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CCS B 41 4415汕尾市地方标准 DB4415/T 202023 蛋鸭集约化养殖疫病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tensive breeding oflaying ducks 2023-09-06 发布2023-09-30 实施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415/T 202023 I目 次 目 次.前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隔离制度.1 5 防疫制度.2 6 消毒制度.2 7 无害化处理.3 8 记录.3
2、 附 录 A.4 附 录 B.5 DB4415/T 202023 II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写。本文件由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汕尾市农业科学院、汕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汕尾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海丰县顺帆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陆丰市金塘种养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诚刚、林泽雄、郭红红、金金、黄显涉、张伟平、庄少明、韦华钧、周枫、杨庆炉、吴振亮、杨旖旎、蔡燕辉、陈泽宜、徐在、徐继贤、李晓玲。DB4415/T 202023 1蛋鸭集约化养殖疫病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蛋
3、鸭集约化养殖场的隔离制度、防疫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记录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汕尾市蛋鸭集约化网上平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8635 动物防疫 基本术语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3075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
4、022第8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蛋鸭集约化养殖 Intensive breeding of laying ducks 指单批蛋鸭养殖规模3000只以上的开放式网上平养蛋鸭场。3.2 全进全出 All in all out system 同一栋鸭舍或同一段饲养时期内只引进同一家同一批次的雏鸭,同时进场,同时淘汰。4 隔离制度 4.1 蛋鸭场的场址及规划 蛋鸭场选址符合NY/T 388和农业农村部令2022第8号的相关规定,且在符合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允许养殖区域内,远离传染源,防止传染源通过各种途径污染环境,感染鸭群;场内的场地、建筑便于清扫、清洗和消毒,保持良
5、好的卫生环境。防止场外的禽类、野鸟、鼠类等其他动物进入鸭场。4.2 人员控制 DB4415/T 202023 2蛋鸭场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并配置专用清洗和消毒设施,控制人员流动,尽可能减少不同功能区工作人员的交叉现象。杜绝一切外来人员进入,尽可能谢绝参观访问。直接接触鸭群的工作人员避免频繁进出鸭场,远离外界禽类,严禁带入禽肉及其他产品。对蛋鸭场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4.3 鸭群引进 严禁从疫区引进鸭苗,选择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资质的鸭场。贯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来源的鸭群混于同一个鸭舍。做好运输和转群过程中的隔离,防止操作中的污
6、染和感染。4.4 饲料、饮水控制 4.4.1 饲料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4.4.2 饮用水应符合NY 5027的规定。5 防疫制度 5.1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5.2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5.3 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禁止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5.4 在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推荐蛋鸭免疫程序见附录 A。免疫时,一般活
7、苗再稀释后 0.5 h1 h 内用完,油苗也应在最短时间内用完。5.5 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装物。5.6 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做好个人防护。5.7 疫苗接种后,按规定详细计入免疫档案。5.8 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接种疫苗后(一般免疫后 21 d)检测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后期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6 消毒制度 6.1 鸭场大
