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226 T 239-2022 杉(松)林下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55644       资源大小:1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226 T 239-2022 杉(松)林下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CCS B 055226黔东南州地方标准DB5226/T 239-2022杉(松)林下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2022-10-26 发布2022-11-26 实施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226/T 239-2022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林地要求.15 菌棒制备.26 林下种植.37 采收.48 包装、贮存与运输.49 档案管理.5附录 A(资料性)林下茶树菇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6DB5226/T 239-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2、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黔东南州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黔东南州林业局、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岑巩县林业局、镇远县林业局、黎平县岩洞镇林业站、贵州苗岭黔菇菌业有限公司、凯里市大风洞镇农业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有发、杨春玉、梅正茂、宋盛英、吴文和、谌金吾、姜盛植、吴从毅、蔡光辉、杨永成、陈文华、杨启熠、王平、周京辇、田洪湖、熊高明、蒲洪菊、陶开丽、龙午、李芳念、郭显会。DB5226/T 239-20221杉(松)林下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

    3、规定了杉(松)林下茶树菇的术语和定义、林地要求、菌棒制备、林下种植、采收、包装、贮存与运输、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黔东南州杉(松)林下茶树菇的种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茶树菇

    4、别名茶菇、油茶菇,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的食用菌。茶树菇菌盖呈半球形,直径 5cm10cm,中央部位略向上突起,生长初期呈深褐色,成熟期逐渐转变为浅褐色,菌盖中央颜色深、周边颜色浅。3.2林下种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土壤肥沃的特点,实现优质、安全和高效的林下食用菌种植模式。4林地要求4.1林地选择选择坡度20,郁闭度在 0.70.8 的杉(松)林地,林地土壤 pH 在 5.07.0 之间。以无污染源,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背阳面最佳。4.2空气质量DB5226/T 239-20222符合 GB 3

    5、095 中二类区要求。4.3灌溉水质量符合 GB 5084 要求。4.4林地清理清除林地上的灌木和杂草,平整场地,预留搬运通道,保持林地上整洁、干净,采用 5%石灰水进行消杀。4.5布设灌溉管网沿作业道两侧布设灌溉管网,每隔 3m5m 设置 1 个旋转喷头,方便及时喷灌保湿。5菌棒制备5.1菌种选择选择出菇整齐度高,抗逆性强,品质优良,产量高,适宜生长温度 1828范围的菌种。5.2制备时间8 月12 月。5.3培养料配方根据当地自然资源选用以下一种配方:a)棉籽壳 35%,木屑(阔叶树)35%,麸皮 21%,玉米粉 7%,石灰粉 1%,石膏粉 1%;b)棉籽壳 50%,玉米芯 20%,麸皮

    6、18%,玉米粉 5%,豆粕 4%,石灰粉 2%,石膏粉 1%;c)棉籽壳 54%,麸皮 20%,木屑(阔叶树)15%,玉米粉 8%,石灰粉 1%2%,石膏粉 1%。5.4菌棒制作5.4.1将培养料搅拌均匀,pH 控制在 6.57.0,含水量控制在 60%65%,拌料后用内外双层菌袋装袋。5.4.2常压灭菌用高密度聚乙烯菌袋,高压灭菌用聚丙烯菌袋,菌袋质量应符合 GB 4806.7 要求。5.4.3每袋装料湿重 0.8 kg0.9kg,料高 19cm20cm,用绳捆扎好袋口。5.4.4菌棒制作应符合 NY/T 2375 要求。5.5灭菌5.5.1当天装袋当天灭菌。5.5.2常压灭菌,温度达 10

    7、0,维持 24h 以上。5.5.3高压灭菌,升压至 0.15MPa 后,温度升高至 120,1 万个菌棒保压 4h。5.6接种DB5226/T 239-20223接种前,用气雾消毒剂密闭熏蒸 30min,料温降至 28时,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每袋接种 12g13g 菌种。5.7发菌管理接种后将菌棒运至养菌室,养菌室应避光、通风,温度控制在 2028,相对湿度在 70%75%。35d40d 后,待菌丝基本长满菌棒后,运至林下种植。6林下种植6.1摆袋栽培6.1.1摆放时间每年 3 月5 月。6.1.2摆放方式以矮堆墙方式将菌棒堆 6 层8 层,7d 后,把袋口处绳结扎处去掉,剔除老化菌块,将菌袋

