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 50336-200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pdf

    • 资源ID:172852       资源大小:1.42M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50336-200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ode of design for building reclaimed water system GB 50336-2002 主编部门g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批准部门z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 0 3 年3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0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36 2002.自200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O. 5、1.O. 10、3. 1. 6、3.1. 7、5.4.1、5.4.7、6.2. 18、8.1. 1、8.1.3、8.1. 6 条

    2、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三年一月十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J85号文关于印发CGB5084)的要求.4.2.4 中水用于采暖系统补水等其他用途时,其水质应达到相应使用要求的水质标准。4.2.5 当中水同时满足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水质标准确定。 9 5中水系统5.1 中水系统型式5. 1. 1 中水系统包括原水系统、处理系统和供水系统三个部分,中水工程设计应按系统工程考虑。5. 1. 2 建筑物中水宜采用原水污、废分流,中水专供的完全分流系统。5. 1. 3 建筑小区中水可采用以下系统型式1

    3、全部完全分流系统32 部分完全分流系统$3 半完全分流系统;4 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5. 1. 4 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原水和中水用量的平衡和稳定、系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5.2原水系统5.2.1 原水管道系统宜按重力流设计,靠重力流不能直接接人的排水可采取局部提升等措施接人。5.2.2 原水系统应计算原水收集率,收集率不应低于回收排水项目给水量的75%。原水收集率按下式计算.L:; Q Et1州(5.2.2)式中亨一一原水收集率$L:; Qp 中水系统回收排水项目的回收水量之和(mjd);L:; QJ 中水系统回收排水项目的给水量之和(mjd)。10

    4、5.2.3 室内外原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均应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并应有防止不符合水质要求的排水接人的措施。井盖应做中水.标志。5.2.4 原水系统应设分流、溢流设施和超越管,宜在流入处理站之前能满足重力排放要求。5.2.5 当有厨房排水等含油排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隔油处理后,方可进入原水集水系统。5.2.6 原水应计量,宜设置瞬时和累计流量的计量装置,当采用调节池容量法计量时应安装水位计。5.2.7 当采用雨水作为中水水源或水源补充时,应有可靠的调储容量和溢流排放设施。5.3水量平衡5.3.1 中水系统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宜绘制水量平衡图。5.3.2 在中水系统中应设调节池(箱)。调节池

    5、(箱)的调节容积应按中水原水量及处理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在缺乏上述资料时,其调节容积可按下列方法计算g1 连续运行时,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日处理水量的35%50%计算。Z 间歇运行时,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处理工艺运行周期计算。5.3.3 处理设施后应设中水贮存池(箱)。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应按处理量及中水用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在缺乏上述资料时,其调节容积可按下列方法计算z1 连续运行时,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中水系统日用水量的25%35%计算。2 间歇运行时,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3 当中水供水系统设置供水箱采用水泵一水箱联合供水时,

    6、其供水箱的调节容积不得小于中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的50%.5.3.4 中水贮存池或中水供水箱上应设自来水补水管,其管径按中水最大时供水量计算确定。5.3.5 自来水补水管上应安装水表。5.4 中水供水系统5.4.1 中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5.4.2 中水系统供水量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及本规范表3.1.4中规定的百分率计算确定。5.4.3 中水供水系统的设计秒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供水方式及水泵的选择等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给水部分执行。5.4.4 中水供水管道宜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或其他给水管材,不得采用非镀镑钢管.5.4.5 中水贮存池(箱)宜采用耐腐蚀、易

    7、清垢的材料制作。钢板池(箱内、外壁及其附配件均应采取防腐蚀处理。5.4.6 中水供水系统上,应根据使用要求安装计量装置。5.4.7 中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布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5.4.8 绿化、浇洒、汽车冲洗宜采用有防护功能的壁式或地下式给水栓. 12 6 处理工艺及设施6.1处理工艺6. 1. 1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水量和中水的水质、水量及使用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岳.1.2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1 物化处理工艺流程(适用于优质杂排水