8、门和圈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并保证消毒液消毒效果;场内设置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患病动物隔离舍等。6.2 选择高效低毒、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品,消毒药应根据消毒目的、对象选择和储备,不得选择对环境、生态及动物有危害的药品。6.3 蛋鸭场定期进行清扫、冲洗、光照和使用化学药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消毒,符合 NY/T 3075技术要求。DB4415/T 202023 36.4 蛋鸭舍每天清扫 1 次,周围环境每周清扫 1 次,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物品,保持鸭舍、场地、用具及鸭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清理的污物、粪便、饲料残留物通过生物发酵、深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病期间消毒做到 1 天
9、1 次。疾病发生后彻底消毒。6.5 场内工作人员进出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带出场外,同时定期进行消毒。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并对手、鞋进行消毒。消毒池的药液每周更换 2 次。7 无害化处理 7.1 当饲养的蛋鸭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按农医发201725 号规定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7.2 鸭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建无害化处理化尸池。7.3 当鸭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鸭只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兽医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鸭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
10、处理。7.4 当鸭群发生一般传染性疾病时,一律不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7.5 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鸭只数量、死因、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7.6 无害化处理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7.7 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兽共患病传染给人。8 记录 8.1 集约化蛋鸭养殖场需建立消毒、免疫、监测等档案。8.2 档案需规范详细记录日期、疫苗厂家、用药名称、使用方法、操作人等信息。8.3 所有记录需保存至少 2 年。DB4415/T 202023 4附
11、录 A(资料性)推荐蛋鸭免疫及药物预防程序 A.1 推荐蛋鸭免疫程序 推荐蛋鸭免疫程序见表A.1。表A.1 推荐蛋鸭免疫程序 日龄 疫苗 使用方法 1 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 皮下注射 7 鸭坦布苏病毒 皮下注射 14 二价禽流感(H5+H7N9)灭活苗 皮下注射 21 鸭瘟弱毒苗 皮下注射 40 二价禽流感(H5+H7N9)灭活苗 皮下或肌肉注射 开产前 鸭瘟、流感苗 分别皮下或肌肉注射 A.2 推荐蛋鸭的药物预防程序 推荐蛋鸭的药物预防程序见表A.2。表A.2 推荐蛋鸭的药物预防程序 日龄 用药名称 使用方法 14 多维+阿莫西林 100斤水/包,全天饮用 15 氟苯尼考 200千克/袋饮水
12、 23 盐酸多西环素 300千克/袋饮水 30 驱虫散 75千克/瓶拌料 50 益生菌 200升水/袋饮水 DB4415/T 202023 5附 录 B(资料性)鸭常见疾病 B.1 鸭瘟 B.1.1 流行特点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不同日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流行期较长,约 15 d30 d,死亡率达 90%以上。B.1.2 主要症状 病鸭表现高热、头部肿胀、缩颈、流泪、眼睑水肿、两翅下垂、脚麻痹,严重的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色稀便,产蛋量下降。B.1.3 病变 剖检病变呈全身星败血症,颈部以致全身皮下组织及胸、腹腔的浆膜常见有淡黄色胶样沁润物;肝有不规则的、
13、灰黄色坏死点,或其外围有环状出血带;小肠的内、外表面可见环状出血带,产蛋鸭卵巢、卵泡充血和出血、变形,常见腹膜炎。B.1.4 防治 以预防为主,在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预防该病发生。一旦发生鸭瘟,要做到及时封锁,严禁病鸭流动,妥善处理病、死鸭及污染物,舍内外环境、场地及用具严格消毒。同时,对受威胁的鸭群和发病鸭群实施紧急疫苗接种。B.2 鸭黄病毒 B.2.1 流行特点 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 周即可感染养殖区内所有鸭群。B.2.2 主要症状 病鸭发热、进食减少、产蛋减少、腹泻、瘫痪。鸭群感染初期,采食减少;发病高峰期废食持续 3 d4
14、 d 后采食逐渐增加。产蛋量极具减少,5 d 内降至 10%。部分病鸭腹泻,粪便稀薄,排绿色水样便。病鸭双腿瘫痪、向后伸展。B.2.3 防治 对场地和循环使用的蛋筐要进行及时消毒。药物治疗。B.3 鸭流感病毒 鸭高致病性流感病毒按本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执行。B.4 鸭病毒性肝炎 B.4.1 流行特点 该病由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雏鸭高致死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易感性强,危害大,发病日龄主要为 13 周龄,发病率 30%90%不等,致死率 90%以上。DB4415/T 202023 6B.4.2 主要症状 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一般在症状出现后 24 h 内死亡,死亡高峰发生在发病后 3
