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420 T 26-2023 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54999       资源大小:493.3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420 T 26-2023 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规范.pdf

    1、ICS 65.150CCS B 52中山市地方标准DB4420/T 262023代替 DB442000/T 3120142023-06-26 发布2023-08-26 实施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4420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规范DB4420/T 26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养殖条件.25放养准备.26苗种选择.27苗种放养.38混养管理.49病害防治.510养殖尾水处理.511养成捕获.5DB4420/T 26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442000

    2、/T 312014无公害食品 南美白对虾生态混养技术规范,与DB442000/T 31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此部分需重新对照原稿修改a)标准名称由无公害食品 南美白对虾生态混养技术规范更改为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规范;b)更改了“范围”部分内容,混养鱼类增加罗非(见第 1 章,2014 年版的第 1 章);c)更新和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用标准(见第 2 章);d)“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试水”定义(见第 3 章);e)合并原标准“养殖场场址的选择”、“池塘条件”、“增氧设备”、“设备”和“养殖用水”为“养殖条件”一章,并更改了部分内容(见第 4 章);f

    3、)“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更改为“放养准备”并更改了“清淤整池”、“消毒除害”等部分内容(见第 5 章);g)“苗种放养”中更改了“虾苗放养”、“鱼苗放养”、“饲料和投饲管理等”部分内容(见第7 章);h)合并原标准“水环境管理及调控”、“日常观察”和“生长测量”为“混养管理”一章,并更改了部分内容(见第 8 章);i)“病害的预防措施”更改为“病害防治”并更改了部分内容(见第 9 章);j)“养殖池排放污水的处理”更改为“养殖尾水处理”并更改了部分内容(见第 10 章);k)“捕获”更改为“养成捕获”(见第 11 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

    4、文件由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中山市神湾镇农业服务中心、中山市阜沙镇农业服务中心、中山市横栏镇农业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晓声、林沛棠、陈少华、叶树才、林伟松、黄浩恩、付东升、李金明、卢锡辉、梁建堂、李健强、戴东、蔡燕高。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4年首次发布为DB442000/T 31201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4420/T 2620231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养殖条件、放养准备、苗种选择、苗种放养、混养管理、病害防治、养殖尾水处理、养成捕获。本文件适用于淡水养殖

    5、南美白对虾的混养管理技术,单产指标宜为3500 kg/h8000 kg/h,混养鱼类一般为暗纹东方鲀、罗非或草鱼。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SC/T 1137淡水养殖水质调节用微生物制剂质量与使用原则SC/T 2002对虾配合饲料NY/T 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 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T 5059无公害食品对虾养殖技术规范NY 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

    6、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对虾养成shrimp culture从虾苗养殖成商品虾的过程。3.2有益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指有助于净化养殖环境且对养殖虾类不造成危害的微生物类群,一般包括自养型的光合细菌和异养型的芽孢杆菌两大类型。3.3试水safety testing虾苗下塘前进行的小型放养试验,即取该批苗 100 尾,用 40 目的网兜在池塘边进行暂养,24 h 内死亡率不超过 10%判断为试水成功,方可进行后续放苗。DB4420/T 26202324养殖条件4.1养殖场址的选择养殖场应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

    7、通的河边建造,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1的规定,盐度110,pH值7.69.0,透明度20 cm,化学耗氧量3.0 mg/L。交通便利,有电网电力供应,有可利用的淡水资源。4.2池塘条件池塘形状宜为长方形,单池面积宜为0.2 h0.8 h,蓄水深度宜为1.5 m2.0 m。池塘的进、排水渠道应分开,应配套尾水处理设施。4.3设备4.3.1增氧设备增氧设备可选用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或底部充气式增氧设施,每公顷养殖水面宜配置功率8 kW的增氧机。4.3.2检测设备宜配置生物显微镜和测定盐度、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的仪器设备。4.4养殖

