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15 T 091-2023 信阳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53940       资源大小:2.84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115 T 091-2023 信阳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

    1、 ICS 13.020.20 CCS Z 04 4115 信阳市地方标准 DB 4115/T 0912023 信阳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2023-12-19 发布2024-01-18 实施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4115/T 0912023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原则.2 4.1 客观性原则.2 4.2 循序渐进原则.2 4.3 基于交换价值原则.2 4.4 统一性原则.2 4.5 可比性原则.2 5 核算说明.2 5.1 核算期.3 5.2 核算流程.3 6 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方法.5 6.1 物

    2、质供给.5 6.2 调节服务.5 6.3 生态文化.11 7 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13 7.1 物质供给.13 7.2 调节服务.13 7.3 生态文化.16 8 数据格式.17 9 成果安全.17 附录 A(规范性)信阳市生态产品主要类型及其内涵.19 附录 B(资料性)信阳市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参数参考值.20 B.1 补充计算公式.20 B.2 实物量核算备选方法.25 附录 C(资料性)核算报告内容及形式要求.30 附录 D(规范性)信阳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基础数据来源及要求.31 参考文献.38 DB 4115/T 091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

    3、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信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阳市金融工作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国威永耀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雷、杨丽、李祎、郝嘉珩、单博文、覃钧、张艺雄、王雪凯、孙悦、张辰赟。DB 4115/T 0912023 III 引言 构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要内容之一,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

    4、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建议等文件的有关要求,信阳市需要持续推动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向纵深发展,构建符合信阳市区域特征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体系和方法,指导和规范信阳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提高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特制定本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可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结果应用于政府决策、绩效考核评价、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经营开发融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DB 4115/T 0912023 1 信阳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基本原则、核算说明、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方法、生

    5、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数据格式和成果安全的内容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信阳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产品 生态系统为经济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提供且被使用的货物与服务贡献,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来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一、相关概念”的第二项 3.

    6、2 物质供给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并被使用的物质产品,如粮食、油料、蔬菜、水果、木材、生物质能、水产品、中草药、牧草、花卉等物质产品。来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一、相关概念”的第三项 3.3 调节服务 生态系统为维持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的惠益,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水质净化、固碳释氧等。来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一、相关概念”的第四项 3.4 文化服务 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惠益,如精神享受、灵感激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美学体验等。来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一、相关概念”的第五项 3.5 实物量 DB 4115

    7、/T 0912023 2 生态产品的物理量,如粮食产量、洪水调蓄量、土壤保持量等。来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一、相关概念”的第六项 3.6 价值量 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来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一、相关概念”的第七项 3.7 生态产品总值 一定行政区域内各类生态系统在核算期内提供的所有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之和。来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一、相关概念”的第八项 3.8 人与森林共生时间 一年内人与森林产生文化互动的共生时间,被用来作为量化森林文化价值的转换、链接参数,单位为文年。3.9 森林文化价值 人类从森林文化中获取和享受的精神与宗教、消遣与生态旅游、美学、

    8、灵感、教育、故土情结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非物质惠益。4 基本原则 4.1 客观性原则 核算时应优先使用实测数据,现有监测体系资料不能满足核算需要的,相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完善监测体系,开展补充性调查监测,力求做到基础资料可靠、核算方法科学、核算结果准确可比。4.2 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策略,先开展核算方法相对成熟的生态产品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并积极探索尚未成熟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4.3 基于交换价值原则 采用与国民账户体系一致的估价方法,基于交换价值测算生态产品价值,以支持与标准国民账户中的信息整合。4.4 统一性原则 同一类型的生态产品应当采用统一的计价标准。不同类型的生态产

    9、品之间价值转换时应采用统一的价值核算当量。4.5 可比性原则 不同单元间或不同年度的核算结果可进行对比分析。5 核算说明 DB 4115/T 0912023 3 5.1 核算期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周期长度为1年,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5.2 核算流程 5.2.1 确定核算区域 确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空间范围应是行政地理单元,或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合而成的特定地域单元。5.2.2 识别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 调查并分析核算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与分布,绘制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5.2.3 编制产品目录清单 应在社会调查和统计报表基础上,根据核算区域实际编制详细目录。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应包

