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前言CB/T 6002纺织机械术语共分为以下几部分2第1部分E纺机牵伸装置,第2部分z纺前准备、纺和并(捻)机械等效术语一览表g第3部分z环键纺纱、捻线镜子等效术语一览表;第4部分g织机分类和术语;第5部分=络筒机;第6部分=卷纬机g第7部分g转杯纺纱机;第9部分s针织机分类和术语g一一第10部分z织造前经纱准备机械;一一第12部分2染整机器分类和名称g第13部分g拉幅机;一一第14部分s卷绕基本术语。本部分为GB/T6002的第14部分。GB/T 6002.14-2003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5239: 1980纺织机械与附件一-卷绕基本术语)(英文版)。所做修改如章条修改l范围删除注的
2、内容解释2此注是ISO5239使用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的解释性说明,因本部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删除了等效的其他语种的文本(见前言),故删除此注的内容。3 术语和定义3.4 卷装解释2用由纱线所绕成的(有管或无管)的整体代替卷装的定义和注的内容本部分的引用标准GB/T19386. 1-2003已明确将卷装分为有管卷装和元管卷装两类,而ISO 5239的本定义只阐述了有管卷装定义的注则将元管卷装作为特殊情况做了说明,此方式与引用标准的分类不协调。因此概括ISO5239原定义和注的内容,修改为此定义。3.5.3导角用导角是螺旋角的余角。螺旋角是纱圈螺旋线的切线与卷装面素线之间所夹的锐角,通常取在卷绕动程
3、中点处。交叉角是相继两层纱圈螺旋线两导角之和代替导角的定义。并相应修改图4、图5。解释2因ISO5239导角的定义过于繁琐,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进行修改,加以概括和简化,并相应修改图4、图503.6 在动程位移后面增加(级升)(有两处)。解释z因我国纺织行业习惯将动程位移俗称为级升为方便使用,在本术语后增加(级升)。本部分根据ISO5239: 1980重新起草。GB/T创02.14-2003本部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 本国际标准词改为本部分b)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删除国际标准中等效
4、的法文、俄文、德文(附录A)、意大利文(附录B)文本;d)将国际标准的名称纺织机械与附件卷绕基本术语改为纺织机械术语第14部分g卷绕基本术语。本部分代替GB/T6002. 14-1989 纺织机械术语卷绕基本术语。本部分与前版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2按ISO5239修改了图1,一一按ISO5239修改了3.1, 3. 2注的内容;将3.3卷装纱线改为卷绕纱线将3.6.1动程(卷绕动程)改为动程一一将3.6.2行程(导纱行程)改为行程;一一将3.6.4行程长度(导纱行程长度)(见图1)改为导纱器件的行程长度(见图1),并将正文中相应的导纱器均改为导纱器件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纺织
5、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215)归口。本部分由中纺机电研究所负责起草,天津宏大纺机有限公司、北京服装学院参加起草。本部分起草人2陈邦英、张启强、杨恩源。本部分于1989年2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GB/T 6002.14-2003 纺织机械术语第14部分:卷绕基本术语1 范围GB/T 6002的本部分规定了卷绕机械将纱线卷绕到筒管或其他类似装置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纺、捻等其他纺织工序,亦可使用这些术语。本部分也适用于类似纱线的纺织材料。本部分中的纱线是指通常所称的纱线及化纤长丝、化纤扁平丝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600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
6、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6002. 5纺织机械术语第5部分络筒机(lSO477: 1982 ,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 res-Cone and cheese wnding machiners-Vocabulary,MOD) GB/T 19386. 1一2003纺织机械与附件纱线和中间产品的卷装第1部分g术语(IS05238二1: 1982 , MOD) F2/
7、T 90031-1991 卷绕纱线用筒管型式和名称(eqvISO 1809: 1977 ,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 cessones Types of formers for yarn packages-Nomenclature) 3 术语和定义3.1 3.2 3.3 3.4 卷绕键子spindle of the winding machine 卷绕机械上用来卷绕纱线的回转机件,其方式有:将筒管插在链子上进行纱线卷绕,见3.2;一一直接在饺子上进行纱线卷绕。注z本部分中的锥子是指键于或其他相同作用的机件简管former 卷绕纱线的支承体。见F2/T90031-1991
