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105 T 118-2020 渭南传统小吃 大荔甑糕制作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56185       资源大小:567.6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105 T 118-2020 渭南传统小吃 大荔甑糕制作技术规程.pdf

    1、DB6105渭南市地方标准DB6105/T 118-2020渭南传统小吃 大荔甑糕制作技术规程2020-06-02 发布2020-07-02 实施渭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05/T 118-2020I前言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渭南市商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陕西吃在大荔策划服务中心、老李家甑糕、大荔县商务局、大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大荔县餐饮协会、渭南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兢、李跃峰、李永利、师贵芳、张兴智、穆卫国、陈德全、田龙、屈林增、雷超。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6105/T

    2、118-2020II引言甑糕因其枣香浓郁,口感软糯,粘甜可口,成为大家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为积极传承传统工艺,保持历史名优小吃特色,挖掘大荔县传统名优特小吃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满足人民群众对传统名优特小吃的饮食文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大荔县传统小吃品牌、规范,推广大荔县甑糕小吃的加工、制作过程,引导小吃产业标准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特制定本标准。DB6105/T 118-20201渭南传统小吃大荔甑糕制作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提出了渭南传统小吃甑糕的术语和定义、卫生和原料要求、制作工艺和规范及质量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渭南传统小吃甑糕,给出了制作的一个基本配料比例,采用本标准时可按此比例放大或缩小进行

    3、制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蜜饯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 317白砂糖GB/T 1354大米GB/T 5835 干制红枣LS/T 3103芸豆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5260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DB6105/T 1

    4、18-20202甑糕甑糕是以糯米、红枣为主要原料,适量配以芸豆、白砂糖等辅料,按照特定工艺分层放入甑(或适用于甑糕蒸制的特定容器)中,经蒸制而成的甜糕食品。见图 1。图 13.2甑(读音:zeng)甑是一种底部有孔,在古代用来蒸食物的炊具。现常用甑的大小规格为上口直径 50cm,底部直径 45cm,高约 40cm。见图 2。DB6105/T 118-20203图 24 卫生和原料要求4.1卫生从事甑糕加工售卖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符合 GB 16153 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5260 号)的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符合 GB14881 的要求。4.2原料4.

    5、2.1糯米(俗称江米)应符合 GB/T 1354 的要求。4.2.2红枣应符合 GB/T 5835 的要求。4.2.3蜜饯应符合 GB 14884 的要求。4.2.4水应符合 GB5749 的要求。4.2.5白砂糖应符合 GB/T 317 的要求。4.2.5芸豆应符合 LS/T3103 的要求。5制作工艺DB6105/T 118-202045.1 原料:清洗、筛理5.1.1 糯米:清洗,去杂,浸泡。将 10kg 糯米置于盛器中,用水淘洗 2 次3 次后,用水20kg 浸泡 3h4h 捞出,放筛子内沥水 10min,待用。见图 3。图 35.1.2 红枣(或蜜饯):筛选,清洗。将 5kg 红枣置

    6、于盛器中,用水冲洗 2 次3 次后,用水 10kg 浸泡 3h4h,再冲洗 2 次3 次捞出,放筛子内沥水 10min,待用。见图 3。图 45.1.3 芸豆:筛选,去杂。浸泡 3h4h,沥水待用。5.2 入甑(或适用于甑糕蒸制的特定容器)糯米 10kg、芸豆 2kg、白砂糖 2.5kg、水足量。DB6105/T 118-20205将炮制好的糯米和红枣(或蜜饯)及芸豆等辅料按照一定比例分层入甑(或适用于甑糕蒸制的特定容器),一般为 11 层。见表 1。表 1辅设第十一层红枣第十层芸豆第九层糯米第八层芸豆第七层红枣第六次糯米第五层芸豆第四层红枣第三层糯米第二层芸豆第一层红枣5.3 蒸制将甑放置在

    7、蒸锅上,用湿笼布将连接处封严。将湿笼布盖在甑上,然后加盖用大火烧沸。甑锅上汽后约 30min,取下锅盖,揭开湿布,给蒸锅内均匀淋洒糖水约 1.7kg,约 12min 后,再将湿布盖上,加上锅盖,大火上汽 30min,仍用前述方法浇洒糖水约 1.7kg,用此法共浇洒三次,后改微小火蒸 6h(不能让锅干)。6 成品6.1 外形:层次分明、色泽枣红、红白相间。6.2 质地:软、糯、黏。6.3 特点:枣香浓郁,鲜香可口。7食用方法:按照顾客需求,切割直接食用;也可切割加工为预包装食品,按照食用方法说明食用。DB6105/T 118-20206附录 A(资料性附录)甑糕的起源与特点A1起源甑糕,历史悠久

    8、,源远流长。甑糕的炊具古名为“甑”,因此而得名。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现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变而成的甑锅蒸制而成,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甑,三国蜀汉谯周古史考记载:“黄帝始做釜甑,火食之道始成。”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了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铜甑,以后又变为铁制。从此,铁甑这个炊具就世代沿袭,流传至今。这种铁甑形似圆筒,底部有许多透气的小孔。今年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佳。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中国 3000 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糗饵粉糍”演变而来的。周礼天宫有羞笾之食糗饵粉

    9、糍的记载,“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古时叫豆屑末)蒸成的饼糕。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唐代,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脉相承。唐宋以后,糕类食品越来越多,既有麦面的,又有米面的,有豆类的,也有蔬果的。即使糯米糕,也从形状,味道等方面分了数十种之多。各种糕都有自己的名称。有的以用料为名,有的以形状为名,甑糕则以独特炊具为名。A.2特点甑糕是大荔的特色甜品小吃,由于用糯米、芸豆和红枣蒸成,一是蒸熟后枣香浓郁四溢,二是下面一层白饭渗入了枣色,呈一种晶莹鲜润的绛红色泽。上面一层芸豆,呈咖啡的褐色,DB6105/T 118-20207再上层便是烂成暗红的枣泥,使甑糕的色泽既丰富又分明;三是质地柔软细腻,口感软糯,黏甜可口;四是红枣和糯米营养丰富,滋补强身,因而甑糕受到各阶层消费者的好评。


    注意事项

    本文(DB6105 T 118-2020 渭南传统小吃 大荔甑糕制作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