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B 90 DB4201/T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 4412014 单栋钢架大棚建设技术规范 2014 02 20 发布 2014-03-20 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201/T 441-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武汉武汉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万里、张丽华、宋承琦、彭毅、汪细桥、刘月喜、方涛、肖作泽。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4201/T 441-2014 1 单栋钢架大棚建设技术规范 1 范围
2、 本标准规定了单栋钢架大棚的术语和定义、安装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等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地区跨度为6米、8米的单栋钢架大棚生产、安装和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04-1979 公差与配合未注明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GB 5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T 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2410-2008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NY/T 7-1984 农用塑料棚装配式
3、钢管骨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跨度 是指管棚骨架两外侧壁钢管与地面接触部位中心线之间的距离。3.2 拱间距 指沿大棚长度方向相邻两拱杆之间的中心距离。3.3 顶高 指管棚骨架最高处与棚内自然地面之间的距离。3.4 肩高 指拱杆两侧直线以上过渡圆弧中点到地面的距离。3.5 DB4201/T 441-2014 2 长度 指管棚骨架纵向两端部钢管与地面接触部中心线之间的距离。4 组成 4.1 骨架 大棚的骨架是由热浸镀锌钢管制成的各种构件连接成多个单元组合在一起的几何不变体。它支撑大棚覆盖材料和一切安装在它上面的附属设备,是承受大棚自重和其他荷载的载体。4.2 钢管构
4、件 以钢管制成的各种构件是组成大棚骨架的主体材料,主要有拱杆、纵向拉杆、斜拉撑、棚门组合、棚头立杆等。4.3 连接件 主要有卡槽、管槽固定器、U型卡、压顶簧、卡槽连接片、拱管接头、固定夹圈、地锚等。4.4 覆盖物 主要有塑料薄膜(材料主要为聚乙烯)、遮阳网、防虫网。5 要求 5.1 大棚外形 5.1.1 跨度 主要有6m、8m。5.1.2 拱间距 应不大于0.7m。5.1.3 顶高 6米跨度的单栋钢架大棚顶高为(2.70.1)m,8米跨度的单栋钢架大棚顶高为(3.10.1)m。5.1.4 肩高 6米跨度的单栋钢架大棚肩高为(1.50.05)m,8米跨度的单栋钢架大棚的肩高(1.650.05)m
5、。5.1.5 长度 6米跨度的单栋钢架大棚长度不大于30m,8米跨度的单栋钢架大棚长度不大于42m。5.2 材质要求 DB4201/T 441-2014 3 5.2.1 管材 采用碳素结构钢Q235的251.5mm直缝电焊钢管,热浸镀锌防腐,耐腐蚀时间不少于15年,管壁厚偏差为10%,圆度偏差不超过直径的公差范围。外壁表面有完整的镀锌层,不得有漏镀、气泡,外表面光洁,内壁表面不得有漏镀。钢管热浸镀锌后镀层厚度每平方米不小于395g,镀层质量符合GB/T 13912-2002的规定要求。5.2.2 卡槽 制作卡槽的钢带宽度不小于60mm,厚度不小于0.6mm;卡槽表面热浸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每平
6、方米不小于180g。5.2.3 连接件 配件用碳素钢制造,冲切边无明显的毛刺,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压伤和划痕,未注尺寸公差符合 GB 1804-1979 的要求,表面进行热浸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每平方米不小于 180g,耐腐蚀时间不少于 10年。5.2.4 覆盖材料 聚乙烯塑料薄膜厚度不小于0.08mm,防虫网为25目,遮阳网遮阳率60%-70%。5.3 安装要求 5.3.1 大棚布局 大棚的朝向宜取南北走向。大棚座落处要与其南侧的建筑物、树木之间留出足够的距离。6米大棚的建筑面积宜为180平方米,8米大棚的建筑面积宜为333平方米。5.3.2 大棚安装 5.3.2.1 拱杆安装 从任意一端的第二
