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B 61DB5305保山市地方标准DB5305/T 1232023保山小粒咖啡良种选育技术规程2023-08-20 发布2023-09-01 实施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05/T 1232023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保山市隆阳区佐园咖啡有限公司、保山市隆阳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保山市科学技术
2、情报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亚男、胡发广、付兴飞、李贵平、杨旸、毕晓菲、张晓芳、程金焕、罗心平、严炜、黄家雄、番啟佐、何红艳、武瑞瑞、吕玉兰、娄予强、李亚麒、喻好好、刘德欣、董文江、马东晓、王娜、杨崇珍、番文豪、邰杰、张华昌、施莉莉、余锁姝、杨荣刚、杨锐、陈蓉。DB5305/T 12320231保山小粒咖啡良种选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保山小粒咖啡良种选育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引种选育、实生种选育、杂交选育、诱变育种。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小粒咖啡良种选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3、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 4150 生咖啡 粒度分析 人工筛分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GB/T 5009.10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GB 5009.1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 15033 生咖啡 嗅觉和肉眼检验以及杂质和缺陷的测定NY/T 2667.5 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第5部分:咖啡NY/T 2668.5 热
4、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5部分:咖啡NY/T 3514 咖啡中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DB53/T 149.6 小粒种咖啡 第6部分:杯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育种材料咖啡育种使用的种子、种苗、接穗等原始材料。3.2杂交选育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优势互补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的方法。3.3DB5305/T 12320232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药剂诱变等方法诱导育种材料发生变异,根据育种目标性状选择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3.4对照品种在各试验中起到参照性的、在当地己审定或生产上主栽的或在育种目标性状上表现突出的品种。3.5品种比较试验在同一地点对多个品种进行的对比
5、鉴定的试验。3.6品种区域性试验在不同生态区进行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3.7品种生产性试验在咖啡主要栽培区进行规模生产性试验。3.8生产周期从上一年果实收获后至次年果实采收完成为止的生产时间。3.9杯品由具有资质的机构按照标准对咖啡豆抽样,进行香气、风味、醇厚度、酸度、回甘度、平衡度、一致性等的感官评比鉴定。4技术指标4.1株产单株咖啡成熟果实(干豆)的总重量。4.2单产每亩咖啡成熟果实(干豆)的总重量。4.3干鲜比带壳干豆与鲜果的比例。4.4千粒重1 000粒咖啡带壳干豆的重量。DB5305/T 123202334.5出米率咖啡米占咖啡带壳干豆的百分比。4.6品质指标咖啡豆品质检测指标和检测方
6、法见表1。表 1咖啡豆品质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序号检测指标检测方法1咖啡豆色泽、形态、气味GB/T 150332粒度ISO 41503缺陷豆率GB/T 150334绿原酸含量NY/T 35145蛋白质含量GB 5009.56粗脂肪含量GB 5009.67糖分含量GB 5009.88粗纤维含量GB/T 5009.109水浸出物含量GB/T 830510咖啡杯品测定DB53/T 149.611咖啡因测定GB 5009.1394.7抗性按NY/T 2668.5的规定执行。5引种选育5.1程序品种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确定引种品种。5.2方法5.2.1选择引种品种制定引种目标,从生态条件基本相似的
7、区域选择引种品种。引种符合NY/T 2668.5的要求。5.2.2初选试验建立引种圃进行筛选鉴定,结果后连续观察2个生产周期以上。技术指标按本文件4的要求进行。5.2.3区域性试验初选试验确定的品种,在不同区域性选择3个以上的试验点进行试验,试验按照NY/T 2667.5的规定执行。5.2.4生产性试验DB5305/T 12320234区域性试验确定的品种,进行生产性试验,按照NY/T 2667.5的规定执行。5.2.5确定引种品种生产性试验确定的综合性状优良、符合生产需求的品种,通过审(认)定或鉴定,确定为可推广的引种品种。6实生种选育6.1程序选择优良树优系选择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确定育成
8、品种。6.2方法6.2.1选择优良树根据育种目标,参照NY/T 2668.5,对育种材料进行观察,选择主要经济性状(如果实性状、产量、品质、抗性等)发生优良变异的植株(母树),登记编号、填写调查表。6.2.2优系选择选择性状稳定、无不良劣变、表现优良的株系。6.2.3区域性试验按本文件5.2.3的方法执行。6.2.4生产性试验按本文件5.2.4的方法执行。6.2.5确定育成品种按本文件5.2.5的方法执行。7杂交选育7.1程序育种目标亲本选择杂交选育鉴定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确定育成品种。7.2方法7.2.1育种目标选育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能力强的品种。7.2.2亲本选
9、择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应性的材料。7.2.3杂交DB5305/T 12320235杂交的步骤和方法如下:1)去雄、套袋:选择母本植株中上部向阳即将开放的花蕾,用镊子轻轻拨开花瓣,去除雄蕊,清除残存花药,每枝条选留花蕾20朵,多余的摘除,立即用硫酸纸袋套袋隔离,挂上标签并注明去雄日期。2)花粉采集与保持:杂交前1 d2 d,采集父本植株中上部向阳、发育良好、花药成熟的花朵,带回室内,置于铺有硫酸纸的培养皿中,待花药破裂后收集花粉,贴上标签,注明父本名称并及时进行授粉,需要保存的花粉应放置于-20 冰箱中,保存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3)授粉:母本花朵雌蕊柱头分泌粘液即可授粉。根据各品种的生长习性确
10、定授粉时间,一般选择上午8:0010:00,无风无雨的天气进行授粉。授粉应在3 d4 d内完成,重复3次。4)杂交后管理:授粉后7 d8 d柱头枯萎去除套袋,15 d20 d统计座果率。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摘。5)子代测定:将杂交种子培育成为F1代杂交苗。观察杂种F1代植株的生长状况、抗逆性,进行苗期选择。可以采用嫁接、扦插、组培等无性繁殖的方法,形成不同的F1代无性系进行试验。结果后连续观察2个生产周期。7.2.4选育鉴定选择性状稳定、无不良劣变、表现优良的株系。7.2.5区域性试验按本文件5.2.3的方法执行。7.2.6生产性试验按本文件5.2.4的方法执行。7.2.7确定育成品种按本文件5.2.5的方法执行。8诱变育种8.1程序诱导变异选育鉴定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确定育成品种。8.2方法8.2.1诱导变异通过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咖啡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8.2.2选育鉴定按本文件7.2.4的方法执行。8.2.3区域性试验按本文件5.2.3的方法执行。8.2.4生产性试验DB5305/T 12320236按本文件5.2.4的方法执行。8.2.5确定育成品种按本文件5.2.5的方法执行。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