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01CCS B21丽江市地方标准DB 5307/T 412022高海拔地区乡土草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2022-07-06 发布2022-08-06 实施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07DB 5307/T 412022I前言本文件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丽江市草原工作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丽江市草原工作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丽春、许琨、李娟、赵庭辉、赵宗桓、刘洋、李永进、王黎萍、杨世谷、和仕海、黄华、曹汝涛
2、、陈东红、刘维暐、李金、明升平、范中玉、杨开业、张瑛、周天强、黄庭发、金德安、李妍、黄丽春、鲁丽梅、张映兰、郭德芳、和泽伟、杨妙琴、杨郭芬。DB 5307/T 4120222高海拔地区乡土草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海拔地区乡土草种种子生产的基地选择、繁育技术、种子采收、检验、贮藏、残茬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丽江市海拔1500 m3500 m区域乡土草种的种子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乡土草种 local grass-seed指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正常生活和成长的草种,在当地起源或从外地引进并在当地经过长期驯化,适应了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特点的草种。3.2目的草种 target grass species根据草种特性和用途选择的目标草种,是草原的优势种。3.3单播 mono-planting在同一地块上,只单独播种一种草品种的种植方式。3.4条播 plant in rowsD
4、B 5307/T 4120223播种的一种方法,把种子均匀地播成长条,行与行之间保持一定距离。3.5撒播 broadcast sowing用均匀撒散的方法播种。3.6蜡熟期 dough grain禾谷类作物的中熟期。此时籽粒灌浆减慢,胚乳物质呈凝胶状态,如蜡状,接近成熟。3.7黄熟期 yellow grain一般来说,禾本科牧草在靠近穗子的节间有40%50%的部分变黄,豆科牧草的种子有60%70%的种壳变成黄褐色或褐色时,可以进行种子收割的时期。4基地选择根据不同海拔带的乡土草种选择相适宜的生境进行种子繁育。基地要求:海拔1500 m3500 m,年平均气温8 12,年降雨量500 mm120
5、0 mm,土壤为红壤、棕壤或黄棕土壤,pH值58,具备繁殖草种的隔离条件和培育条件,无规定检疫对象的生产地点区域。5 繁育技术5.1 地块选择选择空旷通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适中、杂草相对少的地块,排灌条件及设施良好、且交通便利的区域。5.2 整地采用机耕或牛耕方式对地块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5 cm25 cm,翻耕后清除地面杂草、砾石等,土块细碎、平整。若有低洼地块做好排水沟设置。5.3 土壤消毒将土壤翻耕后,采用日光暴晒消毒,并用50%多菌灵600 倍液800 倍液进行喷施。5.4 基肥结合整地,施腐熟农家肥15000 kg/hm2或复合肥450 kg/hm2600 kg/hm2,硫
6、酸锌、硼砂30 kg/hm2作基肥。5.5 草种选择DB 5307/T 4120224结合繁育区域的生境条件如海拔、降水量、气温、日照、土壤性质、原生植被等,选择当地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优,且已驯化成功的乡土草种进行繁育。5.6 播种5.6.1 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需要对种子进行清选、拌种等处理。大粒种子可以直接播种;种粒小、播种量少的种子,先用细沙、细土等与种子进行拌种后再播种,种子与细沙、细土的比例为1:3。5.6.2 播种量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净度来确定各品种的播种量,一般60 粒/100 粒/或者30 kg/hm245 kg/hm2。立地条件较差的应在正常播种量的基础上,视具体情况增
7、加播种量。5.6.3 播种期海拔低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在当地气温8 左右进行播种;无灌溉条件的且海拔较高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 月7 月,海拔2500 m以上的区域在雨季来临前一周播种为宜,8月中旬后不再播种。5.6.4 播种方式及方法5.6.4.1 播种方式采用单播方式。5.6.4.2 播种方法实行条播或者撒播。条播:行距为15 cm20 cm;苗床间距30 cm120 cm。撒播:播种时,将种子均匀的撒布苗床,再覆土。5.6.5 播种深度小粒种子0.5 cm1 cm;大粒种子1 cm3 cm。5.7 播后镇压播种结束后,用长1.5 m2 m左右、直径20 cm的木滚进行镇压。5.8 灌溉及排
8、水播种后,及时灌溉出苗水,出苗后应根据当地的降雨和土壤墒情及苗木生长情况适时灌溉,灌溉用水符合GB 5084的规定,降水过多出现积涝时要及时排涝。种子成熟后期停止灌溉。5.9 施肥5.9.1 出苗期在出苗后2 叶3 叶期施尿素30 kg/hm245 kg/hm2。5.9.2 成苗期成苗后期利用中耕管理时在侧面(行间)离植株5 cm10 cm的地方施钾肥75 kg/hm2112 kg/hm2。DB 5307/T 41202255.10 补播出苗后对缺苗率超过10%的地块,应及时补播。5.11 除杂5.11.1 苗期除杂苗期进行第一次除杂,清除杂草。5.11.2 花期除杂去劣在目的草种已有花序但还
9、未授粉时除杂去劣,将劣株及杂草移出地块。5.12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 A。6 种子采收、检验、贮藏6.1 种子采收6.1.1 采收时间不同的草种成熟期和收获时间不同,禾本科在种子蜡熟至完熟期收种;豆科在黄熟后期,种子含水量在45%以下收获。当用种穗上部用力拍打手掌落粒时就可收种,一般在清晨收种。6.1.2 采收方法人工或机械采收。6.1.3 种子干燥收获的草种应及时晾晒。6.1.3 种子清选用人工或机械清选。6.2 种子检验对收获种子及时检验,其水分、发芽率、纯度、净度等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6.3 种子贮藏应符合草种的防水、防鼠、防虫、通风、干燥等相关要求。7 残茬管理
10、采种后对残茬进行刈割、放牧、施肥等后期管理。DB 5307/T 4120226A附录A(资料性)病虫害防治表草原病虫害防治,见表A.1。表 A.1 草原病虫害防治表病虫害种类防治方法病害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害严重的植株。化学防治(1)褐斑病:播种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药剂,按种子量的0.2%0.4%药剂拌种处理。苗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20%可溶粉剂500 g/hm2550 g/hm2、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800 倍液、或扑海因50%悬浮液1.2 L/hm21.5 L/hm2等进行喷雾。(2)镰刀枯萎病:播种时,用代
11、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量的0.2%0.3%药剂拌种处理。苗发生根颈腐烂症状始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800倍液喷雾。虫害物理防治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每2 hm23 hm2布设1 台太阳能杀虫灯。化学防治(1)金龟甲、地老虎:用30%噻虫胺悬浮剂0.25 L/hm20.35 L/hm2或31%噻虫嗪悬浮剂2000 倍液3000 倍液灌根。(2)草地螟:在幼虫3龄前(卵始盛期后10 d左右),用20%甲维三唑磷乳油1.2 L/hm21.3l L/hm2或Bt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00 倍液喷洒。(3)蝗虫:用高效氯氰菊酯2.5%水乳剂0.25 L/hm20.35 L/hm2或24%高氯马拉硫磷乳液0.6 L/hm21.2 L/hm2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