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20.99CCS Z 00DB4403深圳市地方标准DB4403/T 3912023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导则Evaluation guidance for green and low-carbon industries identification2023-12-02 发布2024-01-01 实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403/T 3912023I目 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价原则.25评价方法.26评价指标.36.1概述.36.2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评价.36.3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评价.117评价程序.147.1成立工作组
2、.147.2收集资料.147.3编制报告.157.4认定评审.15附录 A(资料性)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行业技术规范文件结构.16附录 B(资料性)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评价报告模板.17附录 C(资料性)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认定评价报告模板.21附录 D(资料性)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指标表.24参考文献.31DB4403/T 391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
3、院、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深港)计量检测认证发展促进联盟、香港品质保证局、澳门旅游学院、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深圳市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家联合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谭清良、陈琨、曹洋、薛淇文、郭力军、黄建华、戴知友、唐云鹭、许立杰、姚婷婷、伏晓林、纪炘烨、罗茜、陈沛昌、赵志伟、卢振邦、颜昌晶、刘霖、吴薇群、刘慧敏、孙长富、熊嘉慧、彭奕琦、林娜、刘彦君、姜力维。DB4403/T 3912023III引 言0.1制定背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都面临着深度的低碳转型需求。发展绿色产业,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4、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支撑,也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概念泛化、标准不一、监管不力等问题,2019年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明确界定绿色产业边界,同时要求各地方根据各自领域、区域发展重点,制定绿色产业标准,逐步建立绿色产业认定机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深圳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产业认定规则体系”。2022年12月30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
5、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中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符合深圳实际情况的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标准体系,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规则体系的重要前提。0.2制定目的本文件以国家出台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及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规则体系所涵盖的绿色低碳产业领域为基础,结合深圳实际情况,为各行业开展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工作提供评价依据,为建立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规则体系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DB4403/T 39120231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评价程
6、序。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或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实施项目的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深汕特别合作区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ZDB/Z 69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色低碳产业green and low-carbon industries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提供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项目
7、的集合体。3.2绿色低碳产业企业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recognized as green and low-carbon industries经营范围属于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3.1)相关指导目录所涵盖的产业类别,且通过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认定的企事业单位。3.3绿色低碳产业项目projects recognized as green and low-carbon industries属于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3.1)相关指导目录所涵盖的产业类别,且通过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认定的项目。3.4绿色业务green busin
8、ess提供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3.1)相关指导目录所涵盖的产业类别的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3.5优质中小企业high-quality smes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注:优质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组成。DB4403/T 391202324评价原则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评价过程根据行业特点和差异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事业单位或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结论;可验证性。详细记录评价材料、数据等的获取途径、渠道,保留原始的测试数据、材料,保证
9、数据、材料的可溯源性和可验证性;审慎性。评价报告给出谨慎的评价意见,对于基础数据不全、信息不完整的企事业单位或项目,说明由于条件不具备无法给出评价结论。5评价方法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分为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评价和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评价两种类型,均包括符合性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阶段。首先依据符合性评价指标对企事业单位或项目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进行界定,达到符合性评价要求的,进一步依据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绿色业务影响力(技术表现、业务表现)和自身绿色化程度(环境表现、社会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流程见图1,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等级划分见表1。图 1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流程DB4403/T 3
10、9120233表 1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等级划分评价对象评价等级浅绿中绿深绿绿色低碳产业企业60分S70分70分S85分S85分绿色低碳产业项目满足符合性评价要求60分S80分S80分注:S为绿色低碳产业企业或项目认定综合评价值。6评价指标6.1概述6.1.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框架见图2,包含下列指标类别:符合性评价指标。符合性评价指标为必选项,即一票否决项,包括目录符合和技术符合;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为可选得分项,一级指标包括反映绿色业务影响力的技术表现、业务表现,以及反映自身绿色化程度的环境表现和社会表现。每类一级指标由若干个能反映出具体绿色业务影响力或
11、自身绿色化程度的二级指标组成。图 2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6.1.2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宜根据行业特征明确并细化符合性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依据本文件制定的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行业技术规范的文件结构见附录A。相关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的行业技术规范尚未发布时,应按照本文件进行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6.2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评价6.2.1符合性评价6.2.1.1目录符合DB4403/T 39120234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应属于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相关指导目录中所涵盖的产业类别,且其绿色业务占比达到50%及以上,或绿色业务规模达到1亿元。6.2.1.