    8、)Z 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23 预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6. 1. 3 当以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1 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z壁画画面唱:面: 13 Z 生物处理和土地处理=中水3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流程中水4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流程=6. 1. 4 利用污水处理站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宜选用物化处理或与生化处理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1 物化法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中水2 物化与生化结合的深度处理流程z叫由二土6. 1. 5 采用膜处理工艺时,应有保障其可靠进水水质的预处理工艺和易于膜的

    9、清洗、更换的技术措施。14 6. 1. 6 在确保中水水质的前提下,可采用耗能低、效率高、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的新工艺流程。6. 1. 7 中水用于采暖系统补充水等用途,采用一般处理工艺不能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要求时,应增加深度处理设施。6.1.8 中水处理产生的沉淀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当污泥量较小时,可排至化粪池处理,当污泥量较大时,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行妥善处理。6.2处理设施6.2.1 中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按下式计算:Qpy q丁一式中q 设施处理能力(旷jh),Qpy一经过水量平衡计算后的中水原水量(mjd),t一中水设施每日设计运行时间(h)。(6.2. 1) 6.2.2

    10、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处理工程,应在建筑物粪便排水系统中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12h计算。6.2.3 中水处理系统应设置格栅,格栅宜采用机械格栅。格栅可按下列规定设计z1 设置一道格栅时,格栅条空隙宽度小于10mm,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时,粗格栅条空隙宽度为1O20mm,细格栅条空隙宽度为2.5mm。2 设在格栅井内时,其倾角不小于600。格栅井应设置工作台,其位置应高出格栅前设计最高水位O.5m,其宽度不宜小于O.7m,格栅井应设置活动盖板。6.2.4 以洗浴涤)排水为原水的中水系统,污水泵吸水管上应设置毛发聚集器。毛发聚集器可按下列规定设计I 过滤筒(网)的有效过水面

    11、积应大于连接管截面积的2倍。15 Z 过滤筒(网)的孔径宜采用3mmo3 具有反洗功能和便于清污的快开结构,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6.2.5 调节池可按下列规定设计z1 调节池内宜设置预曝气管,曝气量不宜小于0.6旷1m.ho Z 调节池底部应设有集水坑和泄水管,池底应有不小于0.02的坡度,坡向集水坑,池壁应设置爬梯和溢水管。当采用地埋式时,顶部应设置人孔和直通地面的排气管。注.中A、型工程调节地可兼作提升萃的靠75万时,或综合污水量75m3/d.院、产业开发区或分流回收水量150m3/d居住小区包括别墅区、公寓建筑面帜5万m.或综合污水量750时Id,区等)或分流回收水量150

    12、m3/d建筑物中水2宾馆饭店、公寓、高级住宅建筑面飘2万m,或回收水量100m3/d等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筑面秧3万m,或回收水量lOOmJ/d大型主体建筑等这里强调了应按照当地有关规定。我国尽管是缺水国家,但还有地区性、季节性和缺水类型(资源、水质、工程)的不同,应结合具体情况和当地有关规定施行,北方地区(华北、东北、西北比南方地区面临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和生态型缺水,污废水的再生利用应以节水型和环境建设利用为重点;南方地区一些城市的缺水,30 多为水质污染型缺水,污废水的再生利用,应以治污型的再利用为重点,其他类型的缺水如功能型、设施型则应以增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功能和设施建设为重点,总

    13、之要结合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和当地的有关规定施行。这就为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中水工程建设既能吸取别人的经验,又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留下了余地。第三,提出了中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要求。这是国家有关环境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1. O. 6 本条提出中水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和要求,是中水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确定中水处理工艺和处理规模的基本依据是,中水水源的水质、水量和中水回用目标决定的水质、水量要求。通过水量平衡计算确定处理规模(m3/d)和处理水量(旷/h),通过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选,合理确定中水水源、系统型式,选择中水处理工艺是中水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主

