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05 3715 聊城市地方标准 DB 3715/T 402023 设施早熟黄花菜栽培技术规程 2023-10-7 发布2023-11-7 实施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3715/T 40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聊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聊城市东昌府区黄花菜协会、聊城大学、临清市青年路街道
2、办事处农技站、高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聊城市茌平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东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蒙恩现代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怀英、姜新、李莉、刘芳、彭杰、齐辉、牛森、徐倩、司立英、苏静、李晔、谢荣芳、刘云、刘玉旺、朱琳、付成龙。DB 3715/T 402023 1 设施早熟黄花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早熟黄花菜栽培的产地、设施类型、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生产记录。本文件适用于设施早熟黄花菜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3、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063 复合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产地选择 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排条件好、地势平坦的沙壤、轻壤、中壤地块,pH 值 5.59.0,有机质8.0 g/kg。5 设施类型 日光温室,以长 70 m100 m,宽 8 m12 m 为宜,采用不易坍塌的墙体结构。建设标准应符合 NY/T 3024 规定。6 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适应性强,耐寒,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特早熟品种。如四月花、猛子花等。7 栽培管理 7.1 整地施肥 每 667 m2施用生物有机肥
4、400 kg700 kg,45%(15-15-15)复合肥 50 kg,农用硫酸亚铁 15 kg,结合旋耕施入田中。生物有机肥应符合 NY 884 要求,复合肥应符合 GB/T 15063 要求。DB 3715/T 402023 2 7.2 起垄栽培 7.2.1 备种 11 月上旬将黄花菜种苗分株,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无虫害的优质种苗,挖出种苗抖掉根部泥土,将自茎基部向下 5 cm 以下的老根去除,修剪剩余根系,根长保留约 8 cm10 cm。将修剪好的种苗用 70%甲基硫菌灵 800 倍液、21%噻虫嗪 1 200 倍液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晾干后进行栽培。7.2.2 起垄 垄宽:90 cm1
5、00 cm,垄高:20 cm30 cm,沟宽:80 cm100 cm。7.2.3 栽培 垄上栽培,栽培方式为小行距-大行距-小行距,离垄边缘 15 cm 左右开始挖穴,穴距 15 cm 左右,大行距宽 35 cm40 cm,小行距宽 13 cm 左右,每穴种植 2 株,每 667 m2种植 18 000 株21 000 株。人工覆土,覆土深度为茎基部向上 3 cm5 cm,覆土完成后,用脚将覆土踩实。7.3 生长期管理 7.3.1 定植初期管理 定植初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 75%90%,若土壤墒情较差,应及时浇水,以提高成活率。种苗成活后及时中耕除草,促进壮苗。7.3.2 扣棚 一般在每年
6、的 12 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 5 左右时扣棚并加盖棉被。选择透光性好 8 m10 m 的无滴膜,保持膜面清洁。揭、盖棉被适宜时间,晴天以阳光照到采光棚面为准,阴天以揭开棉被棚内气温无明显下降为准。期间根据棚内温湿度适当通风。7.3.3 春季苗期管理 7.3.3.1 时间 幼苗萌发至抽薹前称春苗期,时间为1月中旬3月上旬。7.3.3.2 施肥 返青前在苗丛两侧开沟,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铵20 kg30 kg,硫酸钙肥15 kg。出薹前10 d约10片11片叶时,每667 m2冲施5 kg的51%(17-17-17)速效水溶肥1次。7.3.3.3 中耕除草 田间杂草2叶3叶、最多不超过5叶时,
7、结合除草中耕1次,中耕深度7 cm8 cm。7.3.3.4 温、湿度控制 白天棚温保持在15 25,夜间保持在8 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90%。通风时间根据棚内温度和湿度而定,当棚温降至15 时应及时关闭或关小通风口。晴天棚内温度达到35 时应及时通风降温,防止伤苗。遇连阴天、下雪天,密闭风口保温,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5%时,应在中午前后适当通风排湿。DB 3715/T 402023 3 7.3.4 春季抽薹现蕾期管理 7.3.4.1 施肥 3 月上旬,每 667 m2冲施 5 kg 的 51%(17-17-17)速效水溶肥 1 次。7.3.4.2 中耕除草 田间杂草2叶3叶、最多不超过