12、2技术符合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文件列明的有关设计、能效、性能、安全、贮存、回收、标识、验收、管理和运维等技术要求。6.2.2综合评价6.2.2.1一般要求应在满足符合性评价的前提下,对综合评价中的每项指标分别打分,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综合评价指标见图3。各行业技术规范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本文件综合评价指标的三级评价指标(如图3有效知识产权及同层级指标)进行适当增删,对评价指标的阈值及得分进行适当调整。其中,关键技术先进性指标应可量化、可比较、可操作。图 3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综合评价指标6.2.2.2综合评价值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综合评价值为各项指标得分的累
13、计叠加值,满分为100分,计算方法见公式(1)。若综合评价指标的部分指标不适用于某行业,经专家评估审定后可不参评该指标,其综合评价值折算方法见公式(2)。S=i=1nXi(1)式中:S 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综合评价值;Xi各综合评价指标得分值。DB4403/T 39120235S=SiSn 100 (2)式中:S 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综合评价值;Si 参评项得分值;Sn参评项总分值。注: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相关指导目录所涵盖的产业类别中的“绿色服务”类企事业单位,不参评“环境表现”指标。6.2.2.3技术表现6.2.2.3.1先进性6.2.2.3.1.1有效知识产权采用加权
14、法计算有效知识产权数量,基于知识产权类别和知识产权获得形式进行折算,计算方法见公式(3),具体评分规则见表 2。在知识产权类别上,以发明专利为折算基数,实用新型专利按折算系数 0.2 进行计算,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数量按折算系数 0.1 进行计算。在知识产权获得形式上,以自主研发为折算基数,通过受让、受赠、并购方式获取其所有权的,按折算系数 0.5 进行计算。优质中小企业在实际得分基础上增加 15%的得分,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指标总分。N=i=1nTi Gi(3)式中:N 有效知识产权数量;Ti第i个知识产权的类别折算系数;Gi第i个知识产权的获得形式折算系数。注:有效知识产权是在申请认定评
15、价的绿色业务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表 2有效知识产权评分规则有效知识产权数量(个)分值(分)20410,20)21,10)0.50,1)06.2.2.3.1.2制修订标准采用加权法计算制修订标准数量,基于标准类别、标准编制形式和标准制修订参与程度进行折算,计算方法见公式(4),具体评分规则见表3。在标准类别上,以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为折算基数,国际标准按折算系数1.2进行计算,地方标准按折算系数0.5进行计算。在标准编制形式上,以制定标准为折算基数,修订标准按折算系数0.5进行计算。在标准制
16、修订参与程度上,以主导制定起草单位为折算基数,参与制定标准单位按折算系数0.2进行计算。优质中小企业在实际得分基础上增加15%的得分,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指标总分。N=i=1nTi Fi Di(4)式中:DB4403/T 39120236N 制修订标准数量;Ti第i个标准的类别折算系数;Fi 第i个标准的编制形式折算系数;Di第i个标准的制修订参与程度折算系数。注1:制修订标准是近五年内在申请认定的绿色业务领域,已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注2:在标准文本“主要起草单位”中排名前两名,视为主导制定起草单位;排名第三到第五名,视为参与制定标准单位。如排名前五名的起草单位中有
17、政府职能部门,名次可相应顺延。若标准明确起草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均视为主导制定起草单位。表 3制修订标准评分规则制修订标准数量(个)分值(分)241,2)20,1)06.2.2.3.1.3关键技术先进性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由相关行业技术规范进行明确,宜选取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领域具备典型代表性的核心技术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具体评分规则见表4。表 4关键技术先进性评分规则关键技术先进性水平分值(分)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显著技术引领作用(8,12关键技术处于行业较好水平,具有一定技术推动作用(4,8关键技术处于行业平均水平(0,4未满足上述任何一项06.2.2.3.2环境效益6.2.2.3.
