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120.10 CCS A 12 4404 珠海市地方标准 DB4404/T 42.42023 产后母婴服务 第 4 部分:康复服务质量规范 Postpartum maternal and infant service Part 4:Quality specification for rehabilitation 2023-03-07 发布2023-06-01 实施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404/T 42.4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4 3 术语和定义.4 4 人员要求.4 5 康复项目.4 产妇康复项目.4 5.1.1 一般项
2、目.4 5.1.2 功能项目.4 婴儿康复项目.4 6 母婴健康评估.5 基本信息核查.5 健康检查与评估.5 7 产妇康复.5 一般项目.5 7.1.1 产后运动康复.5 7.1.2 中药热奄包.5 7.1.3 中药熏蒸.5 7.1.4 温灸.5 7.1.5 经络保健按摩.5 功能项目.5 7.2.1 盆底功能康复.5 7.2.2 腹直肌康复.6 7.2.3 子宫复旧.6 7.2.4 乳腺疏通.6 心理保健指导.7 健康教育服务.7 8 婴儿康复.7 小儿推拿.7 8.1.1 操作流程.7 附录 A(规范性)产后运动康复流程.8 A.1 产后运动康复流程.8 附录 B(资料性)中药热奄包使用
3、流程.10 B.1 中药热奄包使用流程.10 附录 C(资料性)中药熏蒸流程.11 DB4404/T 42.42023 II C.1 中药熏蒸流程.11 附录 D(资料性)温灸流程.12 D.1 温灸流程.12 附录 E(资料性)常用温灸种类.13 E.1 常见温灸种类.13 附录 F(资料性)经络保健按摩流程.14 F.1 经络保健按摩流程.14 附录 G(资料性)盆底功能康复被动运动.15 G.1 盆底功能康复被动运动.15 附录 H(资料性)腹直肌康复被动运动.16 H.1 腹直肌康复被动运动.16 附录 I(资料性)腹直肌手法按摩方法.17 I.1 腹直肌手法按摩方法.17 附录 J(
4、资料性)子宫复旧被动运动.18 J.1 子宫复旧被动运动.18 附录 K(资料性)小儿推拿流程.19 K.1 小儿推拿流程.19 参考文献.20 DB4404/T 42.4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4404/T 42产后母婴服务的第4部分。DB4404/T 4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基本要求;第 2 部分:生活照料服务质量规范;第 3 部分:护理服务质量规范;第 4 部分:康复服务质量规范;第 5 部分:婴儿喂养良好操作指南。请注意本文件的部分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
5、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提出。本文件由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珠海港安康贝母婴月子会所有限公司、珠海馨雅母婴护理服务公司、珠海鼎和质量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黎秀珍、尹保民、何萍、邬友昌、梁缘、骆丽芳、陈思琴、鲍庆、何武东、谭爱军、邱伯桥、邱瑞祯、乔宝良、龚诗雅、廖实玲。DB4404/T 42.42023 4 产后母婴服务 第 4 部分:康复服务质量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提供产后母婴康复服务的人员要求、康复项目、母婴健康评估、产妇康复和婴儿康复。本文件适用于珠海市产后母婴服务机构在固定场所内提供的产后母婴康
6、复服务,其他类型的产后母婴康复服务也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 DB4404/T 42.1 产后母婴服务 第1部分: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DB4404/T 4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小儿推拿师 pediatric masseur 参加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资质的从事小儿推拿专业的人员。4 人员要求 提供产后母婴康复服务的人员应满足 DB 440
