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CCS B 31 4415 汕尾市地方标准 DB4415/T 102022 甘薯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standard for the multiplication of sweetpotato seedlings 2022-12-08 发布2023-01-01 实施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415/T 10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
2、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汕尾市农业科学院、陆丰市农业发展中心、陆丰市植物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立飞、陈景益、蔡时可、方壮东、张少润、罗忠霞、吴资伟、温书恒。DB4415/T 102022 1 甘薯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甘薯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种薯准备、育苗、采苗、种苗运输、病虫害防治以及种苗档案记载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汕尾市区域内甘薯种植户、育苗企业及科研单位甘薯原种、生产用种的健壮种苗繁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3537 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原原种 pre-elite 由育种家、育种单位经无病虫害处理后提供的,达到本文件5.2原原种质量要求,且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的种薯(苗),或用脱毒组培苗在60目防虫网室、温室内生产出符合NY/T 3537质量标准的种薯(苗)。3.2 原种 elite 用
4、原原种在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苗),达到本文件5.2原种质量要求,且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的种薯(苗)。3.3 生产用种 certified seed 由原种在常规大田相对条件下生产而得的优良种薯(苗)。生产用种根据应用年限分为一代生产用种、二代生产用种。3.4 健壮种苗 healthy seeding 具有本品种特征,顶端茎粗,叶大苗重,生长健壮,苗高25 cm30 cm,有5个8个节,节间短,节上无气生根或气生根较少,茎韧而不易折断,折断苗茎时白浆多而浓,全株无病虫害的种苗。4 品种选择 DB4415/T 102022 2 根据甘薯产品市场的需求以及本区域种植模式和气候条件,选
5、择适宜本区域发展的高产、优质、抗逆、市场潜力高的甘薯新品种进行繁育。5 种薯准备 5.1 种薯来源 种薯来源为原原种、原种或生产用种。5.2 种薯质量 种薯质量应符合表1规定,单个薯块重量为200 g300 g。种薯质量要求见表l。表1 种薯质量要求 项目 种薯级别允许率(%)原原种 原种 一代生产用种 二代生产用种 纯度 100 99.0 98.0 96.0 薯块整齐度 90 85.0 85.0 80.0 缺陷薯块 1.0 1.0 3.0 5.0 杂质 1.0 2.0 2.0 2.0 软腐病 0 0 1.0 2.0 薯瘟病 0 0 0 0 蔓割病 0 0 0 0 茎腐病 0 0 0 0 白绢
6、病 0 0 0 0 根结线虫病 0 0 0 0 爪哇黑腐病 0 0 0 0 根腐病 0 0 0 0 黑斑病 0 1.0 2.0 3.0 蚁象 0 0 0 0 5.3 种薯处理 种薯排种前应进行消毒,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将种薯置于51 54 温水中,浸种10 min,或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消毒10 min。6 育苗 6.1 冬季温室大棚育苗 6.1.1 苗床准备 苗床走向同温室大棚纵向一致,根据面积并排多个走向一致的苗床,每个床宽1.2 m1.3 m,苗床间隔0.3 m0.4 m。6.1.2 排种 DB4415/T 102022 3 当温室大棚内温度在15 以上时开始在
7、苗床内排薯种。排薯方式以平排或斜排为宜。薯块平排,上部处于同一平面上,薯头朝向一致,薯块间隔2 cm3 cm。排种后覆土2 cm3 cm,然后浇足水,再用塑料薄膜覆盖。6.1.3 苗床管理 出苗前,保持苗床温度30 35,相对湿度80%左右。苗床温度高于35 时,上午可揭开薄膜通风降温,下午气温下降时盖好薄膜保温。齐苗后,控制苗床温度24 28,床土相对湿度70%80%。苗高30 cm(10个节)以上时,即可采苗。采苗时苗头留2个3个节,每667 m2苗床内撒施7.5 kg尿素或等当量高氮复合肥并浇水,促侧芽生长。每次采苗后,重复上述管理过程。6.2 大田育苗 6.2.1 苗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
8、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管理方便,2年以上未种过甘薯的肥沃疏松土壤做苗地。6.2.2 整地起垄 疏松土壤、平整苗地,清除杂草,按易排水方向起垄。垄距90 cm120 cm,垄高30 cm35 cm,根据土壤地力水平施用 N、P、K含量各为15%的复合肥15 kg20 kg,较肥沃耕地酌减或不施。6.2.3 排种 在垄上开1条2条深约10 cm沟,将消毒过的种薯按薯头朝向一致的方式排放在沟内,薯块间隔2 cm3 cm。排种后覆土2 cm3 cm,然后浇足水,若遇低温再用塑料薄膜覆盖。6.2.4 苗地管理 保持苗地土壤湿润,相对湿度70%80%。苗高30 cm(10个节)以上时,即可采苗。采苗时苗
9、头留2个3个节,每667 m2苗床内撒施7.5 kg尿素或等当量高氮复合肥并浇水,促侧芽生长。每次采苗后,重复上述管理过程。6.3 假植扩繁 6.3.1 苗地选择 同6.2.1。6.3.2 整地起垄 同6.2.2。6.3.3 假植 将冬季温室大棚育苗或大田育苗中采的种苗,经2%春雷霉素水剂800倍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泡(35)min后,按单行或双行方式栽插在垄上,淋足定根水。6.3.4 苗期管理 在假植苗节数达到6个10个节位时进行摘心打顶促分枝。采苗前5 d8 d,用0.2%尿素溶液喷施叶面,培育嫩苗壮苗,采苗时苗头留2个3个节,每667 m2苗床内撒施7.5 kg尿素或当
10、量高氮复合肥并浇水,促侧芽生长。每次采苗后,重复上述管理过程。DB4415/T 102022 4 7 采苗 当种苗长到25 cm30 cm(7个8个节)时即可采摘进行假植扩繁或大田种植。采苗时苗头留2个3个节促侧芽生长,扩大繁苗量。8 种苗运输 将采摘的健康壮苗以100株为单位进行捆扎,装入周转筐或包装箱。异地长距离调运须进行产地检疫,检疫规程应符合GB 7413的要求。9 病虫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包括茎腐病、薯瘟病和白绢病等,主要虫害包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小象甲等。病虫害化学药剂防治,使用药剂严格执行GB/T 8321(所有部分)。10 种苗管理档案 对品种名称、来源、排种期、萌芽性等繁育基本情况及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使用情况要简明记载。记载的档案至少保留两年。档案记载内容见附录A、附录B。DB4415/T 102022 5 A A 附录A (资料性)繁苗基本情况记载 品种名称 种薯来源 排种田块编号 排种日期 出苗日期 萌芽性 病虫害 除草 第1次采苗期及苗量 第2次采苗期及苗量 第n次采苗期及苗量 记录人签 名 DB4415/T 102022 6 B B 附录B (资料性)生产资料使用情况记载 生产资料 品名 肥料含量/农药剂型 生产厂家 施用时期 施用量 施用方法 效果 记录人签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