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140.10 CCS X 55 5226黔东南州地方标准 DB5226/T 235-2022 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银球茶加工技术规程 20220922 发布 20221222 实施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226/T 235-2022I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加工场所要求.1 5 原料(鲜叶)要求.1 6 加工工艺流程.2 7 加工技术要求.2 8 记录档案.3 DB5226/T 235-2022II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黔东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雷山县农业农村局、雷山县林业局、雷山县茶叶协会、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省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贵州雷山云尖茶业实业有限公司、贵州敬旺绿野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省雷山县脚尧茶业有限公司、雷山县福尧茶叶有限公司、贵州省雷山县绿叶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雷山县苗家春茶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桂琼、杨永成、张廷辉、毛鹃、高梅、余鲜、吴先斌、白广恒、杨奕海、陈欢欢、李胜康、王智、陈
3、红文、杨坤、吴凯仪、龙姜柳、管春成、杨艳屏、廖宇娟、尚斌、韦顺能。DB5226/T 235-20221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银球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银球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要求、原料(鲜叶)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记录档案。本文件适用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银球茶的加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
4、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 40633 茶叶加工术语 DB52/T 619 贵州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规程 DB52/T 713 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银球茶 3 术语和定义 GB/T 40633、DB52/T 713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回炒 对茶坯进行加温,减少部分水分,使茶叶柔软的过程。3.2 手工造型 利用茶叶内含果胶质,将茶坯料通过手工搓、压、捏、挤、揉、整形,形成球状的过程。4 加工场所要求 4.1 加工场地应符合 DB52/T 619 和 GB/T 32744 的规定。4.2 造型车间单独设置,造型平台面用杉原木板制作。5 原料(鲜叶)要
5、求 采摘于雷山县当地群体种以及适宜加工雷山银球茶的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原料要求见表 1。DB5226/T 235-20222表1 原料要求 等级 规格 芽叶长度 原料要求 特级 一芽一叶 3.5 新鲜、匀嫩、无病叶、无紫叶、无杂物 一级 一芽二叶 4.5 新鲜、匀嫩、无病叶、无杂物 6 加工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揉捻回炒手工造型烘干提香 7 加工技术要求 7.1 摊青 鲜叶应及时摊青。7.2 杀青 7.2.1 温度:240280,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7.2.2 时间:根据芽叶嫩度控制在 2min4min。7.2.3 程度:梗折不断,手捏成团,有弹性,散发清香味,叶面色泽由绿变为暗
6、绿,无红叶红梗。7.2.4 冷却:杀青叶出锅后,及时摊放在冷却工具上自然冷却或机械冷却,回软后揉捻。7.3 揉捻 7.3.1 原则:依次“轻重轻”循环进行。7.3.2 时间:全程 25min35min。7.3.3 程度:充分破坏叶肉细胞,条索紧结,无断碎、无芽叶分离,有弹性。7.4 回炒 7.4.1 机具:采用瓶式炒干机或电热烘干机。7.4.2 温度:视机型而定,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7.4.3 时间:5min8min。7.4.4 程度:茶坯柔软,手捏不粘手,有弹性。7.4.5 冷却:茶坯出锅后摊放在专用器具上,自然冷却。7.5 手工造型 7.5.1 茶坯:人工拣去粗条片块,并筛去碎末茶
7、。7.5.2 茶坯重:称取 3.7g4.1g 茶坯量,以确保个体干重 2.5g(0.2g)。7.5.3 造型:每颗茶球坯料经过手工搓、压、捏、挤、揉、整形,茶球圆紧,不松散、不开裂。DB5226/T 235-202237.5.4 卫生要求:造型间应设置洗手和毛巾消毒设施,造型前毛巾应消毒,造型中应保持加工人员的手和造型台面的清洁,清洗用水应符合 GB 5749 要求。7.6 烘干 7.6.1 机具:采用电热烘烤(焙)机等进行烘烤。7.6.2 温度:70100,按照“先低后高”的原则进行。7.6.3 时间:全程 2h3h。7.6.4 程度:水分含量7.0%。7.7 提香 7.7.1 机具:采用电热烘烤(焙)机等进行提香。7.7.2 温度:7080。7.7.3 时间:全程 1.0h1.5h。7.7.4 程度:水分含量5.0%。8 记录档案 8.1 应建立原料(鲜叶)来源和生产过程的档案记录。8.2 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保存期不少于 2 年。DB5226/T 235-20224 DB5226/T 23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