    10、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个大类,见附录 A。5.2.4 设计指标体系 应根据区域生态产品类型和特征分别编制各类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见表 1。一般按照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设计一级指标,再结合核算区域的实际设计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表1 不同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指标 类别 核算指标 森林 草地 农田 湿地 城市 物质供给 物质供给 调节服务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洪水调蓄 空气净化 水质净化 固碳释氧 气候调节 物种保育 文化服务 森林文化价值 5.2.5 选取核算方法 生态产品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一般采用分类统计法。根据核算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产品类型,选取科学合理的核

    11、算方法,见表 2。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包括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和虚拟市场法等。物质供给产品的核算一般采用直接市场法,调节服务一般采用替代市场法,文化服务中有市场价格的采用直接市场法,无市场价格的采用虚拟市场法。DB 4115/T 0912023 4 表2 生态产品总值实物量核算指标体系和方法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实物量核算方法 价值量核算方法 物质供给 农业产品 谷物 统计调查法 市场价值法 豆类 薯类 油料 糖类 药材 蔬菜 水果 茶叶 林业产品 油茶 木材 其他林业产品 畜牧业产品 肉禽产量 奶类 蜂产品 禽蛋 渔业产品 水产品 生态能源 水能、太阳能等 调节服务

    12、 水源涵养 水源涵养量 水量平衡法或水量供给法 替代成本法 土壤保持 土壤保持量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替代成本法 洪水调蓄 湖泊调蓄 湖泊调蓄模型 替代成本法 调节服务 洪水调蓄 水库调蓄 水库调蓄模型 替代成本法 沼泽调蓄 沼泽调蓄模型 植被调蓄 水量平衡法 空气净化 净化二氧化硫 污染物净化模型或污染物平衡模型 替代成本法 净化氮氧化物 净化工业粉尘 水质净化 净化COD 污染物净化模型或污染物平衡模型 替代成本法 净化总氮 净化总磷 固碳释氧 固碳 固碳机理模型 市场价值法 释氧 调节气候 林地降温 蒸散模型 替代成本法 灌丛降温 物种保育 物种保育 Shannon-Wie

    13、ner指数 替代成本法 文化服务 森林文化价值-人与森林共生时间 替代成本法 5.2.6 收集核算数据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数据,包括统计数据、实测数据、遥感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5.2.7 确定参考价格 在统计各类生态产品实物量基础上,科学确定当年参考价格,具体价格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DB 4115/T 0912023 5 a)有市场价格的直接采用市场价格;b)无市场价格的优先采用现行标准及规范的规定价格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价格,其次采用替代成本法推算价格;c)既无市场价格又无规定价格和指导价格并且不宜采用替代成本法的,可以采用能值分析法的能值/货币率估算价格。5.2.8 组织核算 按照当年参考

    14、价格分别计算各类生态产品的货币价值量,累加得到年度生态产品总值。5.2.9 编制报告 根据核算结果,编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报告。6 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方法 6.1 物质供给 6.1.1 直接利用物质产品 把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从所有生态系统获取的各类物质产品的数量,作为直接利用物质供给实物量的评价指标,物质产品总产量按式(1)计算。(1)式中:Y物质产品总产量,单位视具体产品而定;Yi第 i 类物质产品产量,单位视具体产品而定,产品种类,见附录 A;i核算地域同一类型供给产品的类别数;n物质产品种类数量。6.1.2 转化利用物质产品 将可再生能源产量或使用量按式(2)计算,作为转化利用物质产

    15、品实物量的评价指标。(2)式中:Ye可再生能源总产量或使用量(千瓦时/年);Yei第i类可再生能源的产量或使用量(千瓦时/年);i核算地域同一类型可再生能源的类别数;n可再生能源类型的数量。6.2 调节服务 6.2.1 水源涵养 选用水源涵养量,作为森林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实物量的评价指标。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即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是降水输入与径流和生态系统自身水分消耗量的差值。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按式(3)计算。DB 4115/T 0912023 6 (3)式中:Qs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立方米/年);Ai第 i 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平方米);Pi年降水量(毫米/年);Ri快速地表径流量(毫米/年),

