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20CCS B 054415汕尾市地方标准DB 4415/T 292023生姜栽培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on cultivation for ginger2023-12-07 发布2023-12-实施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15DB 4415/T 29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道地南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世强、蔡时可、王继华、林武贞、朱晓俊、梅瑜、顾艳、孙铭阳、张闻婷、李静宇、孙金锴。DB 4415/T 2920232生姜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姜栽培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种姜处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和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汕尾市行政区域内的生姜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3、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产地环境条件4.1产地环境生姜忌涝害,应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田块。宜采用“生姜-晚稻”的水旱轮作模式。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4.2生产设施根据地形条件,完善排灌系统,建设和完善产区耕作道、田间工作室及贮藏库房等设施。5 种姜处理5.1姜种选择选用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选择姜块肥大饱满、不干缩、无病虫害和无损伤的老姜块做种姜。5.2姜种消毒采用5%阿维菌素、姜瘟灵或3%中生
4、菌素的混合液进行浸种10 min20 min,使用剂量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DB 4415/T 29202335.3晒姜姜种宜晾晒 1 d2 d,剔除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姜块。5.4催芽将姜种置于室内堆垛,覆盖塑料膜,保持室内相对湿度 75%80%,温度 25 28 催芽。当姜芽长到 1 cm2 cm 时停止催芽,以姜芽基部饱满肥大,无白根长出最佳。5.5掰姜种播种前,将姜种掰成重量 70 g120 g 的姜块。6 栽培技术6.1整地施肥整地前,每 667 m2 撒施有机肥 500 kg1000 kg,复合肥(N-P2O5-K2O 15-15-15)30 kg40 kg 作为基肥。
5、翻耕土壤,深度 30 cm40 cm,要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6.2起垄开沟整地后开沟作垄,垄宽 80 cm100 cm,垄高 30 cm40 cm,垄面横开种植沟,沟宽 10 cm15 cm、行距 30 cm40 cm,沟深 25 cm30 cm。起垄开沟方式参照附录 A。6.3种植6.3.1播种期每年1月3月均可播种。6.3.2种肥每667 m2施有机肥100 kg150 kg、复合肥(N-P2O5-K2O 15-15-15)10 kg15 kg,拌匀后撒施于种植沟,肥土混匀搂平后再定植种姜。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的规定。6.3.
6、3播种按株距15 cm20 cm,将姜种平放于沟底,姜芽朝向一致,播种后覆盖细土,厚度宜5 cm左右。种姜每667 m2用量400 kg500 kg,种植密度应根据地力水平合理密植。6.3.4封闭除草采用33%二甲戊灵或50%乙草胺等封闭式除草剂进行喷施除草,使用剂量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6.4田间管理6.4.1 追肥和培土在生姜2杈3杈、4杈5杈和6杈7杈期或少量姜块露出时,应及时追肥和培土。追肥宜结合培土一起进行,随沟在姜苗一侧施肥,每667 m2随沟撒施复合肥(N-P2O5-K2O 15-15-15)15 kg30 kg,生物有机肥(有机质45%,有效活菌数2亿/克)40 kg60 kg
7、,随后培土。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的规定。6.4.2 中耕除草生姜整个生育期,结合培土施肥,及时中耕除草。DB 4415/T 29202346.4.3 涝害生姜生育期内遇到持续降雨,应及时排涝。7 病虫害防控7.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7.2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茎基腐病、枯萎病、斑点病、炭疽病;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蓟马、小地老虎、根结线虫等。7.3农业防治选用优质抗病的品种;选择肥大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姜块做姜种;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