    14、要步骤是:掌握建筑物原排水水质、水量和中水水质、水量情况,一般可通过实际水质、水量检测、调查资料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也可参照可靠的类似工程资料确定,中水的水质水量要求,则按使用目标、用途确定。合理选择中水水源,首先应考虑采用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必要时才考虑部分或全部回收厨房排水,甚至厕所排水,对原排水应尽量回收,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避免原水的溢流,扩大中水使用范围,最大限度地节省水资源,提高效益。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尽力做到处理后的中水水量与杂用水需用量的平衡。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选,合理确定系统型式,即按照技术经济合理、效益好的要求进行系统型式优化。合理确定处理工艺和规模,严格按水质

    15、、水量情况选择处理工艺,力求简单有效,避免照搬照套。按要求完成各阶段工程图纸设计。1. O. 7 本条提出了中水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阶段和设计深度的要求。 31 中水工程的设计应由主体工程设计单位负责,明确设计责任。设计阶段与主体工程设计阶段相一致。就是说主体工程是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中水工程也应按三个阶段做相应的工作;如果主体工程是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那就将方案的设计工作做得深入一些,按两个阶段设计。设计深度则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相应设计阶段的技术内容和设计深度要求。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是对中水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那么为什么还要对设计工作

    16、和设计的深度提出要求呢?因为,以前的经验教训,一是有的建筑设计单位对这一项设计工作内容不重视,不设计,甩出去;二是即使设计了也不到位,不合理,大大降低了中水设施建设的经济技术合理性和成功率。有的因水量计算、水量平衡不好,工艺选择不合理,各系统相互配置不当,致使整套设施不能运行,给工程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设计则是主要原因之一。那种认为此项内容不包括在建筑或建筑小区的设计内容之内,不该设计的认识是错误的,中水设施既然是建筑或建筑小区的配套设施,就应由承担主体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这是责无旁贷的。当然,符合建设部令第65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要求,经委托方同意的分委托的再委托也是

    17、可以的,但承担工程设计的主委托方仍应对工程的完整性、整体功能和设计质量负责。l. O. 8 本条对中水工程各设计阶段的设计质量提出了要求。各设计阶段的设计质量应符合建设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按此要求分阶段进行评审,做出合格川不合格的评定。应符合的质量特性有=功能性g安全性;经济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与维修保障性);可实施性,适应性;时间性。各种质量特性结合到中水工程上的要求则是十分具体的,这里不一一叙述,详见该细则。总之,中水工程的方案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应在可行性、技术经济32 合理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较、优化,确定经济技术合理的系统型式和

    18、处理工艺,使其达到技术先进、可靠,节水效益、环境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好。节水效益和环境效益,就是看节约用水和环境建设的效果怎样;经济效益好的具体体现就是基本达到包括设备折旧在内的中水成本价低于当地的自来水价。施工图设计,应满足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的要求,确保整个中水设施的试运行、正常运行和达标验收。1. O. 9 凡与主体工程一起建造的土建构筑物如水池、处理构筑物等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与主体工程一致,因为这些构筑物不会也不可能因某种原因而被拆除或更换,但中水土建构筑物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宜利用主体建筑结构作为构筑物的壁、底、顶板;凡安装在主体工程内的设备,其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标

    19、准相适应,应考虑设备的维修和更换。1. 0.10 提出安全性要求。中水作为建筑配套设施进入建筑或建筑小区内,安全性保障十分重要=设施维修、使用的安全,特别是埋地式或地下式设施的使用和维修s用水安全,因中水是非饮用水,必须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根据不同的水质标准要求,用于不同的使用目标,必须保障使用安全,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严禁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任何方式的连接,避免发生误接、误用。1.0.11 本规范涉及室内、外给排水和水处理的内容,本规范内凡未述及的有关技术规定、计算方法、技术措施及处理设备或构筑物的设计参数等,还应按有关的国家规范执行。关系较密切的规范如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