    16、计算方式见附录 B.1.1。ETi蒸散发量(毫米/年);i生态系统类型;n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6.2.2 土壤保持 6.2.2.1 减少泥沙淤积 对于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选用减少泥沙淤积量,即因生态系统作用减少的流入河流、库塘、湖泊等水体的泥沙量,作为生态系统减少泥沙淤积服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减少泥沙淤积量按式(4)计算。(4)式中:Qsd减少泥沙淤积量(立方米/年);土壤容重(吨/立方米);泥沙淤积系数;土壤保持量按式(5)计算。式中:.(5)Qs土壤保持量(吨/年);R降雨量侵蚀因子(兆焦耳毫米/公顷/小时/年),计算方式见附录 B.1.2;K土壤可侵蚀因子(吨公顷小时/公顷/兆焦

    17、耳/毫米),计算方式见附录 B.1.2;L坡长因子,无量纲,计算方式见附录 B.1.2;S坡度因子,无量纲,计算方式见附录 B.1.2;C管理与覆盖因子,无量纲,介于 01 之间,计算方式见附录 B.1.2;A某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平方千米)。6.2.2.2 面源消减 对于森林、湿地和城市等生态系统类型,选用减少面源污染量,即生态系统通过保持土壤,减少氮、磷等土壤营养物质进入下游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库塘等)形成的面源污染,作为生态系统面源消减服务实物量的评价指标。减少面源污染量按式(6)计算。(6)式中:Qsp减少面源污染量(吨/年)Qs土壤保持量(吨/年);DB 4115/T 0912023

    18、 7 n土壤中物质总类总量;i土壤中氮、磷等物质种类数量;Ci土壤中氮、磷等物质的纯含量(%)。6.2.3 洪水调蓄 选用洪水调蓄量,即调节洪水的能力,作为生态系统洪水调蓄实物量的评价指标。洪水调蓄量按式(7)计算。(7)式中:C洪水调蓄量(立方米/年);Ci湖泊洪水调蓄量(立方米/年);Cr库塘洪水调蓄量(立方米/年);Ch沼泽洪水调蓄量(立方米/年);Cz植被洪水调蓄量(立方米/年)。其中:a)湖泊洪水调蓄量 湖泊洪水调蓄量估算主要有两种方法,推荐优先采用湖泊蓄水量评价模型法核算;如果湖泊蓄水量评价模型法技术参数缺失,可采用出入湖总量法进行核算,出入湖总量法见附录 B.2.1。湖泊洪水调蓄

    19、量按式(8)计算。基于湖泊面积与湖泊换水次数建立湖泊洪水调蓄量评价模型。(8)式中:Ci湖泊洪水调蓄量(立方米/年);A湖泊面积(平方千米)。b)库塘洪水调蓄量 库塘洪水调蓄量估算主要有两种方法,推荐优先采用防洪库容评价模型法进行计算;如果防洪库容评价模型法技术参数缺失,可采用进出水总量法进行核算,进出水总量法见附录 B.2.1。基于已有防洪库容与总库容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经验方程,以通过库塘总库容构建防洪库容评价模型。库塘防洪库容按式(9)计算。(9)式中:Cr库塘防洪库容(立方米/年);Cres库塘总库容(立方米)。c)沼泽洪水调蓄量 通过构建沼泽土壤蓄水量和地表滞水量模型,计算沼泽湿洪水调

    20、蓄量。沼泽洪水调蓄量按式(10)计算。(10)DB 4115/T 0912023 8 式中:Ch沼泽洪水调蓄量(立方米/年);Ch1沼泽土壤蓄水量(立方米/年);Ch2沼泽地表滞水量(立方米/年)。沼泽土壤蓄水量按式(11)计算。(11)式中:Ch1沼泽土壤蓄水量(立方米/年);S沼泽面积(平方千米);h沼泽土壤蓄水深度(米/年);沼泽土壤容重(吨/立方米);F沼泽土壤饱和含水率(无量纲);E沼泽洪水淹没前的自然含水率(无量纲);w水的密度(吨/立方米)。沼泽地表滞水量按式(12)计算。(12)式中:Ch2沼泽地表滞水量(立方米/年);S沼泽面积(平方千米);H沼泽地表滞水高度(米/年)。d)