7、4/T 42.1 的相应规定。应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及专业考核,掌握产后母婴康复服务专业技能。应持有健康证,上岗前应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宜每年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评估。5 康复项目 产妇康复项目 5.1.1 一般项目 包括产后运动康复、中药热奄包、中药熏蒸、温灸、经络保健按摩等项目。5.1.2 功能项目 包括盆底功能康复、腹直肌康复、子宫复旧、乳腺疏通等项目;提供功能项目服务的人员应取得相应资质。婴儿康复项目 DB4404/T 42.42023 5 包括小儿推拿的项目,如摩腹、捏脊等婴儿常见推拿保健方式。6 母婴健康评估 基本信息核查 应检查核对母亲姓名、婴儿性别、外观及皮肤状况,保证婴儿腕带字迹清晰
8、且与核对信息一致。健康检查与评估 6.2.1 应结合产妇和婴儿的分娩和出院记录,以及身体体质和身心状况等进行健康评估,形成个性化康复项目方案。6.2.2 一般项目方案应在康复治疗师或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6.2.3 功能项目方案应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6.2.4 健康评估和康复方案应由具备资质的人员进行。6.2.5 每完成一次康复项目后应进行及时的康复效果评估,必要时调整康复方案。6.2.6 应告知产妇各项目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7 产妇康复 一般项目 7.1.1 产后运动康复 应指导产妇由弱到强、循序渐进,进行产后运动康复;产后运动康复流程见附录A。7.1.2 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
9、奄包使用流程见附录B。7.1.3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流程见附录C。7.1.4 温灸 温灸流程见附录D规定;常用温灸种类见附录E。7.1.5 经络保健按摩 经络保健按摩流程见附录F。功能项目 7.2.1 盆底功能康复 7.2.1.1 主动运动 7.2.1.1.1 应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至少由护士进行操作。7.2.1.1.2 腹式呼吸运动宜从产后第一天开始做。平躺、闭口,用鼻深呼吸使腹部凸起后,慢慢吐气并松弛腹部肌肉,重复 510 次。DB4404/T 42.42023 6 7.2.1.1.3 会阴收缩运动宜从产后第一天开始做。仰卧或侧卧呼气,紧缩阴道周围及肛门口肌肉,闭气,持续 13 秒后慢慢放
10、松吐气,重复 5 次。7.2.1.1.4 根据产妇情况判断,宜在进行会阴收缩运动时使用阴道哑铃辅助训练。7.2.1.1.5 头颈部运动宜从产后第三天开始做。平躺,头部前点至胸前,在感觉到颈后方有股拉力后,摆正头部,重复 10 次。身体其他部位保持原位不动。7.2.1.1.6 其他运动方式应参照 7.1.1 的内容进行操作。7.2.1.2 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各项目操作见附录G。7.2.2 腹直肌康复 7.2.2.1 主动运动 7.2.2.1.1 仰卧屈膝运动:躺卧放松,用腹部呼气和吸气,同时双手将腹部两侧脂肪向肚脐方向推进,保持 510 秒。每日 3 组,每次 10 分钟。7.2.2.1.2 其
11、他运动可参照 7.1.1 的内容进行操作。7.2.2.2 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各项目操作见附录H。7.2.3 子宫复旧 7.2.3.1 主动运动 应参照7.1.1的内容进行操作。7.2.3.2 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各项目操作见附录J。7.2.4 乳腺疏通 7.2.4.1 喂养疏通 7.2.4.1.1 应按需哺乳,每日应不少于 812 次。7.2.4.1.2 应指导产妇正确的含接方式。7.2.4.1.3 应鼓励产妇增加淤堵侧乳房哺乳次数,若疼痛明显,宜从健侧开始哺乳,过渡到淤堵侧。7.2.4.1.4 哺乳时应将婴儿的鼻子或下颌对准淤堵侧。7.2.4.1.5 哺乳时应用按摩油或食用油对淤堵部位进行轻柔
12、按摩,方向宜从淤堵位置到乳头。7.2.4.1.6 哺乳后应用手或吸奶器将剩余乳汁排空。7.2.4.1.7 应清洁乳头,确保无白色颗粒堵塞。7.2.4.2 手法按摩 7.2.4.2.1 应参照 7.1.5 的内容进行操作。7.2.4.2.2 乳腺疏通的按摩除了乳房外,宜包含背部、头部、胁肋部等。7.2.4.2.3 应增加淋巴回流的手法,手置于淤堵处皮肤,轻柔地向同侧腋下疏通。7.2.4.2.4 产妇如有发热,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DB4404/T 42.42023 7 7.2.4.3 热敷温灸 7.2.4.3.1 操作前应调节室温,并准备消毒过的毛巾。7.2.4.3.2 应遵照医嘱使用中药熬