    8、用水养殖用水应经过过滤或蓄水池消毒、净化处理,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5放养准备5.1清淤整池在捕获后,曝晒池底5 d10 d,让池底表面淤物晒至龟裂,将其清出池外,施用生石灰300 kg/h800 kg/h。5.2消毒除害池塘注水浸没整个池底,施放浓度为30 mg/L50 mg/L的漂白粉,杀灭有害生物。对于含氯消毒剂的使用应在傍晚进行。5.3进水和培养饵料生物5.3.1进水消毒除害后,池塘进水深度宜为1.0 m1.3 m。5.3.2肥料使用使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6苗种选择DB4420/T 26202336.1虾苗的选择选择放养的虾苗不应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9、)、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等病毒;全长0.8 cm1.0 cm,体形健壮,无损伤与畸形,规格整齐,肌肉饱满透明,胃肠食物充塞度好;游动活泼,游泳时身体平直,对水流刺激反应灵敏,逆流能力强,眼睛及尾扇高度张开;身体外部无附着污物。6.2鱼苗的选择6.2.1暗纹东方鲀苗应选择体形健壮,无损伤,规格整齐,游动活泼,平均规格 50 g/尾的健康鱼苗。6.2.2草鱼苗应选择无损伤,游动活泼,体型整齐,平均规格 500 g/尾的健康鱼苗。6.2.3罗非苗应选择规格整齐,无损伤无畸形,平均规格 250 g/尾的健康鱼苗。7苗种放养7.1虾苗放养7.1.1放苗条件池塘水

    10、温度宜在25 以上,水深1.2 m1.5 m,盐度3 以上,pH值8.09.0,透明度20 cm50cm。7.1.2放养密度放养全长0.8 cm1.0 cm的虾苗,密度为40万尾/h80万尾/h;放养全长3.0 cm4.0 cm的标粗虾苗,密度为15万尾/h30万尾/h。7.1.3放苗方法及注意事项7.1.3.1放苗前应预先测定池塘水质,提前 1 d2 d 进行试水,经确认安全方可放苗。7.1.3.2池塘盐度与育苗池盐度差异应小于 2,否则,应在育苗池进行盐度的调节,且要求 24 h 内盐度的变化小于 1。7.1.3.3放苗时应将装有虾苗的塑料袋浸泡在池塘中 30 min 以上,向袋内缓慢加入

    11、池水,轻轻晃动,再将虾苗慢慢倒入池水中。7.1.3.4宜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放苗,遇大风、暴雨天气不宜放苗。同一虾池,虾苗应一次放足。放苗位置应选择在虾池较深的上风处。7.2鱼苗放养7.2.1放养密度7.2.1.1如混养暗纹东方鲀,宜放养平均规格 50 g/尾的暗纹东方鲀苗,密度为 5000 尾/h 15000尾/h。7.2.1.2如混养草鱼,宜放养平均规格 500 g/尾的草鱼苗,密度为 1500 尾/h 4500 尾/h。7.2.1.3如混养罗非,宜放养平均规格 250 g/尾的罗非鱼苗,密度为 2000 尾/h 4000 尾/h。7.2.2放苗条件虾苗生长至3 cm5 cm后开始投放混养

    12、鱼类。池水温度宜在22 以上,水深1.2 m1.5 m,pH值8.09.0,透明度20 cm50 cm。DB4420/T 26202347.3饲料和投饲管理7.3.1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SC/T 2002和NY 5072的规定。7.3.2投喂管理7.3.2.1对虾的投饲量应根据对虾的个体大小、养殖密度、水温、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底质条件、对虾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及对虾摄食情况等进行调整。放苗的第二天即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万尾虾苗日投饵量为 50 g,以后每天递增 10%。放养 15 d 后,应观察摄食情况以调整第二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7.3.2.2日投喂 2 次3 次,早晨和黄昏投喂量