18、2.1测算原则评估采购方应用相关产品或服务产生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等环境效益贡献量和涉及的环境效益种类数量,相关产品或服务属于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领域,环境效益种类包含降碳效益、减污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生态环保效益、其他效益,具体评分规则见表5。环境效益贡献量以相关产品或服务应用前为基准线情景,按年度评估其应用后带来的有利影响增量或不利影响减量。各行业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环境效益指标,并给出具体计算方法。注:若某类效益不适用于部分行业,该类效益分值平均分配至其他类型效益中。表 5环境效益评分规则环境效益水平降碳效益分值(分)减污效益分值(分)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分值(分)生态环保
19、效益分值(分)其他效益分值(分)总分值(分)涉及环境效益种类较多,产生实际环境效益贡献量较多(4,6(3,5(2,3(2,3(2,3该项得分为五项指标累计得分DB4403/T 39120237表 5环境效益评分规则(续)环境效益水平降碳效益分值(分)减污效益分值(分)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分值(分)生态环保效益分值(分)其他效益分值(分)总分值(分)涉及环境效益种类一般,产生实际环境效益贡献量一般(2,4(1,3(1,2(1,2(1,2该项得分为五项指标累计得分涉及环境效益种类较少,产生实际环境效益贡献量较少(0,2(0,1(0,1(0,1(0,1未产生实际环境效益000006.2.2.3.2.2降
20、碳效益可从碳减排量、节能量、替代化石能源量等方面进行评估。6.2.2.3.2.3减污效益可从二氧化硫削减量、氮氧化物削减量、颗粒物减排量、挥发性有机物削减量、碳氢化合物削减量、一氧化碳削减量、生化需氧量削减量、化学需氧量削减量、氨氮削减量、总氮削减量、总磷削减量、悬浮物削减量、固体废物处理量、清淤量、污水处理量、废气处理量、减少/替代化学农药施用量、无毒无害原料生产与替代使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6.2.2.3.2.4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可从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量、节水量、水资源循环利用量、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方面进行评估。6.2.2.3.2.5生态环保效益可从林地/草地面积、绿化面积、
21、固碳量、释氧量、治理/保护面积、治理/保护长度、生物物种保护量、生物保护量、入侵/有害物种削减量、生物栖息地面积、减灾量、减灾面积量等方面进行评估。6.2.2.3.2.6其他效益可从绿色建筑标准/等级、绿色建筑面积、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建设长度等方面进行评估。6.2.2.4业务表现6.2.2.4.1发展能力6.2.2.4.1.1团队技术实力从专业覆盖面、学历职称、相关工作年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6。优质中小企业在实际得分基础上增加15%的得分,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指标总分。表 6团队技术实力评分规则团队技术实力基础分值(分)最高分值(分)加分规则人员配置合理,涵盖所需专业,研
22、发部门中30%以上科研人员从事绿色业务领域相关工作达3年或以上年限,至少配备一名高级职称或博士技术人员48(1)每增加一名从事相关技术领域的高级职称或博士技术人员,加0.5分DB4403/T 39120238表 6团队技术实力评分规则(续)团队技术实力基础分值(分)最高分值(分)加分规则人员配置基本合理,涵盖所需专业,研发部门中20%以上科研人员从事绿色业务领域相关工作达3年或以上年限,至少配备一名高级职称或博士技术人员37(2)每增加5%从事相关工作达3年或以上年限的团队人员,加0.5分人员配置未完全覆盖所需专业,团队实力一般03注:科研人员是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
23、活动的管理或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在职人员通过企事业单位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兼职、临时聘用人员通过是否全年在企事业单位累计工作183天以上来鉴别。6.2.2.4.1.2研发投入从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或研发投入金额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7。注:绿色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是上一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一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的绿色业务研究开发费用总额与同期绿色业务营业收入总额的比值。其中,研究开发费用包含研发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24、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等。表 7研发投入评分规则研发投入占比/金额分值(分)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占比不低于3%,或金额不低于600万元6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事业单位,占比不低于4%,或金额不低于4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事业单位,占比不低于5%,或金额不低于250万元未满足上述任何一项06.2.2.4.1.3运营效益水平从业务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近三年平均值进行评估(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具体评分规则见表8。注1:业务增长率是当
