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83. 120 Q 23 道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352-2005 代替GB/T5352-1985 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平行板外载性能试验方法2005-05-18发布Fiber-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plastic composites pipe-Determination for external loading properties by parallel-plate loading 2005-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痊总局串世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a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平行板外载性能试验方法
2、GB/T 5352-2005 晤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 印张0.5字数9千字2005年11月第一版2005年11月第一次印刷奇峰书号:155066. 1-26541 定价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GB/T 5352-2005 目。本标准对应于ASTMD2412-96a(平行板加载测试塑料管外载特性标准方法),与ASTMD2412-96a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
3、标准代替GB/T5352-1985(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平行板外载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5352-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见第2章); -一采用国际单位制。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东方豪博管业有限公司、天津市百阳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成、张海雁、王明辉、张振华。本标准于1985年9月首次发布,2005年5月第)次修订。I 1 范围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平行板外载性能试验方法GB/T 5352-2005 本标准规定了通过两
4、平行加载板测定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的外载性能试验的试样、试验条件、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及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的管刚度、刚度因子及载荷-变形曲线。其他复合材料管也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3 术语和定义3. 1 3.2 3.3 3.4 3.5 3.6 3. 7
5、3.8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管径变化量pipe diameter variation 沿加载方向测得的管内径的变化量。管径向变形率pipe radial deflection 管径变化量与初始内径的百分比。钱载荷Iinear load 施加于管单位长度上的载荷。平均半径mean radius 平均外径与平均壁厚之差的二分之一,即管壁中心半径。管刚度pipe stiffness 线载荷除以相应的管径变化量所得的值。刚度因子stiffness factor 管刚度与O.149川的乘积。曾显著性事件pipe significant event 指管内衬开裂或龟裂、管壁开裂或分层等。内衬开裂或
6、龟裂Iiner cracking or crazing 在管内衬上出现可见裂纹或网状细裂纹。GB/ T 5352-2005 3.9 3. 10 管壁开裂wall cracking 在管壁上出现可见裂纹。管壁分层wall delamination 在管壁中出现可见分层。3.11 加载极loading plate 对试样施加径向载荷的两块互4 试样2 1一一上、下加载板;2一一一试样。J 中较小值。对于公称直径大于验。不具备条件时,在存放40h.并在同样环2 图1GB/T 5352-2005 5.6 加载速度为(1012)mm/min。5. 7 变形测量仪表应精确到0.25mm。6 试验步骤6.
7、1 试样制备按4.3和4.4的规定。6.2 试样外观检查按GB/T1446-2005中4.2的规定。6.3 试样状态调节按5.1和5.2的规定。6.4 将合格试样编号,测量试样尺寸,测量精度除长度为1mm外,其他均为0.02mm。6.4.1 至少沿圆周四等分间隔测量试样长度,取平均值。6.4.2 任取一端面至少八等分间隔测量壁厚和内衬层厚度,分别取平均值。6.4.3 确定试样的平均内径。6.4.3. 1 对外径控制管,在试样三个不同截面的位置上,分别测量相互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外径取平均值为平均外径,再减去两倍平均壁厚,算出试样的平均内径。6.4.3.2 对内径控制管,测量试样每端面相互垂直的两个
8、方向的内径,取平均值。6.5 将试样置于加载板的中心位置。6.6 安装变形测量仪表于合适位置。施加初载使上加载板与试样接触。检查并调整变形测量系统,使整个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作为测量变形起点。6. 7 按5.5规定的加载速度,对试样加载。6.8 测定载荷变形曲线时可采取连续或间隔测量。间隔测量的变形增量应不大于试样平均内径的5%。6.9 注意观察出现的第-显著性事件.及时记录事件的类型、位置及相应的载荷和变形。6.10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中断试验:a) 变形增加而载荷不增加;b) 试样变形已达到平均内径的30%或所规定的最大变形。7 计算7. 1 管刚度按式(1)计算:F-d 一一
9、QU P . ( 1 ) 式中:PS一一与管径变化量.Y相对应的管刚度,单位为兆帕(MPa); F一与管径变化量.Y相对应的线载荷,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Y-一管径变化量,单位为毫米(mm)0 7.2 刚度因子按式(2)计算:SF = O. 149 r3 PS ( 2 ) r D-t业r= d+t =一一山=二2叫2式中:SF-一与管刚度PS相对应的刚度因子,单位为兆帕立方毫米(MPa.mm3); PS一-同式(1); r一平均半径,单位为毫米(mm);D一平均外径,单位为毫米(mm);d一-试样平均内径(对有内衬层管材,试样平均内径应加上两倍的内衬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
10、卜一-试样平均壁厚(对有内衬层管材,试样平均壁厚应减去内衬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的OON|N白的的同筒。GB/T 5352-2005 管径变形率按式(3)计算:7.3 ( 3 ) Y P=7 100 式中zp-管径变形率,%;l:.y-同式(1); d一同式(2)。试验结果给出每根试样的以下全部或部分试验结果z的记录出现第一显著性事件的类型、位置以,反相应的载荷和变形;b) 给出中断试验的原因;c) 给出每个试样在变形率5%和10%的刚度和刚度困子;当显著性事件出现在管径向变形率小于5%时,应给出出现显著性事件时的刚度和刚度因子:给出载荷变形曲线,在曲线上标出出现显著性事件的位置。8 d) 试验报告9 除试验结果按第8章外,其他按GB/T14462005第7章的规定。版权专有侵权必究1蝴SA吨,FhJv COF qru- . Fnv nbh nu Rd Rhd町A-,.,丰.,号一价书一定8.00元GB/T 535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