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3304020M 33 a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36712009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allyswitched optical network(ASON)nodePart 1: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DHbased ASON node200909-30发布 200912-01实施车瞀鹳鬻瓣警麟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 次6BT 2436712009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
2、义、缩略语331术语和定义332缩略语34 ASON节点设备的组成与应用541 AsON节点设备的组成542 ASON节点设备的接口“643 ASON节点设备的应用类型75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技术要求751呼叫与连接管理要求752路由要求853自动发现要求-1054链路资源管理要求ll55地址和名称要求1256控制平面初始化、重配置和恢复要求1257可靠性要求1258可扩展性和升级能力要求126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接口要求1361 UNI-1362 E-NNI-156 3 I-NNI-167与传送平面相关的技术要求1771基本要求1772比特率与帧结构1773复用结构1774交叉连接要求1775业务承
3、载和物理接口要求1776定时与同步要求198与DCN相关的技术要求1981基本要求1982接口要求1983数据通信功能要求一2084 DCN的可靠性要求”209性能指标要求2091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性能指标2092与传送平面相关的性能指标要求21TGBT 243671200910保护和恢复要求101基本要求-102基于传送平面的保护要求103基于控制平面的保护要求104恢复要求1l设备管理要求-111 与传送平面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112与控制平面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113与DCN相关的设备管理要求-12运行和维护要求121设备的冗余度要求122安全性要求123运行、管理和维护接口124公务联络通信
4、125使用者接口126环境要求127供电要求128接地要求-船毖毖毖弘孙撕孙曲如如钉n刖 吾GBT 2436712009GBT 24367(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预计由以下部分组成: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第2部分:基于OTN的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本部分为GBT 24367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相关技术内容参考了ITU-T G8080(自动交换传送网体系结构、ITuT G7713(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ITU_T G7714通用自动发现技术、ITUT G7715ASON路由结构和要求、ITU-T
5、G7718(ASON管理框架等建议,以及OIF、IETF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建议和草案,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本部分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测试方法 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测试方法配套使用。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继军、杨建华、张国颖、陈晓辉、黄峰、高建华、柯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技
6、术要求GBT 24367120091范围GBT 24367的本部分规定了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包括节点设备的基本组成,与控制平面、传送平面和数据通信网(DCN)相关的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相关接口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要求,保护与恢复要求,管理要求,以及运行和维护要求等。本部分适用于在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基于ITL卜T G7832006规范的SDH设备功能块特性之上的ASON节点设备。专用电信网中的同类设备亦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436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
7、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适用于本部分。GBT 761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GB 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5941 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T 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试方法GBT 20185-2006 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GBT 2164512008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YDT 900 SDH设备技术要求时钟YDT 1022同步数字体系(