7、根拱杆开始安装,杆间连接处重叠要大于200mm;拱杆高度、跨度与设计要求一致、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和大棚长度方向垂直,以此为基准,每安装20米后进行修正和固定。拱杆直接插入地下,插入深度宜为0.5m,插入后将拱杆周围土壤夯实。5.3.2.2 拉杆、斜拉撑、卡槽的安装 跨度8m的大棚为5纵4卡,跨度6米的大棚为3纵4卡,在大棚顶部安装下沉式纵向拉杆1道,每道纵拉杆间距小于2m,杆间连接处重叠要大于200mm,同一拱间距内不能出现2个及以上的纵拉杆接头;卡槽间距40cm50cm。大棚两端斜拉撑各2根。所有零件在规定的安装部位应卡紧。5.3.2.3 棚头、门的安装 大棚两端棚头各设置6根钢管立柱,与地
8、面垂直,插土深度宜为0.5m;立柱上端与拉杆或拱管铆接,加4道卡槽与钢管立柱固定。棚门装在南面棚头的门框内,门框平整。5.3.2.4 薄膜安装 安装覆盖薄膜时,要求风力小于3级。大棚薄膜覆盖分顶膜和裙膜,通过卡槽卡簧绷紧、固定。覆膜后用专用压膜线在两拱杆之间作固定,压膜线间距不大于1.6m,两端用地锚固定。DB4201/T 441-2014 4 5.3.2.5 连接件 大棚拱杆的连接配件采用专用扣件,必须满足使用强度要求,不得采取在钢管上钻孔用螺栓连接的方式。5.4 性能要求 5.4.1 荷载 大棚结构的设计荷载,满足GB 5009的有关规定。达到抗风载每秒不小于20m(相当于8级风),抗雪载
9、每平方米不小于25要求(相当于18厚度的积雪)。5.4.2 棚间距 相邻大棚之间,不少于1.2m的距离。5.4.3 大棚骨架偏差 大棚骨架安装后,整体结构紧凑、整齐。各拱杆与地面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0mm,纵拉杆的直线度误差不大于5Omm,拱杆相对位置度误差不大于2Omm。5.4.4 覆盖材料 塑料薄膜须纵横方向张紧拉平后固定于卡槽内。在设计风荷载作用下,薄膜不得从卡槽的任何位置脱出。裙膜上端与固定膜的重叠段不少于0.3m。薄膜每300平方米允许有不超过1处5cm以下的裂缝和划痕或1平方厘米以下的孔洞,必须用粘补胶带修补好,不得有任何漏风漏雨的缝隙存在。5.4.5 门 用于人员进出的门高度不低
10、于1.8m,宽度不低于1.2m;供设备进出的门,高度不低于2.2m;宽度比所通过的最大设备的宽度大0.4m以上。门框与门之间间隙不大于3mm。6 检验方法 6.1 抽样 每批钢架大棚随机抽取5%,或每批次不少于2个进行测试,其中:大棚长度、跨度、肩高、顶高、插入土深度,钢管壁厚、外径、重量,随机抽测2次,取平均值;拱杆间距随机抽测5道,取平均值。6.2 检验 6.2.1 目测检查 在日光或人工照明条件(零件表面光强在20OLX以上)下,用肉眼逐根检查杆件。包括钢管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压扁、扭曲变形、烧伤、漏镀、气泡等缺陷;配件表面的漏镀、毛刺、划痕等缺陷;卡槽、斜拉撑、拉杆、直杆等数量。大棚安装
11、完毕后,检查覆盖膜的划痕及孔洞情况。6.2.2 量具检验 拱杆的壁厚、外径和卡槽厚度用精度0.1mm游标卡尺测量。配件镀锌层厚度用涂层厚度检测仪测量,不得小于0.01。大棚跨度、肩高、顶高、插入土深度,大棚的棚长、拱杆间距、压膜线间距等用标准m尺测量,允许偏差5%。6.2.3 零件和冲压件 DB4201/T 441-2014 5 用钢管制造的零件和冲压件按照NY/T 7-1984第4条规定的方法进行。6.2.4 承载能力检验 以拱杆顶点为中心,以距拱杆地面端点1.5m处为两端,均布9个绳索垂吊重物,拱杆不得发生永久塑性变形。该垂吊重物重量为Fn/9,重点在纵杆接头处和纵杆中部的拱杆进行试验。F
12、n0.55BL/n Fn每一拱杆荷载的确定;B跨度;L棚长(m);n大棚的拱杆总数 6.2.5 拱管垂直度检验 取一拱杆地面两端点的中心连线,用铅锤在拱杆上不同位置(至少取5个点)取得铅锤点与该中心连线之间的距离,其最大值为拱杆拱圆平面对地面的垂直度。试验的拱杆拱圆平面不少于总数的5%。6.2.6 塑料薄膜透光率检验 按 GB/T 2410-2008 执行。7 验收规则 7.1 文件 大棚完工验收前提交设计文件(设计方案、施工单位资质、预算表、设计图纸)和验收文件(主要构件的材质证明、镀锌层结合强度及镀锌层均匀性试验报告、竣工报告、决算表、竣工图纸、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运行维护管理办法。7.2 验收办法 7.2.1 审查文件 设计文件和验收文件必须齐全;在竣工报告与设计方案不一致时,竣工报告须满足本规范的技术要求,并在竣工报告中单独说明更改设计的原因、更改内容详情及可行性论证。7.2.2 审查设备及安装 安装符合本规范 5 的要求。7.2.3 验收结论 验收合格后由验收小组出具验收报告,每个组员签字生效。如有不合格项,验收小组要求施工单位在约定的时间内整改,整改合格即可通过验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