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3716滨州市地方标准DB3716/T 642023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方法实施指南Guideline for the upgrading of safety standardization in medium and smallenterprises2023-12-22 发布2024-01-22 实施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ICS 03.100CCS C 75DB3716/T642023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素.24.1确保领导推动.24.2促进全员参与.24.3改进教育培训.34.4双重预防机制.45文件管理.56持续改进.56
2、.1动态评估.56.2更新完善.66.3持续运行.6附录 A(资料性附录)改进建议实施计划表.7附录 B(资料性附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清单.8DB3716/T64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滨州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滨州市应急管理局、山东全员本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滨州市应急管理保障中心、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晓兵、高景生、任延学、王金波、张静、何凯华、李海峰、张莉雪、王美丽、李
3、双锋、郭亚非、卞锐、颜艳苓、李宏斌、李娜、周宇航。DB3716/T642023引言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安全管理理念、事故预防原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并结合中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编制而成。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小微型企业能把控并执行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这一核心工作,提出了促进安全生产全员参与的 3种实现方法,明确了领导推动的重要性,抓住了安全管理的核心,化繁为简,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简单实用的工作方法。企业在运行该提升方法时,应与企业已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融合,切忌再独立出一套单独的安全管理体系。DB3716/T 6420
4、231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方法实施指南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中小微企业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中小微型除商贸以外的工贸企业和一般化工企业(非危化品生产、经营和核发使用许可证的企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23694-2013风险管理 术语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DB37/T 2882安全
5、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3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3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DB37/T 2883、GB/T 2369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方法promotion of safety standardization通过落实“一岗一责”口述机制、实施合理化改进建议、开展现场提升活动等3项全员参与的活动,在主要负责人推动下,实施全员教育培训,推动双重预防机制的创建和良好运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中小微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方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提升方法”。3.2属地管理local management属地管
6、理是指以作业现场内的人、事、物、权限和责任作为管理对象,按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组织、协调、领导、指挥和控制,做到每块区域有人管,每台设备有人管,每个事件有人上报,通过明确员工之间安全生产责任边界有效解决安全生产责任界定不清的难题。3.3风险分析对象risk analysis objects风险伴随的生产、储存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和作业活动等。3.4风险单元unit of risk按照功能相对独立、便于日常管理等原则,进一步将风险分析对象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便于识别的单元。3.5DB3716/T 6420232固有风险inherent risk固有风险也称原始风险、裸风险,指生产经营活动或场
7、所中的危险源,在不考虑现有管控措施的情况下,一旦失控可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4管理要素4.1确保领导推动4.1.1成立提升小组4.1.1.1根据企业规模和需求确定标准化提升方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组员包括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车间负责人、电气仪表及设备等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员工代表等,标准化提升小组成员职责应清晰明确。4.1.1.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结合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标准化提升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员工提案,形成企业改进计划。4.1.2建立激励机制4.1.2.1企业应结合现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按照物质奖励和精神奖
8、励相结合、及时奖励和定期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标准化提升激励机制。4.1.2.2企业宜提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激励专项资金,激励专项资金使用可包括合理化安全建议奖励、现场提升活动评优奖励、隐患排查奖励、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奖励等。4.1.2.3激励资金的投入以及合理化建议实施费用支出、现场提升实施费用支出、隐患整改费用支出由主要负责人予以保证。4.2促进全员参与4.2.1落实“一岗一责”口述机制企业根据实际,将岗位划分为管理岗位和作业岗位,管理岗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职责清单,作业岗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职责和操作规程清单,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内的所有岗位人员均应熟知本岗位“一岗一责”清单内容。班组可利用“晨会
9、”等方式对员工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和操作规程口述情况进行抽查,定期完成员工口述全覆盖。公司、车间安全生产日常检查必查岗位人员“一岗一责”口述情况。4.2.2实施合理化改进建议4.2.2.1制定改进建议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应制定改进建议实施方案,动员全体员工立足于本岗位提出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改进建议,方案内容包括:时间范围、职责、改进建议内容、收集渠道、评议程序和奖励方式等。4.2.2.2宣传和部署领导小组应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班前会、宣传栏、职工大会、微信群等方式,宣传改进建议实施方案,确保员工了解改进建议实施方案的内容。4.2.2.3提报、评议、公示建议领导小组应鼓励员工提报改进建议,并定期对所提
10、报的建议进行评议。对采纳的改进建议,落实责任人并明确改进时限,对不予采纳的改进建议应说明原因,及时予以公示。4.2.2.4实施建议DB3716/T 6420233企业应对采纳的改进建议及时予以实施,对实施难度较大的建议,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资金、措施、期限和验收人,重点关注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估。4.2.2.5奖励对经评议采纳的改进建议,根据激励机制及时落实奖励,能给企业创造重大收益的合理化建议,宜给予提出者一定收益比例的额外奖励。4.2.2.6建立改进建议制度企业在实施改进建议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将实施方案固化为改进建议制度,指导企业持续开展改进建议活动。4.2.2.7开
11、展“一人一建议”活动企业可开展“一人一建议”活动,动员每名员工每月至少提出一个改进建议,领导小组定期收集汇总并组织评比,对评选出的有实施价值的建议,应及时落实奖励政策,推动改进建议活动持续运行。4.2.3开展现场提升活动4.2.3.1现场属地管理企业根据生产实际,以岗位(工段或车间)为单元划分为若干属地,明确岗位(工段或车间)现场边界线,确保每块属地均明确责任人。针对相关方作业,企业可使用警戒线或栏杆划分为临时小属地。4.2.3.2明确提升目标领导小组应每年定期制定现场提升计划,明确提升对象、提升目标和标准要求,布置提升任务,并以班组为单位通过“晨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学习。提升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个