25、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与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值。注2: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注3:净利润率是当年经营所得的净利润占营业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占投入资本额的百分比。表 8运营效益水平评分规则业务增长率(%)单项分值(分)资产负债率(%)单项分值(分)净利润率(%)单项分值(分)总分值(分)8275262该项得分为三项指标累计得分2,8)1(75,10012,6)1201000206.2.2.4.2市场影响6.2.2.4.2.1市场竞争力DB4403/T 39120239从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稳定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年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9
26、。优质中小企业在实际得分基础上增加15%的得分,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指标总分。表 9市场竞争力评分规则市场占有率单项分值(分)稳定提供产品或服务年限单项分值(分)总分值(分)业内市场占有率处于较高水平(3,5103该项得分为两项指标累计得分业内市场占有率处于中等水平(1,3(5,102业内市场占有率处于一般水平0,1(2,516.2.2.4.2.2产业影响力从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领域的相关产品或服务,引领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或市场发展的影响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如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及领域取得“补短板”“锻长链”“填空白”的实际技术突破,或有助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培育壮大等,具体评分规
27、则见表10。优质中小企业在实际得分基础上增加15%的得分,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指标总分。表 10产业影响力评分规则产业影响力水平分值(分)具有显著的引领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或市场发展的影响能力(5,7具有较强的引领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或市场发展的影响能力(3,5具有一定的引领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或市场发展的影响能力(0,3未产生明显产业影响力06.2.2.4.2.3行业资质荣誉在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领域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或区级奖项、资质、荣誉、认定及证书的情况,具体评分规则见表11。优质中小企业在实际得分基础上增加15%的得分,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指标总分。注:国家级行业协会颁发的相关奖
28、项、资质、荣誉、认定或证书视为省部级。表 11行业资质荣誉评分规则行业资质荣誉加分规则最高分值(分)以获得的一项最高级别行业资质荣誉为评价标准,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行业资质荣誉分别得4分、2分、1分的基础分每多获得一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区级行业资质荣誉,分别加1分、0.5分、0.3分、0.2分56.2.2.5环境表现6.2.2.5.1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从企事业单位自身生产运营过程向环境排放温室气体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12。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参照SZDB/Z 69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印发的配套技术文件,宜以碳排放核查机构出具的报告数据为准。DB4403/T 391202310表 12温
29、室气体排放水平评分规则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分值(分)生产制造类企事业单位碳排放强度相较上一年度的下降比例大于等于6%建设运营类企事业单位碳排放强度相较上一年度的下降比例大于等于3%3生产制造类企事业单位碳排放强度相较上一年度的下降比例大于等于3%、小于6%建设运营类企事业单位碳排放强度相较上一年度的下降比例大于等于1%、小于3%1未满足上述任何一项0注1:生产制造类企事业单位是以生产制造为主要业务,通过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化为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产品的企事业单位;建设运营类企事业单位是以建设、开发、运营和管理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主营业务,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企事业单位。注2:碳排放强度
30、为碳排放量与生产活动产出数据的比值,生产活动产出数据根据企事业单位所属行业的不同,包括增加值、发电量或者供水量等统计指标数据。6.2.2.5.2工艺设备材料从企事业单位自身生产运营过程采用工艺、设备及原材料的绿色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13。工艺及设备绿色化水平宜从企事业单位选用列入国家节能、环保相关技术推荐目录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设备的情况进行评价,材料绿色化水平宜从企事业单位参照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等目录实现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的情况进行评价。表 13工艺设备材料评分规则工艺绿色化水平单项分值(分)设备绿色化水平单项分值(分)材料绿色化水平单项分值(分)总分值(分
31、)全部选用推荐工艺1推荐目录采购比例超过50%1全面实施无毒无害原材料替代1该 项 得分 为 三项 指 标累 计 得分部分选用推荐工艺0.5推荐目录采购比例超过30%0.5部分实施无毒无害原材料替代0.5未选用推荐工艺0推荐目录采购比例未超过30%0未实施无毒无害原材料替代06.2.2.5.3能源资源利用从企事业单位自身生产运营过程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14。注1:可再生能源占比是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与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注2: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是再生水、雨水、海水、矿井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总量与用水总量的比值。注3:
