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31 武汉市地方标准 绿色食品 松花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2018-08-28 发布2018-09-28 实施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201 DB4201/T 5492018 DB4201/T 549-2018 I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别之龙、王小平、宋朝阳、王孝琴、谭启玲、杨龙、祝花、游红、程菲、顾保新、黄远、孔秋生。DB4201/T 549-2018 1 绿色食
2、品 松花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松花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的基本要求。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地区,长江流域其他地区也可参考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4 瓜菜作物种子 甘蓝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
3、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746 绿色食品 甘蓝类蔬菜 3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宜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3年未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4 品种选择 4.1 宜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4 的要求。4.2 松花菜根据其生长期长短可以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种类型,早熟品种选择从定植到采收 55 d65 d 耐热、抗病的品种;中熟品种选择从定植到采收 70 d90 d 的抗逆性强的品种;晚熟品种选择从定植到采收 100 d120 d 的耐寒品种。5.播种育苗 5.1 播期 秋茬宜于6月下旬
4、7月上旬播种育苗,选择早、中熟耐热品种。秋冬茬宜于7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育苗,选择中熟品种。越冬茬于11月上旬12月上旬播种育苗,选用晚熟品种。DB4201/T 549-2018 2 5.2 育苗基质配制 宜采用72孔穴盘育苗。育苗基质可选用商品基质;亦可将草炭、珍珠岩、蛭石3种原料按照3:1:1比例均匀混合,按照每立方米基质添加1kg硝硫基型复合肥(15-15-15)比例配制,混合均匀后装盘。5.3 培育壮苗 采用穴盘育苗每穴播一粒种子,播种深度约1 cm,播后覆盖0.5 cm厚的基质,播种后用 3 噁霉灵1500 倍液喷洒苗床。夏季育苗时宜覆盖遮阳网。出苗至第1片真叶出现阶段控制水分,防止形
5、成高脚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每5天左右随浇水补充育苗肥。壮苗标准:具5片6片真叶,株高约15 cm,茎粗0.6 cm,片大而肥厚,节间短、叶柄短、根系发达、须根多,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6.整地定植 6.1 整地施肥 定植前10 d15 d整地施基肥,每667 m2施无害化处理的自制有机肥2 000 kg3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300 kg400 kg,及氮:磷:钾(总养分量45)比例为1:0.50.7:11.2的硫基型复合肥50 kg,硼砂0.5 kg1 kg。施肥后深翻土壤,耙地后整地做畦,畦宽90 cm,高20 cm25 cm,沟宽40 cm。越冬栽培宜覆盖地膜和微灌带。肥料的使用应符
6、合NY/T 394的规定。6.2 适时定植 秋茬定植时间宜在7月中下旬,选择在下午或阴天定植;秋冬茬定植时间宜于8月上旬9月下旬;越冬茬宜于11月下旬12月上旬定植。要求秧苗带基质护根移栽。每畦定植两行,每667 m2定植 1 800株2 000株,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晚熟品种适当稀植。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7.田间管理 7.1 水分管理 松花菜全生育期应要保持大棚内土壤湿润。在封行前后和花球生长期的需水高峰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定植后每7 d10 d视土壤墒情浇灌一次。7.2 肥料管理 追肥分3次进行,第1次追肥在幼苗团棵期进行,施尿素10 kg/667 m2;第2次追肥在植株封行前进行,施
7、尿素10 kg/667 m2;第3次在封行期至现球初期,施尿素10 kg/667 m2,硫酸钾20 kg/667 m2。根据植株长势喷施相应的微肥。每次追肥结合灌水进行。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7.3 折叶护花球 在花球形成期宜及时折外叶护花球避免花球变黄。DB4201/T 549-2018 3 7.4 温度管理 秋季定植至10月中旬,应将大棚两侧薄膜卷起通风,揭去大棚两端棚膜,四周保留防虫网。10月下旬,装上大棚两端薄膜,晚上将大棚两侧薄膜放下保温,白天卷起通风。冬季温度低时宜在晴天中午将两侧薄膜卷起短期通风排湿。8.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8、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措施,辅以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8.2 主要病虫害 育苗期需重点防治猝倒病等,定植后需重点防治霜霉病、根腐病、黑腐病、软腐病等。苗期和生产大棚内主要害虫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螟、小菜蛾、菜青虫、菜蚜等。8.3 防治方法 8.3.1 农业防治 选择抗(耐)病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合理轮作,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轮作,定植棚室夏天休棚期高温闷棚。加强肥水管理,使用商品有机肥或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清洁棚室。8.3.2 物理防治 选用20目30目防虫网覆盖棚室通风口,隔离害虫。棚室内可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等害虫,每667 m2
