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01 T 436-2013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54087       资源大小:557.4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01 T 436-2013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 3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 DB4201/T 4362013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 2013-01-05 发布 2013-02-05 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争明、李煜华、李其友、徐争娴、罗传永、肖红兵、黄萍、宋晶、杨皓琼、童翔、毕秋荣。本标准首次发布。DB4201/T 4362013 1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 1 范

    2、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配茬模式高效栽培的环境条件、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和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技术及生产档案。本标准适应武汉地区推广,可供湖北省同类地区参考应用。2 规范性应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符合 NY 5010-2002 的规定。栽培土壤宜选用

    3、保水保肥力强、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壤土。产地周围没有工矿企业、垃圾场和医院,离主干公路 40 m 以上,空气清新,水质清澈,没有“三废”污染。4 品种选择 鲜食玉米宜选用超甜玉米品种,如金中玉及华甜玉 3 号等系列品种。紫甘薯选择适于鲜食或加工的兼用型品种,如鄂薯 8 号、京薯 6 号及渝紫 263 等。紫甘蓝选用适合秋冬季栽培的紫甘 1 号、中甘 15 号、红亩等优质品种。5 茬口安排 鲜食玉米于元月上中旬保温育苗,翌年 3 月底至 4 月初移栽,5 月底至 6 月初上市;紫甘薯在 5 月底至 6 月初扦插,10 月中下旬收挖;紫甘蓝在 10 月底至 11 月初育苗,12 月初移栽大田,翌

    4、年 3 月底至 4 月初收获上市。6 栽培技术 6.1 鲜食玉米 6.1.1 隔离种植 6.1.1.1 空间隔离 DB4201/T 4362013 2 距离 300 m 以上,如果有树林、山岗等天然屏障,隔离距离可缩短至 200 m。6.1.1.2 时间隔离 与其它玉米相邻种植时要确保错开花期 20 d25 d。6.1.2 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疏松、平整,结合整地一般每 667 m2施生物有机肥 200 kg 和三元复合肥 50 kg,按 1.2 m 开厢作畦,开好围沟和腰沟。6.1.3 播种育苗 播种前要进行晒种 2 d3 d,如果

    5、自行育苗,选择地势较高、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水通畅的地块作苗床,采用多层薄膜覆盖,维持土壤温度在 10 12,于元月上中旬保温播种,以培育壮苗。6.1.4 合理密植 在 3 叶期移栽,采取双膜保护地方式栽培,双行单株种植,行距 60 cm,株距 30 cm。6.1.5 病虫害防治 农药的使用符合 GB 4285-1989 及 GB/T 8321 的规定。防治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 50%辛硫磷 500 倍液灌根。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也可用 Bt 乳剂每 667 m2用 100 ml150 ml 加水 50 L 灌心。鲜食玉米病害较轻,只有极少数微感大小叶斑病,除选用

    6、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外,可用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 倍防治 1 次2 次即可。农药使用方法详见附录 A。6.1.6 采收 一般果穗在吐丝后 19 d24 d 含糖量最高,皮最薄,最适宜采收,过早、过晚收获,都会影响甜玉米的品质和口味。采收时应连苞叶一起采收,最好是随采收,随上市。6.2 紫甘薯 6.2.1 育苗 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盖进行育苗。苗床建在避风向阳、土壤肥沃的地块,苗床宽 1 m,深 15 cm20 cm,床底铺一层腐熟的有机肥后覆土,然后选择单薯重量 100 g250 g 无病的薯块,以 3 cm间隙排种育苗,而后覆盖 2 cm3 cm 的细土,最后盖上地膜。苗床前期采

    7、用 30 左右高温催芽,60%薯块出芽后揭膜;出苗后保持床温在 25 30,床土以见干见湿为宜,气温较高时注意通风,防止烧苗;苗龄 30 d 左右,苗高 20 cm25 cm,有 6 片8 片完整叶。6.2.2 施肥起垄 前茬抢收后结合深耕每 667 m2施生物有机肥 500 kg 或腐熟的鸡粪 500 kg+复合肥 25 kg+硫酸钾 l5 kg,平整土地后起垄,垄距 75 cm,垄高 20 cm。6.2.3 扦插 宜于 5 月底至 6 月初扦插,扦插前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浸苗消毒,栽插时薯苗与地面成 35,斜插入土 3 节4 节,露出 2 叶 1 心,扦插株距为 30 cm。DB