32、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值。表 14能源资源利用评分规则可再生能源占比(%)单项分值(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单项分值(分)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单项分值(分)总分值(分)102601921该项得分为三项指标累计得分(0,10)1(0,60)0.580,92)0.50000800DB4403/T 3912023116.2.2.5.4污染物排放水平从企事业单位自身生产运营过程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15。污染物排放水平数据宜以近一年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共享系统平台的自行监测数据为准。表 15污染物排放水平评分规则污染物排放水
33、平分值(分)不排放污染物,或需控制的污染物有80%的种类优于排污许可证限值20%,或优于排放源所在地同类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20%3需控制的污染物有80%的种类优于排污许可证限值10%,或优于排放源所在地同类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10%1未满足上述任何一项06.2.2.6社会表现6.2.2.6.1内部行动从企事业单位开展绿色行动、信息披露、低碳培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16。表 16内部行动评分规则内部行动开展情况单项分值(分)总分值(分)绿色行动发布碳中和规划或行动方案、创建近零碳排放试点、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创建碳普惠低碳场景或实现多场大型活动碳中和等绿色行动2.5该项得分为三项指
34、标累计得分信息披露主动依据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通过公开渠道披露产品或服务技术性能、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环境信息等相关内容,或依法依规披露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情况2低碳培训每年对员工开展2次及以上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主题培训0.56.2.2.6.2社会责任从企事业单位履行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责任、实施供应链绿色化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17。表 17社会责任评分规则社会责任开展情况单项分值(分)分值(分)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责任主动举办环保公益活动,或参加环境保护、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或积极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提供援助1该项得分为两项指标累计得分
35、绿色化管理获得在有效期内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或实施供应商绿色化管理相关制度16.3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评价DB4403/T 3912023126.3.1符合性评价6.3.1.1目录符合属于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相关指导目录所涵盖的产业类别,且符合安全、环保、质量相关法规政策、强制性标准等要求。6.3.1.2技术符合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文件列明的有关设计、能效、性能、安全、贮存、回收、标识、验收、管理和运维等技术要求。6.3.2综合评价指标6.3.2.1一般要求应在满足符合性评价的前提下,对综合评价中的每项指标分别打分,绿色低碳产业项
36、目认定综合评价指标见图4。各行业技术规范应根据实际需求,对本文件综合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内容(如图4有效知识产权及同层级指标)进行适当增删,对评价指标的阈值及得分进行适当调整。其中,关键技术先进性指标应可量化、可比较、可操作。图 4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认定综合评价指标6.3.2.2综合评价值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认定综合评价值为各项指标得分的累计叠加值,满分为100分,计算方法见公式(5)。若综合评价指标的部分指标不适用于某类项目,经专家评估审定后可不参评该指标,其综合评价值折算方法参考绿色低碳产业企业的综合评价值折算方法。S=i=1nXi(5)式中:S 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认定综合评价值;Xi各综合评价指标
37、得分值。注: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相关指导目录所涵盖的产业类别中的“绿色服务”类项目,不参评“环境表现”指标。DB4403/T 3912023136.3.2.3技术表现6.3.2.3.1有效知识产权从项目直接应用的、与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领域相关的有效知识产权数量情况进行评价,具体类别及加权计算规则见 6.2.2.3.1.1,具体评分规则见表 18。表 18有效知识产权评分规则表有效知识产权分值(分)有效知识产权应用数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10,15有效知识产权应用数量处于行业良好水平(5,10有效知识产权应用数量处于行业一般水平0,56.3.2.3.2关键技术先进性评价内容
