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 16556-1996 自给式空气呼吸器.pdf

    • 资源ID:184232       资源大小:252.5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16556-1996 自给式空气呼吸器.pdf

    1、GB 1 6 5 5 6 1 9 9 6 前言丰标准是根据德国国家标准!)JN5864 5第部分空气呼吸器技术要求、试验、标志)(1986年版)和H本国家标准JJSI8l:i5空气呼吸器(1986年版),结合我国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技术状态制定的标准。在技术内容七参照军用f这二个标准的要求。卒标准在我同首次制定,它规定了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种类,技术要求等要素,为国内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生产厂家和国家认可部门提供了全国统一的依据。木标准是呼吸保护安标准中个独立的部分,在呼吸保护类标准中我国已制定了若干标准,如Et;B 2890 过滤式防毒面具,(;B 2891. 1 2891. 6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

    2、性能试验方法:c;B 6220 6221 (:管面具及其性能试验方法;c;1i 2626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牛;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ill中华人民共和同交通部救捞与水下t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t海潜水装备厂。本标准主委起草人徐灿武、张根升、吴陆明、宋令清。I !I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6556 1996 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elf-contained compressed air breathing apparatus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自给式?气呼吸器的类型、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产品标志和包装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消防、矿

    3、山、化工、冶金、船舶运输等行业的作业和抢险救灾人员为防止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毒气、烟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或在缺氧环境中使用的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以下简称空气呼吸器)。牛二标准不适用于氧气呼吸器和潜水呼吸器。2 引用标准F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c;B 1189 81 胶管外观质量GB 1226-86 般压力表GB 6220 86 长管国i只劳锅字(1989)12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时IIcontained

    4、compressed air breathing apparatus 一种呼吸器,使用者自携贮存空气的贮气瓶,呼吸时不依赖环境气体。3. 2 负压式呼吸器negative pressure breathing apparatus 一种呼吸器,使用者任呼吸循环过程,面罩内压力在吸气阶段均小于环境压力。3. 3正压式呼吸器阳sitivepressure breathing apparatus 种呼吸器,使用者任呼吸循环过程,面罩内压力均大于环境压力。3. 4 额定贮气量air supply volume 把处于公称王作压力F气瓶的贮气量换算到20个标准大气压状态时的气量。4 产品种类与型号4. 1

    5、 产品种类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009批准1997 06-01实施I 9 I GB 16556 1996 表l空气呼吸器种类种类用途分类标志正!式呼吸器RPP 作业、救援题负E五式呼吸器RNP 正EE式呼吸器EPP 逃生、自救用fut五式呼吸器E.-IP 4.2 产品型号系列表2空气呼吸器系列表型号标志额定贮气量,LQ Q600 8 600 Q80012 800 QI 200 l号l 200 Ql 600 2(1 1 600 Q2 000 2 , 2 000 Q2 400 4.3 产品标志示然如:某种适用于作业、救援府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额定贮气锺为1800 I,则产品标记为RPP20.5

    6、 技术要求5. 1 性能要求5. 1. 1 气密教5.1.1.1 高压部分(工作时直接承受气瓶压力的部件的组合体)气密性按6.1规定的方法试验,各部分成龙泄漏。5.1.1.2 中lli部分工作时承受减压器输出lli力的部件的综合体)气密性接6.2规定的方法试验,各部分应无泄漏。5.1.1.3 低压部分(工作时承受供气阀输出压力的部件的组合体)气密险按6.3规定的方法试验,各部分应无泄漏。5. 1.2 面罩憾:能E耳罩的泄漏率和实际有害空间按GB6220中4.1. I古号线定。5. 1. 3 报警器性能a) 按6.4规定的方法试验,当气瓶内剩余气量等于额定贮气量的1/5(误差士50L)且至少20

    7、0l, 时,报警器应发出报警信号bl 采fflj挥碍电报警的报事辛苦苦,按6.4规定的方法试验,其发声声级应不小子90dBCA),应当气瓶压力从设定报警足j降至IMPa肘,报警器平均耗气量应不辈革过6L/min0 5. 1.4 空气呼吸器流量要求5.1.4.1 负lli式呼吸器a) 按6.5规定的方法试骏,在输入压力为1ZMP a范因时,供气流量tE更不小于150L/min,在输l9S GB 16556-1996 入压力为2MPa 气瓶额比二作压力范围时,供气流量应不小于300!,/min,且吸气阻力不大J980 Pa bl 按6.5规定的h法试验,呼气流量为300L/min时,呼气阻力应不大