13、煮的药汁进行热敷。7.2.4.3.3 水开 15 分钟后用毛巾蘸药汁外敷与患处,时间为 30 分钟。7.2.4.3.4 温灸的操作见 7.1.4 的规定。7.2.4.4 乳腺电刺激 7.2.4.4.1 操作前应检查仪器的情况,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7.2.4.4.2 应准备进行电刺激的仪器相关设备、酒精、棉签、盖被等。7.2.4.4.3 应评估产妇乳房情况,制订相应的康复方案。7.2.4.4.4 应向产妇说明操作目的和流程。7.2.4.4.5 应指导产妇仰卧位,双腿放平。7.2.4.4.6 电刺激流程应按产妇所需要的方案,按照仪器的模式进行。7.2.4.4.7 应告知产妇操作后母乳喂养应擦拭乳房
14、清洁皮肤。心理保健指导 7.3.1 应在精神卫生医师或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专业人员指导下执行。7.3.2 应在入院时对产妇进行心理评估,根据产妇心理评估状况进行每周一次的疏导。7.3.3 应每半月对产妇进行常规心理评估,使用 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 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动态管理,以便及时发现产妇情绪问题,及时疏导。7.3.4 应保证产妇每日睡眠不少于 8 小时,鼓励产妇多晒太阳,鼓励没有运动禁忌症的产妇适当运动,多与家人、朋友交流,进而调整情绪状态。7.3.5 应密切观察产妇情绪变化,发现产妇情绪低落时,应主动关心并与之交流,进行心理疏导;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表现
15、应及时提醒送医就诊。7.3.6 应将产妇情绪的情况和产生的因素适时适当告知家属,配合关注产妇情绪变化。7.3.7 应加强对产妇家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家人的参与,建议陪伴的家人也要耐心聆听,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健康教育服务 应为产妇提供产后恢复、婴儿的观察与喂养、出院后续康复知识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服务。8 婴儿康复 小儿推拿 8.1.1 操作流程 小儿推拿流程见附录K。DB4404/T 42.42023 8 A A 附录A (规范性)产后运动康复流程 A.1 产后运动康复流程 产后运动康复流程应按表A.1规定进行。表A.1 产后运动康复流程表 项目 要求 操作前 准备 产妇准备 应在
16、不感到疲劳时练习。练习前应排空膀胱。环境准备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不应有对流风,宜播放背景音乐。物品准备 准备好床或地垫、温开水、毛巾、干净衣服、音响设备等。操作实施 第一节 准备运动 仰卧,活动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趾关节、踝关节,做屈伸、内旋、外展动作。第二节 呼吸运动 仰卧,用鼻子深吸气,将腹部慢慢鼓起,用嘴巴慢慢把气呼出,腹部慢慢往回缩,回到极限再吸气鼓肚。第三节 缩肛运动 仰卧,两臂直放于身旁,进行缩肛与放松动作。第四节 抬腿运动 仰卧,两臂直放于身旁,双腿轮流上举和并举,与身体呈直角。第五节 腹臀运动 仰卧,髓与腿放松,分开稍屈,脚底平放在床上或地垫上
17、,尽力抬高臀部及背部。第六节 扭转骨盆 仰卧,屈膝、手掌放在身体两侧,双腿并拢向右倒,膝盖贴近床或地垫,上身尽量保持不动,相反的方向做左侧。第七节 腰部摇摆 跪姿,将双腿并拢,小腿上举,向左右两侧摇摆,头部随之转动,眼睛看脚尖。第八节 后抬腿 跪姿,双臂支撑在床上或地垫上,左右腿交替向背后高举,同时配合头部向后仰。第九节 半俯引位 跪姿,上臂支撑床上或地垫上,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双肘弯曲,让胸部尽量贴近床上,再恢复原位。第十节 猫伸展式 跪姿,呈四脚支撑状,手臂与大腿垂直地面。吸气,含胸弓背,眼看肚脐;呼气,抬头塌腰,眼看前方。DB4404/T 42.42023 9 表 A.1 产后运动康复流
18、程表(续)项目 要求 注意事项 1)宜建议顺产产妇产后第三天做产后运动康复。2)宜建议侧切或剖宫产产妇在产后第2日后下地活动,产后7日后做产后 运动康复,开始做操时间不宜太早,运动量不宜太大。3)做操过程中,若恶露明显增多,或恶露呈鲜红色,应停止做操;如出血量多于月经量应及时提醒就医送诊。4)做完操后,应指导产妇及时补充水分,可协助进行温水淋浴,淋浴时间 不宜过长。DB4404/T 42.42023 10 B B 附录B (资料性)中药热奄包使用流程 B.1 中药热奄包使用流程 中药热奄包使用流程可参见表B.1。表B.1 中药热奄包使用流程表 项目 要求 操作前准备 应提前评估产妇症状、体质和