9、悬挂20块30块。棚室外,可安装杀虫灯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菜螟等成虫,1盏/30亩,成虫发生期内上半夜开灯。8.3.3 生物防治 8.3.3.1 天敌释放 定植后7 d10 d 可释放瓢虫(卵)控制蚜虫,2 000 头/667 m2,隔7 d10 d 释放1 次,连续释放3次4 次。8.3.3.2 性引诱剂 棚室内可放置性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成虫,每667m2放置2套。8.3.3.3 生物农药 在病虫发生初期,优先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主要病虫的生物防治用药方案见附录A表A.1。DB4201/T 549-2018 4 8.3.4 化学防治 在病虫发生后,可选择
10、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化学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GB/T 8321的规定,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每种化学农药在整个生育期只能使用1 次。主要病虫的化学防治用药方案见附录A表A.2。9.采收 秋茬早、中熟品种宜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秋冬茬中熟品种宜于11月12月采收。越冬茬晚熟品种宜在翌年3月上中旬采收。待花球充分长大、周边开始松散时及时分批采收,采收时可留 5 片7 片叶,保护花球,避免贮运过程机械损伤或沾染污物。采收后尽快出售,或入4 C左右冷库预冷保鲜。产品质量应符合NY/T 746的规定。10.生产档案 生产者应建立生
11、产档案,记录品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以及田间操作管理措施;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专柜保管,至少保存2 年。A DB4201/T 549-2018 5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设施栽培松花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用药方案 表A.1、表A.2分别给出了设施栽培松花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用药方案和松花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用药方案。表A.1 设施栽培松花菜主要病虫的生物防治用药方案 防治对象 药品通用名 剂型1 有效成分含量 每 667m2制剂用量 使用时期及施药方式 安全间隔期(天)菜青虫 苏云金杆菌 WP 16000IU/mg 25 g50 g 产卵高峰至低龄
12、幼虫盛发期,喷雾/菜颗苏云菌 SC 1000 万 PIB/ml,0.2%200 ml240 ml 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小菜蛾 苏云金杆菌 WP 16000IU/mg 50 g75 g 产卵高峰至低龄幼虫盛发期,喷雾/小菜蛾颗粒体病毒 SC 300 亿 OB/ml 25 ml30 ml 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WG 300 亿 PIB/g 2 g5 g 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SC 10 亿 PIB/ml 100 ml150 ml 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苜核苏云菌 SC 1 千万 PIB/ml,2000I
13、U/l 75 ml100ml 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WP 10 亿 PIB/g 50 g60 g 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雾/菜蚜 鱼藤酮 EC 2.5%100 g150 g 发生初期,喷雾 5 苦参碱 AS 0.3%62 ml150 ml 发生初期,喷雾 14 注:AS:水剂;EC:乳油;SC:悬浮剂;WG:水分散粒剂;WP:可湿性粉剂。DB4201/T 549-2018 6 表A.2 松花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用药方案 防治对象药品通用名剂型 1 有效成分含量每 667m2制剂用量使用时期及施药方式安全间隔期(天)猝倒病 噁霜锰锌 WP 64%
14、110 g130 g 苗床喷雾或灌根 20 氟啶胺 WP 50%15 g17.5 g 苗床喷雾或灌根 20 根腐病 福美双 WP 50%500g/500kg 基质 基质处理 10 霜霉病 霜霉威盐酸盐 AS 722g/L 90 ml180 ml 发病初期,喷雾 20 烯酰吗啉 WG 80%20 g30 g 发病初期,喷雾 10 嘧菌酯 SC 250g/L 49 ml72 ml 发病初期,喷雾 14 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螟等 氯虫苯甲酰胺 SC 5%45 ml54 ml 卵孵化高峰期,喷雾 5 甲氨基阿维菌素 ME 2%5 ml10 ml 低龄幼虫始盛期,喷雾 5 乙基多杀菌素 SC 60g/L 20 ml40 ml 低龄幼虫期,喷雾 7 茚虫威 SC 150g/L 10 ml18 ml 卵孵化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喷雾 3 菜蚜 啶虫脒 SC 10%10 g15 g 发生初期,喷雾 5 吡虫啉 WP 10%10 g15 g 发生初期,喷雾 7 注:AS:水剂;EC:乳油;ME:微乳剂;WG:水分散粒剂;SC:悬浮剂;WP:可湿性粉剂。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