    8、于300Pa。5-1-4-2 正压式呼吸器a) 按6.5规定的方法试验,在输入压力为l2MPa时,供气流量用不小于150J,/min,在输入压力为2MPa罕气瓶额定工作以力范围时,供气流量应不小于300J,/min,且面罩内压力大于本。b) 按6.5规定的方法试验,呼气阀厅启压力应不大f600 fa g呼气流量为160,/min时,呼气阻力应不大于700Pa ;呼气流:hi:为300./min时,呼气阻力应不大于980Pao 5- 1- 5 宅气呼吸器呼吸阻力5.1.5-1 负压式呼吸器按6.6、规定的方法试验,在输入压力为1MPa至气瓶额定工作压力范围时,人L肺呼吸,其吸气阻力应不超过700

    9、Pa,呼气阻力应不超过300Pa 5.1.5.2 1E压式呼吸器按6.6规定的方法试验在输入n;J1.布2MPa至气瓶额定t作际力范围时,人工肺呼吸,真呼气阻力应不超过980Pa,吸气时l副市内压力向大j苓。5- 1-6 空气呼吸器耐高温性按6.7规定的方法试骄它气呼吸器各苓部件应无异常变形、粘着、脱胶等现象。人1:肺呼吸时其性能占Y.符合下述要求。a) 负压式呼吸器吸气阻力不大于700Pa ,呼气阻力不大于:iooPa b) 正l主式呼吸器:呼气阻力不大于700Pa ,吸气时面取内压力大F零。5- 1. 7 空气呼吸器耐低温VA:按6.8规定的方法试验,空气呼吸器各部件应无开裂、异常收缩、发

    10、脆等现象。人工肺呼吸时其性能应符合下述要求。a) 负压式呼吸器:呼吸阻力不大于980Pa bl 正压式呼吸器:呼气阻力不大f-980 Pa ,吸气时而罩内压力大r零。5, 1- 8 空气呼吸器适用性按附录A标准的附it)规定的方法试验,佩戴人员主观感觉良好,无供气不足现象。佩戴人员经心电、心率、血l王检杏,其结果应在正常范围内,在模拟的环境中试验时,佩戴人员应能顺利通过模拟环境。5- 2 构造要求5- 2- 1 总体要求空气呼吸器的构造成简单,日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着装和使用,使用者在狭小的通道通行时应不被攀挂,气瓶阀的安装位置应能使佩戴者自己开启和关闭。气瓶阀同减压器连接,面市同供气阀连

    11、接均可靠且不需专用仁具,w手工即可连接。连接处若使用密封件,应不会脱落和移位。5-2- 2 各部件构造要求5-22-1 由罩面罩重量应分布对称头情应能根据人体需要进行调节,其构造要求按GB6220中4.1的规定。5-2- 2- 2 供气阀供气阀应能便于同商l取连接,正压式供气阀应设置自动正压机构。5- 2-2- 3 呼气阀在适当的位青设背H于先(喝,并防止呼气阀受外力损伤和变形,当内外压力平衡时应保持关闭状态。5-2- 2.4 减压器减月:器输出压力调整部分应设置锁紧装霄,当供气阀活门为逆向开启时,减压器输出端lY.设li.一个I I l、GB 165561996 安全阀。5. 2.2. 5

    12、安全阀安全阀应设啻防尘罩,安全阀应在制造厂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工作。5. 2. 2.6 压力显示装置压力表应显示气瓶压力,其安装位置应使佩戴者能方便读出压力值,压力表直径应不大于60mm, 外壳应装橡胶防护套。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2.5级,最小分格值为1MPa,标度盘上警报压力值段应有明显指示。即使在附淡和黑暗的环境下,佩戴者也能读出指示压力。压力表结构型式和性能按GB1226规定。当压力表损坏或同其连接的软管脱落时,按6.9规定的方法试验,在气瓶额定工作压力条件F,其漏气量应不大于30L/min0 5.2.2. 7 报警器救援用空气呼吸器应设宜报警器,自动向使用者提供报警信号,报警压力调整部分