    8、口合拢内卷。6.1.3出菇前管理在菌墙的空间林地洒水,有条件的可往菌墙上喷雾水,水质应符合 GB 5084 要求,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85%以上。6.1.4菇期管理待菌棒表面形成粒状原基,原基 2d3d 长成菇蕾。现蕾后,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在 90%以上,并在菌柄不断伸长时,逐渐敞开袋口,利于菌柄伸长和菌伞张开。6.1.5转潮期管理当菌棒出 2 潮菇后,适时给菌棒补水,水质应符合 GB 5084 要求。用喷雾器对准菌袋口,早、晚各喷一次,每次喷透。6.2覆土栽培6.2.1场地准备栽培场地应选择土层厚度 35cm 以上,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场地,挖成宽 100cm120cm、深 30cm35cm、

    9、长度不限的菇床,菇床间距为 50cm60cm,四周及床底要拍实,喷 5%石灰水进行消毒。6.2.2摆放时间每年 9 月11 月。6.2.3菌棒摆放方式菌丝长满或者完全转色后,将袋口面向上竖直摆放,依次排满菇床。6.2.4开袋覆土DB5226/T 239-20224把袋口处绳结扎处去掉,用 pH 值为 6.57.0 的细土填实。覆土厚度为 3cm4cm,第一次喷水要喷透,水质应符合 GB 5084 要求,使切割的料面保持细微积水和湿润状态,持续保持相对湿度为 80%85%。菇床面要支上竹弓,覆以薄膜,保持早晚通风换气。6.2.5出菇前管理覆土后,立即喷(灌)水,调整土粒水分,保持覆土层湿润。连续

    10、调水 3应轻喷勤灌,不可一次喷(灌)水太多。调水期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促使菌丝扭结成原基。6.2.6菇期管理菇蕾形成后,要及时喷出菇水,并保持相对湿度为 90%95%,使子实体正常生长。经覆土出菇,出菇期可持续 60120。6.2.7转潮期管理当出 2 潮菇后,适时补水,水质应符合 GB 5084 要求。对准覆土层,早、晚各喷一次,每次喷透。6.3病虫害防治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合理使用化学防控。当病虫害达到化学防治技术指标时,采用药剂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要求。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见附录 A。7采收7.1采收方法菌膜即将破裂,菌盖转白,菌盖即将展开为适宜采收期。

    11、采收时用手轻握菌柄,整丛采下,不损伤菌盖和菌柄。采收后及时摘除病菇、死菇和清除碎菇残片。7.2场地清理生产过程中,保持场所干净整洁,废弃菌棒及菌渣及时回收,以便连续耕作。7.3鲜销将鲜菇清理菇体基部残留菌渣后置于 46保鲜,分级包装(打冷、抽真空、充氮),上市鲜销。7.4干制剪去菌柄基部残体,拣菌柄长短一致、菌盖大小一致的菇体分级烘干。烘干时以 35为起始温度,烘 2h 后升温至 55烘干至恒重,烘干后回潮至含水量 13%,即制成干制茶树菇。8包装、贮存与运输8.1包装外包装用木盒或有足够强度的纸盒,内包装用食品级塑料袋袋装,独立包装,盒内的空隙用轻质材料填满塞牢。DB5226/T 239-2

    12、02258.2贮存应在干燥、低温、无阳光直射,无污染的场所贮存。温度控制在 04,相对湿度 30%以下。8.3运输运输时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运输中应有防晒、防潮、防雨、防冻、防震及防止污染的设施和措施。温度控制在 04,相对湿度 30%以下。9档案管理建立杉(松)林下茶树菇生产技术档案。对林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进行详细、完整记录,生产记录档案应保存 2 年以上。DB5226/T 239-20226AA附录A(资料性)林下茶树菇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表 A.1林下茶树菇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法通用名剂型及含量主要防治对象施用量施用方法咪鲜胺锰盐50%可湿性粉剂湿泡病、青

    13、霉病、绿霉病、褐腐病0.4g/m0.6g/m喷雾/拌土塞菌灵500g/L 悬浮剂褐腐病、镰孢菌20g/100kg 干料40g/100 kg 干料;0.5g/m0.75g/m拌料/喷雾塞菌灵40%可湿性粉剂褐腐病、绿霉病、褐斑病、软腐病0.3g/m0.4g/m喷雾咪鲜胺50%可湿性粉剂青霉病、绿霉病、白腐病、褐腐病0.4g/m0.6g/m拌于覆盖土或喷淋菇床高氟氯氰甲阿维4.3%乳油菇螨、菇蛆0.13g/100m0.22g/100m喷雾氟虫腈50g/L 悬浮剂菇蛆1.5g/100m2.0g/100m喷雾百二氯异氰30%可湿性粉剂绿霉病、疣孢霉菌、木霉菌30g/100kg 干料50g/100 kg 干料拌料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木霉病40g/100kg 干料48g/100 kg 干料拌料百福30%可湿性粉剂木霉菌、疣孢霉菌0.09g/m0.18g/m喷雾DB5226/T 239-2022


    注意事项

    本文(DB5226 T 239-2022 杉(松)林下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