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13.080.01CCS B 105201贵阳市地方标准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DB5201/T 1272022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vestigation on soil contamination in theproposed developed cultivated land2022-11-01 发布2023-02-01 实施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5201/T 127202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25调查程序及内容.26调查报告编制.77其它要求.8附录 A(资料性)拟开发耕地
2、现场调查访谈表.9附录 B(资料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法.11附录 C(资料性)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制大纲.13 DB5201/T 1272022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提出。本文件由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村生态资源服务站、贵阳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贵州雏阳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景行、郭柯、吴道明、李宁、柴冠群、贾田、陈开富、周江、陆建、王虎、王凯旋、曲德鹏、郑丽、李慧雯、高翔、何照、范成五、陆海。D
3、B5201/T 12720221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本原则、调查程序及内容、和调查报告编制等。本文件适用于拟开发耕地土壤的污染状况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 5009.2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T 14550土壤质量六六六和滴滴
4、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714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491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32土壤总磷的测定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HJ 680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 704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HJ 717全氮的测定凯氏法HJ 962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LY/T 1228森林土壤氮的测定NY/T 398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 1121.6土壤检测第6
5、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拟开发耕地拟通过田、水、路、林等综合整治措施,将未利用地、复垦土地等开发为耕地。3.2未利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主要包括荒草地、苇地、沼泽地、裸地、裸岩等。DB5201/T 127202223.3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来源:TD/T 1031,3.13.4农用地土壤污染因排放、倾倒、堆存、填埋、泄漏、遗撒、渗漏、流失、扬散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造成农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或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5
6、食用农产品通过种植、采收等产生,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供人食用的农产品,包括水稻、玉米、油菜、大豆、小麦、果树、蔬菜等植物及其产品等。来源:GB/T 29372,3.14基本原则4.1针对性原则针对拟开发为耕地,科学划定调查区域,开展区域内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确定土壤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等,为耕地分类管理措施精准实施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参考。4.2真实性原则综合考虑调查区域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文水系、作物类型、污染源类型、区域土地受污染规律和特点等,科学布设代表性监测点位,真实反映调查地块土壤污染状况。4.3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7、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4.4代表性原则综合考虑拟开发耕地的类型、地形地貌、污染源类型、拟开发耕地受污染规律和特点等,进行差异化布点监测,确保点位具有代表性。5调查程序及内容5.1调查程序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包括调查准备、现场调查、采样检测、土壤环境质量划分,调查的程序见图1。DB5201/T 12720223图 1调查程序图DB5201/T 127202245.2调查准备5.2.1确定调查范围调查重点围绕拟开发耕地的矢量数据确定调查范围。5.2.2资料收集5.2.2.1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资料收集调查地块所在区域涉及的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数据、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
8、数据、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耕地土壤监测结果,污染成因分析和风险评估报告、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农产品质量数据等相关资料。5.2.2.2土壤污染源信息调查范围内重点行业企业和工矿企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及产排污及其涉重金属情况,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堆放转运场(站)分布及其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农业灌溉水源及其质量,农业投入品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情况,历史污染事故及应急措施情况等。5.2.2.3区域农业生产状况调查对象所在区域农业产业现状、农业发展规划、专项产业规划、已(拟)种植农作物种类和品种特性、种植制度、种植规模和产量,生产布局、配套设施和农田水利等。5.2.2.4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调查对
9、象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气候环境、耕地土壤类型、水文水系等资料。5.2.2.5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对象所在地区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现状、城乡规划、人口状况、工业布局、路网交通等图件、影像、数据等。5.2.3制定现场调查方案对已收集的背景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初步掌握拟开发耕地基本情况,确定现场调查内容和重要事项,制定现场调查方案。5.3现场调查5.3.1调查记录针对调查对象类型,结合所在区域位置、范围等,通过现场拍照、录像、航拍影像、勘查测绘等方式,制作现场调查记录。5.3.2现场调查5.3.2.1污染源调查重点针对调查范围内土壤污染源类型、空间位置、生产经营、产排污等情况开展现场调查。DB5
