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01 T 467-2015 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54112       资源大小:519.4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01 T 467-2015 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pdf

    1、ICS 65.150 B 52 武 汉 市 地 方 标 准 DB4201DB 4201/T 4672015 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 2015-04-20 发布 2015-05-20 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 4201/T 467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汉大学提出并起草。本标准由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细旺、戴希刚、宋彦丽、张建、镇鸿燕、王沁。DB 4201/T 4672015 1 茶用菊花快速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用菊花组织培养、扦插

    2、育苗技术及苗期养护管理等技术规范。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地区茶用菊花组织培养、扦插快速繁育技术。气候相近地区亦可参照执行。2 品种 适宜本地栽植,产量高,抗性强的茶用菊花品种,如:“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Hangbaiju)等。3 主要繁育技术 3.1 组织培养法 3.1.1 茶用菊花植株的热处理脱毒 3.1.1.1 植株的热处理 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采用昼夜变温并逐步升温的方式进行热处理。将待处理植株先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白天起始温度 28,每天升 2 至 38;晚间起始温度 25,每天升 2 至 32。完成阶段升温处理后继续处理。热处理时间持续 30

    3、d40 d。处理期间要保证植株的基质湿润。3.1.1.2 茎尖外植体的获得 取茶用菊花经过热处理后植株的带顶芽的茎段,长 1.5 cm2.5 cm,于流水中冲洗 4 h6 h,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材料浸入 70 酒精中浸泡 30 s,用无菌水冲洗 3 次,再用 0.1 升汞消毒 3 min,无菌水冲洗 5 次6 次,升汞消毒重复 2 次。将消毒后的材料放入无菌的培养皿内,在解剖镜下剥掉顶芽外面的幼叶,切取茎尖,长度为 0.4 cm0.5 cm。3.1.1.3 丛生芽的形成 将茎尖在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茎尖诱导培养基MS蔗糖 3%琼脂 0.75%,pH 6.0。日光灯光源,每天连续光照 12 h,

    4、光照强度为 2000 lx3000 lx,培养温度(251)。培养 5 周6 周后形成丛生芽。3.1.1.4 丛生芽的病毒检测 当丛生芽的长度为 2.5 cm3.5 cm时,分割成单株,对其用生物学(指示植物法、症状观察法)、分子生物学(酶联免疫法、逆转录PCR法)的方法进行菊花常见的菊花B病毒(CVB)、番茄不孕病毒(TAV)、黄瓜花叶病毒(CMV)等的病毒检测,选择无病毒植株作为大规模生产脱毒种苗的材料。3.1.2 脱毒丛生芽的增殖 DB 4201/T 4672015 2 将脱毒的单株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增殖培养基是:1/2 MS蔗糖 3%琼脂 0.75%,pH 6.0。培养条件同

    5、前 3.1.1.3。当植株长至 6 cm8 cm时,将植株切成带12个节的茎段进行增殖,如此反复。3.1.3 生根培养 将增殖获得的幼苗,长至 6 cm8 cm时,切成带12 个节的茎段,在生根培养基(1/2 MS蔗糖3%琼脂 0.75%,pH 6.0)上进行生根培养 12 d16 d。生根培养条件同见 3.1.1.3。3.1.4 炼苗和移栽 3.1.4.1 炼苗苗床的准备 选择排水良好地块做苗床,苗床宽80100 cm,高1520 cm,长度610m。用泥炭与珍珠岩(体积比1:1)混合均匀作为基质,基质厚度1520 cm。基质先用水淋透,再喷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消毒,放置12d

    6、,再用水淋透,搭盖4060的塑料拱棚,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7d,保证基质潮湿和较高空气湿度。3.1.4.2 增殖苗的移栽 生根3周后,当苗长至高 5 cm 7cm,具有 4 5 片叶,56 条根时,可将试管苗进行适当炼苗,即将培养瓶拿出培养室,去掉封口膜,置于(252)下通风炼苗3d,期间可逐渐增强光照。从培养瓶中取出试管苗,用清水小心洗净粘附在根系上的琼脂,不可伤害根系和茎叶。移栽入基质,株行距 3 cm8 cm。用塑料薄膜搭成小拱棚覆盖保湿,及时搭盖遮阳网,遮荫 7080%。3.1.5 组培苗的田间管理 3.1.5.1 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控制 移栽后遮阴 70%80%,晴天中午和下午揭开

    7、塑料薄膜 23 次通风。温度控制在 25 30,6 d10 d后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95%以上;10 d20 d逐渐增加通风,揭膜,每天用喷雾器喷雾 35 次保持空气湿度 80%90%,逐渐减少浇水量,但保持基质湿润。710 d幼苗即可成活,23 周后移栽成活率为 95 以上。3.1.5.2 苗期养分和病虫害管理 刚移栽的幼苗初期,10 d内间隔 35 天叶面喷0.2%的磷酸二氢钾 23 次,10 天后基质浇0.4%的磷酸二氢钾一次。当苗长至高 8 cm 12 cm,具有 5 8片叶,68 条根,且植株健壮、叶大而颜色深绿,可出圃。3.2 扦插法 3.2.1 采穗圃的建立 选择水源充足,无传

