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B 21保山市地方标准DB 5305/T 1302023保山透心绿蚕豆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2023-08-20 发布2023-09-01 实施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05DB5305/T 1302023I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保山市种子管理站、隆阳区永盛街道农林
2、综合服务中心、隆阳区蒲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保山市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文武、何玉华、杜新雄、杨光学、朱润云、刘猛道、张朝钟、蒋丽、吴建丽、王丛军、杨志明、邵军、王江南、赵礼富、郭加果、张建军、谢艳芬、张朝雪。DB5305/T 13020231保山透心绿蚕豆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保山透心绿蚕豆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的术语定义、保护方式及对象、资源圃保护、大田保护、种质库保护、种质资源评价鉴定、繁育技术。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透心绿蚕豆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
3、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GB 5084 农用灌溉水质标准GB/T 7415 农作物种子储藏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234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蚕豆NY/T 4263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操作技术规程 种质圃DB5305/T 90 保山市透心绿蚕豆生产技术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种质资源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也称为遗传资源、
4、基因资源等。3.2保山透心绿蚕豆保山透心绿蚕豆是我国蚕豆属中一个极其珍贵的干子叶绿色变异种。种子粒小圆润,种皮晶莹光亮,豆瓣(子叶)通体翠绿,是一个保山特有地方蚕豆品种。3.3种质资源圃DB5305/T 13020232又称种质圃、田间基因库。指保存遗传性状较为稳定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园地。以植物种子为主通过世代播种保存地方原生品种、栽培品种、引进品种、单株和近缘植物等。4保护方式及对象4.1保护方式4.1.1种质资源圃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圃,由科研单位收集保存。4.1.2大田资源保护大田资源繁殖保护由农户或公司在划定保护范围内繁殖保存,并设置标识牌。4.1.3种质库资源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由科研单
5、位或企业收集保存。4.2保护对象保山透心绿蚕豆种质资源。5资源圃保护5.1种质资源收集通过不同渠道合法收集透心绿蚕豆种质资源,每份收集不少于20粒。收集的种质资源要进行信息登记,按附录A执行。5.2资源圃建设5.2.1资源圃选址选择交通方便、田间基础设施完善、隔离条件好、土壤肥力中等的平地建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5.2.2资源圃规模面积667 m21 000 m2,种植资源数150个;面积1 000 m22 000 m2,种植资源数300个。种质资源圃操作技术应符合NY/T 4263的规定。5.3繁殖
6、鉴定按种质类型进行分区种植。根据种质田间表现及鉴评结果,结合实际需要采用隔离设施隔离繁殖。5.4种植图绘制按资源圃分区、栽植行、品种等实际种植情况绘制田间种植图并设置相应标识牌。6大田保护DB5305/T 130202336.1划定保护区由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按原产地保护和良种繁育保护划定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分区域进行种植保护。6.2设置标志牌根据保护区范围分类设置界桩、标牌或围栏,标牌或界桩内容要按东、南、西、北方位标明保护区的四至界限。6.3技术培训种质繁育计划安排,技术指导,科技培训等。7种质库保护7.1常温贮藏保护常温种子库房建筑面积以50 m2为宜。仓库须具备避光、防潮、防虫、干燥和
7、通风功能,保存的种子样品能保持活力最低1216个月。入库保存的种子要进行药剂熏蒸防虫蛀,水分不高于12%,种子质量标准应符合GB 4404.2的规定。7.2低温贮藏保护7.2.1低温冷库建设及贮藏功能根据科研单位和企业现有条件和实际需要建设低温冷库。冷库库房建筑面积以30 m2为宜。建成的冷库须具备制冷、干燥和换通风等功能。库内温度15,相对湿度65%,保存的种子样品能保持活力最低35年。透心绿蚕豆种子储藏应符合GB/T 7415 的规定。7.2.2保存数量保存的每份种质资源种子数量3 000粒。8种质资源评价鉴定8.1测评内容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观测评价标准应符合NY/T 234
8、5的规定。8.2测评指标8.2.1植物学特征植株根、茎、叶、花、荚果、株型,种子粒型、种皮、种脐、子叶等主要形态特征及颜色。8.2.2生物学习性生育期、物候期、生长结荚习性等。8.2.3品质特性DB5305/T 13020234种子粗淀粉、粗脂肪、糖分、单宁含量组成等品质。8.2.4产量性状生物学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等。8.2.5抗病性对赤斑病、锈病、褐斑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8.2.6抗逆性对干旱、低温、洪涝、盐碱、烈风等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8.3初步鉴定通过对收集材料进行2年以上生物学和植物学特征特性各项指标初步观测鉴定后,剔除与圃内现有资源重复和无保存价值的种质材料。8.4整理
9、编号对符合入圃保存条件的种质材料进行相关信息整理汇总后,将每份种质进行统一编号,结合测评鉴定结果填写资源圃材料性状表型鉴定档案卡,再入库入圃保存或种植。见附录B。9繁育技术良种繁育程序与生产技术按照 DB5305/T 90 的规定执行。DB5305/T 13020235附录A(规范性)种质资源收集登记表编号收集地点收集时间类型种子特征及数量种子粒数提供方收集人签章备注粒型种皮色种脐色子叶色百粒重填表说明:类型:根据种质来源,分为地方原生种、栽培种、外引种、变异单株、株系材料等类型。粒形:以籽粒宽厚表示,分中厚型、窄厚型、阔薄型,中薄型等。种皮色:籽粒成熟晒干后种皮的颜色。分为深绿、绿、淡绿、白
10、、黄、红色等。种脐色:籽粒成熟晒干后种脐的颜色。分为淡绿、白、黑、褐色等。子叶色:籽粒成熟晒干后子叶的颜色。分为深绿、翠绿、淡绿色等。提供方:指收集材料提供单位或个人,资源圃采集和野外采集则登记为自采。备注:表内未登记的其它信息。DB5305/T 13020236附录B(规范性)资源圃材料性状表型鉴定档案卡原始档案编号现入圃编号类型种质形态特征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全生育期百粒重g种子粒数材料整理人备注株高叶型叶色花色鲜茎色荚姿单株实粒数粒型种皮色种脐色子叶色填表说明:类型:根据种质来源,分为地方原生种、栽培种、外引种、变异单株、株系材料等类型。叶形:见花期复叶上小叶的叶型,分为长圆形、椭圆形和卵
11、圆形。叶色:在现蕾期至见花期观察,分为绿、浅绿,深绿、粉绿等。花色:开花期花瓣颜色,分为白、全白、黑、紫、淡紫、粉红、黄等。鲜茎色:现蕾至见花期间,主茎节间颜色。绿、红、紫斑纹等颜色。荚姿:成熟荚生长姿态,分为直立、平伸、下垂。单株实粒数:20 样株平均每株所有饱满荚果包含的总粒数。丰产性:分为好、中等、差。抗病性:对主要病害赤斑病、锈病、褐斑病的抗性,分为强、中、弱。抗逆性:对倒伏、旱、寒、涝、冻害等发生的实际情况描述,分为强、中、弱。全生育期:从播种第 2 日起至成熟日期的天数。备注:表内未登记的其它重要信息。如特殊种质的花翼瓣、种皮、特大粒、特小粒、对上年观测指标的更正等。其它需填写的指标说明见上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