    21、植被洪水调蓄量 植被洪水调蓄量按式(13)计算。(13)式中:Cz植被洪水调蓄量(立方米/年);Ai第 i 类植被生态系统面积(平方千米);Pi暴雨降雨量(毫米/年),日暴雨界定标准见表 B.1.3;Rfi第 i 类植被生态系统的暴雨径流量(毫米/年),计算方式见表 B.1.3;i核算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n核算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数量。6.2.4 固碳释氧 6.2.4.1 固碳量 常用的固碳实物量计算方法有固碳速率法、生物量法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优先选择生物量法、其次选择固碳速率法,最后选择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NEP法)。固碳速率法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见附录B.2.2。生

    22、态系统固碳量按式(14)计算。(14)DB 4115/T 0912023 9 式中:Yd生态系统固碳量(吨/年);Mco2/McC 转化为 CO2的系数,即 44/12;Ai第 i 类生态系统面积(平方千米);Cci第 i 类生态系统生物量碳转换系数;i生态系统类型;n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VBi,t第 i 类生态系统第 t 年的生物量(吨/平方千米);VBi,t-1第 i 类生态系统第 t-1 年的生物量(吨/平方千米);i第 i 类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固碳比。6.2.4.2 释氧量 生态系统释氧量按式(15)计算。(15)式中:Yo2生态系统释氧量(吨/年);Yco2生态系统固碳量(吨/年);

    23、32/44CO2转化为 O2的系数。6.2.5 调节气候 选用实际测量的生态系统内外温差转化为生态系统吸收的大气热量,作为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实物量的评价指标。优先选用实际测量法进行计算,如果实际测量法的技术参数无法获取时,可选用生态系统的总蒸散量进行核算,总蒸散量法见附录 B.2.3。生态系统吸收的大气总热量按式(16)计算。(16)式中:Ye生态系统吸收的大气总热量(焦/年);Ti开放空调降温的第 i 天生态系统内外实测温差(摄氏度);c空气的比热容(焦/立方米/摄氏度);Vi第 i 类生态系统内的空气体积(立方米);n开放空调降温的总天数。6.2.6 空气净化 6.2.6.1 吸收污染物 选

    24、用污染物排放量或空气净化能力,作为生态系统空气净化实物量的评价指标。a)如果污染物浓度超过 GB 3095 的规定,选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核算实物量。生态系统空气净化量按式(17)计算。(17)式中:DB 4115/T 0912023 10 Ys生态系统空气净化量(吨/年);Sij第 j 类生态系统对第 i 个大气污染物的单位面积净化量(吨/平方千米/年),空气净化量见表C.7;Aj第 j 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平方千米);i核算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类别;n核算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类别的数量;j核算区域内第 j 类生态系统类型;m核算区域内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b)如果污染物浓度未超过 GB 3095 的规定

    25、,选用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实物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按式(18)计算。(18)式中:Ysi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吨/年);Qi第 i 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i大气污染物类别;n大气污染物类别的数量。6.2.6.2 提供负氧离子 选用森林树冠、枝叶的尖端放电和光合作用过程,以及森林植被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如芬多精)等促使空气电离而产生的空气负离子个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负氧离子实物量的评价指标。森林年提供负氧离子个数按式(19)计算。(19)式中:Yw森林年提供负氧离子个数(个/年);Qan森林负氧离子浓度(个/立方厘米),通过实际监测获得;A森林面积(平方千米);H森林高度(米);L负氧

    26、离子寿命(分钟),没有监测值时按 1 分钟核算。6.2.7 水质净化 选用水体净化能力或水体污染物排放量,作为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实物量的评价指标。a)如果水域污染物浓度超过 GB 3838 的规定,选用生态系统水质净化能力估算实物量。水体污染物净化量按式(20)计算。(20)式中:Yq水体污染物净化量(吨/年);Pij第 j 类生态系统对第 i 类污染物的单位面积净化量(吨/平方千米/年),污染物净化量见表C.8;Aj第 j 类生态系统的面积(平方千米)。i水体污染物类别;DB 4115/T 0912023 11 j生态系统类型;n水体污染物类别的数量;m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b)如果水域污染