8、。注町本部分中的筒管是指筒管或其他相同作用的机件卷绕纱线wound yarn 己绕成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适当外形的纱线。卷装wound package 由纱线所绕成(有管或元管)的整体(见GB/T19386. 1-2003)。GB/T 6002.14-2003 3.5 纱圈、螺厦、导角3.5.1 纱圈wrap(见圈。卷绕过程中筒管或卷装回转一周所绕成的螺旋线纱段。产rB些望吗平导静器件的行程怯皮固13.5.2 螺距pitch(见回2、团3)纱圈与卷装面素线先后相交的两交点之间的距离。固23.5.3 导角lead angle(见回4、图5)固3导角是螺旋角的余角。螺旋角是纱圈螺旋线的切线与卷装面
9、素线之间所夹的锐角,通常取在卷绕动程中点处。交叉角是相继两纱圈螺旋线两导角之和。交卫trl3.5.3 吏卫角3.5.3 固4固53.6 动程、行程、往复全程,导纱器件的行程长度、恒定动程、渐减动程或渐增动程,动程位移(级升)3.6.1 动程traverse 纱线沿筒管或卷装表面素线方向的运动,它与筒管的回转运动共同形成卷装。3.6.2 行程stroke 导纱器件在相继两换向点之间的运动.3.6.3 往复全程(导纱往复全程)cycle(to and fro) 相继两导纱往返行程的全过程。3.6.4 导纱帽件的行程长度stroke lengtb of yarn guide(见圈。导纱器件在两换向点
10、之间的运动距离。注z导纱器件的行程长度可以与卷装长度不相等.3.6.5 恒定动程cons恤ttra刊阻导纱器件的动程是恒定的,这时卷装的动程长度也恒定不变。3.6.6 渐减动程traverse sborteni吨导纱器件运动幅度逐层减短时的卷绕动程,这时卷装的动程长度也逐层减短.3.6.7 渐增动程traverse lengtbening 导纱器件的动程逐层增长,这时卷装的动程长度也逐层增长。3.6.8 动程位移(级升)traverse dlsplacement 卷绕动程沿街管或卷装面素线方向的位移。其方式有z导纱器件行程长度逐层变化g一一运动换向点逐层位移,导纱器件行程长度一般保持不变;同时
11、使用上述两种方式.3.7 纱层yarn layer(见固1)在一个动程中所卷绕的全部纱圃.3.8 卷绕比和卷装密度3.8.1 卷绕比(R)wind ratlo(R) GB/T创02.14-2003在导纱器件一个动程中所卷绕的纱圃数。例如R=3:1表示在导纱器件一个动程中绕3个纱圈.在等螺距卷绕(见4.1.1. 2)中R值是常数,在等导角卷绕(见4.1.1.1)中R值是变数。因此,这种卷绕的卷绕比R值,随卷装的不同直径而变化。在使用两个不同R值的卷绕中.去程和回程的卷绕比R和i?应分别表示出来。例如R=30: 1,R=22: 1即表示在去飞回两行程中所卷绕的纱圃数各为30和22.3.8.2 卷装
12、密度package de皿ity所有纱圈总质量m除以其总体积V所得的商。GB/T 6002.14-2003 4 卷绕的定义4.1 卷镜winding 在卷绕装置上绕$1纱线卷装,且纱线原来的捻度元大的变化的工艺过程,在这过程中,筒管绕其轴线的转动与纱线沿筒管或卷装面素线方向的往复移动相结合,使纱线在筒管上绕成螺旋线形式的纱圈。4. l. 1 交叉卷绕cross winding 两相邻纱层的纱圈相互交叉的卷绕,纱层通常平行于筒管(圆柱或圆锥形)表面。为保证整个卷装中所有纱层的纱圈都均匀分布,必须避免相继各纱层的纱圈相互重叠而产生一种称为叠圈的卷绕缺陷。为避免产生叠盟,有两种不同的纱圈移位方式=前
13、移卷绕z沿筒管回转方向看,纱线卷绕的每一换向点都在前一动程的换向点之前(见图6)。后移卷绕2沿筒管回转方向看,纱线卷绕的每一换向点都在前一动程的换向点之后(见图7)。斗一一卡一方卡斗一十万卡圄6圈7在等导角交叉卷绕(非规则交叉卷绕,见4.1.1.1)的整个过程中,前移卷绕与后移卷绕交替进行。在等螺距交叉卷绕(精确交叉卷绕,见4.1. 1.幻的整个过程中,则前移或后移均维持原定方式始终不变,消除叠圈的方法称为防叠法,消除叠圈的装置称为防叠装置(见GB/T6002.5)。4.1. l. 1 等导角交叉卷绕(非规则交叉卷绕)constant angle cro皿winding(randomcro田w
14、inding)(见图8)其特征是纱线沿筒管或卷装表面素线方向的运动速度与纱线卷绕的切向速度之比保持不变。导纱器件每一往复全程所对应的卷绕纱线长度将保持不变(除了为防叠目的而该长度略有变化外。因此在卷绕导角保持不变时,纱线沿筒管面素线方向的运动速度是恒定的。注g通常利用滚筒或槽筒的切向摩擦传动来获得恒定的纱线卷绕速度.4. l. l. 2 一-_,.,_-.弓-.-. 喝.:.:-,.牛.-、-¥- 图8 等螺距交叉卷绕精确交叉卷绕)constant pitch cro目winding(precision cross winding) (见图9)其特征是镜子转动与导纱器件运动两者精确配合,以保证
15、卷绕比R在各纱层中恒定不变。导纱器件每一往复全程所对应的链子转数保持不变。因而在动程长度不变时,卷绕纱圈的螺距也保持不变。固94. 1. 1. 2. 1 紧密式精确交叉卷绕closed precision cro田winding相邻纱圈形成人字形特征的交叉卷绕。4. 1. 1. 2. 2 网眼式精确交叉卷绕open pr配isioncr倒喝windine纱圈螺距数能使在同一行程方向上的前后层纱圈彼此不相紧挨的交叉卷绕。以上两种形式的精确交叉卷绕,用前移卷绕或后移卷绕时均能够完成。4. 1. 2 平行卷绕parallel winding GB/T 6002.14-2003 螺距较小的等螺距卷绕。这种卷绕一般绕在双边筒管上,每一纱固与前一层的纱圈近似平行。4. 1. 3 纬管纱型卷绕cop winding 动程位移(见3.6.8)始终按同一方向进行的卷绕。其卷绕比(见3.8.1)在往复行程两方向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有纱层都是圆锥形的,且可以是完全等同的。可以认为将这些圆锥形纱层沿着筒管轴向逐层相叠就能形成纬管纱型的卷装。这种卷装的形成方式有g将纱线绕在带有锥底的筒管上;将纱线绕在无锥底的筒管上,但在卷绕开始时应先完成管底成形p一一将纱线绕在光杆镜子和初锥筒管上,卷绕完成后再将其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