19、使用部位皮肤情况。应提前告知产妇操作流程和可能会出现烫伤等的情况。热奄包应使用专用微波炉,中高火加热2分钟,温度达到5070。操作实施 应协助产妇取舒适位,暴露患处,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应将加热的热奄包用毛巾包裹,置于产妇使用部位上,若使用部位皮肤破损,应及时进行调整。应随时询问产妇有无不适,查看皮肤情况,及时处理。注意事项 1)应评估产妇患处情况,及时调整热敷位置和时间。2)应控制温度,以防烫伤。3)每次时间宜在 2030 分钟,每天可进行 34 次。4)产妇如有皮肤破损或有伤口等的情况,应等破损或伤口愈合后再进行。5)冬季应注意产妇的保暖。6)应注意保护产妇隐私。DB4404/T 42.
20、42023 11 C C 附录C (资料性)中药熏蒸流程 C.1 中药熏蒸流程 中药熏蒸流程可参见表C.1。表C.1 中药熏蒸流程表 项目 要求 操作前准备 应提前准备中药液、大浴巾、干净衣裤一套等。应评估产妇症状、体质及全身皮肤情况,遵医嘱调配相应的中药水。应提前往熏蒸容器内加入适量中药液,并设置熏蒸仓的参数进行预热。应协助产妇更换熏蒸专用衣裤。操作实施 产妇在进入治疗熏蒸舱时应保持立姿状态,在舱体两侧放置双下肢,随后将舱盖合上。应随时询问产妇有无不适,及时处理。操作完毕 产妇应及时擦干身体穿好衣服,嘱咐产妇2小时后再沐浴。注意事项 1)应在恶露排空后方可进行中药熏蒸,每周1次,每次2030
21、分钟,2周为1疗程。2)温度宜在3845,避免烫伤。3)操作前和操作后应嘱咐产妇及时补充水分。DB4404/T 42.42023 12 D D 附录D (资料性)温灸流程 D.1 温灸流程 温灸流程可参见表D.1。表D.1 温灸流程表 项目 要求 操作前准备 应提前准备灸材、点火工具、温灸器、大毛巾、抽烟器等。操作前应评估产妇的健康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温灸的部位、手法、时间等。操作前应向产妇说明操作目的和流程。操作实施 应根据选定的穴位确定便于操作的体位。应告知产妇治疗时的感觉,并随时询问产妇感觉,确认产妇安全、舒适。操作完毕 应把剩下的灸条倒入灭火盒,注意艾灰处理,防止火情发生。注意事项
22、 1)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 12346的规定。2)施灸过程中,将另一手食指、中指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感知产妇局部皮肤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和时间,防止烫伤。3)时间为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4)温灸结束后应嘱咐产妇4小时内不使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并喝温开水。DB4404/T 42.42023 13 E E 附录E (资料性)常用温灸种类 E.1 常见温灸种类 常见温灸种类可参见表E.1。表E.1 常见温灸种类表 项目 要求 悬起灸 温和灸 产后康复师手持艾条中上部,燃端悬于施灸的腧穴上,距离皮肤24厘米。使用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雀啄灸 产后康复师手持艾条中上部,燃
23、端悬于施灸的腧穴之上,距离皮肤24厘米。对准穴位,上下移动,使之像鸟雀啄食一样,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回旋灸 产后康复师一手持艾条中上部,燃端悬于施灸的腧穴之上,距离皮肤23厘米。平行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被灼痛。实按灸 1.在施灸部位上铺设68层纱布、绸布或棉布。2.产后康复师一手持艾条的中上部,燃端对准施灸腧穴直按铺设的布上,停12秒,使热力透达深部。待产妇感到按灸局部灼烫即拿开艾条,待热减重新点火按灸。3.每次每穴可按灸37次,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移去艾条和铺设的布。间接灸 隔姜灸 1.准备艾炷和姜片,将艾灸条切成23厘米备用。选新鲜老姜,沿姜的纤维纵