8、5叶时,结合除草中耕1次,中耕深度7 cm8 cm。7.3.4.3 浇水 及时浇水灌溉,但不应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润,土壤相对含水量 70%95%。7.3.4.4 温、湿度控制 棚温白天保持在 15 25,夜间保持在 10 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5%90%。晴天棚内温度达到 35 时应及时通风降温,防止伤苗。7.3.5 采收期管理 7.3.5.1 采收时间 4 月上旬至 5 月中下旬。采收期 45 d 左右。7.3.5.2 采收标准 以花蕾饱满未开放、中部色泽金黄、两端呈绿色、顶端尖嘴处似开非开为标准。7.3.5.3 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花柄,避免碰伤花茎和小花,从花蒂和薹
9、梗连接处轻轻折断,每株应自上而下、由外向里逐一顺序采收。采摘后晾干表面露水,及时打包冷藏。采收适宜期为花蕾始张开前 2 h,最佳采摘时间早上 6 点9 点。7.3.5.4 增产措施 为了延长采摘期,壮蕾和防止落蕾,提高产量,采摘期每隔 7 d 左右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1 次。7.3.5.5 棚温 白天棚温控制在 25 32,夜间保持在 15 20。7.3.6 夏季苗期管理 7.3.6.1 植株清理 春季现蕾采摘结束后,6 月中旬除棚膜,去除植株地上部分。7.3.6.2 中耕除草 田间杂草2叶3叶、最多不超过5叶时,结合除草中耕1次,中耕深度7 cm8 cm。7.3.6.3 施肥
10、 DB 3715/T 402023 4 在苗丛两侧开沟,每 667 m2追施 45%(15-15-15)复合肥 25 kg,配合施用商品有机肥 100 kg150 kg。7.3.7 秋季抽薹现蕾期管理 7.3.7.1 施肥 8 月上旬现蕾时喷施 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1 次。7.3.7.2 浇水 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下雨遇积水及时排涝。7.3.7.3 中耕除草 田间杂草 2 叶3 叶、最多不超过 5 叶时,结合除草中耕 1 次,中耕深度 7 cm8 cm。7.3.8 秋季采收期管理 7.3.8.1 采收时间 8 月下旬至 10 月上中旬。采收期 45 d 左右。7.3.8.2 增产措施
11、 采摘期每隔 7 d 左右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1 次,壮蕾和防止落蕾。7.3.9 采收后苗期管理 中耕除草 1 次,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蓄水能力。7.4 休眠期管理 7.4.1 休眠时间 为 11 月下旬至翌年 1 月上旬。7.4.2 田间整理 清除植株地上部分及杂草,及时耕翻或旋耕耙耢沟内土壤,做到深、细、平、净,上虚下实,地面平整,垄上宽行土壤进行表面松土。7.4.3 扣棚 12 中下旬日平均气温 5 左右时扣棚并加盖棉被升温。7.4.4 施肥 12 月下旬,在苗丛两侧开沟,每 667 m2追施磷酸二铵 30 kg40 kg,配合施用硫酸钾钙镁肥 20 kg25 kg,商
12、品有机肥 100 kg150 kg。有机肥应符合 NY/T 525 要求。7.4.5 温度控制 12 月下旬,白天棚温保持在 15 25,夜间保持在 8 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5%90%。至 1 月中旬幼苗萌发,进入次年春季苗期管理阶段。DB 3715/T 402023 5 8 病虫害防治 8.1 病虫害防治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施用农药方法按 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8.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适量浇水,防止田间积水或地表湿度过大;生育期内,及时将被病虫害危害的叶片、果实及病株摘除,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减少
13、侵染源;早春松土、除草。8.3 物理防治 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用蓝板诱杀蓟马。8.4 化学防治 8.4.1 锈病 用 25%吡唑醚菌酯乳油 2 000 倍液喷雾,发生严重的地块隔 7 d10 d 天喷第二次。8.4.2 叶枯病 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 倍液喷雾,发生严重的地块隔 7 d10 d 天喷第二次。8.4.3 红蜘蛛 用 21%螺螨酯悬浮剂 4 000 倍6 000 倍液喷雾。8.4.4 蚜虫、蓟马 用 5%多拉霉素 25 g/667 m2兑水喷雾。9 生产记录 应建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表(见附录A)。DB 3715/T 402023 1 附录A (资料性)田间生产管理记录表 田间生产管理应按表A.1记录。表A.1 田间生产管理记录表 记录人:日期 天气 生产管理记录 农药 肥料 采摘 其它 操作人 通用名(成分、含量、剂型)防治对象 用法及 用量 名称 有效成分 含量 用法及 用量 数量(kg)浇水 施肥 施药 采摘 其它:浇水 施肥 施药 采摘 其它:浇水 施肥 施药 采摘 其它:地址:棚号: