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 4480.2-1994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pdf

    • 资源ID:196206       资源大小:189.6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4480.2-1994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pdf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 品 添 加 剂 GB 4480.2-94 胭 脂 红 铝 色 淀 Food additive Ponceau 4R aluminum lak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胭脂红与氢氧化铝作用生成的颜料色淀,本品可添加于食品 中,作着色剂用。 分子式:G20H11N2Na3o10S3 相对分子质量:538.53(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 引用标准 GB/T60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6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

    2、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4480.1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 GB/T6682 实验室用水规格 GB 8450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 3 技术要求 3.1 外观:红色粉末。 3.2 鉴别:符合检验。 3.3 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 指 标 含量(以色酸计),(m/m) 20.0 加热减量(1352),(m/m) 30.0 盐酸和氨水中不溶物,(m/m) 0.5 水溶性氯化钠及硫酸盐(以钠盐计),(m/m) 2.0 副染料,(m/m) 1.2 砷(As),(m/m) 0.0003 重金属(以Pb计),(m/m) 0.

    3、002 钡(Ba),(m/m) 0.05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 三级水。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分别 按GB/T601、GB/T602、GB/T603之规定配制。 4.1 外观 用目视测定。 4.2 鉴别 4.2.1 试剂和材料 a.盐酸(GB/T622); b.磷酸氢二钾(GB/T1274):13.6 g/L溶液; 配制:称取磷酸氢二钾13.6g,加水溶解,稀释至约900mL,再用约4g/L氢氧化钠溶液 70mL,调节溶液到pH7,置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c.氨

    4、水(GB/T631):(12)溶液; d.盐酸(GB/T622):(13)溶液; e.氢氧化钠(GB/T629):40g/L及100g/L溶液; f.胭脂红铝色淀标准样品:含量20.0。 4.2.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 4.2.3 分析步骤 4.2.3.1 称取约0.5g试样,溶于5mL浓盐酸中,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磷酸氢二钾溶 液至刻度,摇匀,然后准确吸取2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再用磷酸氢二钾溶液稀释至刻 度,该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应为5082nm。 4.2.3.2 称取约0.1g试样加入盐酸溶液5mL,并在水浴中加热约5min,摇动使其溶解,溶 液澄清,呈红色溶液,冷却,

    5、用氨水溶液中和,溶液渐渐变成红色胶状沉淀。 4.2.3.3 称取约0.1g试样,加入100g/L氢氧化钠溶液5mL,在水浴中加热5min,摇动溶解, 溶液澄清,呈红色溶液,冷却,用盐酸溶液中和到中性,形成红色胶状沉淀。 4.3 胭脂红铝色淀含量的测定 4.3.1 三氯化钛滴定法 4.3.1.1 方法提要 碱性介质中,染料中的偶氮基被三氯化钛还原分解成氨基化合物,按三氯化钛标准滴 定溶液的消耗量来计算染料百分含量。 4.3.1.2 试剂和材料 a.硫酸亚铁铵(GB/T661); b.盐酸(GB/T622); c.三氯化钛; d.柠檬酸三钠(HG/T31298); e.硫氰酸铵(GB/T660):

    6、200g/L溶液; f.硫酸(GB/T625):(19),(11)溶液; g.重铬酸钾(GB642):C(1/6K2Cr2O7)0.1mol/L标准溶液; h.三氯化钛标准溶液:C(TiCl3)0.1ml/L新配制的,配制方法见GB4480.1附录A (补充件); i.钢瓶装二氧化碳。 4.3.1.3 分析步骤 称取约7g试样,精确至0.0002g,加(19)硫酸溶液80mL,在4050下搅拌溶解, 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已冷却至室温的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准确吸取50mL, 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拧檬酸三钠30g,水200mL,按GB4480.1图1装好仪器,在液面下 通入二氧

    7、化碳气流的同时加热至沸,并用三氯化钛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到无色为终点。 4.3.1.4 分析结果的表述 胭脂红铝色淀的质量百分含量(X1)按式(1)计算: Vc0.1346 X1 -100 (1) 50 m- 250 式中:V滴定试样耗用的三氯化钛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三氯化钛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0.13461.00mL三氯化钛标准溶液c(Ticl3)1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胭脂红 铝色淀质量; m试料的质量,g。 4.3.1.5 允许差 二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1,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3.2 分光光度比色法 4.3.2.1 方法提要 将试样与已知含量的标样

    8、分别用水溶解后,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其吸光度,然 后计算出试样的含量。 4.3.2.2 试剂和材料 a.酒石酸氢钠(HG/T31300); b.胭脂红铝色淀标准样品:含量20.0。 4.3.2.3 仪器、设备 a.分光光度计; b.比色皿:10mm。 4.3.2.4 分析步骤 a.胭脂红铝色淀标样溶液的制备 称取胭脂红铝色淀标准品0.500g,精确至0.0002g,加入水20mL和酒石酸氢钠2g,加 热至90,溶解后移入500mL的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准确吸取10mL,移入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b.胭脂红铝色淀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量与操作方法同标样溶液的制备。

    9、c.操作 将标准溶液和试验溶液同在5082nm波长处用10mm比色皿在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各自的 吸光度。 以水作参比液。 4.3.2.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胭脂红铝色淀的质量百分含量(X2)按式(2)计算: A X2-Xs (2) As 式中:A试验溶液的吸光度; As标样溶液的吸光度; Xs胭脂红铝色淀标准样品的质量百分含量(三氯化钛法)。 4.3.2.6 允许差 二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2,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以上测定方法以三氯化钛滴定法为仲裁方法,日常检验可根据条件任选一种进行测定。 4.4 加热减量的测定 同GB 4480.1中4.4条。 4.5 盐酸和氨水中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10、4.5.1 试剂和材料 a.盐酸(GB/T622); b.盐酸(GB/T622):(37)溶液; c.氨水(GB/T631):(496)溶液; d.硝酸银(GB670):C(AgNO3)0.1mol/L溶液。 4.5.2 分析步骤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1g,置于600mL烧杯中,加入水20mL和浓盐酸20mL,充分 搅拌后加入热水300mL,搅匀,盖上表面皿,在7080的水浴中加热30min,放冷,用已 在1352烘至恒重的G4砂芯坩埚过滤,用水将烧杯中的不溶物冲洗到坩埚中,洗涤至洗 涤液无色后,再用氨水溶液100mL洗涤,用盐酸溶液10mL洗,以后用水洗到溶液用硝酸银 溶液检测无白

    11、色沉淀,然后放入1352恒温烘箱中烘至恒重。 4.5.3 分析结果的表述 盐酸和氨水中不溶物质量百分含量(X3)按式(3)计算: m2 X3100 (3) m1 式中:m2干燥后不溶物质量,g; m1试料质量,g。 4.5.4 允许差 二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05,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6 水溶性氯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4.6.1 试剂和材料 a.活性炭; b.硝基苯(HG/T3963); c.硝酸(GB/T626):(11)溶液; d.硝酸银(GB/T670):c(AgNO3)0.1mol/L标准溶液; e.硫氰酸铵(GB/T660):c(NH4CNS)0.1mol/L标

    12、准溶液; f.硫酸高铁铵(GB/T1279)溶液 配制:称硫酸高铁铵14g,溶于水100mL,过滤,加硝酸10mL,贮于棕色瓶中。 4.6.2 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1g,准确加水200.00mL,搅拌均匀,放置30min(其间不停 搅动),用干燥滤纸过滤,如滤液有色,则加2g活性炭,不时搅动下放置1h,再用干燥滤 纸过滤,如仍有色则更换活性炭重新操作。 4.6.3 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4.6.3.1 分析步骤 取以上试验溶液50mL,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硝酸溶液2mL和硝酸银标准溶液10mL (氯化物含量多时要多加些)及硝基苯5mL,剧烈摇动到氯化银凝结,加入硫酸

    13、高铁铵试液 1mL,用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硝酸银到终点并保持1min,同时以同样方法做一空 白试验。 4.6.3.2 分析结果的表述 氯化物质量百分含量(X4)按式(4)计算: (V2V1)c0.0584 (V2-V1)c23.36 X4100= (4) 50 m m 200 式中:V1滴定试样用去0.1mol/L硫氰酸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空白溶液用去硫氰酸铵溶液的体积,mL; c硫氰酸铵标准溶液之浓度,mol/L; 0.05841.00mL硫氰酸铵标准溶液c(NH4CNS)1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氯化钠 质量; m试料质量,g。 4.6.3.3 允许差 二次平行测定结

    14、果之差不大于0.3,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6.4 硫酸盐(以钠盐计)含量的测定 4.6.4.1 试剂和材料 a.氨水(GB/T631); b.氢氧化钠(GB/T629):0.2g/L溶液; c.盐酸(GB/T622):(199)溶液; d.乙醇(GB/T679):95; e.四羟基苯醌二钠氯化钾(GB646):混合试剂等量混合; f.硫酸(GB/T625):c(1/2H2SO4)0.1mol/L标准溶液; g.酚酞:10g/L乙醇溶液; h.玫瑰红酸钠指示液:称取玫瑰红酸钠0.1g,溶于水10mL(现配现用); i.氯化钡(GB/T652):c(1/2BaCl2)0.1mol/L标

    15、准溶液 配制:称取氯化钡12.25g,溶于蒸馏水50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摇匀。 标定:吸取硫酸标准溶液20mL,加水50mL,并用氨水中和至亮黄试纸呈碱性反应,然 后用氯化钡标准溶液滴定,以玫瑰红酸钠指示液作外指示,在滤纸上呈现玫瑰红色斑点保 持2min不褪为终点。 氯化钡标准溶液的浓度(X5)按式(5)计算: V1C x5 (5) V2 式中:V1硫酸标准溶液体积,mL; V2氯化钡标准溶液体积,mL; c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mol/L。 4.6.4.2 分析步骤 吸取试验溶液25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 1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呈 粉红色,然后

    16、滴加盐酸溶液到粉红色消失,再加乙醇30mL和四羟基苯二钠氯化钾混合指示 剂0.4g,摇匀,溶解后在不断摇动下以氯化钡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呈玫红色为终点,在滴 定时要用灯光从侧面照射仔细观察,另用玫瑰红酸钠指示液作液外指示作比较;同时以相 同方法做空白试验。 4.6.4.3 分析结果的表述 硫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X6)按式(6)计算: (V1V2)c0.071 200 X6-100 m 25 (V1V2)c56.8 (6) m 式中:V1滴定试验溶液耗用氯化钡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空白溶液耗用氯化钡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氯化钡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0.0711.00mL氯

    17、化钡标准溶液c(1/2BaCl2)1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硫酸钠质 量,g; m试料的质量,g。 4.6.4.4 允许差 二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1,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注:水溶性氯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测定结果之和2。 4.7 副染料含量的测定 4.7.1 方法提要 同GB4480.1中4.7.1条。 4.7.2 试剂和材料 除试剂中增加酒石酸氢钠(HG/T31300)外,其余均同GB 4480.1中4.7.2条。 4.7.3 仪器、设备 同GB 4480.1中4.7.3条。 4.7.4 纸上层析条件 展开剂:正丁醇无水乙醇氨水溶液623。 温度:2025。 4.7.5 分析步

    18、骤 试样洗出液的制备:称取试样约2g,精确至0.01g,置于烧杯中,加入水80mL和酒石 酸氢钠5g,加热至90,搅拌使其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下操作同GB4480.1 中4.7.4.2条试样洗出液的制备(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开始)。 标样洗出液的制备:准确吸取上述2试验溶液6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 度,摇匀。用微量进样器吸取200L,均匀地点在离滤纸底边25mm的一条基线上,待展开 剂前沿线仅上升40mm,取出后吹干,剪下展开的所有染料部分,萃取操作同前。用厚度为 10mm比色皿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吸光度。 同时用空白滤纸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按相同方法操作后测萃

    19、取液的吸光度。 4.7.6 分析结果的表述 副染料质量百分含量(X7)按式(7)计算: (A1-b1)(An-bn) 5 X7= 6s (7) (As-bs) 式中:A1,An各副染料萃取液以50mm光径长度计算的吸光度; b1,bn各副染料对照空白萃取液以50mm光径长度计算的吸光度; As标准萃取液以10mm光径长度计算的吸光度; bs标准对照空白萃取液以10mm光径长度计算的吸光度; 5折算成10mm光径长度的比数; 6以2试验溶液作基准的标准萃取液的参比浓度,; s试料的总含量。 4.7.7 允许差 二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8 砷含量的测定

    20、样品先采用GB8450中1.4.2.1规定的湿法消解进行处理,然后采用方法2中规定的砷斑 法进行测定。 4.9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4.9.1 方法提要 试样高温下进行炭化,灰化,放冷后,加酸溶解过滤,然后稀释至一定体积,用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仪进行测量。 4.9.2 试剂和材料 a.硫酸(GB/T625); b.硝酸(GB/T626); c.盐酸(GB/T622):(37)溶液; d.铅标准溶液:按GB/T602配制后,再稀释配制成每1mL含铅0.00g,0.25g, 0.50g,1.00g,2.00g5个标准溶液。 4.9.3 仪器、设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4.9.4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

    21、.0g(精确至0.01g),放入瓷蒸发皿中,加少量硫酸调湿,徐徐加热,在低 温下炭化后放冷,再加硫酸1mL,缓缓加热到不发生硫酸蒸气后在450550灼烧至残渣 白色,放冷,加盐酸5mL和硝酸1mL,将残渣用玻璃棒捣碎,在水浴上蒸干,加盐酸5mL再 次把残渣捣碎,再蒸干,加入盐酸溶液10mL加热溶解,冷却,过滤,用盐酸30mL洗涤残 渣,合并滤液和洗液,放入烧杯中,在水浴上蒸干后,加盐酸溶液5mL和少量水加热溶解, 冷却,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烧杯,洗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 匀,然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以火焰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和浓度直读进行测量。 同时以相同方法做一空白

    22、试验。 4.9.5 分析条件 光源:铅空心阴极灯; 灯电流:7.5mA; 波长:283.3nm; 狭缝:1.3nm; 燃烧皿;标准型; 燃烧高度:7.5; 空气:1.60kg/cm*2(9.4L/min); 火焰乙炔:0.30kg/cm*2(2.3L/min); 进样时间:5s。 注:不同仪器的分析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4.9.6 分析结果的表述 重金属质量百分含量(X8)按式(8)计算: c-c1 X8=0.005 (8) m 式中:c试验溶液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量值,g; c1空白溶液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量值,g; m试料质量,g; 0.005单位换算常数。 4.10 钡含量的测定 4.1

    23、0.1 试剂和材料 a.硫酸(GB/T625); b.硫酸(GB/T625):(119)溶液; c.盐酸(GB/T622):(13)溶液。 4.10.2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试样约1g,放于白金坩埚中,加少量硫酸润湿,徐徐加热,尽量在低温下使 之几乎全部灰化后,放冷,再加硫酸1mL,慢慢加热至几乎不发生硫酸蒸气为止,放入电 炉中,于450550灼烧3h。冷却后,加无水碳酸钠5g,充分混合,加盖加热熔化。再继 续加热10min,冷却后,加水20mL,在水浴上加热,将熔融物熔解。冷却后,过滤,用水 洗涤滤纸上的残渣至洗液不呈硫酸盐反应为止。然后将纸上的残渣与滤纸一起移至烧杯中, 加盐酸溶液30mL,

    24、充分摇混后煮沸。冷却后,过滤,用水10mL洗涤滤纸上的残渣,将洗液 与滤液合并,在水浴上蒸发干涸。加水5mL使残渣溶解,必要时过滤,再加水配至10mL, 加盐酸溶液0.1mL充分混合后,加硫酸溶液1mL混合,放置10min时,不得浑浊。 5 检验规则 5.1 食品添加剂胭脂红的铝色淀质量检验中,除钡的含量测定为至少每月检验一次外, 其他7个项目测定为“出厂检验”。 其余规则除每大箱为10250g外,均同GB4480.1中第5章。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除小瓶包装为每瓶250g外,其余均同GB 4480.1中第6章。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染料研究所、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怀炯、陈启龙、钱凯、邱玉美、刘静、袁亦丞。 本标准参照采用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1986年第五版食用赤色2号铝色淀)。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1230批准 19951001实施


    注意事项

    本文(GB 4480.2-1994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pdf)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