24、向切取,切成直径2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薄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大小而定,在姜的中间针刺数孔,以利传导。2.将准备好的姜片置于施灸的腧穴部位上,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一般每次灸510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3.在施灸过程中,若产妇感觉灼热不可忍受,可用镊子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稍待片刻,重新放下再灸。温灸器灸 1.点燃艾条段后,将其置放于灸盒内中下部的铁网上,盖上盒盖,将灸盒安放于施灸部位的中央,几个穴位可同时进行。2.在施灸过程中,若产妇感到灼烫,可略掀开盒盖或抬起灸盒,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施灸,反复进行。一般每次施灸1520分钟。DB4404/
25、T 42.42023 14 F F 附录F (资料性)经络保健按摩流程 F.1 经络保健按摩流程 经络保健按摩流程可参见表F.1。表F.1 经络保健按摩流程表 项目 要求 操作前准备 应调节室温并注意隐蔽性。应准备按摩油、清洁消毒过的毛巾。应评估产妇身体情况和皮肤状况,根据评估情况拟定按摩部位和手法。操作实施 应使用5060的温水浸润毛巾,湿热敷按摩部位510分钟。产妇进行经络保健按摩的部位主要为头部、颈肩及腰背,产后恢复师应根据相应的按摩方法 进行操作。宜根据产妇状况和疑问,进行宣教,指导缓解和改善的训练方法。操作完毕 应使用热毛巾对按摩部位进行清洁。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应及时与产妇沟通
26、,调节按摩力度,并应由轻到重到轻。2)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 12346的规定。3)经络保健按摩结束后,应嘱咐产妇至少24小时后进行沐浴。4)应嘱咐产妇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DB4404/T 42.42023 15 G G 附录G (资料性)盆底功能康复被动运动 G.1 盆底功能康复被动运动 盆底功能康复被动运动各项目操作可参见表G.1。表G.1 盆底功能康复被动运动操作表 项目 要求 手法按摩 操作前应调节室温并注意隐蔽性。康复技师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做好消毒。应评估产妇恶露情况,恶露干净后方可进行手法按摩。应使用肌筋膜放松手法和肌筋膜触发点灭活手法进行按摩。每周宜进行3次,每次20分
27、钟,10次为1疗程。生物反馈 操作前应准备一次性床单、消毒过的浴巾、酒精棉球、碘伏、免洗手消毒液等。操作前应指导产妇收缩盆底肌的动作。应提前提醒产妇排空大小便,并嘱咐产妇在过程中不适随时提出。应评估产妇恶露情况,恶露干净后方可进行生物反馈项目。应辅助产妇躺在操作床上,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保持放松,上下身呈120角,双脚自然外旋。应按照生物反馈的要求连接粘胶电极片和放置探头。应按照仪器的生物反馈模式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运动。操作后应整理设备,指导产妇自行擦拭阴道口并穿好衣服。结束后应及时打印报告并向产妇解读报告内容。报告及相关文件应及时归纳整理,以免泄露信息。每周宜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10
28、15次为1疗程。盆底磁治疗 操作前应在仪器内建立产妇档案。应评估产妇恶露情况,恶露干净后方可进行盆底磁治疗。治疗时产妇宜配合压力传感器进行缩肛运动。剖宫产产妇应在产后24小时后,且安全度过产后大出血监控期间进行治疗。顺产产妇应在侧切或阴道撕裂口伤口愈合结痂后进行治疗。顺产产妇的应调整压力传感器,上升距离调整为20mm。磁疗宜连续做,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盆底电刺激 操作前应检查仪器的情况,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操作前应准备一次性床单、消毒过的浴巾、酒精棉球、碘伏、免洗手消毒液等。应评估产妇恶露情况,恶露干净后方可进行盆底电刺激。应辅助产妇躺在操作床上,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保