    27、物浓度未超过 GB 3838 的规定,选用污染物排放量作为实物量的评价指标。水体污染物净化总量按式(21)计算。(21)式中:Yq水体污染物净化总量(吨/年);Qei第 i 类污染物入境量(吨/年);Qai第 i 类污染物排放量(吨/年);Qdi第 i 类污染物出境量(吨/年);Qsi污水处理厂处理第 i 类污染物的量(吨/年);i水体污染物类别;n水体污染物水体类别的数量。6.2.8 物种保育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实物量用物种保育指标核算。物种保育实物量按式(22)计算。(22)式中:Yu物种保育实物

    28、量;Bn区域内物种 n 的特有值,见表 B.6;Em区域内物种 m 的濒危分值,见表 B.7;Or区域内物种 r 的古树年龄指数,见表 B.8;x计算濒危指数物种的数量;y计算特有种数物种的数量;z计算古树年龄指数物种的数量;A核算区域内种群的面积(平方千米)。6.3 生态文化 文化服务主要有两种核算方法,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优先选用森林文化价值法进行核算,如果森林文化价值法技术参数缺失,可以选择旅游康养法进行核算,旅游康养法见附录 B.2.4 森林文化的实物量,细分为行政区和特色公园两种对象进行核算。森林文化价值总实物量按式(23)计算。(23)式中:Vp森林文化价值总实物量(文年);Vrp

    29、1 年内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文年);Vap1 年内行政区内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文年)。其中:DB 4115/T 0912023 12 a)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 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为一年内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受益人数与人与森林共生时间之积。1年内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按式(24)计算。(24)式中:Vrp1 年内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文年);Pri第 i 个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年受益人数;Tri第 i 个特色公园的年人均人与森林共生时间(小时);87601 年的小时数。特色公园的年人均人与森林共生时间按式(25)计算。(25)式中:Tr特色公园的年人均人与

    30、森林共生时间(小时);Trti第 i 个特色公园的年人均游憩时间(小时);Fi第 i 个特色公园内的林木覆盖率或森林覆盖率。b)行政区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 行政区的森林文化实物量为区域中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所受益的区域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之和。行政区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按式(26)计算。(26)式中:Vap行政区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文年);Vpni第 i 个区域中常住人口所受益的区域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文年);Vpoi第 i 个区域中流动人口所受益的区域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文年)。区域常住人口所受益的区域森林文化实物量按式(27)计算。(27)式中:Vpn区域常住人口所受益的区域森林文化实物量(

    31、文年);Pni本年度内第 i 个区域内森林常住人口(人);Qi本年度内第 i 个区域内森林质量系数;Tfi区域内森林共生的基本生活时间(小时)。区域内森林常住人口按式(28)计算。(28)式中:Pn区域内森林常住人口(人);Pi本年度内第 i 个区域内常住人口(人);Fi第 i 个区域内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系数按式(29)计算。DB 4115/T 0912023 13 (29)式中:Q森林质量系数;Mi第 i 个区域内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立方米);Mt全国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立方米)。流动人口产生的区域森林的文化实物量按式(30)计算。(30)式中:Vpo流动人口产生的区域森林的文化实物量(文

    32、年);Pti本年度森林休憩人次数(人);Tti每次游憩时间(小时),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数据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游客出游时间平均时长预计约为 4.56 天,约合 0.0125 年,因此 Tti以该数据为准。7 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 7.1 物质供给 7.1.1 直接利用物质产品 运用市场价值法核算生态系统物质供给的价值。物质产品价值量按式(31)计算。(31)式中:Vg物质产品价值量(元);Pi第 i 类物质产品的销售价格(元/吨);Yi第 i 类物质产品物质量(吨)。7.1.2 转化利用物质产品 使用市场价值法核算转化利用物质产品的价值。转化利用物质产品(可再生能源)总价值按式(32

    33、)计算。(32)式中:Ve转化利用物质产品(可再生能源)总价值(元/年);Yei可再生能源总产量或使用量(千瓦时/年);Pi第i类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元/千瓦时);n核算区域可再生能源类型的数量。7.2 调节服务 7.2.1 水源涵养 运用替代成本法,即建成蓄水量与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相当的水利设施所需成本,核算生态系统DB 4115/T 0912023 14 水源涵养价值。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价值按式(33)计算。(33)式中:Vs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价值(元/年);Qs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立方米/年);Ps水库单位库容的工程造价(元/立方米);Cs水库单位库容的年运营成本(元/立方米);Dr水库年折旧