    8、染源的场地,为脱毒苗建立采穗圃。3.2.2 采穗母株的培育 2 月下旬,对上年宿存的脱毒苗植株,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由菜籽饼 200 kg/666.7 m和普通过磷酸钙 52.3 kg/666.7 m组成。采穗的脱毒母株要求2代以内。扦插成活率与愈伤组织的尽快形成密切相关。插穗在剪切后脱离了母体,很容易失去水分和养分,若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短,则有利于生根,并发育成健壮苗;若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长,则不利于生根,即使生根也不能发育成健壮苗,最终仍会死亡。因此在采取接穗前的 14 d21 d,应对采接 DB 4201/T 4672015 3 穗植株加强水肥管理,可喷施含磷酸二氢钾 0.3 和

    9、过磷酸钙 1%5(取上清液)的混合肥料,保证插穗旺盛的生命力。3.2.3 扦插苗床准备 按本标准3.1.4.1的要求准备。3.2.4 插穗采集与保湿保鲜 46 月选当年生发育健壮的脱毒苗的嫩枝梢作插穗,插穗随剪随插。若从远距离采集插穗时,将枝条剪成 20 cm30 cm的长度,保护好叶片。每30枝捆成一束,用湿毛巾包裹,放人无盖透气的瓦楞箱中,低温运输。运达目的地后,将枝条插入装有清水的开口容器中,放在阴凉处,每天换清水一次,保存 3 d5 d。当天插不完的插条,用湿毛巾包裹置低温处保鲜。3.2.5 插穗剪制 将插条剪成 6 cm8 cm,去掉顶芽,带 24 节,保留上部 2 片叶,上端距最上

    10、腋芽 0.5 cm处平剪,下端剪成斜口,靠近最下端的节位。3.2.6 扦插 扦插前将苗床浇透,按株行距 3 cm10 cm先用细棍插孔,深达 2 cm3 cm,插后压实,淋清水,再喷多菌灵 50%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高度 40 cm60 cm,薄膜四周用土块压紧实。再在外搭建 1 m1.5 m荫棚,遮光率 60%70%。3.2.7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小拱棚内保持空气湿度 85%95%,7 d后逐渐减少浇水量。每天中午和下午揭开塑料薄膜 23 次通风透气。14 d后揭膜,常规田间管理。及时喷药预防和防治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21 d28 d后可移栽。DB 42

    11、01/T 4672015 4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茶用菊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表A.1 茶用菊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名称 发病时间、危害部位及症状 防治方法 黑斑病 Septoria chrysanthemella 57 月;主要危害植株叶片。下层叶先感病,病斑由淡黄转褐至黑色,病部与正常部位分明,后期病斑连接,死叶悬于茎上一段时间。发病时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向上蔓延 及时将园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除销毁,改善卫生状况,减低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发病后及时用 50%多菌灵 500800倍液、波尔多液 100150 倍液喷洒 菊 花 褐 斑 病Septoria chrysanth

    12、emi-indica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跟黑斑病相比叶病斑褐色较浅 发病初期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1600 倍液 白粉病 Erysiphe cichoracearum 410 月;危害叶片。叶两面产生白色粉霉层,后出现黑色斑,湿度高易感病 666.7 m2 用多菌灵 50%可湿性粉剂 100200克,兑水喷雾,于发病初期喷洒,共喷 2次,间隔 57 天 霜霉病 Peronos

    13、pora danica 610 月;危害叶、茎 花蕾。叶正面出现界限不清的斑块,叶背病斑产生白色至淡褐色霜霉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与 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200 倍液混配后,710 d喷 1 次 蚜虫:包括菊姬(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桃(烟)蚜 Myzus persicae、棉 蚜Aphis gossypii。危害嫩枝、叶背,致使植株矮化、卷叶甚至死亡。叶片还受蚜虫排泄物影响,易遭致煤污病产生。蚜虫也是茶用菊花病毒病害的主要传播者之一。5 月上旬7 月上旬,是蚜虫的第一次发生发育高峰。9月下旬11 月中旬,是蚜虫的第二次发生发育高

    14、峰 喷 2.5%的溴氰菊酯 50008000 倍液或 20%杀灭菊酯 20004000 倍液进行防治 棉蛉虫 Heliothis armigera 危害叶。卵淡绿色,幼虫色泽和斑纹变异大,成虫为带褐色的中型蛾。一年有三次发生发育高峰,分别是 5 月上旬6 月下旬,9 月下旬10 月中旬,10月下旬11 月下旬 用黑光 灯诱杀。每 亩用 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 倍,对水 50 升喷雾;或菊酯类药 2000-4000 倍液喷雾 叶蝉(浮尘子):包括大青叶蝉(大浮尘子)Cicadella viridis、棉叶蝉(浮尘子)Empoasca biguttata、二星叶 蝉(二 点 浮 尘 子)

    15、Erythroneura apicalis。危害叶和茎。它们主要在5 月上旬7 月中旬进行危害 用 50%的磷胺乳剂 2000 倍液、或菊酯类药5000-8000 倍液喷雾 白粉虱(小白蛾、白蝇)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危害叶片。它们主要在5 月上旬7 月中旬进行危害 用 12%扑虱灵乳油 1 000 倍液,或 25%灭螨猛乳油 1 000 倍液,或 2.5%天王星乳油 3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 喷洒 银纹夜蛾 Plusia agnata 幼虫蛀食叶片。它们主要在5月上旬7 月下旬进行危害 用每 g 含 100 亿以上孢子的青虫菌粉剂 1500倍液。此外,可选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或 5%抑太保乳油 2000 倍液,隔 20天 1 次,防治 1 次或 2 次 DB 4201/T 4672015 5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201 T 467-2015 茶用菊花繁育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