    13、各占日投喂量的 40%以上。养殖前期(30 d 内)投喂时应做到全池均匀投撒,中期(31 d60 d)和后期(60 d 后)应避免在虾池中央投撒。对虾养成全程应严格控制摄食时间,摄食时间宜控制在 2 h 之内。8混养管理8.1水环境管理及调控8.1.1水位保持及换水养殖前期可不换水,只需少量添加水,直到池塘水位达到1.5 m2.0 m。养殖中后期,每天应根据透明度、水色、悬浮有机物含量等酌情换水,日换水量控制在10%15%。养殖后期每天进行排水4次,每次5 min10 min,宜在投喂前30 min进行,傍晚添注新水至原有水位。8.1.2增氧控制增氧机开机时间,应保持池塘水溶解氧含量在4 mg

    14、/L以上。8.1.3pH 值检测及调控早晚各测定一次pH值,若pH值高于9.0,可结合消毒、换水、施用白云石粉等方法加以调节;若pH值低于8.0,可施用熟石灰进行调节,用量宜为50 kg/h80 kg/h。8.1.4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含量检测及调控8.1.4.1早上采集池塘水样进行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含量的测定。8.1.4.2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 4.0 mg/L 以上,若溶解氧含量偏低,应通过加注新水或换水、增加增氧机数量或增加开机时间加以调控。8.1.4.3当氨氮含量高于 0.3 mg/L、亚硝酸盐氮含量高于 0.15 mg/L 时,应通过换水、沸石粉与有益微生物制剂混合使用进行调控。

    15、使用微生物制剂应符合 SC/T 1137 的规定。8.1.5水质、底质改良剂的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可选用沸石粉、过氧化钙、石灰、白云石粉及微生物制剂等。养殖中、后期,宜每10 d使用一次底质改良剂。8.1.6有益微生物制剂的使用8.1.6.1微生物制剂选用种类和使用原则应符合 SC/T 1137 的有关规定。DB4420/T 26202358.1.6.2养殖前期宜添加异养型有益微生物辅助肥水。8.1.6.3养殖中、后期,宜添加自养型微生物与光合细菌。8.1.6.4进行水体消毒时不宜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应在消毒药效消失后方可使用。8.2日常观察8.2.1巡塘每天早晚巡池,观察池塘水色的变化和鱼虾

    16、活动、摄食情况,观察对虾是否有游池或爬伏于池边等异常现象。每次投喂后1 h2 h应检查饲料观察网内饲料是否已被吃完,以此推断投喂是否适量,同时检查对虾的体色、触鞭的颜色、活力、胃肠食物饱满度、鳃丝和肝胰脏的颜色、体表是否粘着污物等。8.2.2生长测量8.2.2.1对虾生长测定每周进行一次。在池塘内各处取样 50 尾100 尾,测定对虾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8.2.2.2暗纹东方鲀、草鱼或罗非生长测定每月进行一次。在池塘内各处取样 5 尾10 尾,测定鱼类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8.2.3生产日志按相关规定做好水产养殖生产日志记录并保存记录两年以上。9病害防治9.1药物使用使用药物应符合NY 50

    17、71的规定。9.2水体消毒当水色浑浊发暗,水质较差,对虾体色或活动异常,摄食生长差时,应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9.3暴雨前后的处理措施暴雨前应做好抗应激(如泼洒维生素C)等预防工作,并加大增氧频率;暴雨期间应采取表层排淡措施,暴雨后应及时使用沸石粉或白云石粉,用量宜为150 kg/h250 kg/h。9.4病害措施病害防治措施按NY/T 5059的规定执行,一旦发现个别对虾出现红体症状,应及时改善水质和投喂药饵,或可结合水体消毒进行综合处理。10养殖尾水处理养殖池排出的尾水应集中处理,达标排放。11养成捕获DB4420/T 2620236首先使用规格为5 cm网眼的尼龙网网捕混养鱼,然后使用规格为3 cm网眼的尼龙网拉网收虾,亦可用虾笼收虾或锥形网排水收虾。


    注意事项

    本文(DB4420 T 26-2023 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