12、人防护用品佩戴、作业行为、现场设备设施、安全设备、作业环境、定置管理、警示标志等。4.2.3.3实施现场提升根据提升目标和标准要求,以岗位(工段或车间)为单元组织开展现场提升活动,集中力量打造“样板”岗位(工段或车间)并在全厂推广经验,领导小组应结合企业奖惩机制对现场提升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促进现场提升持续运行改进。4.3改进教育培训4.3.1推行分级分类培训企业应结合实际,合理划分一般岗位和关键岗位,推行分级分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根据岗位作业危险程度,合理确定培训授课人员,岗位作业危险程度越高,对应的培训授课人员层级越高,培训考核越严格。通过实施分级培训,针对性提升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13、和能力。企业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培训,线上培训侧重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风险分析等内容,线下培训侧重于应急处置、隐患排查、作业许可、事故管理、个体防护等内容,实操培训侧重于岗位实际操作能力。4.3.2持续开展警示教育企业应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坚持集中培训、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必看警示教育片,定期开展同行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确保警示教育全覆盖,做到警钟长鸣。企业应将警示教育纳入全年安全培训计划,计入员工安全培训档案。DB3716/T 64202344.4双重预防机制4.4.1风险分级管控4.4.1.1明确分析对象企业宜按照岗位划分风险单元,辨识范围应覆盖岗位范围内
14、所有的活动、人员、设备设施和场所,并将周边辅助设备设施一并进行风险辨识,包括:(1)操作岗位1)常规和有限空间、动火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检维修等非常规作业活动;2)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设备;3)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2)管理岗位1)应履行的法律、法规及职责分工;2)实施管理需要的设备、设施;3)管理适用的专项规定及要求。当岗位风险发生变更时应及时重新辨识。4.4.1.2开展风险辨识企业可采用头脑风暴或集中讨论、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预先危害分析等方法,组织全体员工以岗位为核心,逐一辨识各岗位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4.4.1.3确定风险等级对于辨识出的风险,评价其危险
15、有害因素,根据固有风险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并将最高风险等级作为该岗位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确定为重大风险:1)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2)发生过 3 次及以上轻伤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仍然存在;3)违反法律、法规;4)涉及重大危险源;5)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且同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 3 人及以上;6)经评价或直接判定法确定的其他重大风险。(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确定为较大风险:1)发生过 1 次及以上不足 3 次的轻伤事故的;2)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且同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 1
16、 人及以上不足 3 人的;3)经评价或直接判定法确定的其他较大风险。(3)不属于上述情形的,可经评价或直接判定法确定为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4.1.4建立管控措施企业应组织全体员工结合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制定本岗位的风险管控措施,并确定岗位的风险管控清单。操作岗位管控措施的制定,应针对辨识的风险,按照作业前、中、后三个步骤,形成符合作业顺序、覆盖已识别风险的管控措施,确保岗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管理岗位管控措施的制定,应对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内容,确定本岗位具体的安全管理事项,逐项确定相应管控措施,确保实现管理对象全面落实风险管控措施。4.4.1.5设置风险告知DB3716/T 6420235企
17、业应进行安全风险公示,在具有较大以上风险区域的醒目位置分别设置风险及管控信息公告栏,生产岗位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牌(卡),标明岗位、事故类型和后果、危害因素、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人等内容;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工作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4.4.2隐患排查治理4.4.2.1建立排查清单企业应以岗位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的内容,依据岗位职责,制定岗位隐患排查清单,明确隐患排查的内容、方式、周期和责任人等,隐患排查清单应与风险管控清单相结合。4.4.2.2开展隐患排查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清单实施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当及时采取技术、管理措施予以消除,由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
18、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整改期间不出问题。4.4.2.3隐患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应进行公示,由隐患提出人或提出人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验收与评估,实现闭环管理。4.4.2.4隐患统计与分析企业应定期对各部门/车间隐患排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人、物、管理、环境四个方面分析隐患产生的根源。标准化提升小组定期通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并调整改进计划。4.4.2.5落实责任考核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情况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并予以奖惩,确保落实到位。5文件管理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标准化提
19、升方法运行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各项活动实施方案和制度,建议改进计划表,属地区域划分图,现场提升管理前后对比情况,风险管控清单和隐患排查清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过程记录资料,相关的培训、奖惩落实资料等。6持续改进6.1动态评估企业应至少每年对标准化提升方法运行效果进行一次评估,加强过程管控、持续改善。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领导小组职能履行和作用发挥情况;(2)岗位员工参与安全生产情况;(3)岗位员工掌握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和岗位技能情况;(4)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5)隐患及事故降低情况。当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及时开展评估改进:法律法
20、规或其他要求发生变更;DB3716/T 6420236领导小组机构发生重大变更;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6.2更新完善根据评估结果,剖析制度漏洞和管理缺陷,加强教育培训以及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水平。6.3持续运行企业应对标准化提升方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成效。DB3716/T 6420237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改进建议实施计划表改进建议实施计划表见表 A.1。表 A.1改进建议实施计划表企业名称:专题/主题:会议召开日期:参与人员:会议召开次数:编号步骤项目和具体活动负责人
21、进度指标/事实证据开始日期计划完成日期实际完成日期完成状态1(分项)G1.1Y1.2Y1.3Y2(分项)G2.1G2.2G2.3G3(分项)G3.1G3.2G3.3G填表说明:红色是延期,绿色表示按期完成,黄色表示正在执行期。DB3716/T 6420238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清单操作岗位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清单见表 B.1。表 B.1操作岗位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清单岗位名称岗位人数主要设备设施主要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风险等级管控措施排查内容责任人排查周期管理岗位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清单见表 B.2。表 B.2管理岗位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清单岗位名称风险等级职责分工管控措施排查内容责任人排查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