29、持放松,上下身呈120角,双脚自然外旋。电刺激流程应按产妇所需要的方案,按照仪器的模式进行。电流强度应以产妇感到肌肉强烈收缩但不疼痛为宜。盆底电刺激宜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510次为1疗程。注意事项 应在产后42天后且恶露干净方可进行。H H DB4404/T 42.42023 16 附录H (资料性)腹直肌康复被动运动 H.1 腹直肌康复被动运动 腹直肌康复被动运动各项目操作可参见表H.1。表H.1 腹直肌康复被动运动操作表 项目 要求 手法按摩 操作前应调节室温并注意隐蔽性。应评估产妇恶露情况,恶露干净后方可进行腹直肌手法按摩。康复技师应与产妇说明操作目的和操作流程,交代产妇提前排空大小
30、便。取适量按摩油于掌心,按摩方法见附录I。应指导产妇避免仰卧起坐、卷腹等脊柱屈曲、旋转的动作。应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产妇腹式呼吸,每日3组,每组10个,每天23次。腹直肌手法按摩宜每周3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腹直肌电刺激 操作前应检查仪器的情况,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应准备进行电刺激的仪器相关设备、酒精、棉签、盖被等。应提前告知产妇操作流程,提醒产妇操作部位或有轻微麻。应评估产妇腹直肌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应评估产妇恶露情况,恶露干净后方可进行腹直肌电刺激。应指导产妇仰卧位,双腿放平。电刺激流程应按产妇所需要的方案,按照仪器的模式进行。电流强度应以产妇感到肌肉强烈收缩但不疼痛为宜
31、。电流强度宜达到产妇能耐受的最大水平,以保疗效。腹直肌电刺激宜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注意事项 应在产后42天后且恶露干净方可进行。DB4404/T 42.42023 17 I I 附录I (资料性)腹直肌手法按摩方法 I.1 腹直肌手法按摩方法 腹直肌手法按摩方法可参见表I.1。表I.1 腹直肌手法按摩方法表 项目 要求 腹部环摩法 取适量按摩油于掌心,用左右手全掌从神阙穴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至右上腹再回到神阙穴,依次做环形摩动,重复5次。腹部推法 面向脚部,两手掌分别放于产妇胸腹部两侧,由期门、天枢、中极做往返推抚,先推左手,后推右手,交替运行,形成“八”字形状,重复
32、5次。捏腹肌法 拇指在后,食指在前,号上脘、神阙、曲骨穴任脉走向,提捏35遍。肾区按摩法 指导产妇取俯卧位,两手分别置于肾区,同时做摩法和擦法,使肾区发热,重复5次。点揉法 双手交叉于产妇腰部,拇指分别点揉腰部第 3、4节腰椎横突尖端处或肾俞,再用双手其余4指分别点按天枢,共约2分钟。点按法 用双手拇指指尖点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穴位,每穴点按1分钟左右,中度刺激。点穴 用拇指或中指点揉、按压中脘、下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曲骨、会阴等穴位,共约2分钟。注意事项 1)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 12346的规定。2)宜在产后3个月进行。DB4404/T 42.42023 18 J J
33、 附录J (资料性)子宫复旧被动运动 J.1 子宫复旧被动运动 子宫复旧被动运动各项目操作可参见表J.1。表J.1 子宫复旧被动运动操作表 项目 要求 超声波治疗 操作应在康复医师指导下,由护士进行。操作前应准备仪器、耦合剂、消毒酒精、洗手液、纸巾等。应评估产妇恶露情况,恶露干净后方可进行超声波治疗。操作时应做好消毒,并提前告知产妇流程步骤。应告知产妇治疗时治疗部位会产生针刺发麻的感觉。应根据产妇的承受能力增加档次,若产妇感受到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宜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成药,如益母草颗粒等,配合超声波治疗。超声波治疗宜在顺产后2小时或剖宫产后6小时进行。产后42天内,35次/疗程,建议顺
34、产3次/疗程,剖宫产5次/疗程。一天12次,间隔3小时即可。42天后恶露不尽者,5次/疗程,每天或隔天做。效果不佳者,可增加12个疗程。子宫复旧电刺激(低频中频)操作前应检查仪器的情况,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应准备进行电刺激的仪器相关设备、酒精、棉签、盖被等。应向产妇说明操作目的和流程,交代产妇提前排空大小便。应评估产妇子宫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应评估产妇恶露情况,恶露干净后方可进行子宫复旧电刺激。应指导产妇仰卧位,双腿放平。应观察腹部皮肤情况和伤口恢复情况,及时调整电极片粘贴位置。电刺激流程应按产妇所需要的方案,按照仪器的模式进行。子宫复旧电刺激宜在顺产24小时后或剖腹产48小时后进行,可