    34、率。7.2.2 土壤保持 采用替代成本法,即治理相当量水土流失所需成本,核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价值。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的价值按式(34)计算。(34)式中:Vt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的价值(元);Vsd减少泥沙淤积价值(元);Vsp面源消减价值(元)。其中,减少泥沙淤积价值量按式(35)计算。(35)式中:Vsd减少泥沙淤积价值量(元);Qsd减少泥沙淤积的量(立方米/年);PS水库清淤工程费用(元/立方米);生态系统减少面源污染的价值量按式(36)计算。(36)式中:Vsp生态系统减少面源污染的价值量(元/年);Qspi各类面源污染物的减少量(吨/年);Pi第 i 类污染物单位处理成本(元/吨);

    35、i土壤中污染物类别;n土壤中污染物类别数量。7.2.3 洪水调蓄 采用影子工程法,利用水库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计算生态系统的洪水调蓄价值。生态系统洪水调蓄价值按式(37)计算。(37)式中:Vc生态系统洪水调蓄价值(元);DB 4115/T 0912023 15 Ci生态系统调蓄洪水量(立方米);Pc水库单位库容的工程造价(元/立方米);Cwe水库单位库容的年运营成本(元/立方米);Dr水库年折旧率。7.2.4 固碳释氧 7.2.4.1 固碳价值 运用市场价值法核算生态系统固碳的价值量。生态系统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按式(38)计算。(38)式中:Vco2生态系统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元/年);Yco2

    36、生态系统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吨/年);Pco2二氧化碳的市场价格(元/吨)。7.2.4.2 释氧价值 运用市场价值法核算生态系统释氧的价值量。生态价值释氧量的价值按式(39)计算。(39)式中:Vo2生态价值释氧量的价值(元/年);Yo2生态系统的释氧量(吨/年);Po2工业氧气的价格(元/吨)。7.2.5 调节气候 运用替代成本法,即人工调节温度和湿度所需要的用电费用,核算生态系统气候调节价值。气候调节的价值量按式(40)计算。(40)式中:Ve气候调节的价值量(元/年);Ye气候调节的实物量(千瓦时/年);Pe电价(元/千瓦时)。7.2.6 空气净化 7.2.6.1 空气净化 用大气污染物工

    37、业治理的成本,替代生态系统的空气净化价值。生态系统空气净化的价值按式(41)计算。(41)式中:Vsa生态系统空气净化的价值(元);DB 4115/T 0912023 16 Ysi生态系统对第 i 类大气污染物的净化量(吨);i核算区域内第 i 类大气污染物的类别;n核算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类别的数量;Psi第 i 类空气污染物的治理成本(元/吨)。7.2.6.2 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的价值量按式(42)计算。(42)式中:Vw负氧离子的价值量(元);Qan森林负氧离子浓度(个/立方厘米),通过实际监测获得;Kan负氧离子的生产费用(元/个);A森林面积(平方千米);H森林高度(米);L负氧离子寿命

    38、(分钟),没有监测值时按 1 分钟核算。7.2.7 水质净化 用水体污染物工业治理的成本替代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价值,主要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净化价值的核算。生态系统水质净化的价值按式(43)计算。(43)式中:Vq生态系统水质净化的价值(元);Qwi第 i 类水体污染物的净化量(吨);Pwi治理 i 类水体污染物的单位治理成本(元/吨);i核算区域内第 i 类水体污染物的类别;n核算区域内水体污染物类别的数量。7.2.8 物种保育 运用保育成本法核算生物多样性价值。物种保育价值按式(44)计算。(44)式中:Vu物种保育价值(元);Yu物种保育实物量;Psbro单位

    39、面积物种保育价值,根据 Shannon-Wiener 指数确定单位面积物种保育的价值,见表B.9。7.3 生态文化 森林文化的价值量,为下面四种类型区域的森林文化价值量的总和。1 年内森林文化总价值按式(45)计算。(45)DB 4115/T 0912023 17 式中:Vps1 年内森林文化总价值(元)Vr1 年内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量(元);Vcs1 年内行政区内的森林文化价值量(元);其中:a)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量 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量为,一年内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森林文化价值综合指标系数和特色公园所在区域内人均 GDP 或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三者的乘积。1 年内特色公

    40、园的森林文化价值量按式(46)计算。(46)式中:Vr1 年内特色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量(元);Vrpi第 i 个特色公园一年内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文年);i森林的文化价值综合指标系数,根据“森林的文化价值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权重总得分,获得 02 之间的标准化系数;Gi第 i 个特色公园所在区域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PCDI)(元)。b)行政区的森林文化价值量 行政区的森林文化价值量为,一年内森林文化价值实物量、区域森林文化综合指标系数、区域内人均 GDP 或 PCDI(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乘积(或者年度区域常住人口的森林的文化价值实物量、区域森林文化综合指标系数、区域

    41、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乘积,与年度区域流动人口森林旅游人次的森林的文化价值实物量、区域森林文化综合指标系数、人均森林旅游支出的乘积的和)。1 年内行政区内的森林文化价值量按式(47)计算。(47)式中:Vcs1 年内行政区内的森林文化价值量(元);Vpni第 i 个行政区一年内常住人口森林的文化价值实物量(文年);Vpoi流动人口产生的区域森林的文化实物量(文年);i区域森林的文化综合指标系数,根据“森林的文化价值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权重总得分,获得 02 之间的标准化系数;Gi第 i 个行政区内人均 GDP 或 PCDI(元);gi第 i 个行政内人均森林旅游支出或人均 GDP 或 PCDI(元

    42、)。8 数据格式 除文字和表册外,其他空间数据需转化为常用的栅格数据格式(如Geo Tiff格式)或矢量数据格式(如Shapefile格式)。9 成果安全 DB 4115/T 0912023 18 在生态产品价值总值核算和结果运用过程中,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资料和数据,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保密规定。DB 4115/T 0912023 19 附 录 A (规范性)信阳市生态产品主要类型及其内涵 信阳市生态产品主要类型及其内涵见表A.1。表 A.1 信阳市生态产品主要类型及其内涵 中文名称 释 义 物质供给 物质供给产品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并被使用的物质产品,如粮食、油料、蔬菜、水果、木材、生物质

    43、能、水产品、中草药、花卉等。1.农业产品:人们从农业生态系统获得的初级产品,如稻谷、玉米、谷子、豆类、薯类、油料、棉花、麻类、糖类、烟叶、茶叶、药材、蔬菜、水果等。2.林业产品:人们从林业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林木产品、林产品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初级产品,如木材、竹材、松脂等。3.渔业产品:人们通过捕捞、养殖等方式取得的水产品,如鱼、虾、蟹、贝和其他水生动物等。4.畜牧业产品:人们利用放牧、散养获得的产品,如牛、羊、猪、家禽、奶类、禽蛋等。5.生态能源: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类生态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6.其他。调节服务 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为维持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44、提供的惠益,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水质净化、固碳释氧等。1.土壤保持:生态系统通过林冠层、枯落物层、根系等各个层次消减雨水的侵蚀力,增加土壤抗蚀性从而减少土壤流失、保持土壤。2.水源涵养:生态系统通过林冠层、枯落物层、根系和土壤层拦截滞蓄降水,增强土壤下渗、蓄积,从而有效涵养土壤水分、调节地表径流和补充地下水。3.洪水调蓄:生态系统能够吸纳大量的降水和过境水,蓄积洪峰水量,削减并滞后洪峰,以缓解汛期洪峰造成的威胁和损失。4.空气净化:生态系统能吸收、过滤、阻隔和分解降低大气污染物,从而有效净化空气。5.水质净化:湿地生态系统能吸附和转化水体污染物,从而降低污染物浓