    8、4201/T 4362013 3 6.2.4 肥水管理 6.2.4.1 追肥 宜于扦插后 l5 d20 d,每 667 m2 施尿素 10 kg,采用水肥淋施或穴施;扦插后 50 d,结合提藤和中耕,每 667 m2 开沟施入含硫复合肥 30 kg,并进行培土;扦插后 70 d 每 667 m2 施含硫复合肥 25 kg,同时用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40 g50 g 对水叶面喷施。薯藤长势弱或遇干旱时,每 667 m2 可用 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6.2.4.2 水分管理 如遇旱,宜每 10 d 灌 1 次“跑马水”,遇大雨要及时排干积水。生长后期防止忽干忽湿。6.2.5 病虫害

    9、防治 化学农药的使用符合 GB 4285-1989 及 GB/T 8321 的规定。斜纹夜蛾宜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5000 倍液叶面喷雾防治,小象虫宜用 90%敌百虫 800 倍液叶面喷施或作毒饵防治。农药使用方法详见附录 A。6.2.6 适时收获 当茎叶生长和薯块膨大停止时开始收获,宜晴天采收,做到轻挖、轻装、轻卸,减少薯块损伤。6.3 紫甘蓝 6.3.1 育苗 宜于 10 月底至 11 月初在苗床进行育苗,注意防治猝倒病和虫害。要控制好肥水,培育矮壮苗,苗龄 30 d 左右。6.3.2 整地作畦 紫甘薯收获后,即开始翻耕整地,耕前每 667 m2 施入腐熟的鸡粪 500 kg+过磷酸

    10、钙 50 kg 或三元复合肥 30 kg+尿素 20 kg+磷肥 30 kg,采用高畦栽培,畦面宽(带沟)1.2 m,畦高 20 cm,畦面成龟背形,并开好围沟和深腰沟。6.3.3 合理密植 12 月初移栽大田。采取双行种植,株距 35 cm。6.3.4 肥水管理 移植缓苗后每 667 m2 施尿素 2 kg 作提苗肥,莲座期(即心叶开始抱合时)结合浇水追肥 2 次,结球初期每 667 m2 追施尿素 10 kg15 kg,结球中期追施复合肥 15 kg20 kg。保持土壤湿润,田间不留积水。6.3.5 病虫害防治 化学农药的使用符合 GB 4285-1989 及 GB/T 8321 的规定。

    11、小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等可选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5000 倍液等不同类型、不同成分的杀虫剂轮换交替防治,每隔 7 d10 d 喷施一次。农药使用方法详见附录 A。DB4201/T 4362013 4 6.3.6 及时采收 宜于定植后 80 d100 d 采收。7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 对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其他田间操作管理措施进行记载,建立档案保存。DB4201/T 4362013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生产中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防治对象 农药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d)蚜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喷施 710 蝼蛄、地老虎 50%

    12、辛硫磷乳油 500 倍液灌根 710 玉米螟 Bt 乳剂 每 667 m2 用 100 ml 150 ml 加 水 50 L 灌入玉米喇叭口内 710 小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 1.8%阿维菌素乳油 5000 倍液喷施 710 小象虫 90%敌百虫晶体 800 倍液叶面喷施或作毒饵 710 锈病 25%粉锈灵 1000 倍1500 倍液喷雾 710 大小叶斑病、霜霉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710 玉米纹枯病 20%井冈霉素 每 667 m2用 60 g 加水 50 kg 喷雾 710 真菌(紫甘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浸泡 710 黑腐病、软腐病 77%可杀得 500 倍液喷施 710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201 T 436-2013 鲜食玉米-紫甘薯-紫甘蓝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