10、201/T 127202255.3.2.2历史污染事故踏勘针对调查范围内历史污染事故发生区域位置、范围、周边环境及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现场踏勘,观察记录污染痕迹、异味、事故发生时间、类型、规模、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地势、风向等因素,初步确定关注污染物和土壤污染范围。5.3.3人员访谈5.3.3.1访谈对象调查区域土地的承包经营人,区域内现存及历史上存在过的工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包括管理及技术人员)以及熟悉企业的第三方,当地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污染事故责任单位有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知情人员。5.3.3.2访谈方法可采取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电子或书面调
11、查表等方式对有关人员进行访谈,并通过拍照、录像、录音等方法对访谈过程进行记录,填写拟开发耕地现场调查访谈表,见附录A。5.3.3.3访谈内容5.3.3.3.1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5.3.3.3.2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5.3.3.3.3污染事故的访谈: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规模、事件经过、影响范围和釆取的应急措施等。5.3.4信息整理与分析对已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的可能成因和来源。判断调查区域土壤污染特征、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5.4土壤和农产品采样检测5.4.1调查单元划分通过现场勘查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根据建设项目类型及地形部
12、位、农田基础设施、土壤类型、地形、验收地块大小、项目性质等因素,在地块上划分评价单元,确定评价单元大小。5.4.2调查点位布设5.4.2.1布点精度5.4.2.1.1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 3 个监测点位。5.4.2.1.2在复垦土地等开发为耕地区域小于或等于 10 hm2 布设 10 个点位,大于 1 hm2 原则上按 1 hm2布设 1 个点位,根据实际情况可酌情调整。5.4.2.1.3在风险较高、空间变异较大、地势起伏较大区域适度增加布设密度。DB5201/T 127202265.4.2.2布点位置选择有代表性的拟开垦为耕地地块中间开阔地带进行布点,拟开垦为耕地地块间面积差异不明显,
13、优先选择调查单元内中心位置地块。5.4.2.3点位核实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判断布设点位提出调查点位调整建议。5.4.3样品采集5.4.3.1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采集按照HJ/T 166执行。5.4.3.2食用农产品样品采集农产品采集方法NY/T 398执行执行。5.4.4土壤与农产品分析测定土壤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表1。表 1土壤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方法来源镉a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汞a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 680砷a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 680铅a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铬a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pHa土壤 pH 的测定 点位法H
14、J 962铜b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镍b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锌b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六六六b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GB/T 14550DDTb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GB/T 14550有机质b重铬酸钾一硫酸溶液氧化法NY/T 1121.6总氮b土壤质量 全氮的测定凯氏法HJ 717有效氮b碱解扩散法LY/T 1228总磷b土壤总磷的测定 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HJ 632有效磷b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HJ 704a必测项目b选测项目DB5201/T 127202275.4.5土壤与农产品分析测定农产品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表2。表 2农产品
15、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方法来源镉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GB 5009.268汞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原 子荧光光谱分析法GB 5009.17砷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GB 5009.268铅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GB 5009.268铬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GB 5009.2685.5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5.5.1土壤与农产品点位及数据评价5.5.1.1按照 GB 15618 的规定要求,对调查点位土壤中污染物含量水平进行评价,明确调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5.5.1.2按照 GB 2762 的规定要求,对调查点
16、位农产中污染物含量水平进行评价,明确调查区域农产品质量。5.5.2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初步划分按照附录B中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法,进行初步划分,并提出划分建议。5.6质量控制参照HJ/T 166、NY/T 398及所选用的分析测试方法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工作程序、方法、数据及分析符合有关质量标准。6调查报告编制6.1基本要求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将调查过程中所收集、产生及编制的相关成果以电子和书面方式予以提交,包括调查报告、图件、附件材料等。6.2调查报告编制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包括项目概述、区域概况、单元划分及点位布设、样点采集与检测、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辅助调