15、 d4 d,濒死前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B.4.3 主要病变 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裂,樱桃红色,肝表面由大小不等的新鲜出血斑点,胆汁呈茶色或草绿色,部分肺淤血、水肿。B.4.4 防治 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外,主要依赖免疫预防。疫区内,用商品鸭肝炎弱毒苗或本地分离的鸭肝炎病毒制备灭活疫苗于多发日龄前 7 d10 d 免疫雏鸭。B.5 鸭传染性浆膜炎 B.5.1 流行特点 该病由鸭疫里莫氏杆菌引起,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不能运动。培养后镜检菌体呈小杆菌,有的呈椭圆形。28 周龄雏鸭为易感群体。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高达 90%以上,死亡率在 5%80%之间不等。一年
16、四季皆可发生,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管理粗放,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都可成为该病引发诱因。空气是重要传播途径。B.5.2 主要症状 该病潜伏期 13 d,最长达 7 d。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嗜睡,缩颈,喙抵地面,两脚软弱,行动迟缓,共济失调,食欲减退。眼部及鼻孔处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部膨胀,濒死期出现神经失调,如摇头、点头或背脖,两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态,最后全身痉挛性抽搐死亡。亚急性或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沉郁困乏,食欲减少,肢软伏卧,呈犬坐状态,进而出现运动失调,痉挛性
17、点头或摇头摆尾,前仰后翻,呈仰卧姿态。此种慢性病例存活率高,蛋发育不良,体态消瘦,失去经济价值。B.5.3 主要病变 急性病例有心包积液,心包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慢性病例心包内有纤维素块填充,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膜,容易剥脱。肝脏呈土黄色或红褐色。肝实质较脆,胆囊肿大。多数病例的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较长者渗出物可部分钙化。脾脏肿大或肿胀不明显,表面附有纤维素性薄膜。B.5.4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养密度,通风良好,防治潮湿,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法。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预先应做药敏试验,选择抑菌效果好的药物。B.6 鸭霍乱 B.6.1 流行
18、特点 该病由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菌体近似于卵圆形短小杆菌,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气温较高、多雨潮湿、天气骤变、饲养管理不良等可促进该病发生和流行。病禽的排泄物污染场地、饲料及饮水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飞沫及伤口传播。30 日龄内的雏鸭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高,成年鸭发病少,死亡率低。B.6.2 主要症状 DB4415/T 202023 7最急性型临床症状为,在鸭群无任何症状情况下,鸭突然死亡。急性型症状表现为鸭群采食量下降,精神状态普遍不好,产蛋量下降。病鸭行动迟缓,步态蹒跚,不愿下水,羽毛松乱,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嗉囊积食胀大,倒提鸭时,常从口、鼻流出酸臭液体。也有病鸭
19、咳嗽,张口呼吸,呼吸加快,气喘,摆头甩头,力图排出喉咙粘液。病鸭腹泻,排除灰白色、灰黄色或黄绿色的稀便,有时带血,腥臭难闻。慢性型症状为病鸭体质消瘦,单侧性或双侧性下肢关节肿胀,跛行,行走困难,病程较长则肿胀关节变硬,也可继发感染化脓。若不及时治疗,导致败血症死亡。B.6.3 主要病变 最急性死亡病例眼结膜充血,浆膜小点状出血,肝表面有很细微的黄白色坏死灶。急性死亡病例除上述特点外,皮肤上散在的少数出血点,心外膜和心冠脂肪上有出血斑点。心包液增多,呈淡黄色透明状,有的也有纤维素续篇片状物,液体浑浊。肝脏稍肿,呈土黄色,质地脆弱,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和坏死灶。胆囊肿大,肠道粘膜呈现充血和出血性炎症。慢性病例剁成关节炎型,关节肿胀,关节囊壁增厚,关节腔内有暗红色浑浊而粘稠的液体,也有关节腔内有干酪样物质。肝脏一般有脂肪变性,或有坏死灶。B.6.4 防治 B.6.4.1 预防 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不同时期的鸭要分群饲养。不从有疫情的鸭场引进雏鸭,引进后要隔离饲养30 d。一旦发生疫情,要积极采取封锁、隔离、消毒、治疗、焚尸等措施。B.6.4.2 接种菌苗 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选用。B.6.4.3 治疗 发病后及时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或中药治疗,但要保证足够药量和坚持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