    45、度,净化水环境。6.气候调节:生态系统通过植被蒸腾作用、水面蒸发过程吸收太阳能,能降低夏季气温、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改善人居环境舒适程度。7.固碳释氧:陆地生态系统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质,将碳固定在植物或土壤中。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释放出氧气,维护大气中氧气的稳定、改善人居环境。8.物种保育:生态系统能保护单一生物物种或者不同生物群落及其所依存的栖息地,从而实现维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永续存在。文化服务 生态系统为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提供的非物质惠益,如精神享受、灵感激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美学欣赏体验等。DB 4115/T 0912023 20 附 录 B (资料性)信阳市生态产品

    46、实物量核算参数参考值 提供的参数仅作为数据缺乏时的参考,建议核算时根据本地生态环境实际调查检测确定,数据缺乏时可进行参考。B.1 补充计算公式 B.1.1 地表径流量计算公式 第i类生态系统的年地表径流量按式(B.1)计算。.(B.1)式中:Ri第i类生态系统的年地表径流量(毫米/年);Pi第i类生态系统的年产流降水量(毫米/年);i第i类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见表 B.1。表B.1 信阳市不同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表 生态一级 生态系统二级 地表径流系数(%)森林生态系统 常绿阔叶林 2.67常绿针叶林 3.02针阔混交林 2.29落叶阔叶林 1.33落叶针叶林 0.88稀疏林 19.2落

    47、叶阔叶灌丛 4.17园地 9.57茶园 9.9草地生态系统 温性草甸草原 9.13湿地生态系统 沼泽和水库 0农田生态系统 水浇地 0.38水田 34.7耕地 3.1撂荒地 1.2裸地 26城市生态系统 乔木绿地 19.2灌木绿地 19.2草本绿地 18.27城市水体 0B.1.2 土壤保持参数的计算公式 a)R 降雨量可侵蚀因子 DB 4115/T 0912023 21 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用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指数表示;降雨量可侵蚀因子按式(B.2)计算。(B.2)式中:R降雨量可侵蚀因子;Rbi第 i 个半月时段的降雨侵蚀力因子。某半月时段的降雨量可侵蚀因子按式(B.3)计算。(

    48、B.3)式中:Rb某半月时段的降雨量可侵蚀因子;模型参数;m半月时段的天数;Pk半月时段内第 K 天的日降雨量(毫米);模型参数。其中,模型参数 按式(B.4)计算。(B.4)式中:模型参数;模型参数。其中,模型参数 按式(B.5)计算。(B.5)式中:模型参数;P(d12)日降雨量大于 12 mm 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毫米);P(y12)日降雨量大于 12 mm 年总量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毫米)。b)土壤可侵蚀因子 土壤颗粒被水力分离和搬运的难易程度,主要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体结构、渗透性等土壤理化性质有关,通常用标准样方上单位降雨量侵蚀力所引起的土壤流失量表示。土壤可侵蚀因子按式(B.6

    49、)计算。(B.6)式中:K土壤可侵蚀因子;Kepic采用 EPIC 模型计算得到的土壤可侵蚀性值(吨公顷小时/公顷/兆焦耳/毫米)。其中,采用 EPIC 模型计算得到的土壤可侵蚀性值按式(B.7)计算。DB 4115/T 0912023 22 (B.7)式中:Kepic采用 EPIC 模型计算得到的土壤可侵蚀性值(吨公顷小时/公顷/兆焦耳/毫米);mc粘粒(0.002 mm)的含量(%);msilt粉粒(0.0020.05 mm)的含量(%);ms砂粒(0.052 mm)的含量(%);orgC有机碳的含量(%)。c)坡长因子 反映坡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坡长因子按式(B.8)计算。(B.8)式中

    50、:L坡长因子;由 DEM 提取的坡长;坡长指数。其中,坡长指数按式(B.9)计算。(B.9)式中:坡长指数计算指数。其中,指数 按式(B.10)计算。(B.10)式中:计算指数;DEM 提取的坡度值。d)坡度因子 反映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坡度因子按式(B.11)计算。(B.11)式中:S 坡度因子;DB 4115/T 0912023 23 DEM 提取的坡度值。e)管理与覆盖因子 反映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其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和植被覆盖度的综合作用。管理与覆盖因子按式(B.12)计算。(B.12)式中:C管理与覆盖因子;fvc植被覆盖度。其中,植被覆盖度按式(B.13)计算。(B.1


    注意事项

    本文(DB4115 T 091-2023 信阳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