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CCS B 05 DB3716 滨州市地方标准 DB3716/T 72022 井灌区小麦高低畦种植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wheat planting in high and low border in well irrigation area 2022-06-01 发布 2022-07-01 实施 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16/T 7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
2、的责任。本文件由滨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滨州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利峰、王子强、刘树泽、鲍文辉、杨婕、吴艳芳、吕鹏、高阳、代惠芹、孙一鸣、韩文亮、宋元瑞、高琪、周江明、陆卓、张小燕、韩小伟、司转运。DB3716/T 72022 1 井灌区小麦高低畦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井灌区小麦高低畦种植在地块选择、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滨州市行政区域内井灌区冬小麦高低畦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
3、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 作业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井灌区 well irrigation area 利用水泵从机井中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区域,一般入畦单宽流量较小,水流推进速度较低
4、。3.2 高低畦种植 planting in high and low border 利用专用机械,在播种时将地面整形为高、低两种畦面交替分布,高畦和低畦均种植作物的种植模式。3.3 土壤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soil 测定时的实际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3.4 土壤墒情 soil moisture 土壤水分状况的俗称,与土壤相对含水量密切相关。对于冬小麦生产而言,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80%,为足墒;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80%,墒情良好;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60%,墒情较差;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为缺墒。DB3716/T 72022 2
5、3.5 灌水定额 irrigation quota 一次灌水过程中,每667m2土地使用的灌溉水量(m3)。4 地块选择 4.1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便利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 1.0%以上,碱解氮 70 mg/kg 以上,速效磷 25 mg/kg 以上,速效钾 100 mg/kg 以上。4.2 所选地块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5 播种前准备 5.1 秸秆还田与土地耕翻 5.1.1 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粉碎长度应小于 5cm,均匀铺撒于地面后,利用深耕机械将粉碎后的秸秆翻耕混入耕作层中,旋耕两次。耕地时间应在宜耕期内进行。5.1.2 田间作业质量应符
6、合 NY/T 500 的要求。5.2 造墒 5.2.1 耕层(0cm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 70%80%为宜。5.2.2 墒情不足时应在深耕前造墒,或在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5.2.3 灌溉水质要求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5.3 基肥施用 5.3.1 基肥每 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2 000kg4 000kg,同时每 667m2基施氮肥(纯 N)6 kg8 kg,秸秆还田地块基施纯氮 9 kg12 kg,磷肥(P2O5)7 kg9 kg,钾肥(K2O)9 kg10 kg。5.3.2 肥料要求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6 播种 6.1 适期播种 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
7、6.2 适量播种 播种量每667m2基本苗1218万株。在此范围内,肥沃高产田应取中低值,中低产田取中高值。6.3 高低畦播种 6.3.1 一般要求 使用专用成畦、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进行高低畦播种。DB3716/T 72022 3 6.3.2 高低畦规格 一个播种带宽1.5 m,低畦畦面宽0.8 m,高畦畦面宽0.5 m,高畦下部宽0.7 m,高畦与低畦高度差在12 cm左右。一个播种带播种6行小麦,中间两行在高畦,两侧各有两行在低畦,相邻两个播种带的低畦连接起来,形成高畦两行低畦四行的“两高四低”形式(如图1所示)。两个播种带相连接的两行小麦行间控制在20 cm。图1 小麦高低畦种植示意
8、图 6.3.3 播后镇压 使用播种机械后置的镇压器进行镇压。6.3.4 播种行向 适宜于南北行向。7 田间管理 7.1 冬前管理 7.1.1 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种,缺苗、断垄的地方用同一品种的种子及早补种。7.1.2 化学除草 7.1.2.1 小麦 3 叶期以后,选择气温在 10 以上、晴朗无风时进行化学除草。应根据杂草种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7.1.2.2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田间作业应符合 GB/T 17997 的要求。7.1.3 浇越冬水 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降至3 5 时,如果0 cm20 cm土层的相对土壤含水
9、量低于75%,则应安排浇越冬水,灌水定额以每667 m2浇水30 m340 m3为宜。灌溉过程中控制好入畦流量,水流应沿低畦推进,不应漫上高畦。当水流至畦长的80%左右时停止引水入畦。7.1.4 冬前镇压 开始进入越冬期之前,当0 cm5 cm表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75%时,应采用小麦高低畦种植专用镇压器对麦田实施镇压。7.2 春季管理 DB3716/T 72022 4 7.2.1 春季镇压 0 cm5 cm表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5%时,应镇压12次。7.2.2 化学除草 小麦返青后,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上、晴朗无风时进行化学除草。应根据杂草种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7.2.3 肥水管
10、理 根据土壤墒情确定具体灌水日期,每667m2灌水30 m340 m3。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纯氮4 kg6 kg,高畦与低畦串施或仅在低畦撒施肥料。7.3 后期管理 7.3.1 浇灌浆水 开始灌浆至灌浆中期,当0 cm60 cm土层的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进行一次灌水,灌水定额以每667m2灌40 m3为宜,灌水应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条件下进行。7.3.2 病虫害防治 小麦后期应防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防虫(蚜虫、红蜘蛛)、防干热风,可根据情况喷防12次。8 收获 在蜡熟末期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还田。如果生产的小麦为优质小麦或留种用,还要注意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运单贮,防治混杂。9 档案记录 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收获及收获后处理等情况并保存记录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