35、1天12次,每次2030分钟。DB4404/T 42.42023 19 K K 附录K (资料性)小儿推拿流程 K.1 小儿推拿流程 小儿推拿流程可参见表K.1。表K.1 小儿推拿流程表 项目 要求 操作前准备 应保持室内温度2628。应询问家属婴儿的身体情况,评估婴儿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推拿方案。操作实施 小儿推拿师应根据婴儿的症状,选择对应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手法操作应遵循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要求。操作时应时刻观察婴儿反应,手法轻柔争取婴儿配合。注意事项 1)小儿推拿应在饭后或喝奶半小时后,婴儿不过饱或过饥,且充足休息后。2)推拿穴位时应配用推拿介质,避免擦伤。3)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
36、/T 12346的规定。4)小儿推拿操作时间每次1020分钟,每天1次,710天为1疗程。5)每疗程结束后应休息3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DB4404/T 42.42023 20 参考文献 1 GB/T 31771-2015 家政服务 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 2 GB/T 33855-2017 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 3 WS/T 7932022 妇幼保健机构医用设备配备标准 4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5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6 WS/T 592-201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 7 JGJ 39-2016 托儿所、
37、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局部修订条文 8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和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2020年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2017-11-04 10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17-11-17 11 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卫妇社发201156号 12 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卫妇社发201156号 13 国家卫生健康委.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国卫人口发201958号 14 国家卫生健康委.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国卫人口发201958号 15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指南(试行).国卫办人口函2021629号 16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国卫办妇幼函2022409号 17 人民卫生出版社.产后康复.2021年7月第1版 18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产后康复.2020年6月第1版 19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产后康复技术.2020年9月第1版 20 海洋出版社.家庭小儿推拿调理.2019年8月第1版 21 人民卫生出版社.女性盆底学 22 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康复 23 浙江大学出版.社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与康复-康复分册 24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骨盆和骶髂关节功能解剖-手法操作指南.20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