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150CCSB 50DB3716滨州市地方标准DB3716/T 202022滩涂池塘虾贝生态养殖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ly safe culture of shrimp-shellfish inbeach ponds2022-08-16 发布2022-09-16 实施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716/T 202022I目次前 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厂址选择和池塘条件.14.1厂址选择.14.2池塘条件.15放养前的准备.25.1环沟建设.25.2涂面整理.25.3滤水及防逃设施安装
2、.25.4进水及消毒.25.5基础饵料生物培养.26苗种放养.26.1养殖生物.26.2苗种质量.26.3放苗顺序与时间.26.4放苗密度.27养殖管理.37.1水质调控.37.2对虾饵料投喂.37.3生长监测.37.4病害防控.48收获.49产品质量检测.4DB3716/T 202022II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
3、玉清、陈胜林、郑述河、张凯、孙同秋、陈锚、王冲、李项岳、孙清秀、敬中华、尹琳琳、赵玉静、王洪滨、崔玥、王新叶、丁希杰、曾海祥。DB3716/T 2020221滩涂池塘虾贝生态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滩涂池塘虾贝生态养殖的厂址选择、池塘条件、苗种放养、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控等。本标准规范适用于滩涂池塘对虾、贝类的综合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GB/T 18407.4-2
4、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 30891-2014 水产品抽样规范NY 5070-2002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2-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1-2002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3-2006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SC/T 1132-2016 鱼药使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无。4厂址选择和池塘条件4.1厂址选择符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水质和底质符合 GB3097-1997 及 GB/T 18407.4-2001 规定。4.2池塘条件面积一般为 3 hm23
5、0 hm2,池深 1.0 m1.5 m,池坝坡比 1:21:3。每口池塘设置 1 个2个独立的进排水设施。池内建设环沟和涂面,涂面以泥沙质、砂泥质或软泥质为宜。DB3716/T 2020225放养前的准备5.1环沟建设在距离池堤 1 m3 m 处开挖宽 1 m5 m深 0.5 m 的环沟。5.2涂面整理涂面耙碎整平,每 4 m 宽开一道深 0.3 m 的浅沟,总面积为池塘面积的 30%。5.3滤水及防逃设施安装进水闸门安装 40 目聚乙烯直板网和 60 目袖网,防治敌害鱼类及鱼卵进入池塘;排水口安装 40目围网防治对虾逃逸。5.4进水及消毒3 月上旬,进水 1.0 m,淹过涂面 0.3 m0.
6、5 m,用含氯量 25%的漂白粉 30 mg/L 或者二氧化氯 2 mg/L 进行水体消毒。5.5基础饵料生物培养底播贝苗前 7 d10 d,用生物肥料及微生态制剂培育基础生物饵料,水色呈黄绿色或者黄褐色,透明度 0.3 m0.4 m。6苗种放养6.1养殖生物贝类一般选择毛蚶、文蛤、青蛤等。虾类一般选择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等。6.2苗种质量贝苗大小均匀,活力强,无伤病;虾苗体长 0.9cm3.0cm,体表光洁,弹跳有力,健康无病。6.3放苗顺序与时间贝类苗种底播时间为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南美白对虾苗种宜在 4 月底5 月中旬水温达到 18 以上放苗,脊尾白虾抱卵虾在 7 月中下旬放养。
7、先底播贝苗,再放养虾苗,一般间隔 15 d30 d。6.4放苗密度2DB3716/T 2020223贝类苗种底播数量见表 1,将贝苗均匀的底播于涂面上,底播面积占池塘面积的 1012%;南美白对虾放养密度 15 万尾/hm222.5 万尾/hm2、脊尾白虾抱卵亲虾 7.5 kg/hm215 kg/hm2。表 1贝类苗种放养量种类壳长(mm)规格(粒/kg)底播密度(粒/m2)底播数量(kg/hm2)毛蚶35200003000040050016.720文蛤10155001000100200180200青蛤36200040003005001251507养殖管理7.1水质调控7.1.1水质检测对池塘
8、水质指标进行检测,检测要求见表 2。表 2水质监测要求指标频次安全指标指标频次指标T适时20 34 NH3-N1 次/3 d0.5 mg/LpH 值上、下午/d7.58.9NO2-N1 次/3 d0.1 mg/L盐度1 次/d1545H2S1 次/3 d0.1 mg/L透明度1 次/d30 cm40 cm藻相1 次/3 d硅藻、绿藻为主总碱度1 次/7d100 mg/L绿弧菌1 次/3 d3.00103 CUF/GDO凌晨/d5 mg/L黄弧菌1 次/3 d3.00105 CUF/G7.1.2添换水5 月底以前,以添水为主,水位 0.8 m1.0 m;6 月份水温逐渐升高,水位添至 1.0 m
9、1.2 m后开始换水,每次换水 10%20%;7 月至 9 月份水位 1.2 m1.5 m,每次换水 30%40%。10月份换水量 20%左右。11 月上旬换水量 5%10%。水温降至 10 以下,基本不换水,维持水位1.0 m 以上越冬。7.2对虾饵料投喂对虾放苗后 15d 内每天投喂 1 次卤虫成虫,每日投喂 2 次,每万尾 0.25 kg;15d 后投喂 0 号配合饲料,每日投喂 1 次,每万尾 0.3 kg0.4 kg;30 d 后投喂 1 号料(蛋白含量 42%,粒径 1.2 mm),日投喂 2 次,投喂量 0.5 kg/万尾;50 d 后开始投喂 2 号料(蛋白含量 36%40%,
10、粒径 1.5 mm 2.0mm),日投喂 2 次,日投喂量按对虾总体重的 3%7%调控。饲料卫生和安全质量应符合 GB13078-2017 和 NY 5072-2002 规定。7.3生长监测DB3716/T 202022每 10 d15 d 测量贝类壳长、壳宽、壳高及体重;每 10 d15 d 测量对虾体长、体重,分析生长情况,调整水质、投喂管理措施。7.4病害防控7.4.1苗种进场前应严格检疫,严禁带病苗种进场。7.4.2养殖用具定时消毒,专池专用,防止交叉感染。7.4.3每日定时观察,发现养殖生物死亡,用肉眼与显微镜观察相结合进行分析原因,并对症采取措施。7.4.4保证饵料营养全面,使用免疫多糖、中药制剂、多维等提高养殖生物免疫力。7.4.5疾病治疗过程中,要对症下药,药物使用应符合 NY5071-2002 和 SC/T 1132-2016 的要求。8收获虾类产品自 7 月上旬开始,利用各种诱捕网具、通过设置网具网目尺寸捕大留小。贝类产品依据市场对不同种贝类上市规格的要求,选择次年 4 月或者 10 月收获,采用人工采挖或者机械泵采捕等方法收获。9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质量检测按照 GB/T 30891-2014、NY 5070-2002、NY 5073-2006 执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