8、SDH)设备功能要求YDT 1078 SDH传输网技术要求网络保护结构问的互通YDT 1 109 ATM交换机技术规范YDT 1238 200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 1267-2003基于SDH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要求YDT 12892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YDT 1299-2004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 抖动和漂移YDT 1345-2005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弹性分组环(RPR)功能部分YDT 1474-2006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多协议标记
9、交换(MPLS)功能部分YDN 027 SDH传输网技术要求环形网YDN 0281997 SDH光缆系统及设备的保护线性复用段、自愈环及其他类型结构YDN 037同步数字体系(SDH)管理网管理功能、ECC和Q3接口协议栈规范ITuT G7032001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器特性】GBT 24367120092ITUT G7042虚级联信号的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ITuT G7072003 同步数字体系的网络节点接口ITuT G783-2006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的特性ITuTG784 SDH管理ITuT G823基于2 048 kbs系列的数字网络内抖动和漂移控制ITu-T
10、 G841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保护结构的类型和特性ITuT G7712-2008数据通信网的体系结构与规范ITuT G7713-2006 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ITUT G771312003采用PNNI的DCM信令ITuT G77132 2003 采用GMPLS RSVP-TE的DCM信令ITuT G771332003 采用GMPLS CR-LDP的DCM信令ITUT G7714通用自动发现技术ITU_T G771412003 SDH和OTN网络中自动发现协议ITuT G7715-2002 ASON路由结构和要求ITuT G77151 2004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需求ITUT G771522
11、007支持远端路由请求的AsON路由架构和要求ITUT G8080 自动交换传送网体系结构IEEE 8023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重访问的访问方式及物理层定义IEEE 8023ae 10 G以太网1ETF RFC 2205 RsVP功能规范(版本1)IETF RFC 2403 ESP和AH内的HMACjMD596的使用IETF RFC 2748通用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IETF RFC 2961 RSVP更新开销降低扩展IETF RFC 3209 RSVP-TE:用于LSP隧道的RSVP扩展IETF RFC 3469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恢复的框架IETF RFC 3473 GM
12、PLS RSVp-TE信令扩展IETF RFC 3474 ASON用GMPLS RSVP-TE使用和扩展的IANA分配文件IETFRFC 3476光UNI信令用LDP和RSVP扩展IETF RFC 3630-2003对OSPFv2的流量工程扩展IETF RFC 4003出口控制的GMPLS信令规程IETF RFC 4139-2005用于ASON的GMPLS信令使用和扩展的需求IETF RFC 4202支持GMPLS的路由扩展IETF RFC 4203-2005 用于GMPLs的OSPF扩展IETF RFC 4204-2005链路管理协议(LMP)IETF RFC 4207 LMP测试消息的SD
13、H编码IETF RFC 4258用于ASON的GMPLS路由需求IETF RFC 4606 GMPLs支持对SDH网络控制的扩展OIF-UNI_010-R2一Common用户网络接口10公共部分信令规范(版本2)OIF-UNl-010 R2一RSVP用户网络接口10 RSVP信令规范(版本2)OIF-ENNI-SIG-010运营商内部BNNI信令规范OIF-SEp-011 uNINNI安全扩展规范OIFSEP-021 UNINNI安全扩展补充规范OIF-UNI-020-Common用户网络接口20公共部分规范0IF-ENNI_OsP卜010使用OSPF的运营商内E-NNI 10路由规范GBT
14、2436712009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GBT 21645120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I正常删除graceful deletion一种按照既定的规范从源或宿发起的删除,可以在删除呼叫或连接后在传送平面不出现相应的告警。312强制删除forced deletion呼叫或连接建立过程中出现错误或状态超时时发起的一种删除方式,可能在传送平面产生相应的告警。313出口控制egress control在LSP的源节点通过显式路由对象(ERO)来控制LSP的终结的功能,包括接口和标签控制。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ADM AddDrop Multiplexe
15、r 分插复用器AIS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告警指示信号ASON Automatically Switched Coptical Network 自动交换光网络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转移模式AU Administrative Unit 管理单元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CallC Call Controller 呼叫控制器CC Connection Controller 连接控制器CCI Connection Control Interface 连接控制接口CCID Control
16、Channel ID 控制通路标识CLNP Connectionless Network Layer Protocol 面向无连接的网络层协议COPS Common Open Policy Service 通用开放策略服务(协议)CRLDP Constrained Routing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基于约束路由的标记分发协议CTP Connection Termination Point 连接终端点DA Discovery Agent 发现代理DCC Data Communication Channel 数据通信通路DCF Data Communicatio
17、ns Function 数据通信功能DCM Distributed Call and Connection Management 分布式呼叫与连接管理DCN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数据通信网DDRP Domain to Domain Routing Protocol 域到域路由协议DXC Digital CrossConnect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ECC Embedded Control Channel 嵌入控制通路ENNI External Network-to-Network Interface 外部网络网络接口GMPLS Generalized Mul
18、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3GBT 24367120094HDLCIANAIDINNIIPCCIPSecIS-ISLANLCASLERLMPLOFLOPLoSLRMLSALSRMAMCNMPLSNCCNMl一ANMITNNINSAPOSPF二TE0VPNRAPCPCPDHPDPPDUPEPPNNIPPPQoSRCRPRRSVP-TES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dentifier 标识符Internal Ne
19、twork-to-Network Interface 内部网络网络接口IP Control Channel IP控制通路IP Security IP安全协议Intermediate SystemIntermediate System 中间系统一中间系统(路由协议)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abel Switching Edge Router 边缘LSRLink Management Protocol 链路管理协议Loss of Frame 帧丢失Loss of Pointer 指针丢失Loss
20、of Signal 信号丢失Link Resource Manager 链路资源管理器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链路状态广播Label Switch Router 标签交换路由器Management Agency 管理代理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管理通信网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记交换Network Call Controller 网络呼叫控制器Network Management InterfaceA 网络管理A接口Network Management InterfaceT 网络管理
21、T接口Networkto-Network Interface 网络网络接口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 网络服务接人点Open Shortest Path FirstTraffic Engineering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一流量工程Optical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光虚拟专用网Routing Area 路由域Protocol Controller 协议控制器Permanent Connection 永久连接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准同步数字体系Policy Decision Point 策略决
22、策点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Policy Enforcement Point 策略实施点Private Network-Network Interface 专用网络一网络接口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点到点协议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Routing Controller 路由控制器Resilient Packet Ring 弹性分组环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资源预留协议一流量工程Switched Connection 交换连接SCNSDSDHSECSFS
23、NCSNPSNPPSPCSRLGSSMSTMTAPTCPTETLVTMTNATNETPTTLTUUNIUNI-CNVCWANWTRSignall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Signal Degraded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 Equipment ClockSignal FailureSubnetwork ConneetionSubnetwork PointSubnetwork Point P001Soft Permanent ConnectionShared Risk Link GroupSynchronization Statu
24、s Message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Termination and Adaptation PerformerTermination Connection PointTraffic EngineeringType Length ValueTermination MultiplexerTransport Network Assigned AddressTransport Network ElementTansport PalneTimeto LiveTributary UnitUser-Network InterfaceUser-Network Interfa
25、ce-ClientNetworkVirtual CircuitWide Area NetworkWait Time to RestoreGBT 2436712009信令通信网信号劣化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时钟信号失效子网连接子网点子网点池软永久连接共享风险链路组同步状态消息同步传送模块终结和适配执行器终端连接点流量工程类型一长度一值终端复用器分配给传送网络的地址传送网元传送平面生存时间支路单元用户网络接口UNI客户侧网络侧虚电路广域网等待恢复时间4 ASoN节点设备的组成与应用41 ASON节点设备的组成ASON节点设备的功能构成如图1所示。ASON节点设备应具有ASON体系结构中传送平面、控