    13、应设置锁紧装宵。5.2.2.s 寻气管导气管应不妨碍佩戴者王作和头部自由活动,且不干扰供气阀I司面翠的连接,当佩戴者的活动引起导气管弯曲、变形,导气管均不产生通气障碍g导气管爆破压力应不小于减压器输出工作压力的4倍。导气管外观质量按GB1189规定。5. 2.2. 9气瓶阀如气瓶阀开启后不可锁定,那么气瓶阀开启手轮应至少可旋转2周;气瓶阀上应设置安全膜片,安全膜片的爆破压力成不超过气瓶的设计压力。不!可工作压力的气瓶阀,其输出接口应不可互换。备用气瓶应配备一个瓶阀闷头。5.2. 2. 10气瓶气瓶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应符合劳锅字(1989)12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儿气瓶表面颜色为桔黄色,其上应有

    14、“压缩空气和额定工作压力”字样标记。5.2.2.11 高压部分强度按6.10规定的方法试验,高压部分在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水压力作用下历时2min,各构件应无渗漏和异常变形。5.2. 2. 12背托佩戴手?作弯腰和工作时应不受妨碍,织带应能根据佩戴者的需要进行调节。5. 3重量常气呼吸器总重量);(1、超过16kg(气瓶内气体压力处于额定工作压力状态)。5.4 材料空气呼吸器所使用的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足够的抗腐蚀能力,与呼吸气体接触的材料不应有害健康和产生刺激的气味。A切需要清洗和消毒的部件,制造厂应推荐对这些部件无腐蚀的清洗剂和消毒剂。6 试验方法6. 1 高压部分气密性试验在高压部

    15、分输入端输入宅气试验压力,当达到试验压力值后,用检漏液检验有无泄漏。试验压力(MPal二气瓶额定王作压力(MPal2MPa 6. 2 中斥部分气密性试验a) 在高压部分输入端输入6.1规定的试验压力,用检漏液检验各中压连接端有无泄漏。197 GB 16556-1996 川在高法部分输入端输入3双Pa空气压力,用检漏液检验各中应连接端有无泄漏。5.3 低Iii:部分气密饨试验把两罩戴在试验头型七,封闭呼气阀,向丽罩内加入I470 Pa空气压力,用检漏液检验有无泄漏。5,4 报警器性能试验a) 报警苦苦输入端输入200%以上设定被警动作压力虫草定键盘号空气压力,黑旁通部俊输入端压力下降,测量报警器

    16、动作压力;b) 当报警器起鸣后,在离报警器lm距离处测量发flfl级$c) 报警告骨输出端同流量it相连,改变报譬器输入端压力,测量报警苦苦输入压力为设fiE值和报警器输入端压力为lMPa时,报告寄器输出端流量,计算其平均倍。5.5 空气呼吸苦苦流量试验a) 吸气流最试验?也面罩戴tf.试验头型上其余部分按产品装配状态连接,改变减压器输入端输入压力,涧r)!毒连续流最为150L/min f!l 300 L/min E才面罩内压力。输入端压力可根据产品的特点,在每个规定的输入压力段内款23点作为该段输入压力的热试点。b) 呼气流量试验把面罩戴在试验头型上,其余部分按产品装配状态连接,缓慢给呼气问

    17、内腔加压测量生呼气阀开启!现力,改变将气流量,分别漠It量连续流量为:“L/1nin和3白白L自由的的呼气阻力筐。6.6 空气呼吸器呼吸阻力试验把面罩戴在试验头型上,其呼吸接口同人工肺相连,气瓶内空气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起动人工肺,测量气瓶压力降至规定压力过程中,而.内呼吸阻力值人工肺呼吸频率20次min,呼吸流量40 L/min)。fi. 7 空气呼吸苦苦耐高温性ti被把面罩戴在试验头型上,连同空气呼吸器起放入高温箱内,试验头型的呼吸接口向高温箱外的人工肺相连接。起动高温箱,加温至65士3C,然后启动人工肺,测量呼吸阻力,直至气瓶压力降至2MPa 保温1h后取出,观察空气冈吸器各部件表面(气