    20、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等。 33 2 术语、符号2.1术语2. 1. 2 中水系统的释义中有机综合体强调了各组成部分功能上的有机结合,与第5章中系统的含义是一致的。2. 1. 4 小区中水的提出,必然牵涉到小区一词的涵义,本规范使用该词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用词涵义保持了一致。为便于理解,引人该规范这一用词的释义.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lOOOO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

    21、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为3居住区2户数10000 16000户,人口30000 50000人川、区=户数30005000户,人口1000015000人,组团=户数3001000户,人口10003000人。小区中水主要指居住小区的中水,根据我国国惰,还包括院校、机关大院等统一管理的集中建筑区的中水,通常称为建筑小区,在本词条的释义中也作了明确说明。34 3中水水源3.1 建筑物中水水源3. 1. 1 建筑物的措水,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如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游泳池排污水、采暖系统排水等,均可作为建筑中水的水源。3. 1. 2 选用中水水源是中水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应根据规

    22、范规定的中水回用的水质和实际需要的水量以及原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选定中水水源,并应充分考虑水量的平衡。3. 1. 3 为了简化中水处理流程,节约工程造价,降低运转费用,建筑物中水水源应尽可能选用污染浓度低、水量稳定的优质杂排水、杂排水,按此原则综合排列顺序直日本条,可按此推荐的顺序取舍。3. 1. 4 中水原水量的计算,是中水工程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条文公式中各参数主要是按下列方法计算得出的。 (最高目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用水定额是指最高日用水,在中水工程设计中如按此直接选用,则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偏大,不仅会造成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

    23、对于常见的生化处理工艺,有时还会降低处理效果。在中水工程设计中,原水量的计算宜按照平均日水量计算。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不同给水分区的城市综合用水日变化系数取值范围为1.1-1.5,因此,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取其倒数而求得,即0.67-0.91,可按给水一、二、三分区和特大、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取值。卢(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建筑物的给水量与排水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给水量可以自规范、文献资料或实测取得,但排水量的资料取得则较为困难,目前一般按给水 35 量的80%90%折算,按用水项目自耗水量多少取值。b (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率):表3.1.4是以

    24、国内实测资料并参考国外资料编制而成。根据对北京某单位三户家庭连续6个月的用水调查,统计出住宅的人均日用水量为150190L/d.人左右,其中冲厕、厨房、沐浴包括浴盆和淋浴)、洗衣等分项用水则是依据对日常用水过程中的实际测算和对耗水设备(如洗衣机等的)的资料调查而获得的,再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分项给水百分率。宾馆、饭店、办公楼、教学楼、公共浴室及营业餐厅的用水量及分项给水百分率是参考国内外资料综合得出的。综合结果详见表2.其中宾馆、饭店包括招待所、度假村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用水标准差异较大,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使规范能够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接轨,便于设计人员方便使用,因此,在表3.1.4中仅

    25、保留了分项给水百分率。为表明百分率之由来,将各类建筑物生活用水量及百分率表列出供参考(见表2)。表Z各类建筑物生活用水量及百分事住宅宾馆、饭店;J.公楼、公共播室誓饮业、类教学楼营业餐厅水量水量水量水量水量别(L/人1.5mm.H3mm的柱状炭,炭层高2m.曝气的气水比为4: 1.反冲洗强度为lOL/m S。3 微孔过滤处理工艺流程微孔过滤是一种与常规过滤十分相似的过程。不同的是被处理的水不是通过由分散滤料形成的空隙,而是通过具有微孔结构的滤膜实现净化的微滤膜,具有比较整齐、均匀的多孔结构。微滤的基本原理属于筛网过滤,在静压差作用下,小子微滤膜孔径的物质通过微滤膜,而大于徽滤膜孔径的物质则被截