26、制平面、管理平面这3个平面的功能,以及与DCN相关的功能。其中,与传送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包括基本的SDH功能(如sDH交叉连接单元、接口适配单元,开销处理单元、定时与同步单元等)、多业务承载与处理功能,以及与实现ASON节点设备相关的新增功能等。与控制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包括连接控制器(CC)、路由控制器(RC)、链路资源管理器(LRM)、流量策略(TP)、呼叫控制器(CallC)、发现代理(DA)、终结和适配执行器(TAP)、协议控制器(Pc)和SCN接口单元等,具体应满足ITuT G8080的规定。与管理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包括管理代理(MA)、MCN接口单元等。与DCN相关的功能元件包括SC
27、N接口单元、MCN接口单元。5GBT 2436712009业务接口图1 基于SDH的ASON节点设备的功能构成示例节点设备中与控制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和与传送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可以是l:1或1:n的对应关系。采用1:n对应关系的节点设备不在本部分规定的范围内。节点设备中与管理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和与传送平面相关的功能元件应是1:1的对应关系。42 ASON节点设备的接口421物理接口4211业务接口ASON节点设备可提供的业务接口包括以下类型:sDH接口,可包括STM一141664256接口;PDH接口,可包括2 048 kbs、34 368kbs、44 736 kbs和139 264 kbs P
28、DH接口;以太网接I=I,可包括10 M100 M、GE、10 GE以太网接口;ATM接口,可包括STM一14 ATM接口;其他接口,指为实现ASON传送网的多业务承载功能而需要节点设备提供的其他类型的业务接口,如FICON、ESCON和光纤通道等存储业务的接口。4212 DCN接口ASON节点设备可支持的DCN接口主要包括DCC接口和以太网接口,具体应满足本部分中82的规定。4213时钟接口ASON节点设备同步定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时钟接口包括2 048 kHz和2 048 kbits时钟接口,应分别满足ITL卜T G7032001中第10章和第6章的规定。422逻辑接口4221与控制平面相关
29、的接口ASON节点设备中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接口主要有2类: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网络接口(NNI)。UNI是业务请求者和业务提供者的控制平面实体间的双向信令接口,用户侧称为UNI-C,网络侧称为UNI-N。6GBT 2436712009NNI又分为内部网络网络接口(INNI)和外部网络网络接口(ENNI)。I-NNI是在一个控制域内部或者在有信任关系的多个控制域中的控制实体间的双向信令接口;ENNI是在不同控制域中的控制实体间的双向信令接口。4222网络管理接口节点设备通过网络管理接口与上层网管系统相连,纳入统一的ASON网络管理。接口类型包括Q、F等多种接口,具体应满足本部分中123的规
30、定。4223内部逻辑接口在AsON节点设备中,还应支持如下逻辑接口:NMI_A和NMIT:NMI-A是节点设备管理平面与控制平面之间的接口,称为网络管理A接口;NMI-T是节点设备管理平面与传送平面之间的接口,称为网络管理T接口。NMI接口中的信息主要是相应的网络管理信息。ccI:是节点设备控制平面与传送平面之间的接口。CCI中的交互信息主要分为两类,从控制平面到传送平面的交叉控制命令和从传送平面到控制平面的资源状态信息。43 ASON节点设备的应用类型根据节点设备对外提供的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接口类型的不同,ASON节点设备可以作为ASON网络内提供I-NNI功能的节点、提供E-NNI功能的节点
31、、提供UNI-N功能的节点和提供UNI-C功能的节点,或上述功能的组合。只提供UNI-C功能的ASON节点设备不在本部分的范围内。5与控制平面相关的技术要求51呼叫与连接管理要求511基本要求ASON节点设备应支持分布式的呼叫与连接管理(DCM)功能。ASON节点设备应支持呼叫与连接分离的控制平面功能,或具有升级后支持该功能的能力,具体应满足ITuT G8080、G77132006的规定。节点设备应支持永久连接(PC)、交换连接(SC)和软永久连接(SPC)3种连接类型;应支持单向点到点连接、双向点到点连接,可选支持单向点到多点连接(组播)。节点设备应支持PC到SPC的迁移。节点设备应支持的呼
32、叫与连接管理功能包括:a)呼叫控制功能,即在一个或多个用户应用和网络之间的一个信令功能,用于控制建立、释放、修改和维护连接组。b)呼叫允许功能(可选)。c)连接控制功能,即与连接相关的建立、释放、连接状态的保持(包括属性查询和修改等),以及相关的实现协议。当支持连接修改功能时,修改的属性可包括保护恢复类型、返回方式、恢复优先级、带宽、用户信息、附加信息等。d)连接允许控制功能。具体应满足GBT 216451 2008中83的规定。节点设备应具有基本的竞争处理功能。竞争是当两个独立的连接请求同时申请相同的资源时发生的问题,节点设备应能够支持控制平面具有解决这种冲突问题的机制,具体应满足GBT 2
33、164512008中84的规定。当ASON网络中发生不同层次的异常情况时,节点设备应能够支持控制平面提供DCM的异常处理功能,从这些异常中恢复,具体应满足GBT 2164512008中85的规定。控制平面故障不应影响已建立的呼叫和连接。节点设备支持的DCM功能的操作规程,应满足ITU-T G7713 2006中61的规定。7GBT 2436712009512信令协议功能要求节点设备所支持的信令协议负责DCM的具体实施。节点设备支持的信令协议功能应满足如下要求:a) 应支持ITuT G8080、G7713-2006和本部分511规定的各种DCM功能。b)应支持单一连接和一组连接(即单一呼叫对应一