17、整、质量控制、结论与建议等内容,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制大纲见附录 C。DB5201/T 127202286.3图件地理位置图、调查区域卫星平面图或航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周边环境示意图、农用地地理位置分布图、农作物种植分布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壤污染源分布图、监测布点图、污染物含量分布图等。6.4附件材料相关历史记录、现场状况及周边环境照片、工作过程照片、原始采样记录、现场工作记录、检测报告、专家咨询意见等。7其它要求7.1相关成果涉及国家秘密的,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使用和管理,确保涉密内容的安全保密。7.2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作业单位应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作
18、业单位对调查报告内容负责。DB5201/T 12720229AA附录A(资料性)拟开发耕地现场调查访谈表A.1拟开发耕地现场调查访谈表见表A.1。表 A.1 拟开发耕地现场调查访谈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单位调查人员访谈对象姓名:年龄:性别:从事职业:联系电话:本地居留时间(年):重点行业企业地块及周边是否存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在产企业有:名称:无不了解企业是否存在向耕地排放污水情况有无不了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烟尘(废气)外排情况有无不了解企业生产产品类型不了解历史周边是否存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搬迁或关闭企业有:名称:无不了解灌溉水灌溉水来源地下水 河水 井水 湖水 集水池塘无灌溉区域范围整个调查
19、区域部分调查区域水源地周边是否存在工矿企业、畜禽养殖企业有:名称:无不了解历史上是否发生或使用污水灌溉有具体情况(可附后):无不了解农业投入品肥料施用量(折纯量,kg/667m2)复合肥: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农家肥:其它:农药施用量(kg/667m2)化学农药:1.(名称):2.(名称):生物药剂:1.(名称):2.(名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增加)畜禽粪污还田量(kg/667m2)牛粪:还田方式:腐熟还田 直接还田猪粪:还田方式:腐熟还田 直接还田鸡粪:还田方式:腐熟还田 直接还田羊粪:还田方式:腐熟还田 直接还田其它:还田方式:腐熟还田 直接还田1DB5201/T 12720220
20、土壤调理剂施用量(kg/667m2)类型:1.(名称):2.(名称):其它污染物是否存在垃圾进入农田情况有无不了解是否存在污泥进入农田情况有无不了解是否存在其它污染物违法倾倒、堆放农田情况有无不了解环境事件历史上周边是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事件时间:污染类型和范围:主要污染物:DB5201/T 127202211BB附录B(资料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方法B.1划分评价单元并初步判定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当调查单元内点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一致,则调查单元即为评价单元;否则应根据调查单元内点位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依据聚类原则,利用空间插值法结合专家经验判断,将调查单元划分为不同的评价单元。尽
21、量使每个评价单元内的点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保持一致,初步判定评价单元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包括四种情形:a)是当评价单元内点位类别一致时,该点位类别即为该评价单元的类别;b)是当评价单元内存在不同类别点位时,某类别点位数量占比超过 80%,其他点位(非严格管控类点位)不连续分布,该单元则按照优势点位的类别计;如存在 2 个或以上非优势类别点位连续分布,则按地物边界(地块边界、村界、道路、沟渠、河流等),兼顾土壤 类型,划分出连续的非优势点位对应的评价单元;c)是对孤立的严格管控类点位,根据影像信息或实地踏勘情况划分出对应的严格管控类范围;如果无法判断边界,则按最靠近的地物边界(地块边界、村界、
22、道路、沟渠、河流等),划出合理较小的面积范围;d)是当评价单元内存在不连续分布的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点位,且无优势点位时,可将该评价单元划为安全利用类,在镉、汞、砷、铅、铬各单因子评价单元划分及耕地土壤环境量类别初步判定的基础上,将以上因子叠合形成新的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内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综合类别按最差类别确定。B.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辅助判定初步划定为安全利用或严格管控类的评单元,根据农产品质量状况辅助判定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判定依据见表B.1。1DB5201/T 12720222表 B.1 利用农产品安全评价结果调整评价单元单因子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评价单元土壤环境质量初步判定判定依据
23、(评价单元内或相邻单元农产品重金属超标情况)综合判定后单因子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评价单元内农产品点位 3 个及以上评价单元内农产品点位小于 3 个优先保护类优先保护类(1)安全利用类均未超标均未超标:且周边相邻单元农产品点位未超标优先保护类(2)上述条件都不满足的其他情形安全利用类(1)严格管控类未超标点位数量占比65%,且无重度超标的点位均未超标,且周边相邻单元农产品点位未超标安全利用类(2)上述条件都不满足的其他情形严格管控类()注1:“均为超标”指未超过主要食用农产品中5项重金属国家标准限量值。注2:“重度超标”指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过2项国家标准限量值。注3:单因子辅助判定后的单元农用地土
24、壤环境质量类别仍需进行5因子(镉、汞、砷、铅、铬)综合,单元类别按类别最差的因子计。DB5201/T 127202213CC附录C(资料性)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制大纲C.1拟开发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制大纲见表C.1。表 C.1 调查报告编制大纲序号章节内容一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二)实施单位(三)调查依据(四)调查范围及任务(五)调查程序与技术路线二区域概况(一)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二)土地利用及耕地现状(三)农业生产情况及配套产业(四)历史土壤与农产品污染现状(五)周边污染源状况三单元划分及点位布设(一)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单元划分(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四样点采集与监测(一)样品采集(二)样品分析测试(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五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一)土壤点位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二)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六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辅助调整(一)农产品点位及数据评价(二)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辅助调整七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DB5201/T 12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