38、及评价方法由相关行业技术规范进行明确,宜选取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领域具备典型代表性的核心技术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具体评分规则见表 19。表 19关键技术先进性评分规则关键技术先进性分值(分)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有显著技术引领作用(20,25关键技术处于行业较好水平,具有一定技术推动作用(10,20关键技术处于行业平均水平(0,10未满足上述任何一项06.3.2.3.3环境效益具体评价内容见6.2.2.3.2,具体评分规则见表20。各技术规范结合实际产业情况选取适宜的环境效益指标,并给出具体计算方法。表 20环境效益评分规则环境效益水平分值(分)取得的环境效益效果显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39、15,20取得的环境效益效果较好,处于行业良好水平(10,15取得的环境效益效果一般,处于行业一般水平0,106.3.2.4环境表现6.3.2.4.1绿色低碳运营从单位总投资综合能耗、单位总投资用水量、单位总投资用地面积、单位总投资碳排放量、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分规则见表21。注:单位总投资综合能耗为项目生产建设综合能耗与项目总投资额的比值,单位为吨标准煤/万元;单位总投资用水量为项目生产建设用水总量与项目总投资额的比值,单位为吨/万元;单位总投资用地面积为项目生产建设用地面积与项目总投资额的比值,单位为平方米/万元;单位总投资碳排放量为项目碳排放量与项目总投资额的比值,
40、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元;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具体评价内容见6.2.2.5.3。DB4403/T 391202314表 21绿色低碳运营评分规则绿色低碳运营评价指标评分依据单位总投资综合能耗五项指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得(16,20分四项指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得(12,16分三项指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得(8,12分两项指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得(4,8分一项指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得(0,4分单位总投资用水量单位总投资用地面积单位总投资碳排放量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3.2.4.2工艺设备材料具体评价内容见6.2.2.5.2,具体评分规则见表22。表 22工艺设备材料评分规则工艺设备材料分值(分)工艺设备材料绿色化
41、程度较高(7,10工艺设备材料绿色化程度中等(4,7工艺设备材料绿色化程度一般0,46.3.2.4.3污染物排放水平从项目近一年自身生产运营过程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内容见6.2.2.5.4,具体评分规则见表23。表 23污染物排放水平评分规则污染物排放水平分值(分)不排放污染物,或需控制的污染物有80%的种类优于排污许可证限值20%,或优于排放源所在地同类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20%(5,10需控制的污染物有80%的种类优于排污许可证限值10%,或优于排放源所在地同类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10%(0,5未满足上述任何一项07评价程序7.1成立工作组企事业单位或项目主体成立绿色低碳产
42、业认定申报工作组,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和实施绿色低碳产业认定申报工作。工作组成员应满足以下条件:具有能源、环境、财务等相关专业背景;熟悉掌握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方法和步骤;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7.2收集资料企事业单位或项目主体开展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应收集的信息和文件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基本情况;DB4403/T 391202315经营范围证明材料;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经营情况;产品或服务的合规性佐证材料;产品或服务的先进性佐证材料;产品或服务的环境效益测算文件;市场影响及发展能力相关佐证材料;工艺、设备及原材料选用情况;资源能源消耗、绿色低碳运营等数据和资料;温室气体排放、污
43、染物排放等数据和资料;内部行动及社会责任证明材料。7.3编制报告企事业单位或项目主体编制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报告(绿色低碳产业企业的报告模板格式见附录B,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的报告模板格式见附录C),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信息表,包括企事业单位或项目基本信息;基本情况,概述企事业单位或项目发展现状以及在绿色低碳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评价工作,概述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工作具体开展情况;认定情况,对符合性评价要求及综合评价要求等内容进行具体描述;评价表,对符合性评价及综合评价指标得分情况进行量化;相关支持材料。7.4认定评审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具备相应产业专业技术能力的专家,查看收集的报告文件、统计报
44、表、原始记录,依据本文件及相应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打分并出具评审结论,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指标表见附录D。DB4403/T 391202316附录A(资料性)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行业技术规范文件结构图A.1给出了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行业技术规范的文件结构。图 A.1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行业技术规范文件结构DB4403/T 391202317附录B(资料性)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评价报告模板B.1封面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评价报告的封面见图B.1。图 B.1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评价报告封面B.2基本信息基本信息的填报要求见表B.1。表 B.1基本信息企事业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内资(国有集体民营)中外