    26、留到微滤膜上,使大小不同的组分得以分离.微孔过滤工艺在国内外许多污水回用工程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例如:澳大利亚悉尼奥运村污水再生回用、新加坡务德区污水厂污水再生回用、日本索尼显示屏污水再生回用、美国WestBasin 市污水再生回用以及我国天津开发区污水厂污水再生回用等工程都是如此。由于微滤技术属于高科技集成技术,因此,宜采用经过验证的微滤系统,设备生产商需有不少于3年的制作运行系统经验。采用微孔过滤处理工艺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z1)微滤膜孔径应选择。.2m或0.2m以下。2)微滤膜前应根据需要考虑是否采用预处理措施。3)微滤出水仍然需要经过杀灭细菌处理。4)在二级处理出水进入微滤装置前,应投

    27、加少量抑商剂。5)微滤系统宜设置自动气水反冲系统,空气反冲压力宜为600kPa,同时用二级处理出水辅助表面冲洗。6. 1. 5 膜滤处理在北京、天津和大连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它具有占地小的优势。经验表明,采用膜法处理时,不仅要有保障其进水水质的可靠预处理工艺,而且要有保障膜滤法能正常运行的膜的清洗工艺。膜的清洗、再生工艺应尽量在操作上简便可行。6. 1. 7 中水用于采暖系统的补充水等用途时,其水质要求高于杂用水,因此,应根据水质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如活性炭、超滤或离子交换处理等。6. 1. 8 污泥脱水前应经过污泥浓缩池,然后再进行机械脱水。小型处理站可将污泥直接排入化粪池处理。 62 6.2处

    28、理设施6.2.1 中水设施的处理能力,本规范规定按单位小时处理量计算,因为有的中水设施不是全天运行,而只是运行一班、二班。6.2.2 本条强调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应经过化粪池处理。当以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化粪池可以看作是中水处理的前处理设施。为使含有较多的固体悬浮物质的水不致堵塞原水收集管道,并把它们带入中水处理系统,仍需利用原有或新建化粪池。6.2.3 CECS30 91)规定68 中水管道外壁的颜色为浅绿色,多年来己约定成俗,因此,当中水管道采用外壁为金属的管材时,其外壁的颜色应涂浅绿色;当采用外壁为塑料的管材时,应采用浅绿色的管道,并应在其外壁模印或打印明显耐久的中水标志,避免与其他

    29、管道混淆。国家制订出给排水管道外壁涂色的相关标准后,可按其有关规定涂色和标志。对于设在公共场所的中水取水口,设置带锁装置后,可防止任何人,包括不能认字的人群误用。车库中用于冲洗地面和洗车用的中水龙头也应上锁或明示不得饮用,以防停车人误用。8.2 临(检)测控制8.2.1 中水处理系统自动运行,有利于运行和处理质量的稳定、可靠,同时也减少了夜间的管理工作量。中水处理设备应由中水储存池和调节池的液位共同控制自动运行。当中水池的水位达到满水位,处理设备应自动停止;当中水池中的水位下降,水量减少了,到达设定水位,设备应自动启动。调节池中的满水位也应自动启动处理设备,其最低水位也应自动停止处理设备。这样

    30、,处理设备自动停止的控制水位布两个z中水池的满水位和调节池的最低水位;自动启动的控制水位有两个中水池中的启动水位和调节池的满水位。中水池的自来水补水能力是按中水系统的最大时用水量设计的,比中水处理设备的产水率大得多。为r控制中水池的容积尽可能多地存放设备处理出水,而不被自来水补水占用,补水管的自动开启控制水位应设在处理设备启动水位之下,约为下方水量的1/3处z自动关闭的控制水位应在下方水量的1/2处。这样,可确保总有上方1/2以上的池容积用于存放设备处理出水。8.2.2 中水处理系统对使用对象要求的常用指标包括.水量、主要水位、pH值、浊度、余氯等,常用控制指标的水量计量可用水表,水表装在处理设备出水进中水池的管上。8.2.3 自来水补水的水位控制见8.2.1条的条文说明。 69


    注意事项

    本文(GB 50336-200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