34、个或一组连接)2种连接管理方式,包括连接的建立、拆除和查询等。c)应支持对每个呼叫和连接的所规定域内的唯一标识。d)应支持G7713-2006规定的所有呼叫和连接属性参数。应支持具有可扩展性的信令能力集,以保证网络的性能要求。有关连接的流量参数和标签应满足IETF RFC 4606的规定。e)应对所有请求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响应,必要时给出原因。f)应支持显式路由方式,可采用严格显式路由或松散显式路由方式。g)应支持故障通告,以及呼叫和连接状态的通告。h)应支持信令消息的优先级传递,确保与保护恢复等相关的重要信令消息得到优先处理。i)应支持不同级别的保护恢复要求。j)应支持回溯机制(Crankba
35、ck),即回溯到中间节点(一般是域边界节点)或回溯到源节点进行重路由。有关回溯机制(Crankback)的基本功能要求应满足IETF RFC 4139-2005中46的规定。k)应支持GMPLS出口控制功能,具体应满足IETF RFC 4003,或RFC 3474和RFC3476的相关规定。除上述要求外,节点设备支持的信令协议还应满足如下异常处理要求:a)发生信令网缺陷(包括用户信令缺陷和网络信令缺陷)时的处理应满足ITuT G77132006中62的规定,在UNI、E-NNI的处理应进一步分别满足本部分61和OIF-ENNI-SIG一01中第9章的规定。b)DCM信号流程异常处理应满足ITU
36、T G77132006中63的规定。513信令协议选择对于ASON网络内的所有控制域,域问信令协议应与域内信令协议的选择无关,UNI、I-NNI和E-NNI接口的信令协议选择应相互独立。本部分仅规定基于ITU-TOIF定义的信令协议,对于基于IETF定义的uNIE_NNI信令协议待研究。a)UNI应支持RSVPTE协议,具体应满足本部分61的规定。b)E-NNI应支持RSVP-TE协议,具体应满足本部分62的规定。c)I-NNI接121为控制域内部接口,可以采用PNNI、RSVPTE、CRLDP 3种协议的一种,分别在ITUT G77131、G77132和G77133中进行了规定。如节点设备的
37、UNI、E-NNI和I-NNl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信令协议,应支持实现不同协议转换的网关功能。52路由要求521路由结构要求ASON节点设备的路由结构中应包括与具体协议无关的元件(如LRM和RC)以及与具体协议相关的元件(如PC等),具体应满足ITuT G8080和G7715-2002的规定。节点设备的路由功能应支持控制平面满足如下路由结构要求:a)域问路由协议应与域内路由协议及其控制分布模式(如集中式、完全分布式)无关。b)不同传送层面的路由协议和路由方式可以不同。c) 应能支持在同一个路由域中存在多个路由协议并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节点设备中可存在多个协议控制器,且路由控制器与协议控制器之间不要
38、求存在一对一的关系。8GBT 2436712009d)可选支持多种OVPN模式,如共享资源模式和专用资源模式等。e)路由邻接拓扑和传送网拓扑不一定一致,应支持路由邻接拓扑的自动生成。f)应支持在单个运营商网络内对每一个路由域的唯一标识。本节规定的路由结构要求仅适用于单个运营商内部网络,不适用于由不同运营商组成的AsON网络。g)路由信息应提供单个域的抽象视图,抽象的程度由运行策略决定。h)路由控制域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应与域内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及其控制分布模式无关。i)路由执行器应提供系统故障(如存储空间耗尽)恢复功能。522路由功能要求ASON路由功能包括可达性信息传播、网络拓扑资源信息发布以及
39、通道路由计算。ASON路由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支持源路由、逐跳路由和分级路由方式3种选路方式之一。b)网络拓扑应由控制平面实现自动发现。路由功能应支持网络拓扑的维护,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应自动更新节点的拓扑信息。c)应支持在本控制域内进行节点和链路状态信息的发布,发布的信息应包括节点可达性、链路容量、链路权重、节点和链路分集、链路保护类型等。d)应支持分级路由结构,域问路由支持拓扑抽象和概要信息的发布。e)路由功能应支持把2个ASON节点问具有相同特性的多条链路组成一个链路捆束(Link bundie),减少链路状态更新信息。f)应支持基于约束条件的通道选择,可以包括链路代价、分集、业务
40、级别、网络性能指标、管理策略、传输层特定约束条件(如光层损伤)等。通道路由计算应支持以下路由约束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链路代价;包含特定网络资源(节点、SNPP链路、SNP链路);排斥特定网络资源(链路和节点);链路保护约束;路由分集约束,包括链路分离、节点分离和SRLG分离;负载均衡(可选);网络性能指标(如时延、误码率)(可选);传输层特定约束条件(例如光层损伤等)(可选);其他出于管理目的的策略。有关路由功能的进一步要求应满足GBT 2164512008中93的规定。523路由协议要求5231基本要求路由协议是用于路由选择和链路状态分发的协议。路由协议包括域内路由协议和域问路由协议。A
41、SON节点设备路由协议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应采用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并满足ITUT G771512004建议的要求。b)应支持ITuT G7715 2002中定义的分级路由结构。c)应支持源路由、分级路由、逐跳路由方式中的一种。d)应支持节点间的多链路,以及链路分集和节点分集。e)应支持不同级别的保护恢复要求。f)应支持Crankback机制。g)域问路由协议应独立于任何域内的路由协议。h) 域问路由协议应支持基于策略的路由信息交换。9GBT 2436712009i)域问路由协议应支持域的拓扑和资源信息抽象,支持可达性信息聚合。j)应支持分级的路由信息分发。k)可选
42、支持远端路由请求功能。此时,节点设备支持的路由体系结构和要求应满足G77152-2007建议的规定。有关路由协议的进一步要求应满足GBT 216451 2008中94的规定。5232路由消息和属性As0N节点设备应支持以下类型的路由消息:a)路由邻接关系维持消息;b)路由信息消息;c)错误处理消息。具体应满足ITU-T G7715-2002中第8章的规定。路由协议所交换的信息包括节点属性和链路属性,节点设备应支持的属性包括:a)节点属性:包括可达性属性、与分集相关的属性,以及其他节点属性,具体应满足ITuTG7715-2002中71和G77151 2004中118的规定。b)链路属性:主要包括链路状态(如存在性、权重和容量)、与分集相关的属性,以及其他链路属性,具体应满足ITUT G77152002中72和G771512004中119的规定。5233路由协议选择节点设备可支持的路由协议分为域问路由协议和域内路由协议,本部分仅规定基于ITuTOIF定义的路由协议,对于基于IETF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