45、合资 港澳台 外商独资通讯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注册资本DB4403/T 391202318表 B.1(第 2 页/共 2 页)联系人联系电话所属行业及代码a材料真实性承诺:我单位郑重承诺:本次申报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所提交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均真实、有效,愿接受并积极配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如有违反,愿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责任。法人或单位负责人签字:(公章)日期:a 行业类别参照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相关指导目录的第三级分类进行填报。B.3基本情况概述概述企事业单位经营范围、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经营情况、在绿色发展方面开展的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等。B.4
46、评价工作概述概述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申报工作具体开展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组设立情况、收集资料类型、报告编制情况。B.5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情况B.5.1符合性评价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描述:目录符合:主要描述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明确其属于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相关指导目录所涵盖的产业类别,确认其绿色业务占比达到50%或以上,或绿色业务规模达到1亿元;技术符合:列明产品或服务所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技术要求。B.5.2综合评价B.5.2.1技术表现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描述:先进性:主要描述有效知识产权、制修订标准、关键技术先进性等情况;环境效益:主要描述在资源节约、环
47、境友好、生态良好等方面实际产生的环境效益贡献量和涉及的环境效益种类数量。从降碳效益、减污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生态环保效益、其他效益进行评估,各产业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环境效益指标进行量化评估。DB4403/T 391202319B.5.2.2业务表现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描述:发展能力:主要描述团队技术实力、研发投入、运营效益水平等情况;市场影响:主要描述市场占有率、稳定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年限、引领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创新或市场发展的情况,以及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或区级奖项、资质、荣誉、认定及证书的情况。B.5.2.3环境表现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描述: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主要描述温室气体排放
48、及下降情况;工艺设备材料:主要描述采购的工艺、设备和原材料与优先推荐目录的匹配情况;能源资源利用:主要描述可再生能源占比、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情况;污染物排放水平:主要描述污染物排放及达标情况。B.5.2.4社会表现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描述:内部行动:主要描述绿色行动、信息披露、低碳培训等情况;社会责任:主要描述履行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责任、实施供应链绿色化管理等情况。B.6评价表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认定评价见表B.2和表B.3。表 B.2符合性评价序号指标符合性评价评价结果(是/否)佐证材料备注a1目录符合申请认定评价的绿色业务属于深圳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绿色低碳产业相关指导目
49、录所涵盖的产业类别,且其绿色业务占比达到50%或以上,或绿色业务规模达到 1 亿元2技术符合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列明的有关设计、能效、性能、安全、贮存、回收、标识、验收、管理和运维等技术要求a 给出材料对应的具体页码,例如,见第 4 页。表 B.3综合评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分)评价得分(分)佐证材料备注a技术表现先进性有效知识产权4制修订标准4关键技术先进性12环境效益降碳效益6减污效益5资源综合利用效益3DB4403/T 391202320表 B.3综合评价(续)B.7附录列明上述章节所述情况及评价表涉及的佐证材料。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
50、标分值(分)评价得分(分)佐证材料备注a技术表现环境效益生态环保效益3其他效益3业务表现发展能力团队技术实力8研发投入6运营效益水平6市场影响市场竞争力8产业影响力7行业资质荣誉5环境表现温室气体排放水平3工艺设备材料3能源资源利用4污染物排放水平3社会表现内部行动5社会责任2总得分a给出材料对应的具体页码,例如,见第4页。DB4403/T 391202321附录C(资料性)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认定评价报告模板C.1封面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认定评价报告封面见图C.1。图 C.1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认定评价报告封面C.2基本信息基本信息的填报要求见表C.1。表 C.1基本信息企事业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内资(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