    18、瓶内宅气lli力为JOMPa,人工肺呼吸频率20次min,呼吸流量40L阳的。6. 8 空气呼吸糯耐低混卡i试始把丽罩戴在试验头型连同空气呼吸器一道放入低翻箱内,试验头到呼吸接r1同低温箱外的人:i:肺相连接。起动低温箱使温度降至一30c;士3,然后把置于低温箱外的气瓶同减压器相迹,起动人工瓣,测量呼吸!说力,直至气瓶尽力降至ZMPa(气瓶内空气压力为领定工作压力,人工Ill告呼吸频率20次min,呼吸流量40l./n1in)。5.9 压力显泳装晋漏气量试验导气管输入端加入额定r:作压力,与压力表连接端间流续计相连,测量重其漏气量。6. 10高压部分强度试验在i离i王部分的输入端恕i入领定工作

    19、压力的1.5倍水压力,DJB才2min,检交有无法苦苦和异常变形。7 检验规则7. 1 总则产品检验分为型式检验手在出厂检验两称形式,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对空气呼吸器进行姿式检验。a) 新试制的产品进行1.骂骂鉴定;l叶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生古构、使用材料或主要加工工艺有重大变化;c) 停产年重新恢复生产。 )8 GB 16556 1996 7.2 抽样方法型式检验应从制造厂在不低于10台的空气呼吸器中随机抽取3台,封存待测定。出厂检验应对生产现场中的每台空气呼吸器进行测定。7.3 检验内容型式检验应按第5章技术要求所规定的性能指标进行检验,空气呼吸器的耐高温性和空气呼吸器耐低温性可用一台样品进行测

    20、试。出厂检验应不少于以F内容a) 按5.1. 1气密性;b) 按5.1. 3报警器性能;c) 按5.1. 4空气呼吸器流量要求$d) 按5.1. 5空气呼吸器呼吸阻力。7. 4 判别规则型式检验按7.3规定的内容测定,各项指标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判别为合格。如有某一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加倍数量对该指标进行测定两次抽检测定均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制造厂应在消除不合格因素之后重新组织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按7.3规定的内容测试,各项指标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判别为合格。如有某一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应判别为不合格。8 标志与包装a. 1 标志每套产品标志的内容如下a) 制造厂名pb) 产品名称或代

    21、号:c) 空气呼吸器种类标志,d) 空气呼吸器型号标志ge) 制造H期或生产编号。s.2 包装a. 2. 1 产品包装应采用箱装,并且有防震、防压功能。s.2.2 部件包装可采用怠装。s.2. 3 包装箱内随带F列文件。a) 产品合格证,b) 产品说明书;c) 装箱单。s.2.4 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内向使用者描述1宁列苦J9! a) 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bl 维修、消毒、存贮及检查方面的指导,c) 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d) 制造厂认为必要的说明。I l 9 GB 16556一1996附录A(标准的附录)空气呼吸嚣适用性试验A1 试验器材试验器材7i:少2套。A2 试验人员挑选xJ使用

    22、空气呼吸器有定经验,面部外观适合佩戴面罩,经心电、心率、血压等常规检验,身体合格的试验人员4名。A3 试验条件在常温、常压和设定的模拟环境条件下进行。A4 佩戴者的主观感觉试验结束后应询问佩戴抒的主观感觉,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川佩戴的舒适性;b) 佩戴扣环的lif调何i c) 压力表的可视性;d) 面罩的清晰度:e) 空气供给情况,f) 传声情况;g) 报警情况。“ 行走试验试验人员2名,身穿消防作业服,分别佩戴空气呼吸器,以6km/h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30min,试验结束后询问佩戴者的主观感觉并检查佩戴者的心电、心率和血压。A6模拟环境中的适应性试验试验人员2名,身穿消防作业服,分别佩戴空气呼吸器,按以F顺序试验30min,试验结束后询问佩戴荐的主观感觉,并检查佩娥者的心电、心率和血压。a) 携带13kg沙包fi ,E 15 m并把抄包放在2m高的板墙上pb) 翻越高0.4、),.2,2 m相距7m的板墙径4个3c) 爬消防训练楼墙角,dl 在12m高的消防榻上爬上、爬下三次;el 在设有460mm IF方形孔的梯子上爬上、爬f次,梯子高度12m; f) 收放消防水龙带一恨gg) 爬越长3.7 m,直径。.7 m和长3.7 m、宽0.9 m,高0.6 m的孔道各一个;h) 休息5min,检查血压、心电、心率,调换气瓶;。在平地以6km/h的速度奔跑,直至试验结束。


    注意事项

    本文(GB 16556-1996 自给式空气呼吸器.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