期的维持需要按上表增加 20%,第二个泌乳期增加 10%。 2:如第一个的泌乳期的年龄和体重过小,应按生长牛的需要计算实际增重的营养需要。 3:放牧运动时,须在上表基础上增加能量需要量,按正文中的说明计算。 4: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维持能量消耗增加,须在上表基础上增加需要量,按正文说明计算。 5:泌乳期间
28、,每增重 1kg 体重增加 8NND 和 325g 可消化粗蛋白;每减重 1kg 需扣除 6.56NND 和 250g 可消化粗蛋白。 表 A .2 每产 1kg 奶的营养需要 乳脂率 % 日粮 干物质 kg 奶牛能量单位 NND 产奶 净能 Mcal产奶 净能 MJ可消化粗蛋白质g 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g 钙 g 磷g 胡萝卜素 mg 维生素 AIU 2.5 0.310.35 0.80 0.60 2.51 49 42 3.6 2.4 1.05 420 3.0 0.340.38 0.87 0.65 2.72 51 44 3.9 2.6 1.13 452 3.5 0.370.41 0.93 0.7
29、0 2.93 53 46 4.2 2.8 1.22 486 4.0 0.400.45 1.00 0.75 3.14 55 47 4.5 3.0 1.26 502 4.5 0.430.49 1.06 0.80 3.35 57 49 4.8 3.2 1.39 556 5.0 0.460.52 1.13 0.84 3.52 59 51 5.1 3.4 1.46 584 5.5 0.490.55 1.19 0.89 3.72 61 53 5.4 3.6 1.55 619 DB15/T4192005 10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表 B.1 泌乳期各月日产奶量统计表 305 天产奶量 (kg) 泌乳期(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4500 18 20 19 17 16 15 14 12 10 9 5000 19 22 21 20 18 17 15 13 12 10 5500 20 24 23 22 20 18 17 15 12 11 6000 22 26 25 24 21 19 18 16 15 12 6500 24 28 27 26 23 21 20 18 1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