8、增施腐熟有机肥,提高生姜自身的抗病性;及时清理病株,集中销毁,保持田间清洁;合理轮作,生姜忌重茬,严格轮作倒茬,宜采取水旱轮作模式,即“生姜-晚稻”的种植模式。7.4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杀虫灯、粘虫板(蓝色、黄色)等方法诱杀姜螟、姜蛆和小地老虎的成虫,悬挂高度与植株顶部持平或高出 5 cm10 cm。蓟马惧光,粘虫板需要悬挂在基部及行间的近地表处。每 667 m2 悬挂规格为 25 cm30 cm 的粘虫板 25 块30 块。7.5生物防治7.5.1 姜瘟病、茎基腐病、枯萎病针对土传性病害,采用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随基肥、种肥和追肥撒施、沟施;发病前或初期进行叶面
9、喷施,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7.5.2 斑点病、炭疽病采用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发病前或初期进行叶面喷施,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7.5.3 姜螟、姜蛆在幼虫发生初期或产卵盛期前后,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7.5.4 小地老虎在害虫幼虫始发期,选用绿僵菌或白僵菌制剂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7.5.5 根结线虫选用淡紫拟青霉或淡紫紫孢菌制剂,随基肥、种肥和追肥撒施、沟施或灌根处理,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7.6 化学防治DB 4415/T 29202357.6.1基本要求应严格执行GB/T 8321和NY/T 1276相关规定,遵循
10、农药管理条例,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不得加大药剂用量和使用次数。禁限用农药清单参见附录B。7.6.2 茎基腐病、枯萎病、斑点病、炭疽病真菌性病害,可选用 70%甲基硫菌灵、30%恶霉灵、50%多菌灵、20%三唑酮或 10%混合氨基酸铜等制剂喷施,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7.6.3 姜瘟病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姜瘟净、6%春雷霉素、36%春雷霉素喹啉铜或 3%中生菌素等制剂灌根或喷施,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7.6.4 姜瞑、姜蛆、小地老虎、蓟马可采用 0.5%噻虫胺或 3%噻虫嗪随基肥或种肥撒施、沟施,防治地下害虫姜瞑、姜蛆、小地老虎;在害虫幼虫始发期,采用 16%甲维
11、茚虫威、12%虫螨腈虱螨脲、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 50%杀螟松乳剂叶面喷施防治,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7.6.5 根结线虫可采用 5%阿维噻唑膦或 20%噻唑膦,随基肥或种肥撒施、沟施,同时根据发病情况进行灌根,参考制剂标签说明使用。8 采收、贮藏及运输8.1采收采收前 2 d3 d,浇水疏松土壤,采收时将整株挖出,轻轻抖落姜块上的泥土,减少机械损伤,收获时自茎秆基部削去地上茎,保留 2 cm3 cm 茎茬,清除须根。8.2贮藏收获后的生姜要带有少量泥土,可直接入窖贮藏;出售时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姜块表面泥土,装入塑料框销售。8.3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污染,运输途中应防止日晒、雨淋、潮湿、
12、损坏、污染。严禁与可能污染其品质的货物混装运输。DB 4415/T 2920236附录A(资料性)生姜种植起垄开沟的参考方法生姜种植起垄开沟的参照方法见图A.1。图A.1 生姜种植起垄开沟的参照方法DB 4415/T 2920237附 录 B(规范性)禁限用农药清单B.1 国家禁止使用农药(共 41 种)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二溴乙烷,除草醚,杀虫脒,敌枯双,二溴氯丙烷,砷、铅类,汞制剂,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八氯二丙醚,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百草枯
13、水剂,氯磺隆(包括原药,单剂和复配制剂),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螨醇,氟虫胺。B.2 国家限制使用农药(42 种)氧乐果,甲基异柳磷,涕灭威,克百威,甲拌磷,特丁硫磷,治螟磷,内吸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丁酰肼(比久),氟虫腈,水胺硫磷,灭多威,硫线磷,硫丹,溴甲烷,毒死蜱,三唑磷,杀扑磷,氯化苦,氟苯虫酰胺,磷化铝,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氟鼠灵,百草枯,2,4-滴丁酯(自 2023 年 1 月 23 日起禁止使用),C 型肉毒梭菌毒素,D 型肉毒梭菌毒素,敌鼠钠盐,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B.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中禁止在中药材使用的农药(33 种)六六六、滴滴涕、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杀虫脒、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苯线磷、地虫硫磷、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氯唑磷、水胺硫磷、硫丹、氟虫腈、三氯杀螨醇、硫环磷、甲基硫环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